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诗英译的策略--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智中
-
机构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语言教育》
2021年第4期51-5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16BWW012)的系列成果之一。
-
文摘
中国古诗的译者,由母语为中文和非中文的两部分译者组成,其翻译策略,可谓完全不同,泾渭分明。母语为中文的译者中,格律派译者占压倒多数,注重原诗形美的传达;母语为非中文的译者多为自由诗体译者,注重原诗意象的再现与诗歌内蕴的传达,而不太关注诗歌的形美。就李白诗歌的英译而言,译诗宜采取自由体诗歌的译法,以便充分淋漓地再现李白诗歌的内在情韵和审美内涵;采取自由体译诗,意味着李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现代化,以便赢得西方读者,并达到将李白打造成西方世界文化名人的最终目的。
-
关键词
《静夜思》
古诗英译
翻译策略
自由体译诗
-
Keywords
Missing in the Dead of Nigh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methods
free verse rendition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采取自由诗体,融合语言感性:裘小龙的古诗英译理念
- 2
-
-
作者
张智中
张紫涵
-
机构
南开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
出处
《翻译界》
2023年第1期104-117,共14页
-
文摘
美籍华裔小说家、诗人裘小龙虽然主要从事关于中国的英文小说创作,并在西方引起较好反响,但其汉语古诗英译,也诗意盎然,独树一帜。在汉诗英译方面,裘小龙提出凸显融合原诗和译诗的语言感性的翻译原则,采取自由体译诗,注重汉诗感性在英诗中的再现,是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诗化与现代化,具有鲜明的译诗风格。他认为,翻译的诗在目标语言中读起来也应该是诗,而且是当代英语读者读起来“不隔”的诗。这种现代化的译诗风格,在中国不是译诗的主流,但却是译诗的正途。本文研究裘小龙古诗英译的风格、理念、原则、渊源,以期为当下中国的古诗英译带来启发和借鉴。
-
关键词
裘小龙
古诗英译
自由体译诗
语言感性
-
Keywords
Qiu Xiaolong
poetry translation
free verse translation
language sensibility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看诗歌形式的翻译
- 3
-
-
作者
薛源
-
机构
四川开放大学住房城乡建设分校
-
出处
《海外英语》
2025年第3期38-40,43,共4页
-
文摘
多元系统的优势在于从历时视角更宏观地考察处于不同位置的不同产品,揭示产品产生、运行的宏观原因与机制。英诗汉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翻译形式,晚清民初主要译为格律汉诗;五四运动以后多译为自由体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以顿代步”的译法受到广泛认可,进入新时代,在“以顿代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逗代步”的译法。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等多元系统影响着人们的诗歌翻译理念,带来了不同的诗歌翻译形式。契合同时代其他多元系统思想程度较深的诗歌翻译,通常受到了人们的肯定。因此,诗歌翻译应走到更广阔的时空里,与其他多元系统思想深刻交流,积极拓展诗歌翻译的可能性。
-
关键词
多元系统
诗歌形式
格律体译诗
自由体译诗
“以顿代步”和“以逗代步”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
-
-
题名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郦青
-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对比研究"部分成果(项目号:1070KZ408139)
-
文摘
古典诗词翻译,一般采用自由体译诗、韵体译诗、散文体译诗等几种体裁。本文试图从李清照诗词英译研究出发,对韵体译诗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我们认为韵体译诗是必要的。
-
关键词
韵体译诗
自由体译诗
李清照诗词
-
Keywords
rhymed version
free version
prose version
Li Qingzhao' s Tz' u poems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