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病史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龙 姚敏 +6 位作者 孙悦礼 潘艳芳 王晓涛 吴颢 沈理泱 王拥军 崔学军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是颈椎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是指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引起的椎体及椎间盘、韧带等周围软组织退化,压迫脊髓,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等症状的一组综合症状。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自然病史 体征 病理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病史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宝淦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548-549,共2页
几个研究者不同意Lees等的乐观的55%的改善率研究。Symon等〔6〕应用了能力丧失分级而不是主观症状的减轻来评估改善情况。他们相信以前的研究中仅18%病人显示改善,他们自己观察的病人中67%有一直的进展性加重,这... 几个研究者不同意Lees等的乐观的55%的改善率研究。Symon等〔6〕应用了能力丧失分级而不是主观症状的减轻来评估改善情况。他们相信以前的研究中仅18%病人显示改善,他们自己观察的病人中67%有一直的进展性加重,这表明脊髓型颈椎病不可能是一个良性过程。Philips分析了Lees等的资料,发现他们的病人中57%有严重的能力丧失,很少病人有改善。在Philips〔7〕自己研究的102个手术和非手术病人中,仅1/3非手术病人获得改善。许多研究者给病人用颈围或单纯观察,注意到病人的改善率为29%~55%。Roberts〔8〕对24个病人观察了05~65年,发现29%的病人改善,表现为臂不适或感觉异常减轻,38%无改变,33%在原有基础上加重。能力完全丧失是极少见的,运动症状与感觉症状相比更易持续加重且很少有所改善。Nurick〔5〕观察到表现严重的病人极小可能恢复。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完整观察似乎表明,该病呈良性过程,仅仅是指从发病到能力完全丧失的病人是极少见的。能力丧失程度在若干年内可仅有小的变化,但完全恢复或改善是不大可能的。如不治疗的话,可以预见病情将呈发作性加重。2对脊髓型颈椎病自然病史的外科干预时机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颈椎病 自然病史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自然病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兴炬 康帅 +4 位作者 张东 王嵘 张岩 张谦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1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长期自然病史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成人(>17岁)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40例行保守治疗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新发脑出血和死亡事件。结果 4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长期自然病史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成人(>17岁)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40例行保守治疗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新发脑出血和死亡事件。结果 4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失访,34例累计随访398.7年,平均随访(11.7±4.6)年,15例(44.1%)出现21次脑再出血,平均每年出血率5.3%。5例(33.3%)死于再出血,4例有严重后遗症[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3]。年再出血率前5年为2.6%,10年后为7.9%。年龄大于35岁的患者再出血风险高于年龄低于35岁者[风险比(hazard ratio,HR)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7.7,P=0.04]。患者性别、出血部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期、高血压、烟雾病家族史以及是否合并脑动脉瘤与再出血不相关。结论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再出血风险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年龄大于35岁患者再出血风险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自然病史 脑出血 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平 何伟 刘文刚 《中医正骨》 2009年第8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自然病史 最佳治疗方案 自然进展 进行性加重 发病因素 干预作用 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自然病史预后因素的研究(Cox回归模型的应用)
5
作者 石艳芬 宁寿葆 +1 位作者 林其珊 徐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3-14,共2页
该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了121例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自然病史预后因素,研究结果:5~10岁是TOF死亡高发年龄,33例自然死亡患者中9例为待术期患儿;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期杂音(X_(12))、肺缺... 该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了121例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自然病史预后因素,研究结果:5~10岁是TOF死亡高发年龄,33例自然死亡患者中9例为待术期患儿;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期杂音(X_(12))、肺缺血程度(X_(18))、右心室平均压(X_(25))对TOF预后有显著影响,预后指数PI=-0.4152X_(12)+0.3259X_(18)+0.1706X_(25)),可以用于预测TOF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自然病史 预后因素 COX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7例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自然病史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贇滢 袁萍 +2 位作者 李梅 蒋莉 洪思琦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自然病史进行分析,为开展SMA的综合管理、基因修饰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现状。结果117例患儿中,1型SMA 62例(53.0%)、2型4... 目的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自然病史进行分析,为开展SMA的综合管理、基因修饰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现状。结果117例患儿中,1型SMA 62例(53.0%)、2型45例(38.5%)、3型10例(8.5%),中位起病年龄分别为2、10、15月龄。1型SMA起病、就诊、确诊时间均早于2、3型SMA(P<0.05),1型SMA就诊时间窗(起病年龄至就诊年龄)短于2、3型SMA(P<0.05)。肺炎为首发症状、抬头无力、哭声无力、进食费力多见于1型SMA(P<0.05),2型SMA脊柱侧弯和下肢关节挛缩发生率高于1型(P<0.05)。117例(100%)SMA患儿均为SMN1基因纯合缺失,其中以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最常见(68.4%,80/117)。1型SMA的6年生存率仅为10%±5%,低于2、3型SMA(P<0.05)。起病年龄≤3月龄、肺炎为首发症状、抬头无力为1型SMA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2型SMA运动能力可呈非线性倒退。结论各型SMA患儿临床表现、生存率均存在异质性,1型SMA生存率低,2型SMA运动能力可呈非线性倒退,临床上应早期识别及管理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自然病史 SMN1基因 生存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自然病史
7
作者 师绿江 张玉威 《沈阳部队医药》 1994年第6期569-571,共3页
1958年至1973年,美国6个机构对2408例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病人进行了内、外科治疗后病史研究(NHS-1),以了解内、外科治疗上述疾病的情况。1985年以来,上述机构对参加NES-1的病人采用现代非创伤检查... 1958年至1973年,美国6个机构对2408例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病人进行了内、外科治疗后病史研究(NHS-1),以了解内、外科治疗上述疾病的情况。1985年以来,上述机构对参加NES-1的病人采用现代非创伤检查手段,进行了再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NHS-2),以便改进对这些病人的处理。现将上述历时25年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自然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自然病史和长期随访 被引量:11
8
作者 Ida C M Rodriguez F J +2 位作者 Burger P C 李晓玲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0-1310,共1页
作者回顾性研究74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组织学问变特征和BRAFV600E突变的预后意义。患者平均诊断年龄21.5岁,包括31例儿童和43例成人,随访中位时间为7.6年。间变特征(PXA—AF)定义为核分裂指数≥5个/10HPF和(或)... 作者回顾性研究74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组织学问变特征和BRAFV600E突变的预后意义。患者平均诊断年龄21.5岁,包括31例儿童和43例成人,随访中位时间为7.6年。间变特征(PXA—AF)定义为核分裂指数≥5个/10HPF和(或)伴有坏死,共有33例。作者将其中60例进行免疫组化和(或)分子分析,发现其中39例BRAFV600E突变,且这39例IDH1(R132H)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长期随访 自然病史 核分裂指数 诊断年龄 中位时间 分子分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夹层动脉瘤自然病史及其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吉喆 马永杰 +3 位作者 向思诗 耿介文 翟晓东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1-216,共6页
颅内夹层动脉瘤(IAD)是一种发生于颅内动脉的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其可以因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夹层向腔内突出导致缺血性卒中,还可以因管腔的极度扩张产生压迫症状,发生相关事件后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但IAD的自然转归尚不明确... 颅内夹层动脉瘤(IAD)是一种发生于颅内动脉的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其可以因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夹层向腔内突出导致缺血性卒中,还可以因管腔的极度扩张产生压迫症状,发生相关事件后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但IAD的自然转归尚不明确,治疗的适应证有待进一步把握.另外,IA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的选择也各有不同.该文通过对于IAD自然病史、新型血管内治疗方式和预后的研究进行综述,对临床上IAD治疗适应证的把握和治疗方式的新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颅内夹层动脉瘤 自然病史 血管内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自然病史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超平 李文辉 +5 位作者 朱小妹 李奕洁 王慧珊 周水珍 王艺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0-425,共6页
背景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近年来随着基因修复、基因替代治疗药物的应用,设计为RCT的临床试验有悖伦理,因此SMA的自然病史作为治疗对照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系统评价SMA自然病史的生存率和运动功能变化,为SM... 背景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近年来随着基因修复、基因替代治疗药物的应用,设计为RCT的临床试验有悖伦理,因此SMA的自然病史作为治疗对照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系统评价SMA自然病史的生存率和运动功能变化,为SMA的干预作参考。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以“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自然史”构建中文数据库检索式,以“Spinal Muscular Atrophies(SMA)”和“Natural History”构建英文数据库检索式,分别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9月27日。纳入基因诊断明确为5q SMA,没有给予Nusinersen、Zolgensma和Risdiplam单药或联合治疗的病例,Nusinersen治疗SMA的RCT中的假鞘内给药的病例也被纳入。RCT采用Cochrane RoB 2.0行偏倚风险评价,病例系列报告不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主要结局指标SMA自然病史状态下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基于量表评估的运动功能。结果17篇(1905例)病例系列报告和2篇(83例)Nusinersen治疗SMA的RCT中的假鞘内给药的病例进入本文分析。1型SMA自然病史病例系列报告Meta分析显示,≥6月龄(4篇)、≥12月龄(5篇)和≥18月龄(4篇)总生存率分别为86%(95%CI:74%~98%)、52%(95%CI:38%~66%)和32%(95%CI:22%~43%)。1型SMA自然病史病例系列报告Meta分析显示,≥6月龄(3篇)、≥12月龄(4篇)和≥18月龄(3篇)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8%(95%CI:58%~97%)、39%(95%CI:15%~64%)和21%(95%CI:0%~44%)。2篇1型SMA自然病史的病例系列报告数据,随访12月龄时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婴儿神经肌病测试(CHOP-INTEND)和Hammersmith婴儿神经病学检查第2部分(HINE-2)应答率均为0,1篇以Nusinersen治疗RCT假操作对照组随访12个月时CHOP-INTEND应答率为2.7%(1/37)。2篇1型SMA自然病史的病例系列报告,WHO运动里程碑12月龄(9例)、18月龄(5例)和24月龄(24例)独坐率均为0。1篇以Nusinersen治疗2和3型SMA的RCT,假操作组随访15个月时Hammersmith运动功能量表扩展版(HFMSE)平均分值变化为-1.0(95%CI:-2.5~0.5),修订版SMA适用上肢模块(RULM)平均分数变化为0.5(95%CI:-0.6~1.6),HFMSE提高3分以上者比例为26%(11/42),获得1项以上WHO运动里程碑的比例为2/42,获得独站的比例为1/42,获得扶走的比例为0/42。结论各型SMA患儿自然病史区别较大,其中1型SMA患儿的生存率低,运动功能退步快,2和3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退步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自然病史 生存率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脏疾病的自然病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TONON M ROSI S +2 位作者 GAMBINO CG 武彤 辛桂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8-2428,共1页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8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脏疾病的自然病史(作者Tonon M等)2012年,KDIGO小组提出了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病(AKD)和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新定义。根据国际腹水俱乐部(ICA)的定义,肝硬化患者中发...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8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脏疾病的自然病史(作者Tonon M等)2012年,KDIGO小组提出了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病(AKD)和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新定义。根据国际腹水俱乐部(ICA)的定义,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的AKI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病史 慢性肾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 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器疣的传播途径与自然病史 被引量:5
12
作者 劳富周 樊翌明 吴志华 《皮肤病与性病》 2002年第3期14-16,共3页
生殖器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围产期垂直传播率为 0~ 80 9%,自体接种少见 ,而污染物和血液传播、宫内感染尚未经证实。新生儿口咽标本HPVDNA阳性可能仅表示母亲感染细胞的污染 ,均在生后 5周转阴。未经治疗的生殖器疣可自行消退、增... 生殖器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围产期垂直传播率为 0~ 80 9%,自体接种少见 ,而污染物和血液传播、宫内感染尚未经证实。新生儿口咽标本HPVDNA阳性可能仅表示母亲感染细胞的污染 ,均在生后 5周转阴。未经治疗的生殖器疣可自行消退、增大或保持不变 ,约 10 %~ 30 %损害在 3个月内消退。约 70 %的宫颈HPV感染在 1年内消退 ,2年与 5年的清除率分别为 91%、 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途径 自然病史 生殖器疣 尖锐湿疣 人类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状况及其对患者自然病史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小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状况及其对病情自然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各亚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s食管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状况及其对病情自然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各亚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s食管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24 h胃食管p H值监测。明确患者的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对患者进行SCL-90量表评价。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症状评估。结果 3种亚型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亚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s食管患者随访1年后症状加剧较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显著较重(P<0.05)。结论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s食管患者的病情进展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精神心理异常 自然病史 SCL-90量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病酷似肥厚性心肌病和预激综合征:自然病史 被引量:7
14
作者 Murphy R.T. Mogensen J. +2 位作者 McGarry K. W.J. McKenna 吴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9期60-61,共2页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gene mutations(PRKAG2) i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 kinase disease based on 12 ...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gene mutations(PRKAG2) i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 kinase disease based on 12 years follow-up of known mutation carriers and to define the prevalence of PRKAG2 mutation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 BACKGROUND: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enemutations cause HCM with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and conduction disease. METHODS: Clinical evaluation of 44 patients with known AMP kinase disease was analyzed. Mutation analysis of PRKAG2 was performed by fluorescent single-strand confi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abnormal conformers in 200 patients with HCM. RESULTS: Only one additional mutation was identified. The mean age at clinical diagnosis in the 45 gene carriers was 24 years(median 20 years, range 9 to 55 years). Symptoms of palpitation, dypspnea, chest pain, or syncope were present in 31(69%) gene carriers; 7(15%) complained of myalgia and had clinical evidence of proximal myopathy. Skeletal muscle biopsy showed excess mitochondria and ragged red fibers with minimal glycogen accumulation. Disease penetrance defined by typical electrocardiogram abnormalities was 100%by age 18 years. Thirty-two of 41 adults(78%) ha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 on echocardiography, and progressive LVH was documented during follow-up. Survival was 91%at a mean follow-up of 12.2 years. Progressive conduction disease required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17 of 45(38%) at a mean age of 38 years. CONCLUSIONS: The AMP kinase disease is uncommon in HC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onduction disease and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includes extracardiac manifestations such as a skeletal myopathy, consistent with a systemic metabolic storage disease. Defects in adenosine triphosphate utilization or in specific cellular substrates, rather than mere passive deposition of amylopectin, may account for these clinic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预激综合征 酸活化 自然病史 腺苷酸 传导异常 单链构象多态性 植入起搏器 携带者 心脏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关于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和自然病史终点的倾向匹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Ahmed A. 杜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7期27-28,共2页
众所周知,较高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HF)预后不良有关。但是,尚不清楚这种相关性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年龄、疾病严重性和共病负荷等协变因素的混杂影响。洋地黄研究组(DIG)试验中入选的7788例慢性HF患者中有2... 众所周知,较高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HF)预后不良有关。但是,尚不清楚这种相关性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年龄、疾病严重性和共病负荷等协变因素的混杂影响。洋地黄研究组(DIG)试验中入选的7788例慢性HF患者中有2441例为NYHA心功能Ⅲ级或Ⅳ级。计算每例患者的NYHA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倾向性评分,进而将1863例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患者与1863例NYHA分级Ⅰ级或Ⅱ级患者匹配。应用Kaplan-Meier和匹配Cox回归分析,估计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与中位时间37个月的随访期内死亡及住院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分级 心脏协会 匹配 自然病史 纽约 NYHA分级 心功能Ⅲ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水痘后动脉病:血管狭窄的自然病史 被引量:2
16
作者 Lanthier S. Armstrong D. +2 位作者 Domi T. DeVeber G. 高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7-47,共1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vascular changes in childhood post-vari cella arteriopathy (PV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current arterial ischemic str oke or TIA (AIS/TIA).Methods: Subjects were children with ...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vascular changes in childhood post-vari cella arteriopathy (PV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current arterial ischemic str oke or TIA (AIS/TIA).Methods: Subjects were children with AIS/TIA occurring <1 y ear after varicella, ischemic localization consistent with unilateral disease af fecting the supraclinoi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or proximal anterior or middle c erebral arteries, and no identified AIS/TIA etiology other than PVA. Charts, bra in MRI, and sequential cerebral vessel imaging (selective cerebral angiography o r MR angiography [SCA/MR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wenty-thre e children had varicella at age 1.0 to 10.4 years and had single or multiple AIS /TIAs 4 to 47 weeks later. Initial SCA/MRA was performed within 1 month of prese ntation, and each child had one to five repeat SCA/MRAs during a 4-to 87-month period. There was vascular stenosis in 19 children, maximal on initial studies in 15 of these. Subsequent stenosis regression occurred in 17 children.In 11 of these, one or two additional SCA/MRAs showed further regression as long as 48 mo nths after presentation; there was no restenosis. Eight of 23 children had recur rent AIS/TIA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ithin 33 weeks of presentation, includ ing 1 of 17 children with documented stenosis regression. Conclusion:Vascular st enosis of childhood post-varicella arteriopathy takes a monophasic course, gene rally with subsequent stenosis regression and only occasional stenosis progressi on after arterialischemic stroke/TIA.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TIA rarely recurs with antithrombotic prophylaxis after stenosis regression occ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病史 动脉病 童期 缺血性卒中 颈内动脉 脑血管造影 缺血部位 脑血管成像 STENOSIS CAROT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偏盲的自然病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Kedar S. Lynn M.J. +1 位作者 V. Biousse 谢琰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12-12,共1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homonymous hemianopia (HH). Methods: The authors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ith HH confirmed by formal visual field testing and seen...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homonymous hemianopia (HH). Methods: The authors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ith HH confirmed by formal visual field testing and seen in follow-up in their service between 1989 and 2004.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s, neuroradiologic definition of lesion location, final outcome, and evolution of the visual field defects were recorded. The associations among final visual field defect outcome, time from injury, and 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54 patients with 263 HH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pontaneous visual field defect recovery was observed in 101 HH (38.4%). The likelihood of spontaneous recover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ime from injury to initial visual field testing (p = 0.0003). The probability of improvement was related to the time since injury (p = 0.0003) with a 50 to 60%chance of improvement for cases tested within 1 month after injury that decreased to about 20%for cases tested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No other factor was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visual field defects. Improvement after 6 months from injury was mild and usually related to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lying disease. Conclusion: Spontaneous improvement of homonymous hemianopia is seen in at least 50%of patients first seen within 1 month of injury. In most cases, the improvement occurs within the first 3 months from injury. Spontaneous improvement after 6 months postinjury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as it is most likely related to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lying disease or to improvement in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perform visual field testing reli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病史 偏盲 同侧 视野缺损 检查时间 预后相关 自发缓解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自然病史
18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对早期胃癌(EGC)的自然病史曾有过争论。有人强调早期检出胃癌可降低胃癌死亡率,而有些人坚持认为EGC是假性癌症。 为阐明EGC的自然病史,日本学者Tsukuma等对71例经内窥镜诊断为EGC且由活检确认为癌而未复发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患... 对早期胃癌(EGC)的自然病史曾有过争论。有人强调早期检出胃癌可降低胃癌死亡率,而有些人坚持认为EGC是假性癌症。 为阐明EGC的自然病史,日本学者Tsukuma等对71例经内窥镜诊断为EGC且由活检确认为癌而未复发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患者未进行手术切除或延迟6个月以上施行手术。 结果:观察56例EGC自然病程。6~137个月期间,20例患者仍为早期而36例进展为恶化期。随着时间推移,保持早期的比例继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诊断 死亡率 早期胃癌 自然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莱姆病的自然病史和远期预后
19
作者 刘茂昌 《传染病信息》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莱姆病是一种以硬蜱为传播媒介的螺旋体病,在其流行强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担心其转为慢性感染并导致衰竭,由于有时存在难以解释的非特异症状及在临床实践中缺乏确诊方法,有可能误诊、导致不必要的延长或重复治... 莱姆病是一种以硬蜱为传播媒介的螺旋体病,在其流行强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担心其转为慢性感染并导致衰竭,由于有时存在难以解释的非特异症状及在临床实践中缺乏确诊方法,有可能误诊、导致不必要的延长或重复治疗,更加重公众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莱姆病 自然病史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干达农村人群基础的HIV-1自然病史队列的死因
20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农村人群 HIV-1 自然病史 乌干达 阴性对照 队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参与者 消耗综合征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