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兼评现代生物学哲学中的目的性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新志 刘星 向云霞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共3页
自然目的论思想在康德那里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出现的。康德认为自然界是有目的的,生物有机体也是有目的的。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生物学哲学结合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 自然目的论思想在康德那里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出现的。康德认为自然界是有目的的,生物有机体也是有目的的。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生物学哲学结合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自然目的论的合理思想,并对其发展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因与目的性:调节性与构造性——康德自然目的论思想与现代生物学中的目的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南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31,共5页
康德认为,可以在撇开“目的因”中的“意向性”因素的前提下在类比的意义上援引“目的因”来帮助我们对生命体的研究,但“目的因”对于生命科学只具有“调节性”的意义。现代生物学中的目的论的主张者则认为尽管人以外的生命体是无意识... 康德认为,可以在撇开“目的因”中的“意向性”因素的前提下在类比的意义上援引“目的因”来帮助我们对生命体的研究,但“目的因”对于生命科学只具有“调节性”的意义。现代生物学中的目的论的主张者则认为尽管人以外的生命体是无意识的,但生命体乃至整个大自然仍然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论就是大自然本身的“构造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因 目的 自然目的 构造性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道义论之自然目的论审视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8,112,共7页
在道德学中,道德性的最高原则及其有效性不需要自然目的论的预设,在推理某些具体义务时,自然目的论起到了假设的作用,这种假设在《判断力批判》中得到了详细的探讨;自然目的论在至善论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自然的目的以道德目的论为基础... 在道德学中,道德性的最高原则及其有效性不需要自然目的论的预设,在推理某些具体义务时,自然目的论起到了假设的作用,这种假设在《判断力批判》中得到了详细的探讨;自然目的论在至善论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自然的目的以道德目的论为基础,道德目的论的依据是实践理性。由此,康德之道义论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及其结果至善,从而彰显人在宇宙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论 反思性的判断力 自然目的 道德目的 终极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儒道自然目的观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秋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都把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整体,都认为大自然把生命当作她的目的,而最高目的是人,这种自然目的观都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不过,两者的立论方法有所不同,约纳斯系统、严密,可以弥补中国传统哲学论证不足的缺陷,中... 汉斯.约纳斯与中国古代都把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整体,都认为大自然把生命当作她的目的,而最高目的是人,这种自然目的观都与道德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不过,两者的立论方法有所不同,约纳斯系统、严密,可以弥补中国传统哲学论证不足的缺陷,中国古人直观、思辨,为约纳斯的目的论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约纳斯 中国古代 儒家和道家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体转向调节性思维原则的目的论——自然目的论从古希腊到康德的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南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8,共6页
传统实体化的目的论很难脱离神学的窠臼,康德把自然目的论变成了具有调节性作用的思维原则,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把整个大自然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该原则在康德那里并不是关于自然的... 传统实体化的目的论很难脱离神学的窠臼,康德把自然目的论变成了具有调节性作用的思维原则,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把整个大自然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该原则在康德那里并不是关于自然的客观知识,而只是像人这样的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自然所应该具有的一种主观看法和态度,因此不能真正实现由自然向自由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 调节性的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提出自然目的论的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申建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4-37,共4页
当18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对生命的自律和自然的统一性的难题无能为力时,康德提出了自然目的论。但其自然目的论不是独立的自然哲学,而是作为一种特殊认识能力(判断力)的批判,以弥补《纯粹理性批判》中知性和决定的判断力的不足,... 当18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对生命的自律和自然的统一性的难题无能为力时,康德提出了自然目的论。但其自然目的论不是独立的自然哲学,而是作为一种特殊认识能力(判断力)的批判,以弥补《纯粹理性批判》中知性和决定的判断力的不足,同时也是作为先验原理以适应先验体系的需要,从而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起一道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科学方法论的自然目的论——自然目的论在康德哲学中的“过渡”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南海 《科技广场》 2007年第6期246-249,共4页
自然目的论是康德用来打通其批判哲学的体系、实现由自然向自由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康德看来,通过目的论原则的运用就可以把整个自然与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自由本体)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 自然目的论是康德用来打通其批判哲学的体系、实现由自然向自由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康德看来,通过目的论原则的运用就可以把整个自然与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自由本体)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自然目的论在康德那里并不是关于自然的客观知识,而只是像人这样的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自然所应该具有的一种主观看法和态度,因此并不能真正实现由自然向自由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自然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自然目的论及其对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的解答
8
作者 许恒兵 陈凡亚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4-17,共4页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根本出发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德将世界划分成现象和本体两个领域,认为自由只能存在于本体领域,而必然只能存在于现象领域。通过将整个大自然设想为合目的性的,康德又为实现两个领域的...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根本出发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德将世界划分成现象和本体两个领域,认为自由只能存在于本体领域,而必然只能存在于现象领域。通过将整个大自然设想为合目的性的,康德又为实现两个领域的过渡提供了可能。这种解决自由和必然关系的进路同样体现在康德的历史哲学体系中,在他看来,整个历史就是"大自然计划"的实行和展开,但须通过人的自由行动来实现,人类的自由行动无意中造成了整个大自然计划的实现。康德对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也存在着根本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必然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目的到“人是目的”——康德历史哲学新论
9
作者 杜仕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共7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自然到自由的人,从而得出了"人是目的"的结论。正是在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康德建立了他的历史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目的 非社会的社会性 永久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教育技艺--基于柏拉图自然目的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长伟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教育技艺是教育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在古典的教育世界中,柏拉图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审视了教育技艺。就教师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教师自然生命的实践方式和公开显现。就学生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 教育技艺是教育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在古典的教育世界中,柏拉图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审视了教育技艺。就教师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教师自然生命的实践方式和公开显现。就学生的自然生命与教育技艺之关系而言,教育技艺的目的在于治疗学生灵魂的疾病,促进灵魂的完善。如同专门的技艺不同于赚钱的技艺,教育的技艺也不是赚钱的技艺,否认这一点,教师就会变成出售自己技艺的智术师。对于现代人来说,重温柏拉图基于自然目的论的教育技艺观,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进当下的教育技艺,恢复教育技艺的本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 教育技艺 自然目的 智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目的论到道德目的论——康德历史哲学奠基的疑难与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庆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84-100,共17页
康德把历史哲学奠基在目的论学说而不是所谓的“历史理性批判”之上。但批判哲学的目的论思想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纯粹理性批判》中缺乏先天根据的逻辑原理最终转变为《判断力批判》中拥有先天根据的先验原理,它的先天根据也从178... 康德把历史哲学奠基在目的论学说而不是所谓的“历史理性批判”之上。但批判哲学的目的论思想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纯粹理性批判》中缺乏先天根据的逻辑原理最终转变为《判断力批判》中拥有先天根据的先验原理,它的先天根据也从1788年《论目的论原则在哲学中的应用》中的纯粹实践理性转变为《判断力批判》中的反思判断力。历史哲学的奠基因此充满了疑难,经历了从自然目的论到道德目的论的转变,并导致康德历史哲学的诸多具体观点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历史哲学 自然目的 道德目的 反思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自然目的概念的认识论批判——兼及第一批判到第三批判的隐性过渡
12
作者 牛俊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目的论思想从其发轫伊始,就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肩负着重要的认识论功能,却在近代思想中颓然式微.而康德以其批判哲学的理路捍卫和重塑了目的论的全新形象,并为其认识论意蕴预留了地盘,凸显了二者的辩证张力.从自然目的理念在《纯粹理性批... 目的论思想从其发轫伊始,就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肩负着重要的认识论功能,却在近代思想中颓然式微.而康德以其批判哲学的理路捍卫和重塑了目的论的全新形象,并为其认识论意蕴预留了地盘,凸显了二者的辩证张力.从自然目的理念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提出,到"纯粹理性的建筑术"之构想,以致隐秘地过渡到《判断力批判》的自然合目的性和自然目的概念,显露出康德目的论批判的完整运思道路.康德正是沿着第一批判开辟的道路,以"先天综合判断"为隐性纲领,在第三批判中引入"自然的技艺"来充当反思判断力的类比原理——取代"图型论",以完成自然合目的性的"客观化"演绎,即目的论证明.据此,康德一方面批判地裁制了自然目的概念的认识论价值,另一方面也演示了理性与知性协同运作于自然目的概念中的判断力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建筑术 判断力 自然目的 自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自然目的论”之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秀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20,160,共11页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目的论判断力批判"是康德从《纯粹理性批判》就开始构思好的"批判哲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康德限制知识,为信仰留有余地,实际上意味着为"目的论"留下了余地。人作为"感性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目的论判断力批判"是康德从《纯粹理性批判》就开始构思好的"批判哲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康德限制知识,为信仰留有余地,实际上意味着为"目的论"留下了余地。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者"属于自然,就"自然合目的性"来看,可以说人是一个"目的王国"的成员,是一个"追求幸福者"。然而,人还是"有理性者",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王国"的成员,而且是"道德王国"的成员,不仅仅是"幸福追求者",而且更是一个"自由追求者"。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由者,以至善为自己的终极目的。在"目的论"意义上说,"道德—自由"的王国是一个单纯的"目的王国",它无需靠外在手段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实践理性"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判断力批判》 普遍性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功能主义和自然目的论 被引量:12
14
作者 聂敏里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54,共17页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一个长期引起人们争论和困惑的问题。本文从对《形而上学》Γ卷开始的一段话的分析入手,在澄清了人们的种种误解之后,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以一类特殊的实体亦即不动的动者为研究对象的根本特征。在此基...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一个长期引起人们争论和困惑的问题。本文从对《形而上学》Γ卷开始的一段话的分析入手,在澄清了人们的种种误解之后,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以一类特殊的实体亦即不动的动者为研究对象的根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这个理论的本质主义的、功能主义的、目的论的内涵,最终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一个自然目的论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功能主义 自然目的 本质个体 功能个体
原文传递
自然目的何以可能?——康德关于自然目的判断的认识论向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俊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8-74,共7页
康德在第一批判的"先验辨证论附录"中指出,经验知识具有出自理性本性的合目的性要求,即知识的系统统一性,这是一条按照"理性的建筑术"的先验道路;与之相反,判断力完全能够以反思的方式经验性地追溯知识的系统统一—... 康德在第一批判的"先验辨证论附录"中指出,经验知识具有出自理性本性的合目的性要求,即知识的系统统一性,这是一条按照"理性的建筑术"的先验道路;与之相反,判断力完全能够以反思的方式经验性地追溯知识的系统统一——"技术的统一性"。由此开出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坦途:自然合目的性属于判断力,而非理性;自然目的是关于有机体之内在合目的性的评判结论。自然目的概念以完善性为指引,以"自然的技艺"作为判断力的反思原理,承诺了一种基于人类知性的"先天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自然目的 自然目的 图型 技艺
原文传递
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批判与理性的自我理解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磊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7,160,共12页
康德对自然目的论的批判既不是对传统自然目的论的简单拒斥,也不是对后者的重建或复兴,而本质上属于理性批判的工作。一方面,自然的目的论判断基于与目的论自我理解的类比,另一方面,机械因果解释威胁着后者的意义。康德对目的论判断力... 康德对自然目的论的批判既不是对传统自然目的论的简单拒斥,也不是对后者的重建或复兴,而本质上属于理性批判的工作。一方面,自然的目的论判断基于与目的论自我理解的类比,另一方面,机械因果解释威胁着后者的意义。康德对目的论判断力的考察揭示了人类认知活动未反思的前提,即理性自身的目的论特征。只有承认理性具有将自然中的个别存在理解为具有绝对统一性的目的的需要,对有机体的目的论判断才能得到证成。理性虽只能在道德—实践的运用中认识到具有实在性的绝对目的概念,但在对个别自然对象的反思中,判断力使道德—实践的自我认识以间接方式充当反思自然的基础。同时拥有两种反思自然的准则的判断力,造成了在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一种过渡。自然目的论批判由此最终导向了一种理性的自我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生命 技术 理性的自我理解
原文传递
人化自然背景下自然的目的性新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宪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7,共7页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的性的,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往往形成自然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二元因素的对立。而儒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明确主张,或从现代现象学可以推断出,自然界不但存在着目的性、主体性,而且存在着它们的差异性,如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然与历史的一体化,而儒家的仁爱是有差等的爱,不是墨家所说的具有绝对主义倾向的"兼爱"。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按照从高到低的价值顺序,微生物、植物、普通动物、人,都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价值的生命体。在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是爱和尊重的对象,而在现实性上,它们对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即是有差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自然目的 生命体 精神 主体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自然与康德美学中的先验转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目的自然 康德美学 先验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自然目的论的两个“要求”新解
19
作者 刁亚红 孙道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107,共7页
将自然与艺术类比,得出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将自然本身看作目的,得出自然的内在合目的性。此二者是康德自然目的论得以成立的两个要求。自然目的论的两个要求作为第三批判的基石,为康德超越机械论自然观,进而为填平自然概念领地与自由... 将自然与艺术类比,得出自然的形式合目的性;将自然本身看作目的,得出自然的内在合目的性。此二者是康德自然目的论得以成立的两个要求。自然目的论的两个要求作为第三批判的基石,为康德超越机械论自然观,进而为填平自然概念领地与自由概念领地之间的鸿沟提供了可能。就此而言,学界关于两个要求的逻辑关系及其作用的解读是尚需深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然目的 机械论 要求 类比
原文传递
“技艺模仿自然”——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8章的自然目的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鲍秋实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2,共11页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二卷第8章为自然目的论提供了“驳运气论证”和“自然—技艺类比论证”。第一个论证通过反驳恩培多克勒的运气论思想,充分证明了自然中存在目的,从而证明了自然目的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又提出“自然—技艺类...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二卷第8章为自然目的论提供了“驳运气论证”和“自然—技艺类比论证”。第一个论证通过反驳恩培多克勒的运气论思想,充分证明了自然中存在目的,从而证明了自然目的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又提出“自然—技艺类比论证”,并不是想要添加一个并列的论证,而是为揭示自然目的论对于自然世界的普遍性以及存在论上的基础性。其普遍性和基础性就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样服从自然目的论,理性的思虑活动并不能为人类的实践活动赢得超自然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 自然目的 技艺 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