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0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
被引量:
38
1
作者
马立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基于对自由情感的分析把握所建构的自由情感美学强调自由情感在人类生活中具有独立价值,不能以善或真所替代,但这种独立价值对审美主体来说并不一定必然具有建设性。依据自由情感的激发机制和心理效应,我们将其...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基于对自由情感的分析把握所建构的自由情感美学强调自由情感在人类生活中具有独立价值,不能以善或真所替代,但这种独立价值对审美主体来说并不一定必然具有建设性。依据自由情感的激发机制和心理效应,我们将其分为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和陶冶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就是审美客体主要以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适量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较小;沉浸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依据自由情感之于审美主体精神滋养价值的正负、大小和高低,可将感官型自由情感称为快餐美,将沉浸型自由情感称为高碳美,将陶冶型自由情感称为低碳美,将由此形成的新型美学理念称为低碳美学,至此,自由情感美学在新的学理和实践基础上走向低碳美学。低碳美学的建构为低碳艺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情感
美学
感官型
自由情感
沉浸型
自由情感
陶冶型
自由情感
低碳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被引量:
20
2
作者
马立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的客体谈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中的特殊情感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中,生命体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切身体验到一种高度自由愉悦的纯粹情感。再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由情感主体、情感客体和情境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失却任何一种要素的参与,美都会荡然无存。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王国,即美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审美主体不具有特殊性,即任何具有完全生命能力的人只要存在着审美情境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不具有共同的属性,任何一个客体都存在着成为审美客体的潜能,即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下都有可能引发主体产生美感。美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比较测量;但美感是具体的,这就意味着美感既是可以分类的,又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不妨用"美感指数"来表征美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
善
美
自由情感
主客体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性与自由情感——兼论奥斯卡影像美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18-124,共7页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情感。奥斯卡艺术堪称电影艺术中的经典。奥斯卡奖近百年的评奖历史证...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情感。奥斯卡艺术堪称电影艺术中的经典。奥斯卡奖近百年的评奖历史证明人性是社会大众和奥斯卡奖评委共同的最好的审美趣味激发源。其中爱情、亲情、友情是奥斯卡影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人性主题,是自由情感的主要源泉,也是奥斯卡影像美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美学
人性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由情感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立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自由情感大部分属于纯粹的精神或者心理层面,只是一种心理体验。所谓必然情感则指的是刺激...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自由情感大部分属于纯粹的精神或者心理层面,只是一种心理体验。所谓必然情感则指的是刺激源和情感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关系或所属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刺激源或者能直接带给刺激对象直接的好处或害处,这类刺激源多半是外在的客体;或者本身就隶属于情感对象的一部分生理机能,它们主要指那些内在的自然的生命欲求。所以必然情感实质上是一种因果性情感或者功利性情感。一般地说,现实中的绝大部分爱情、亲情和友情都属于必然情感,而以自由情感方式存在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则是现实中的稀缺资源。不过这一缺憾因为艺术品的存在而得以弥补。艺术品虽非天然的审美客体,然而,在同等条件下,艺术品较之其他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因为艺术品跟审美主体之间最缺乏明显的实际利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自由情感
必然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与存在:自由情感的实践
5
作者
孙斌
《巢湖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试图从美与存在的关系出发,对自由情感的实践进行探讨。情感的实践不同于知识的实践和道德的实践,它不是在对象上加诸什么,而是消解什么,即,是一种负的实践。通过情感的实践,回到原初的遗忘,从而进入美的状态。
关键词
自由情感
自我意识
感情关系
情感
实践
审美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龙诀》中的自由情感表达
6
作者
薛复英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99,共2页
《寻龙诀》因其奇幻的题材、新奇的内容及先进的制作技术,而成为一部卖座电影。它改编自盗墓小说《鬼吹灯》,场景为1:1的真实布景,特效上选择后期前置,并添加了新的情节和内容,这使观众获得了比小说及普通2D电影更强烈的自由情感。
关键词
自由情感
情感
表达
制作技术
内容
电影
小说
奇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自由情感美学视角下电影《老炮儿》的美学追求
7
作者
崔晓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9期188-,共1页
在自由情感美学体系下审视电影《老炮儿》,能够深入地剖析现阶段国产电影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在美学立意与追求上的不足,从而使整个电影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自由情感
美学
情节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灵的自由 情感的宣泄
8
作者
于爱芬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5,共2页
低年级课堂上常见孩子们举手如林.而高年级的课堂则举手稀落.沉默而缺少发问。究其根源,责任在于教师。课改至今.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厌其烦地把文中作者构段的巧妙.深刻的蕴含等理性分析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反复地感悟。...
低年级课堂上常见孩子们举手如林.而高年级的课堂则举手稀落.沉默而缺少发问。究其根源,责任在于教师。课改至今.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厌其烦地把文中作者构段的巧妙.深刻的蕴含等理性分析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反复地感悟。真正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需求是什么、情感是否与课文同步.反思较少,导致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情感沟通的真空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情感
宣泄
心灵
教学过程
阅读学习
情感
沟通
学生
高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感的道德意义与孟子“四端”说重释
被引量:
2
9
作者
赵广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9,共13页
要理解康德的情感思想,需对其不同语境的不同表述有整体的把握,才能体贴情感对于其道德哲学乃至整个批判哲学的深意。康德的情感思想与苏格兰启蒙中的情感思想既有很大差别又深刻相关,在其相互对观中可深入体会情感的道德意义,并藉以重...
要理解康德的情感思想,需对其不同语境的不同表述有整体的把握,才能体贴情感对于其道德哲学乃至整个批判哲学的深意。康德的情感思想与苏格兰启蒙中的情感思想既有很大差别又深刻相关,在其相互对观中可深入体会情感的道德意义,并藉以重释孟子四端(四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视角
公正旁观者
自由情感
四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无隐情”:论先秦儒家的音乐情感世界
被引量:
2
10
作者
雷永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先秦儒家论乐本于情性,关照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之安顿。在先秦儒家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所谓的"乐无隐情",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
先秦儒家论乐本于情性,关照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之安顿。在先秦儒家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所谓的"乐无隐情",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艺术
情感
道德
情感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乐论的情感审视
11
作者
雷永强
刘娇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5-48,共4页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艺术
情感
道德
情感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情感自由”到“审美现代性”——论浪漫主义与西方文学之现代转型
12
作者
蒋承勇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0,共11页
“自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浪漫派张扬的“情感自由”乃此种“自由”观念的表现形态之一,体现了人的感性主体的觉醒,也表现了浪漫主义对西方现代文明和理性主义的反叛。浪漫派视人的心灵为照亮真理之路的灯塔,而不只是对现实的...
“自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浪漫派张扬的“情感自由”乃此种“自由”观念的表现形态之一,体现了人的感性主体的觉醒,也表现了浪漫主义对西方现代文明和理性主义的反叛。浪漫派视人的心灵为照亮真理之路的灯塔,而不只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认为文学不仅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于是,浪漫主义文学疏离了此前主导西方文坛2000多年的“摹仿论”,转而倡导文学“表现论”。此外,浪漫主义的“艺术自由”“艺术自治”“非功利性”等文学观念表现出了审美现代性取向,浪漫主义也由此达成了与19世纪末西方诸文学流派、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之人文与审美的血脉勾连,表征了西方文学史发展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情感
自由
审美现代性
西方文学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题壁书”的低碳美与空间场域的视觉效应探微
13
作者
姚艺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1期38-40,共3页
“题壁书”是一种用书法题写在石壁、崖洞、寺观、瓦舍或酒肆等自然或世俗建筑壁面上的艺术形式。从东汉师宜官商业式的题壁开始,“题壁书”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已成为一种艺术现象。本文根据低碳艺术原理所提出的文本构建的基本路径之...
“题壁书”是一种用书法题写在石壁、崖洞、寺观、瓦舍或酒肆等自然或世俗建筑壁面上的艺术形式。从东汉师宜官商业式的题壁开始,“题壁书”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已成为一种艺术现象。本文根据低碳艺术原理所提出的文本构建的基本路径之一—“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探究“题壁书”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以及“题壁书”是如何激发观者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艺术
主观真实
客观真实
“题壁书”
陶冶型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3D电影的高碳病象与低碳路径
被引量:
2
14
作者
苏月奂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3D电影借助双镜头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但3D电影也普遍呈现出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
3D电影借助双镜头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但3D电影也普遍呈现出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虚假等高碳病象,其根源在于艺术文本中客观真实的缺失。合理配置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尤其是注重文本客观真实的营造,提升低碳美学价值是3D电影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电影美学
沉浸效应
客观真实
感官型
自由情感
陶冶型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的表演——兼论奥斯卡影像演员的表演机制
被引量:
3
15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4期85-87,共3页
表演是电影艺术的突出美点之一。"成功的表演"是演员的职业伦理和至高诉求,也是电影观众的视野期待。奥斯卡艺术被公认为商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双重胜利,其中演员的本色表演是一个重要的领先的艺术机制。本色表演的影像风格呈...
表演是电影艺术的突出美点之一。"成功的表演"是演员的职业伦理和至高诉求,也是电影观众的视野期待。奥斯卡艺术被公认为商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双重胜利,其中演员的本色表演是一个重要的领先的艺术机制。本色表演的影像风格呈现为直觉真实,高度凝聚观众注意力,强烈激发自由情感;其内在机制则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和表现人性,在极为性格化的角色塑造中最终实现主观与客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就是奥斯卡表演艺术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本色表演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艺术本质新论
被引量:
17
16
作者
马立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98-105,共8页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品较之自然的审美客体和其他人工创作的非艺术品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自由情感;而新兴的数字艺术较之传统的原子艺术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这一性质由数字艺术的技术根基——数字技术——所遵循的...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品较之自然的审美客体和其他人工创作的非艺术品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自由情感;而新兴的数字艺术较之传统的原子艺术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这一性质由数字艺术的技术根基——数字技术——所遵循的比特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其技术实体计算机系统所决定。计算机系统特有的操作简易性、互动性和人性化构成了数字艺术特质的第一翼,互联网及其特有的虚拟互动性构成了数字艺术特质的第二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双重互动性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的时间——兼论奥斯卡影像时间的表达机制
被引量:
1
17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7,共4页
电影的时间性使其成为一门娓娓道来的动的艺术。奥斯卡影像对时间的运用有其优越和不足之处。内部时间以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为基础,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其他内部时间致力于从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对事件的求知和审美需要,让人在遗忘时...
电影的时间性使其成为一门娓娓道来的动的艺术。奥斯卡影像对时间的运用有其优越和不足之处。内部时间以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为基础,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其他内部时间致力于从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对事件的求知和审美需要,让人在遗忘时间中达到移情效果。外部时间的情节点设置会影响电影的胶片时间。胶片时间过长的影片人性关照不足,导致情节高潮不能与观众的情绪高潮共振,有碍自由情感的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时间
人性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性判断力与物
被引量:
3
18
作者
赵广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2,共8页
本文是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特别是反思性判断力有关理论的专门研究。将判断力区分为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并基于反思性判断力重新思考界定审美、情感、认知、道德、自然、神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创见,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美...
本文是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特别是反思性判断力有关理论的专门研究。将判断力区分为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并基于反思性判断力重新思考界定审美、情感、认知、道德、自然、神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创见,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美的情感的自由与普遍可传达性是反思性判断力的基础,这种自由情感为我们对物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判断力
自由情感
以物观物
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的空间——兼论奥斯卡影像空间的表达机制
被引量:
2
19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6-131,共6页
电影空间是电影影像的本体,呈现为连续的二维动画结构,是视觉美学的核心。奥斯卡影像空间的构建基于人的视觉原理和认知规律,从不制造难以理解的视觉空间,而是着力构建逼真、新奇、平衡、匀称、尽可能符合人类审美定律的画面空间。这与...
电影空间是电影影像的本体,呈现为连续的二维动画结构,是视觉美学的核心。奥斯卡影像空间的构建基于人的视觉原理和认知规律,从不制造难以理解的视觉空间,而是着力构建逼真、新奇、平衡、匀称、尽可能符合人类审美定律的画面空间。这与某些欧洲电影刻意追求修辞空间,有意阻拒观众视觉通达的艺术电影追求拉开了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空间
人性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高碳艺术及其本体特征
被引量:
4
20
作者
马立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客体较之自然客体更容易激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根据自由情感的客体激发机制和主体心理效应,将其分为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和感官型自由情感,分别对应着高碳艺术文本、低碳艺术文本和快餐艺...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客体较之自然客体更容易激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根据自由情感的客体激发机制和主体心理效应,将其分为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和感官型自由情感,分别对应着高碳艺术文本、低碳艺术文本和快餐艺术文本。所谓高碳艺术就是一类在文本构成上或基于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或内容虚假,并以种种耸人听闻的外在或内在形式元素为主要艺术特质,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或诉诸色情成分,直接诱惑人类性本能欲望,很容易激发受众沉浸型自由情感,从而导致审美主体精神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艺术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艺术
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
艺术虚假
沉浸型
自由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
被引量:
38
1
作者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3BA010)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数字艺术德性研究"(项目编号:13YJAZH06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基于对自由情感的分析把握所建构的自由情感美学强调自由情感在人类生活中具有独立价值,不能以善或真所替代,但这种独立价值对审美主体来说并不一定必然具有建设性。依据自由情感的激发机制和心理效应,我们将其分为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和陶冶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就是审美客体主要以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适量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较小;沉浸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依据自由情感之于审美主体精神滋养价值的正负、大小和高低,可将感官型自由情感称为快餐美,将沉浸型自由情感称为高碳美,将陶冶型自由情感称为低碳美,将由此形成的新型美学理念称为低碳美学,至此,自由情感美学在新的学理和实践基础上走向低碳美学。低碳美学的建构为低碳艺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自由情感
美学
感官型
自由情感
沉浸型
自由情感
陶冶型
自由情感
低碳美学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被引量:
20
2
作者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艺术哲学"(项目编号:09B2X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的客体谈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中的特殊情感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中,生命体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切身体验到一种高度自由愉悦的纯粹情感。再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由情感主体、情感客体和情境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失却任何一种要素的参与,美都会荡然无存。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王国,即美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审美主体不具有特殊性,即任何具有完全生命能力的人只要存在着审美情境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不具有共同的属性,任何一个客体都存在着成为审美客体的潜能,即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下都有可能引发主体产生美感。美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比较测量;但美感是具体的,这就意味着美感既是可以分类的,又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不妨用"美感指数"来表征美感的强度。
关键词
真
善
美
自由情感
主客体互作
Keywords
truth
goodness
beauty
free emotions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性与自由情感——兼论奥斯卡影像美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18-12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X060)
文摘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情感。奥斯卡艺术堪称电影艺术中的经典。奥斯卡奖近百年的评奖历史证明人性是社会大众和奥斯卡奖评委共同的最好的审美趣味激发源。其中爱情、亲情、友情是奥斯卡影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人性主题,是自由情感的主要源泉,也是奥斯卡影像美学的核心。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美学
人性
自由情感
Keywords
images of Oscar films
humanity
free emotions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情感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数学艺术哲学研究"
项目批准号:09BZX060
文摘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自由情感大部分属于纯粹的精神或者心理层面,只是一种心理体验。所谓必然情感则指的是刺激源和情感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关系或所属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刺激源或者能直接带给刺激对象直接的好处或害处,这类刺激源多半是外在的客体;或者本身就隶属于情感对象的一部分生理机能,它们主要指那些内在的自然的生命欲求。所以必然情感实质上是一种因果性情感或者功利性情感。一般地说,现实中的绝大部分爱情、亲情和友情都属于必然情感,而以自由情感方式存在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则是现实中的稀缺资源。不过这一缺憾因为艺术品的存在而得以弥补。艺术品虽非天然的审美客体,然而,在同等条件下,艺术品较之其他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因为艺术品跟审美主体之间最缺乏明显的实际利害关系。
关键词
艺术品
自由情感
必然
情感
Keywords
artworks
free emotions
dependant emotions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与存在:自由情感的实践
5
作者
孙斌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巢湖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文摘
本文试图从美与存在的关系出发,对自由情感的实践进行探讨。情感的实践不同于知识的实践和道德的实践,它不是在对象上加诸什么,而是消解什么,即,是一种负的实践。通过情感的实践,回到原初的遗忘,从而进入美的状态。
关键词
自由情感
自我意识
感情关系
情感
实践
审美
存在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龙诀》中的自由情感表达
6
作者
薛复英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99,共2页
文摘
《寻龙诀》因其奇幻的题材、新奇的内容及先进的制作技术,而成为一部卖座电影。它改编自盗墓小说《鬼吹灯》,场景为1:1的真实布景,特效上选择后期前置,并添加了新的情节和内容,这使观众获得了比小说及普通2D电影更强烈的自由情感。
关键词
自由情感
情感
表达
制作技术
内容
电影
小说
奇幻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自由情感美学视角下电影《老炮儿》的美学追求
7
作者
崔晓涵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9期188-,共1页
文摘
在自由情感美学体系下审视电影《老炮儿》,能够深入地剖析现阶段国产电影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在美学立意与追求上的不足,从而使整个电影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自由情感
美学
情节
人物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灵的自由 情感的宣泄
8
作者
于爱芬
机构
江苏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5,共2页
文摘
低年级课堂上常见孩子们举手如林.而高年级的课堂则举手稀落.沉默而缺少发问。究其根源,责任在于教师。课改至今.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厌其烦地把文中作者构段的巧妙.深刻的蕴含等理性分析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反复地感悟。真正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需求是什么、情感是否与课文同步.反思较少,导致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情感沟通的真空地带。
关键词
自由情感
宣泄
心灵
教学过程
阅读学习
情感
沟通
学生
高年级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感的道德意义与孟子“四端”说重释
被引量:
2
9
作者
赵广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9,共13页
文摘
要理解康德的情感思想,需对其不同语境的不同表述有整体的把握,才能体贴情感对于其道德哲学乃至整个批判哲学的深意。康德的情感思想与苏格兰启蒙中的情感思想既有很大差别又深刻相关,在其相互对观中可深入体会情感的道德意义,并藉以重释孟子四端(四德)说。
关键词
普遍视角
公正旁观者
自由情感
四端
Keywords
general points of view
Impartial spectator
free sentiment
SiDuan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无隐情”:论先秦儒家的音乐情感世界
被引量:
2
10
作者
雷永强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X03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MGH-019)
文摘
先秦儒家论乐本于情性,关照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之安顿。在先秦儒家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所谓的"乐无隐情",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艺术
情感
道德
情感
自由情感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乐论的情感审视
11
作者
雷永强
刘娇娇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5-48,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CZX032)
河南科技大学校基金(2012QN057)
文摘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关键词
孔子
艺术
情感
道德
情感
自由情感
Keywords
Confucius
artistic emotion
moral emotion
free emotion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情感自由”到“审美现代性”——论浪漫主义与西方文学之现代转型
12
作者
蒋承勇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世纪欧洲文学与科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ZD3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浪漫派张扬的“情感自由”乃此种“自由”观念的表现形态之一,体现了人的感性主体的觉醒,也表现了浪漫主义对西方现代文明和理性主义的反叛。浪漫派视人的心灵为照亮真理之路的灯塔,而不只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认为文学不仅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于是,浪漫主义文学疏离了此前主导西方文坛2000多年的“摹仿论”,转而倡导文学“表现论”。此外,浪漫主义的“艺术自由”“艺术自治”“非功利性”等文学观念表现出了审美现代性取向,浪漫主义也由此达成了与19世纪末西方诸文学流派、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之人文与审美的血脉勾连,表征了西方文学史发展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情感
自由
审美现代性
西方文学
现代主义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题壁书”的低碳美与空间场域的视觉效应探微
13
作者
姚艺涵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1期38-40,共3页
文摘
“题壁书”是一种用书法题写在石壁、崖洞、寺观、瓦舍或酒肆等自然或世俗建筑壁面上的艺术形式。从东汉师宜官商业式的题壁开始,“题壁书”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已成为一种艺术现象。本文根据低碳艺术原理所提出的文本构建的基本路径之一—“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探究“题壁书”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以及“题壁书”是如何激发观者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的。
关键词
低碳艺术
主观真实
客观真实
“题壁书”
陶冶型
自由情感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3D电影的高碳病象与低碳路径
被引量:
2
14
作者
苏月奂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基金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艺术德性研究"(13YJAZH063)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13BA010)
文摘
3D电影借助双镜头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但3D电影也普遍呈现出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虚假等高碳病象,其根源在于艺术文本中客观真实的缺失。合理配置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尤其是注重文本客观真实的营造,提升低碳美学价值是3D电影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3D电影美学
沉浸效应
客观真实
感官型
自由情感
陶冶型
自由情感
Keywords
3D-movie aesthetics
immersive nature
objective truth
sensory type of free emotions
type of free emotionsedifying
分类号
J916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表演——兼论奥斯卡影像演员的表演机制
被引量:
3
15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4期85-87,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X060)
文摘
表演是电影艺术的突出美点之一。"成功的表演"是演员的职业伦理和至高诉求,也是电影观众的视野期待。奥斯卡艺术被公认为商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双重胜利,其中演员的本色表演是一个重要的领先的艺术机制。本色表演的影像风格呈现为直觉真实,高度凝聚观众注意力,强烈激发自由情感;其内在机制则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和表现人性,在极为性格化的角色塑造中最终实现主观与客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就是奥斯卡表演艺术的精髓。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本色表演
自由情感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艺术本质新论
被引量:
17
16
作者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98-10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9BZX060)
文摘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品较之自然的审美客体和其他人工创作的非艺术品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自由情感;而新兴的数字艺术较之传统的原子艺术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这一性质由数字艺术的技术根基——数字技术——所遵循的比特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其技术实体计算机系统所决定。计算机系统特有的操作简易性、互动性和人性化构成了数字艺术特质的第一翼,互联网及其特有的虚拟互动性构成了数字艺术特质的第二翼。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双重互动性
自由情感
Keywords
the digital art
dual interactivity
free emotions
分类号
J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时间——兼论奥斯卡影像时间的表达机制
被引量:
1
17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7,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艺术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BZX060)
文摘
电影的时间性使其成为一门娓娓道来的动的艺术。奥斯卡影像对时间的运用有其优越和不足之处。内部时间以再现现实客观世界时间为基础,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其他内部时间致力于从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对事件的求知和审美需要,让人在遗忘时间中达到移情效果。外部时间的情节点设置会影响电影的胶片时间。胶片时间过长的影片人性关照不足,导致情节高潮不能与观众的情绪高潮共振,有碍自由情感的生发。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时间
人性
自由情感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性判断力与物
被引量:
3
18
作者
赵广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2,共8页
文摘
本文是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特别是反思性判断力有关理论的专门研究。将判断力区分为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并基于反思性判断力重新思考界定审美、情感、认知、道德、自然、神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创见,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美的情感的自由与普遍可传达性是反思性判断力的基础,这种自由情感为我们对物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反思性判断力
自由情感
以物观物
物
Keywords
reflective judgment
free feeling
reflect thing as itself
thing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空间——兼论奥斯卡影像空间的表达机制
被引量:
2
19
作者
苏月奂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艺术哲学研究"(09BZX0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电影空间是电影影像的本体,呈现为连续的二维动画结构,是视觉美学的核心。奥斯卡影像空间的构建基于人的视觉原理和认知规律,从不制造难以理解的视觉空间,而是着力构建逼真、新奇、平衡、匀称、尽可能符合人类审美定律的画面空间。这与某些欧洲电影刻意追求修辞空间,有意阻拒观众视觉通达的艺术电影追求拉开了距离。
关键词
奥斯卡影像
空间
人性
自由情感
Keywords
Oscar image
space
human nature
emotional freedom
分类号
J90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高碳艺术及其本体特征
被引量:
4
20
作者
马立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3BA010)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数字艺术德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3YJAZH063)
文摘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客体较之自然客体更容易激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根据自由情感的客体激发机制和主体心理效应,将其分为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和感官型自由情感,分别对应着高碳艺术文本、低碳艺术文本和快餐艺术文本。所谓高碳艺术就是一类在文本构成上或基于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或内容虚假,并以种种耸人听闻的外在或内在形式元素为主要艺术特质,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或诉诸色情成分,直接诱惑人类性本能欲望,很容易激发受众沉浸型自由情感,从而导致审美主体精神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艺术文本。
关键词
高碳艺术
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
艺术虚假
沉浸型
自由情感
Keywords
high-carbon art
uncertainty of dual interaction mechanism
artistic false
immersion free emotion
分类号
J024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
马立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马立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性与自由情感——兼论奥斯卡影像美学
马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由情感论
马立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美与存在:自由情感的实践
孙斌
《巢湖师专学报》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寻龙诀》中的自由情感表达
薛复英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自由情感美学视角下电影《老炮儿》的美学追求
崔晓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心灵的自由 情感的宣泄
于爱芬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情感的道德意义与孟子“四端”说重释
赵广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乐无隐情”:论先秦儒家的音乐情感世界
雷永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孔子乐论的情感审视
雷永强
刘娇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情感自由”到“审美现代性”——论浪漫主义与西方文学之现代转型
蒋承勇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3
从主观真实到客观真实——“题壁书”的低碳美与空间场域的视觉效应探微
姚艺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3D电影的高碳病象与低碳路径
苏月奂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美的表演——兼论奥斯卡影像演员的表演机制
苏月奂
马立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数字艺术本质新论
马立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美的时间——兼论奥斯卡影像时间的表达机制
苏月奂
马立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反思性判断力与物
赵广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美的空间——兼论奥斯卡影像空间的表达机制
苏月奂
马立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高碳艺术及其本体特征
马立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