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下乡与自治下沉:国家政权建设的新趋势 被引量:63
1
作者 赵晓峰 魏程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6,171,共8页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处理好与地方自治单位的关系。现阶段行政下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加强,成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处理好与地方自治单位的关系。现阶段行政下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加强,成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但是,农村基层行政效率总体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自治单位从行政村向自然村下沉,激活了村庄社会积累的内生性资源,使得以自然村为边界的社区社会组织兴起,为农民提供了平等参与和民主协商公共事务的空间。这意味着后税费时代国家政权建设不是要完全打碎地方自治单位使国家权力直面农民家庭,而是应重视农村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增强国家通过社会获得权力的能力,构建社会自治协同提升基层行政效力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下乡 自治下沉 国家政权建设 国家基础权力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性质、权力结构与村级建制调整--兼论“合村并组”与“自治下沉”改革的适应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思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近年来,农村“合村并组”与“自治下沉”等“基本单元”改革引发了广泛争议。从理论上来看,农村“基本单元”可以被分为共同体单元、社会组织单元以及国家建构单元,不同的“基本单元”在形成方式、权力性质、权力基础以及权力边界上有... 近年来,农村“合村并组”与“自治下沉”等“基本单元”改革引发了广泛争议。从理论上来看,农村“基本单元”可以被分为共同体单元、社会组织单元以及国家建构单元,不同的“基本单元”在形成方式、权力性质、权力基础以及权力边界上有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基本单元”的性质类型和规模范围取决于其“质”和“量”。从实践来看,由于各地社会环境有所差异,国家建构的“建制村”单元呈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其中,华北地区的“村庄”作为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融合区,适应度最高。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流域,“血缘共同体单元”“社会组织单元”与“国家建构单元”相互分离,抑制了“建制村”社会权力的凝聚,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开展。当前以“合村并组”与“自治下沉”为代表的“基本单元”改革推进较快,由于“基本单元”设置的有效性受到社区权力构成的影响,因此还需要注意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环境存在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抄其他地方的改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性质 权力结构 村级建制调整 合村并组 自治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下沉:新时代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的探索——对广东省云浮市与清远市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辛毕鑫 田云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针对行政村村民自治存在的现实困难,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广东省云浮市与清远市的改革较为典型,两市均通过自治重心下移释放了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活力,其创新思路及机制、实践特征及效能、改革局限及风险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针对行政村村民自治存在的现实困难,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广东省云浮市与清远市的改革较为典型,两市均通过自治重心下移释放了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活力,其创新思路及机制、实践特征及效能、改革局限及风险等值得进一步探讨。从当下的自治条件来看,新时代村民自治要实现“行政—自治”适度分离,加强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的村民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建设,赋予村民充分的自治权;确保“政经分开”,理顺村民自治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开辟农村基层治理新局面;因地制宜设置参与有效的自治单元与供给有效的服务单元,最大限度释放治理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自治下沉 村民委员会 村民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自治体下沉的公权力运行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98-204,共7页
民族村寨的治理是社会学、法学、民族学甚至人类学共同关注的话题。从逻辑进路上,既有传统公权力的单向治理维度,也有现代的公私权的互动共治。在对民族村寨自治体下沉的分析框架下,如何将国家和社会公权力的运行轨迹限制在政府部门和... 民族村寨的治理是社会学、法学、民族学甚至人类学共同关注的话题。从逻辑进路上,既有传统公权力的单向治理维度,也有现代的公私权的互动共治。在对民族村寨自治体下沉的分析框架下,如何将国家和社会公权力的运行轨迹限制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内,并在民族村寨复杂的民族文化习俗中使自治体管理价值最大化,将国家层面和民族村寨场域的不同治理范式通过下沉后的自治体进行社会秩序的有机调适值得关注。近年国家拟建立自治体下沉的村治试点,其目的在于削弱国家公权力在基层的渗透,扬私权抑公权,将公权力的运行和村民私权的保护纳入现代化的法治治理逻辑中,进而凸显新时代民族乡村振兴中权力与权利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治理 自治下沉 公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治理结构:一种现代农村社区的治理结构——基于苏南X镇的田野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高万芹 龙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68-79,154,共13页
现代农村社区的兴起对已有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挑战,现代农村社区组织既要承担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又要对下处理村民自治事务,原有的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双重治理事务的需要。面对基层治理困境,X镇进行治理体系的变革,建立了一种耦合型的... 现代农村社区的兴起对已有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挑战,现代农村社区组织既要承担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又要对下处理村民自治事务,原有的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双重治理事务的需要。面对基层治理困境,X镇进行治理体系的变革,建立了一种耦合型的治理结构:一方面通过村干部职业化、行政力量下沉的方式实现村级事务的行政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双重村级治理架构的设置和权力资源配置,建立行政权与自治权的边界和责权。这一机制设置是“双轨政治”在当代社会的延伸和变革,实现了行政权与自治权的有效耦合,满足了现代农村社区双重治理事务的需要,为农村地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治理 村干部职业化 行政下沉 自治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治理:后功能主义视角的基层治理单元调整——基于湖北省秭归县B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瑞敏 蒋雨泓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28,F0003,共10页
治理效果与治理规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界普遍将治理规模定义为静态的、绝对的概念,从单一视角分析治理单元的发展趋势是下沉还是上移,并以自治有效、行政有效和治理有效来判断治理规模的优劣性。然而,自从脱贫攻坚和乡村... 治理效果与治理规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界普遍将治理规模定义为静态的、绝对的概念,从单一视角分析治理单元的发展趋势是下沉还是上移,并以自治有效、行政有效和治理有效来判断治理规模的优劣性。然而,自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治理的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任何一种单一的、静态的治理规模都无法满足当下的多元治理需求。那么究竟何种规模才是最适宜的治理规模呢?笔者认为,规模具有社会属性,治理规模应随着治理需求的变化而做动态调整。治理规模调整应遵循后功能主义的逻辑,将社会属性融入治理的功能逻辑,解决功能逻辑下的异质性困境与社会逻辑下的局外人困境,建立复合规模型治理规模体系,实现多层次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治理 后功能主义 基层治理单元 自治下沉 合村并组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村级组织行政化及其自主调适 被引量:3
7
作者 史明萍 魏程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80-90,154,155,共13页
以治理信息化和行政服务化为核心特征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客观上加深了村级组织行政化,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村民自治空间,造成标准服务与社会需求错位、干群关系松散等问题。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村“两委”组织,通过深化村“两委”成员的专业... 以治理信息化和行政服务化为核心特征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客观上加深了村级组织行政化,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村民自治空间,造成标准服务与社会需求错位、干群关系松散等问题。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村“两委”组织,通过深化村“两委”成员的专业分工、发挥村民小组的自治功能,满足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降低了村级组织行政化的负向影响。实践中,有着良好自治基础的村民小组,在社区公共服务、集体行动达成上实现有效治理,成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未来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应注重村级行政和村民自治的协调性关系建设,从制度上界定村级行政权边界、赋予村民小组更大自治权能,同时加强村委会的村组统筹协调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对村组的政治统领能力,夯实国家治理的乡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 村级组织行政化 自治单元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利益共同体自治:基层社区治理的另一种思路——来自H省移民新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效果的启示 被引量:70
8
作者 卢宪英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2,共11页
自治单元下沉在提高基层社区治理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事先划定固定地域或者空间作为自治单元的思路有局限性:一是无法保证紧密共同利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治组织的"悬浮";二是仍然存在被行政化的风险。H省移民新... 自治单元下沉在提高基层社区治理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事先划定固定地域或者空间作为自治单元的思路有局限性:一是无法保证紧密共同利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治组织的"悬浮";二是仍然存在被行政化的风险。H省移民新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实践及效果说明,紧密的共同利益而非更小的自治单元是基层社区良性自治的决定性因素。最好的基层社区治理方式是能与群众的共同利益保持紧密一致的方式,紧密利益共同体自治可能会成为基层社区居民自治的另一更优路径。因此,应以紧密利益共同体自治为基本形式,构建多层次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 利益共同体 自治单元下沉 社区治理
原文传递
“三下沉”提升治理质量 “三整合”提高治理成效——兼谈乡村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正勇 《中国领导科学》 2018年第5期80-84,共5页
乡村治理是一个上下联动、从以点带面到全面推进的过程。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主要聚焦乡镇,村组自治功能相对较弱,尤其是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小村并大村后,村级服务资源已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推动有效治理... 乡村治理是一个上下联动、从以点带面到全面推进的过程。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主要聚焦乡镇,村组自治功能相对较弱,尤其是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小村并大村后,村级服务资源已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推动有效治理,迫切需要完善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通过"三下沉""三整合",进一步发挥村民小组的自治作用,健全完善"乡村组"三级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自治下沉 治理提升 治理方式 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