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的成因及其对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西地区须四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77
1
作者 孟万斌 吕正祥 +3 位作者 冯明石 张世华 李敏 麦发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3-790,共8页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经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第二种由埋藏期钾长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形成;第三种由钾长石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双重影响。它能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储层质量,但颗粒包膜伊利石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保护原生孔隙,埋藏成岩过程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以及钾长石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于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自生伊利石 川西地区 须四段 相对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碎屑岩中自生伊利石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思静 孙伟 +2 位作者 黄培培 佟宏鹏 刘丽红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骨架颗粒中几乎没有碎屑长石,残余的微量长石(在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0.4%,低于X射线衍射检测限)主要为钾长石,同时具有较低的自生高岭石含量(1.02%)、很低的自生石英含量和同期火山物质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生伊...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骨架颗粒中几乎没有碎屑长石,残余的微量长石(在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0.4%,低于X射线衍射检测限)主要为钾长石,同时具有较低的自生高岭石含量(1.02%)、很低的自生石英含量和同期火山物质含量,以及较高的自生伊利石含量(1.22%),这表明太原组的自生伊利石主要是在相对高温的深埋藏封闭条件下,通过钾长石溶解反应:钾长石+H++H2O→高岭石+硅质+K+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高岭石+K+→伊利石+H++H2O或其加和反应:钾长石+高岭石→硅质+伊利石+H2O形成,后者通过消耗钾离子而克服钾长石溶解的动力学屏障,是前者的重要驱动反应,并向流体输出氢离子,因此对次生孔隙的形成、尤其是在相对深埋藏的成岩过程中与钾长石溶解有关的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碎屑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测年重构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烃类充注史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彦德 齐亚林 +3 位作者 罗安湘 程党性 李继宏 黄锦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7-1648,共12页
中生界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目的层之一,侏罗系油藏受前侏罗纪古地貌影响较为显著。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均一化温度测定和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定量颗粒荧光(QGF、QGF-E)研究以及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定... 中生界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目的层之一,侏罗系油藏受前侏罗纪古地貌影响较为显著。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均一化温度测定和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定量颗粒荧光(QGF、QGF-E)研究以及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气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及定量化分析研究,揭示了侏罗系油藏形成时间、充注过程及油气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油藏存在晚期充注,早期充注少或油藏遭受调整,早期生成的烃类现今仅以沥青的形式赋存,现今烃类流体主要为晚期成藏的产物。侏罗系石油大规模充注期为(108.3±2.0)^(116.5±2.0)Ma(早白垩世中期),具有垂向运移聚集的特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早期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晚期构造活动调整了油气藏的形态及局部富集。侏罗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油藏,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小而肥"的独立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充注史 自生伊利石测年 流体包裹体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定年分析油气藏形成期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飞宇 郝石生 雷加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0-43,共4页
砂岩储集层中自生伊利石仅在流动的富钾孔隙水介质环境下才能形成,烃类流体注入储集层后自生伊利石形成便会中止;因此,烃类流体进入储层时间不可能早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利用K/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分析塔里木盆地D区石... 砂岩储集层中自生伊利石仅在流动的富钾孔隙水介质环境下才能形成,烃类流体注入储集层后自生伊利石形成便会中止;因此,烃类流体进入储层时间不可能早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利用K/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分析塔里木盆地D区石炭系油藏和J区三叠系凝析气藏二个砂岩储集层的自生伊利石形成时间,分别为24.3~31.8Ma和44.3~49.2Ma,反映油气藏形成期前者为渐新世,后者为始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定年 油气藏形成期 砂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及油气成藏年龄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云建兵 施和生 +3 位作者 朱俊章 吴河勇 冯子辉 邱华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4-1140,共7页
油气成藏年龄是石油地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共同面临的科学难题之一。本文探讨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40Ar-39Ar阶段加热技术获得油气成藏年龄的可能性。样品采自南海珠江口盆地第三纪珠海组砂岩储层,采用冷冻加热循环技术缓慢碎裂样品,以减... 油气成藏年龄是石油地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共同面临的科学难题之一。本文探讨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40Ar-39Ar阶段加热技术获得油气成藏年龄的可能性。样品采自南海珠江口盆地第三纪珠海组砂岩储层,采用冷冻加热循环技术缓慢碎裂样品,以减少碎屑长石混入量。释出气体首先经过专门研制的纯化装置,有效地除弃有机杂质气体,然后经过2个NP10Zr/Al泵进一步纯化。06ZJ26I伊利石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分析获得了阶梯状上升的年龄谱。开始3个最低激光能量阶段加权平均年龄(12.1±2.2)Ma(2σ)解释为自生伊利石的最小年龄,可能代表了油气成藏的最大年龄;而较高激光能量阶段坪年龄(98.0±0.9)Ma则代表了砂岩中陆源碎屑长石的年龄。与传统K-Ar法相比,40Ar-39Ar法可以揭示伊利石样品更多的年代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年龄 40Ar-39Ar法 自生伊利石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40)Ar/^(39)Ar法定年技术及气藏成藏期的确定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龙樟 戴橦谟 彭平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了确定天然气藏的成藏期 ,进行了自生伊利石的40 Ar/3 9Ar法同位素定年实验 .实验重点解决了自生伊利石的40Ar/3 9Ar法定年的几个技术难题 :第一 ,粘土矿物的提纯 ,避免伊利石以外的含K矿物混入 ;第二 ,自生伊利石与碎屑伊利石的分离 ... 为了确定天然气藏的成藏期 ,进行了自生伊利石的40 Ar/3 9Ar法同位素定年实验 .实验重点解决了自生伊利石的40Ar/3 9Ar法定年的几个技术难题 :第一 ,粘土矿物的提纯 ,避免伊利石以外的含K矿物混入 ;第二 ,自生伊利石与碎屑伊利石的分离 ;第三 ,克服核反冲造成的Ar原子丢失 .利用冷冻 -加热循环碎样技术获得高纯度的粘土矿物 ;通过阶段加热得到的年龄谱可以区分自生伊利石与碎屑伊利石 ;利用“显微包裹”技术有效克服了核照射反冲问题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研究发现 ,二叠系储层中的伊利石有 2种年龄图谱 :一种只有自生伊利石的坪年龄 ;另一种图谱既有自生伊利石的坪年龄 ,也有碎屑伊利石的年龄 ,形成二阶式的图谱 .通过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推断 ,天然气的最早充注时间晚于 16 9~ 189Ma .实验的结果表明 ,冷冻 -加热循环碎样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伊利石以外的含K矿物混入 ,是获得高纯度粘土矿物的关键技术 ;自生伊利石40 A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40Ar/^39Ar法定年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期 天然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分离 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年龄” 油气储层 钾同位素 氩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宋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3-407,共5页
对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体系产生影响的有关问题如砂岩岩性、伊利石 /蒙皂石间层矿物的间层比和绿泥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 :中、细砂岩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则难度较大 ;I/S有序间层的应用效果相对较... 对油气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体系产生影响的有关问题如砂岩岩性、伊利石 /蒙皂石间层矿物的间层比和绿泥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 :中、细砂岩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则难度较大 ;I/S有序间层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I/S无序间层则难度较大 ;绿泥石对自生伊利石K Ar体系测年结果的影响不明显。油气注入可能是引起伊利石成岩作用终止的原因之一。最后对各种典型年龄剖面可能的成因解释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K-Ar同位素年代学 自生伊利石 砂岩岩性 I/S间层比 绿泥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生伊利石定年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刚 徐黎明 +6 位作者 丁超 章辉若 李书恒 胡延旭 黄得顺 李楠 李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3-719,729,共8页
运用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与烃源岩两次主生烃作用相应的(175~155 Ma和145~115 Ma)原生油气成藏事... 运用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二叠系不同含油气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与烃源岩两次主生烃作用相应的(175~155 Ma和145~115 Ma)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中侏罗世晚期的165 Ma和早白垩世早期的130 Ma。其中,下二叠统油气成藏期以较宽的时域分布(178~110 Ma),中、上二叠统则相对较晚地分布在(160~108 Ma),且上二叠统的起止时限主要集中在(160~125 Ma);二叠系样品年龄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其油气成藏过程具有自南(178~122 Ma)向北(131~108 Ma)年龄逐渐减小的渐次运聚成藏特点。因此,包括上二叠统在内的二叠系不同层段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气藏现今显示的次生成藏特点很可能是在原生油气成藏基础上后期叠加改造或次生成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油气成藏 自生伊利石测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与成藏时代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有瑜 陶士振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7-1379,共13页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普遍发育,主要为片丝状、短丝状、丝状,具有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并且纵、横向分布...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普遍发育,主要为片丝状、短丝状、丝状,具有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并且纵、横向分布稳定。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年龄数据明显分为2组,具有2期成藏特征。早期成藏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97~145 Ma),广泛分布于川西、川中广大地区,是主要成藏期;晚期成藏为晚白垩世(78~83 Ma),仅见于川西南端平落坝、白马庙气田须家河组二段。主要成藏期也即早期成藏,主力储层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须家河组六段基本一致,并明显具有连续成藏特征:纵向上,自下而上依次变晚,须家河组二段略早(平均133 Ma)、须家河组四段略晚(平均127 Ma),须家河组六段主要分布在广安气田,与须家河组四段相比也基本具有下早上晚的成藏特征(须家河组四段平均139 Ma,须家河组六段平均134 Ma);平面上,川西须家河组二段由北向南依次变晚,中坝、新场、大邑气田的自生伊利石平均年龄分别为136 Ma、134 Ma和133 Ma(川西南端的平落坝、白马庙气田属于晚期成藏),川中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由东向西依次变晚,东部的广安、合川、荷包场气田略早,中西部的磨溪、充西—莲池、金华、八角场气田略晚。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烃源岩埋深,即生、排烃时间,是须家河组砂岩气藏成藏早晚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埋深大、生、排烃早,则年龄大、成藏早,反之则年龄小、成藏晚。岩性对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分布局限。构造抬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成藏后期的调整阶段,年龄由东向西变小,即成藏由东向西变晚,与现今埋深即东高西低的构造特征不一致现象,是由成藏后期的构造差异抬升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砂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未真空封装Ar-Ar测年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58
11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2 位作者 Andrew TODD 刘可禹 罗修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17Ma ,表明志留系古油藏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 ;上泥盆统东河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6 3.82~ 2 31.34Ma ,表明东河砂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 ;库车坳陷依南 2气田 (依南 2井 )下侏罗统阳霞组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8.0 8~ 2 3.85Ma ,表明油气充注发生在中新世以来 ;喀什凹陷阿克莫木气田 (阿克 1井 )下白垩统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2 .6 0~ 18.79Ma ,表明中新世可能有古油气运移或古油藏形成 ;库车坳陷迪那 2气藏 (迪那 2 0 1井 )古近系砂岩中的伊利石主要为碎屑成因 ,不能用于进行油气成藏史研究 ,但该气藏白垩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5 .4 9~ 15 .4 7Ma ,表明可能为中新世成藏。本次研究表明 ,该项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初步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测年 自生伊利石 油气充注 砂岩油气储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与应用前景展望——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有瑜 Horst Z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对自生伊利石K-Ar法、Ar-Ar法年龄测定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对比和深入研究。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I/S有序间层)发育较好,主要呈丝状,具有典型的自生成因特征,其K-Ar年龄、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 以苏里格气田为例,对自生伊利石K-Ar法、Ar-Ar法年龄测定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对比和深入研究。苏里格气田自生伊利石(I/S有序间层)发育较好,主要呈丝状,具有典型的自生成因特征,其K-Ar年龄、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和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分别为141~145 Ma、171~237Ma和130~152 Ma。K-Ar年龄表明主要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成藏,其分布规律很好地反映了成藏特征和成藏过程;未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明显偏老,不能代表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年龄,更不能反映成藏时代,"^(39)Ar核反冲丢失"现象是导致其偏老的主要原因;真空封装Ar-Ar总气体年龄与K-Ar年龄基本接近,可能反映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年龄并代表成藏时代。本次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利用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技术探讨砂岩油气藏成藏时代,K-Ar法测年技术简便快捷、经济成熟、稳定可靠,是第一选择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未真空封装Ar-Ar法测年技术很难获得理想的年龄数据和较好的应用效果,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目的,可以不予考虑;真空封装Ar-Ar法测年技术,如果运用得当,有可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年龄数据和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技术复杂、环节多、周期长和费用高等将会严重制约其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下石盒子组八段砂岩储层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未真空封装Ar-Ar测年 真空封装Ar-Ar测年 39Ar核反冲丢失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控制的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松辽盆地大庆长垣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才富 冯子辉 +3 位作者 王富东 张顺 彭鹏 梁晓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99-1808,共10页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存在两期流体活动,第一期流体活动代表了受成岩作用控制的储层流体活动,只存在小规模的油气运移,可以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分析限定其流体活动年龄在白垩纪末期—古近纪初期;第二期代表了受构造控制的流体...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存在两期流体活动,第一期流体活动代表了受成岩作用控制的储层流体活动,只存在小规模的油气运移,可以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分析限定其流体活动年龄在白垩纪末期—古近纪初期;第二期代表了受构造控制的流体活动,并与油气大规模运聚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了取样点地层所经历的最大埋藏温度,不能通过埋藏史确定其形成时间,显示了幕式流体活动的特点。在系统自生伊利石钾氩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第一期流体活动在白垩纪末期之前,代表了储层埋藏成岩期的流体活动,而第二期流体活动是伴随着燕山期强烈构造反转的流体活动,与油气充注作用伴生。大庆长垣的自生伊利石年龄随深度的演化关系表现出两种模式,即正斜率模式和负斜率模式。其中正斜率模式下部储层油气充注时间晚,而上部储层油气充注时间早,主要分布在大庆长垣的核部;负斜率模式与正斜率模式相反,主要分布在大庆长垣的翼部,两者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庆长垣的-900m高程展布。油气成藏年龄模式阐明了大庆长垣的油气成藏过程是典型的背斜型油气充注过程,在大庆长垣的周缘(海拔<-900m)是油气在浮力的控制下向输导层顶面的运移过程,表现为下部储层油气成藏时间早,上部储层油气成藏时间晚;而大庆长垣的主体(海拔>-900m)是背斜油气的充注过程和油气的脊运移阶段,上部储层油气成藏时间早,下部储层油气成藏时间晚。测年数据表明大庆长垣-900m高程的油气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初期(59~69Ma)的10Ma中已经充注完成,在此范围内发现的油气储量约为7×109t,可见油气充注是高效的幕式注入,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稳态成藏。由于第二期流体活动与燕山期主幕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文章认为大庆长垣的油气高效快速充注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即存在受构造作用控制的幕式油气运移和成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自生伊利石K—Ar测年 幕式成藏 大庆长垣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同位素测年的自生伊利石分离纯化流程探索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彦 陈文 杨慧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6,共5页
沉积岩中自生矿物与碎屑矿物的分离问题是制约沉积岩定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浙江和川西地区的粘土矿物为例 ,介绍了沉积岩中自生伊利石与碎屑矿物的一般分离过程 ,具体包括悬浮液的制备过程、高速离心机的条件实验和 8个样品的分级... 沉积岩中自生矿物与碎屑矿物的分离问题是制约沉积岩定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浙江和川西地区的粘土矿物为例 ,介绍了沉积岩中自生伊利石与碎屑矿物的一般分离过程 ,具体包括悬浮液的制备过程、高速离心机的条件实验和 8个样品的分级实验 ,确定了较佳的分级参数 ,并对分级后的各级别进行了X 射线衍射 (XRD)分析。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随着粒度的减小 ,各种杂质的含量都在逐渐减少 ,在小于 0 .2 μm的粒级中 ,已检测不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等杂质的存在 ,其中有 3个产品的成岩混层含量达到 10 0 % ,,说明本次实验的分离纯化流程是比较成功的。综合考虑粒度和自生伊利石的纯度 ,一般情况下 ,以 0 .1~ 0 .2 μm粒级的产品用于Ar Ar和K Ar测年较合适。但在实际进行年龄分析时 ,一定要先进行XRD和透射电镜分析 ,只有确定其成岩混层I/S的含量近 10 0 % (至少在 95 %以上 )及混层中S的含量小于 2 5 %时 ,才可用于Ar Ar和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测年 自生伊利石 分离纯化 X-射线衍射XRD 高速离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有瑜 Hors Zt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边部的乔1井、孔雀1井及龙口1井、英南2井相对较早(383.45—271.20Ma),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中心的塔中37井、塔中67井、塔中12井及塔中32井相对较晚(203.96—235.17Ma),主要为晚海西期成藏,部分井如塔中23井、塔中30井相对较早(293.54和296.31Ma),为早海西期成藏。自生伊利石年龄与沥青砂岩厚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古构造格局可能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之一,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围的古油藏如乔1井、孔雀1井成藏较早。测年结果不仅与油气系统等常规油气成藏史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进一步反映了油藏形成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测年 自生伊利石 成藏年代 志留系沥青砂岩 孔雀河地区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生伊利石激光加热^(40)Ar-^(39)Ar定年技术探讨惠州凹陷新近系油气充注时间 被引量:26
16
作者 施和生 朱俊章 +3 位作者 邱华宁 舒誉 吴建耀 龙祖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0-295,共6页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新兴的学科发展方向。烃类充注之后,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停止生长,故可利用自生伊利石的年龄来推断储集层中油气藏形成的最老年龄。砂岩样品中存在的有机质在质谱仪离子源中产生的覆盖40Ar峰的有机碎片离子m/e36-m/e4... 油气成藏年代学是新兴的学科发展方向。烃类充注之后,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停止生长,故可利用自生伊利石的年龄来推断储集层中油气藏形成的最老年龄。砂岩样品中存在的有机质在质谱仪离子源中产生的覆盖40Ar峰的有机碎片离子m/e36-m/e40将导致错误的同位素分析和年龄谱结果。经预处理后的伊利石样品加热后在质谱仪离子源中确实产生了有机碎片离子m/e36-m/e44,为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必须完全清除有机杂质气体。在攻克了有机杂质气体纯化技术之后,笔者开展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内3个富油气二级构造带油气藏砂岩自生伊利石40Ar-39Ar法定年研究,采取样品清洗、循环冷冻—加热法破碎样品、经苯-甲醇混合试剂洗油、采用离心机分离粘土矿物。自生伊利石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最初低温阶段综合年龄结果表明,惠州凹陷珠海组和珠江组自生伊利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1)Ma和(9.9±1.2)Ma,惠州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时间为10Ma左右。结合该区断裂发育史、油气成藏组合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进一步分析认为,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的晚期断层活化加强了新近系油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 油气充注时间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砂岩储层 珠江口盆地 新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中的黏土矿物均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I/S)有序间层,具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属自生伊利石。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为255~293Ma,主要集中在277~293Ma,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表明志留系古油藏成藏时间主要为早海西晚期—晚海西期。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符合盆地内的整体分布规律。古构造格局和生烃中心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区成藏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英买力地区成藏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与其距生烃中心相对较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地区 志留系沥青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有瑜 董爱正 罗修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 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分离提纯 真空抽滤 "校正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40Ar-^39Ar法年代学实验过程中一些重要环节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大永 彭平安 +1 位作者 潘长春 王龙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年代学在油气勘探及其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生伊利石晶体结构的特殊性,使这一方法从样品处理到数据解释都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自生伊利石提纯方法主要由冷冻-加热碎样结合高速离心完成。样品粒度愈细,样...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年代学在油气勘探及其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生伊利石晶体结构的特殊性,使这一方法从样品处理到数据解释都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自生伊利石提纯方法主要由冷冻-加热碎样结合高速离心完成。样品粒度愈细,样品纯度愈大,结晶度愈差。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获得样品纯度、结晶度方面的信息,用TEM可以获得XRD检测限(5%)以下的样品纯度信息。样品39Ar核反冲丢失与样品中晶体的结晶度(2θ)、晶体沿c轴方向的层厚相关;真空包裹技术可以较合理地降低核反冲丢失,得到细粒样品有意义的年龄。真空包裹的细粒样品的"保留年龄"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40AR-^39AR年代学 纯度 核反冲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7,共10页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哈6井石炭系角砾岩段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86Ma,相当于晚白垩世,表明为燕山晚期成藏;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年龄为125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表明为燕山中晚期成藏。石炭系、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储层,广泛分布于塔中隆起、北部坳陷和塔北隆起,已知的自生伊利石年龄范围分别是:石炭系东河砂岩为231~285Ma,志留系沥青砂岩为204~383Ma。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相比,本次研究的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明显偏小,表明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油气藏的成藏期明显偏晚,对其勘探意义应该开展深入研究。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的Ar-Ar年龄分别为148~159Ma和189~195Ma,与其K-Ar年龄相比明显偏老,可能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更不能反映油气注入事件和代表成藏期,快中子照射过程中的39 Ar反冲丢失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6井 石炭系、志留系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Ar-Ar测年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