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与黄刺玫自然越冬抗寒性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成 庄得凤 +1 位作者 杜晓艳 孙晓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比较玫瑰与黄刺玫自然越冬抗寒性响应机制,在植株越冬期间(2020年10月—2021年3月),以玫瑰与黄刺玫的当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分析7个生理生化指标,对两者进行抗寒性分析比较,研究其抗寒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整个越冬期间,7个指标在玫... 为比较玫瑰与黄刺玫自然越冬抗寒性响应机制,在植株越冬期间(2020年10月—2021年3月),以玫瑰与黄刺玫的当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分析7个生理生化指标,对两者进行抗寒性分析比较,研究其抗寒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整个越冬期间,7个指标在玫瑰与黄刺玫枝条内变化趋势一致;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在玫瑰枝条内高于黄刺玫;玫瑰枝条的电导率变化幅度大于黄刺玫;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3个指标黄刺玫均高于玫瑰;黄刺玫枝条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抗冻阶段高于玫瑰。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在自然越冬前期,玫瑰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起主要抗冷作用,在整个越冬期间,玫瑰可溶性糖含量始终持续较高,起到保护作用;黄刺玫通过可溶性蛋白和SOD适应低温,在自然越冬后期,POD含量升高,SOD含量始终维持较高水平,共同在抗冻阶段起到保护作用。在玫瑰与黄刺玫自然越冬期间,黄刺玫的抗寒性强于玫瑰,黄刺玫通过POD、SOD抵御低温,玫瑰通过可溶性糖抵御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黄刺玫 自然越冬 抗寒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秦巴山区中蜂自然越冬对天然成熟蜜消耗量的试验研究报告
2
作者 陈丹 缪正瀛 +2 位作者 郝海燕 罗芳 白衡 《中国蜂业》 2024年第9期22-23,共2页
秦巴山区指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其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越、蕴含着丰富的蜜源植物,具有发展中蜂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蜂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确保中蜂安全过冬也成了无法避开的话题。本文选取了10组群势相当,越冬环境一致... 秦巴山区指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其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越、蕴含着丰富的蜜源植物,具有发展中蜂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蜂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确保中蜂安全过冬也成了无法避开的话题。本文选取了10组群势相当,越冬环境一致的试验蜂群,分别于霜降后、春分前天气晴好且连续3日无雨水时称量蜂箱重量,计算越冬期天然成熟蜜消耗量,以期为中蜂越冬技术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越冬 天然成熟蜜 消耗量 试验研究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越冬过程中不同常绿冬青生理指标变化与抗寒性评价
3
作者 桂晴 郝明灼 +2 位作者 邹义萍 王起福 杨玉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以三年生的斯蒂芬、大别山冬青、黄金枸骨、长青柳、中国少女、金橡树叶为试材,经过自然的低温胁迫后,采集叶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光合色素、花色苷等生理指标... 以三年生的斯蒂芬、大别山冬青、黄金枸骨、长青柳、中国少女、金橡树叶为试材,经过自然的低温胁迫后,采集叶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光合色素、花色苷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冬青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选育出优良的抗寒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冬青属植物的抗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黄金枸骨、大别山冬青、斯蒂芬、中国少女、长青柳、金橡树叶,黄金枸骨和大别山冬青可以作为向中部及北部地区引种驯化的常绿冬青,而斯蒂芬、中国少女、长青柳和金橡树叶则更适合种植在长江以南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越冬 冬青 综合评价 抗寒性
原文传递
自然越冬过程中山葡萄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鹏程 郭绍杰 +2 位作者 李铭 苏学德 王晶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为了探明山葡萄扦插苗的抗寒生理特性,以二年生山葡萄扦插苗枝条为材料,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研究山葡萄枝条组织的含水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葡萄扦插苗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其扦插苗枝... 为了探明山葡萄扦插苗的抗寒生理特性,以二年生山葡萄扦插苗枝条为材料,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研究山葡萄枝条组织的含水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葡萄扦插苗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其扦插苗枝条的各种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均存在一定差异,含水率在2011年11月—2012年3月的变化不大,4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枝条中的含水量升高,含水率达84.5%,且与其他各测定时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但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越冬 山葡萄 抗寒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越冬过程中3个茶树品种的生理特性变化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叶云 舒锡婷 +1 位作者 周月琴 江昌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8,共7页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 Kuntze〕品种‘舒茶早’(‘Shuchazao’)、‘乌牛早’(‘Wuniu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自然越冬过程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茶树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 Kuntze〕品种‘舒茶早’(‘Shuchazao’)、‘乌牛早’(‘Wuniu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自然越冬过程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茶树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叶片生理指标随时间推移呈规律性变化,越冬期(12月和1月)与越冬前期(10月)、越冬后期(2月和3月)各指标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指标也有一定差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多出现在12月或2月;CAT和POD活性、Fv/Fm值和总叶绿素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月降至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X1)包括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Fv/Fm和总叶绿素含量,贡献率达到57.97%;第2主成分(X2)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贡献率达到26.8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期3个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均随时间推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12月达到最高,据此判断3个茶树品种中‘舒茶早’的抗寒性最强、‘乌牛早’的抗寒性最弱,‘平阳特早’的抗寒性介于二者之间。研究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过程中供试3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与其生理指标变化及生长表现一致,表明综合评价法可用于茶树抗寒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自然越冬 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值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越冬过程中3种表型香樟抗寒性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浩章 张丽华 +3 位作者 王晓立 张颖 刘宇 李素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选育抗寒能力强的香樟品种,以3种不同表型香樟为试材,研究其自然越冬过程中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 为选育抗寒能力强的香樟品种,以3种不同表型香樟为试材,研究其自然越冬过程中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随温度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在前期呈稳定波动状态,但在后期开始缓慢下降并保持稳定;可溶性糖含量在前期迅速上升,之后缓慢下降,在后期又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前期迅速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前期有小幅度上升之后下降,但在后期迅速上升;SOD活性和CAT活性在前期迅速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POD活性在前期上升之后下降,但在后期迅速上升;MDA含量在前期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后期又迅速恢复至原来水平;游离脯氨酸和POD在自然越冬后期对香樟抗寒性的提高起作用。表型1的光合色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表型2和表型3,MDA含量明显低于表型2和表型3。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香樟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的抗寒性分为增强期、最强期、减弱期和再次增强期4个时期,表型1的抗寒性最强,可作为苏北地区抗寒品种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越冬 香樟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越冬期间茶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解剖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光辉 周琳 黎星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探讨自然越冬条件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解剖结构变化,以种植于南京的茶树品种‘龙井长叶’(‘Longjingchangye’)的10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对自然越冬期间(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3月31日)其... 为探讨自然越冬条件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解剖结构变化,以种植于南京的茶树品种‘龙井长叶’(‘Longjingchangye’)的10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对自然越冬期间(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3月31日)其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及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则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2013年1月15日达到其各自的最低值或最高值。与入冬前相比,越冬后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略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均略升高。自然越冬期间,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随时间推移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上表皮和栅栏组织厚度在2013年2月15日达到最低值,而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则在2013年1月30日达到最低值;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呈波动变化趋势。与入冬前相比,入冬后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降低,而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略降低。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条件下,茶树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为了减轻低温对其机体的伤害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合成及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来调解越冬期间的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自然越冬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优树无性系自然越冬过程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毛常丽 张凤良 +4 位作者 李小琴 杨湉 赵祺 倪书邦 吴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以橡胶树5个人工杂交子代优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通过自然越冬低温处理,以抗寒品种GT1为对照,测定了5个时间梯度下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各无性系间相对含... 以橡胶树5个人工杂交子代优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通过自然越冬低温处理,以抗寒品种GT1为对照,测定了5个时间梯度下10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各无性系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阴离子(OFR)、氨基酸(A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温度较高时各无性系间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变化,SOD、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升—降—升”变化,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变化、OFR含量呈先升后降、AA含量呈“降—升—降—升”变化。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较明显,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29号>626号>182号>223号>GT1(对照)>628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自然越冬 生理指标 抗寒性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脂松苗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指标和越冬伤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亚丽 王庆成 杨远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2,26,共5页
研究不同处理(秋季涝渍、秋季变温、冬季遮荫)对2年生盆栽脂松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针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并结合越冬伤害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其越冬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期间各... 研究不同处理(秋季涝渍、秋季变温、冬季遮荫)对2年生盆栽脂松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针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并结合越冬伤害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其越冬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期间各处理脂松苗木针叶的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整个越冬期间总体的变化呈"M"形状;说明脂松苗木能够快速应对环境变化,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使叶片中快速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激活抗氧化酶防止氧自由基积累抑制膜脂过氧化,提高了脂松苗木组织内部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抗寒能力,从而在冬季低温变化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各处理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越冬伤害现象发生,冬季遮荫、秋季涝渍和秋季变温处理在3月份分别有10%、44%和100%的苗木发生越冬伤害现象,5月份的调查中分别有2%、10%和16%的苗木死亡。综合分析可见,脂松苗木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秋季骤然变温或秋季涝渍均会导致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发生越冬伤害,而冬季适当遮荫有利于脂松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松 自然越冬 低温胁迫 生理机理 越冬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越冬期文冠果的生理指标变化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新 李铭 +1 位作者 姜继元 董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29-32,共4页
为探明文冠果在新疆的抗寒特性,以文冠果越冬枝条为试材,采用隶属函数法研究自然越冬期文冠果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文冠果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温度最低的2016年1月1... 为探明文冠果在新疆的抗寒特性,以文冠果越冬枝条为试材,采用隶属函数法研究自然越冬期文冠果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文冠果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温度最低的2016年1月13日达最高,分别为41.27%、0.053μmol/g、139.24mg/g和59.48mg/g,分别是2015年12月7日第一次取样的2.5倍、1.7倍、4.8倍和2.6倍;脯氨酸的含量在2016年2月21日达最高,为55.18μg/g,是第一次取样的3.4倍。2016年1月13日的平均隶属值最低,为0.481 1,此时文冠果的抗寒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自然越冬 生理指标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蹄草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忠 董延龙 李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1-185,共5页
以采自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和五大连池老黑山地区的鹿蹄草为试材,分析测定了自然越冬过程中鹿蹄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鹿蹄草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2月份或1月份;吲... 以采自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和五大连池老黑山地区的鹿蹄草为试材,分析测定了自然越冬过程中鹿蹄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鹿蹄草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2月份或1月份;吲哚乙酸(IAA)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因此与鹿蹄草抗寒性无显著相关性;赤霉素(GA)则一直呈现均匀的梯度下降趋势;ABA/GA比值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上升幅度远远大于降低幅度,与鹿蹄草的抗寒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 自然越冬 内源激素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锈腐病病原菌自然越冬情况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哲 陈晓林 韩永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3,共4页
以人参锈腐病病原菌为试材,将人参锈腐病病原菌侵染的土样分别填埋至5~25cm土层中,研究其在不同深度土层中自然越冬情况。结果表明:自然越冬后各层锈腐病病原菌均有一定浓度的存活,且病原菌存活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
关键词 人参 锈腐病病原菌 自然越冬 孢子数量
原文传递
菲油果自然越冬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丽 张瑜 袁德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7期20-25,共6页
为了探讨菲油果的抗寒特性,以引种的Coolidge和Mammoth2个菲油果新品种成熟叶为试验材料,在自然越冬低温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低温条件下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几... 为了探讨菲油果的抗寒特性,以引种的Coolidge和Mammoth2个菲油果新品种成熟叶为试验材料,在自然越冬低温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低温条件下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品种的菲油果叶片的电导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自然越冬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的游离脯氨酸(Pro)呈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内的保护酶(SOD、POD)都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增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温度间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油果 自然越冬 生理指标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越冬抗寒性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光弟 俞晓艳 +5 位作者 李欣 李玉鼎 曹卫兵 尹清雨 冯彦彪 叶建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东麓葡萄越冬期间和霜冻日温度等指标测定,调查分析自然越冬霜冻后3个酿酒葡萄、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植株存活率、节位芽眼萌发、节位着穗状况,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越冬期间1~2月致死温度区累积时数合计61 h,耦合低的空...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东麓葡萄越冬期间和霜冻日温度等指标测定,调查分析自然越冬霜冻后3个酿酒葡萄、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植株存活率、节位芽眼萌发、节位着穗状况,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越冬期间1~2月致死温度区累积时数合计61 h,耦合低的空气相对湿度与晚霜的频发是导致葡萄自然越冬存活率低的主要外部原因。数据显示,贺兰山东麓种植的‘霞多丽’‘赤霞珠’‘马瑟兰’抗寒性差,且存活品种植株主要为主蔓根茎地表萌发再生,不适宜自然越冬栽培;鲜食葡萄品种植株存活百分率在50%以上的品种为‘摩尔多瓦’‘玫瑰香’‘夏黑’。对指导葡萄材料覆盖越冬防寒栽培,自然越冬栽培品种选择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葡萄品种 自然越冬 冬春低温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白眉蝮蛇自然越冬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景礼 刘学家 张双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3-34,共2页
本文介绍了长白山地区白眉蝮蛇自然越冬的环境、洞穴的构造及蛰期活动情况。长白山地区蝮蛇一般在5月上旬(气温在15—20℃)开始出蛰,它具有很强的回迁性,当年9月中旬又逐渐往原洞穴附近迁移,10月上旬逐渐进入原洞穴,天暖出洞活动,天冷... 本文介绍了长白山地区白眉蝮蛇自然越冬的环境、洞穴的构造及蛰期活动情况。长白山地区蝮蛇一般在5月上旬(气温在15—20℃)开始出蛰,它具有很强的回迁性,当年9月中旬又逐渐往原洞穴附近迁移,10月上旬逐渐进入原洞穴,天暖出洞活动,天冷时又返回洞内,洞内温度2℃左右时进入冬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蝮蛇 自然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地区香鳞毛蕨自然越冬特性研究
16
作者 常缨 李艳 +3 位作者 安玉婷 张志美 王鹤萌 张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48,共8页
探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香鳞毛蕨越冬机制,对其自然越冬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鳞毛蕨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POD、CAT两种保护酶活性呈"N"型,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 探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香鳞毛蕨越冬机制,对其自然越冬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鳞毛蕨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POD、CAT两种保护酶活性呈"N"型,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N"型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ABA含量随温度下降而上升,GA3、IAA含量与ABA趋势相反;叶片中的叶绿体,体积膨胀变形,基粒片层逐渐不清晰,但未全部解体;线粒体内脊数量明显减少,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膜边界模糊,直至膜遭到严重破坏,解体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 自然越冬 生理机理 保护酶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鸵鸟在高纬度地区自然越冬研究
17
作者 何相宝 王欣 张昕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3,共2页
非洲鸵鸟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m,雄鸵鸟体重可达150kg。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短而扁平、由几片角质鞘组成的三角形的嘴。
关键词 非洲鸵鸟 高纬度地区 自然越冬 三角形 体重 头部
原文传递
罗非鱼自然越冬抗寒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茂元 《渔业致富指南》 2013年第21期63-64,共2页
罗非鱼是温水性鱼类,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差,在越冬养殖期间常常导致罗非鱼生长速度缓慢乃至大量死亡。特别是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范围地区遭受的冰冻雨雪自然灾害对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提高罗非鱼的抗寒能力,对延... 罗非鱼是温水性鱼类,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差,在越冬养殖期间常常导致罗非鱼生长速度缓慢乃至大量死亡。特别是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范围地区遭受的冰冻雨雪自然灾害对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提高罗非鱼的抗寒能力,对延长其生长期,降低越冬死亡率和越冬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越冬 抗寒能力 罗非鱼 筛选试验 温水性鱼类 越冬死亡率 大量死亡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越冬过程中扁桃枝条生理特性变化与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欧欢 王绪春 +3 位作者 王振磊 徐崇志 王新建 林敏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5-1795,共11页
【目的】研究6个扁桃品种的枝条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特性变化,综合评价不同扁桃枝条抗寒性的大小,为扁桃引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越冬过程中各扁桃枝条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在越冬期间... 【目的】研究6个扁桃品种的枝条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特性变化,综合评价不同扁桃枝条抗寒性的大小,为扁桃引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越冬过程中各扁桃枝条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在越冬期间的变化及相关性,比较不同品种在越冬期间的差异。【结果】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扁桃枝条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性糖含量及脯氨酸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冬季温度均为负相关关系;温度变化对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对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影响较小,且抗寒性强的品种较抗寒性弱的品种增幅大,其中浓帕烈在越冬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结论】通过测定扁桃枝条在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发现电导率、SOD、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均可作为评价抗寒强弱的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关系综合评价6个扁桃品种抗寒性的大小依次为浓帕烈>桃巴旦>矮丰>苦巴旦>晚丰>小软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自然越冬 抗寒性 生理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自然越冬抗寒筛选试验
20
作者 王茂元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1,共1页
2012年冬,笔者开展了罗非鱼大规模自然越冬条件下耐寒性能筛选试验,为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依据。现将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研中试基地进行。试验用鱼塘为2口土塘,每口面积3... 2012年冬,笔者开展了罗非鱼大规模自然越冬条件下耐寒性能筛选试验,为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依据。现将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研中试基地进行。试验用鱼塘为2口土塘,每口面积3.75亩,池底平坦,平均水深1.8米,每口配备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2台、自动投料机1台。池塘均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通风、日照和保水性好。水源为山涧溪水,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二、池塘准备1.池塘清整将池塘内的池水排干,清除杂物,对池底进行曝晒。修整池塘的埂、底部、进排水口等,避免漏水。2.池塘消毒试验鱼下塘前15天进行药物清塘,池塘留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100~125千克/亩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试验 自然越冬 罗非鱼 池塘清整 水产研究所 抗寒 水车式增氧机 耐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