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诗英译的策略--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智中 《语言教育》 2021年第4期51-57,共7页
中国古诗的译者,由母语为中文和非中文的两部分译者组成,其翻译策略,可谓完全不同,泾渭分明。母语为中文的译者中,格律派译者占压倒多数,注重原诗形美的传达;母语为非中文的译者多为自由诗体译者,注重原诗意象的再现与诗歌内蕴的传达,... 中国古诗的译者,由母语为中文和非中文的两部分译者组成,其翻译策略,可谓完全不同,泾渭分明。母语为中文的译者中,格律派译者占压倒多数,注重原诗形美的传达;母语为非中文的译者多为自由诗体译者,注重原诗意象的再现与诗歌内蕴的传达,而不太关注诗歌的形美。就李白诗歌的英译而言,译诗宜采取自由体诗歌的译法,以便充分淋漓地再现李白诗歌的内在情韵和审美内涵;采取自由体译诗,意味着李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现代化,以便赢得西方读者,并达到将李白打造成西方世界文化名人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策略 自由体译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取自由诗体,融合语言感性:裘小龙的古诗英译理念
2
作者 张智中 张紫涵 《翻译界》 2023年第1期104-117,共14页
美籍华裔小说家、诗人裘小龙虽然主要从事关于中国的英文小说创作,并在西方引起较好反响,但其汉语古诗英译,也诗意盎然,独树一帜。在汉诗英译方面,裘小龙提出凸显融合原诗和译诗的语言感性的翻译原则,采取自由体译诗,注重汉诗感性在英... 美籍华裔小说家、诗人裘小龙虽然主要从事关于中国的英文小说创作,并在西方引起较好反响,但其汉语古诗英译,也诗意盎然,独树一帜。在汉诗英译方面,裘小龙提出凸显融合原诗和译诗的语言感性的翻译原则,采取自由体译诗,注重汉诗感性在英诗中的再现,是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诗化与现代化,具有鲜明的译诗风格。他认为,翻译的诗在目标语言中读起来也应该是诗,而且是当代英语读者读起来“不隔”的诗。这种现代化的译诗风格,在中国不是译诗的主流,但却是译诗的正途。本文研究裘小龙古诗英译的风格、理念、原则、渊源,以期为当下中国的古诗英译带来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小龙 自由体译诗 语言感性
原文传递
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看诗歌形式的翻译
3
作者 薛源 《海外英语》 2025年第3期38-40,43,共4页
多元系统的优势在于从历时视角更宏观地考察处于不同位置的不同产品,揭示产品产生、运行的宏观原因与机制。英诗汉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翻译形式,晚清民初主要译为格律汉诗;五四运动以后多译为自由体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多元系统的优势在于从历时视角更宏观地考察处于不同位置的不同产品,揭示产品产生、运行的宏观原因与机制。英诗汉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翻译形式,晚清民初主要译为格律汉诗;五四运动以后多译为自由体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以顿代步”的译法受到广泛认可,进入新时代,在“以顿代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逗代步”的译法。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等多元系统影响着人们的诗歌翻译理念,带来了不同的诗歌翻译形式。契合同时代其他多元系统思想程度较深的诗歌翻译,通常受到了人们的肯定。因此,诗歌翻译应走到更广阔的时空里,与其他多元系统思想深刻交流,积极拓展诗歌翻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 歌形式 格律 自由体译诗 “以顿代步”和“以逗代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郦青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古典诗词翻译,一般采用自由体译诗、韵体译诗、散文体译诗等几种体裁。本文试图从李清照诗词英译研究出发,对韵体译诗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我们认为韵体译诗是必要的。
关键词 自由体译诗 李清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