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珊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1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知力与治...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1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残行为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结果1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4例发生自残行为,发生率为3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年龄<25岁、重度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自知力低下、社会支持低下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残行为风险,自残行为受首发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睡眠状况、自知力、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自残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残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青少年自残行为
2
作者 高雅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9期14-15,共2页
为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孩子出现自残行为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一、了解青少年的... 为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孩子出现自残行为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一、了解青少年的自残行为“当刀划破手时,我才感觉自己活着”,为什么一些青少年会出现这种自伤自残的骇人行为呢?自残行为是指不以死亡为目的、故意伤害自身身体组织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知识 有效衔接 青少年 身心健康成长 共同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眨眼睛成为一种负担——高中生因焦虑强迫倾向引起自残行为的案例辅导
3
作者 房香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6期47-49,共3页
以一名因强迫性关注眼皮眨动引起频繁自残行为的高一女生为辅导对象,采用正念、叙事疗法等辅导方法,分析该症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出初步诊断,确定辅导方案,提出干预措施。经过一学期21次辅导,来访学生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关注眼皮... 以一名因强迫性关注眼皮眨动引起频繁自残行为的高一女生为辅导对象,采用正念、叙事疗法等辅导方法,分析该症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出初步诊断,确定辅导方案,提出干预措施。经过一学期21次辅导,来访学生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关注眼皮眨动的强迫症状显著降低,自残的行为基本消失,能够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强迫 自残行为 正念练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中的青少年自残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雪燕 罗丞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4-100,共7页
本研究基于网络数据库当中的中英文文献资料收集和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青少年自残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已有研究的空间与不足,主要体现在:解释性研究存在不足,心理决策机制研究存在不足,干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 本研究基于网络数据库当中的中英文文献资料收集和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青少年自残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已有研究的空间与不足,主要体现在:解释性研究存在不足,心理决策机制研究存在不足,干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东西方背景下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中国背景的本土化研究仍然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论文结尾提出了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残行为 研究述评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淞江鲈幼鱼自残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苏东 傅志茹 +6 位作者 谢刚 郝晴晴 刘克明 李楠 宫一震 王永辰 高哲颖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4期181-184,共4页
为研究淞江鲈幼鱼的自残特征和自残原因,对在淞江鲈繁育过程中收集到的自残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其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y=0.015e0.809 8x,R2=0.824 4;自残吞食鱼与被吞食鱼的体长比为1.28∶1,体质量比为2.56∶1,吞食鱼个体大于被... 为研究淞江鲈幼鱼的自残特征和自残原因,对在淞江鲈繁育过程中收集到的自残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其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y=0.015e0.809 8x,R2=0.824 4;自残吞食鱼与被吞食鱼的体长比为1.28∶1,体质量比为2.56∶1,吞食鱼个体大于被吞食鱼。文章总结了淞江鲈自残行为学特征,提出淞江鲈育苗过程中降低自残率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江鲈 自残行为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残行为患者个性特征与生活事件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晓梅 姜长青 +1 位作者 张友乐 李素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62-263,共2页
本文对13例自残手部,断指再植患者的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进行探讨。结果提示,在非精神障碍的情况下,自残行为与患者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表现为自残行为者在EPQ的N量表上的分值明显升高。在这种特殊的个性基础上,易于对负性生... 本文对13例自残手部,断指再植患者的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进行探讨。结果提示,在非精神障碍的情况下,自残行为与患者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表现为自残行为者在EPQ的N量表上的分值明显升高。在这种特殊的个性基础上,易于对负性生活事件有着特殊的认知与评价,对生活事件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个性特征 生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与暴力遭遇、心理韧性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凌子 谭千保 +3 位作者 邹雨点 郭小琴 仇召武 刘衔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与暴力遭遇、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6名在校中学生孤儿和271名在校中学生非孤儿,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估自杀自残行为,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MSSVBS)评估暴力遭遇,青少年心理韧性... 目的:探讨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与暴力遭遇、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6名在校中学生孤儿和271名在校中学生非孤儿,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估自杀自残行为,中学生暴力行为量表(MSSVBS)评估暴力遭遇,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心理韧性。结果:孤儿自杀自残行为得分与暴力遭遇得分呈正相关(r=0.34,P<0.01),与心理韧性得分呈负相关(r=-0.40,P<0.01);心理韧性在暴力遭遇与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β=-0.03,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心理韧性可能调节了暴力遭遇与孤儿自杀自残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 自杀自残行为 暴力遭遇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自残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书君 孙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双相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双相障碍患者与健康群体及其他精神疾病人群相比具有较高的自残率,且反复自残患者自杀率更高。基于双相障碍的自残行为,以及自残行为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将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自残行为 风险因素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自残行为及其心理辅导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元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4期20-22,共3页
中学生自残行为性质恶劣,严重危害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但是我国目前对青少年自残行为的研究很少。深入了解中学生自残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可以帮助辅导者深入理解学生群体这一行为的本质。本研究通过丰富的中学生自残行为的辅导案例,剖析... 中学生自残行为性质恶劣,严重危害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但是我国目前对青少年自残行为的研究很少。深入了解中学生自残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可以帮助辅导者深入理解学生群体这一行为的本质。本研究通过丰富的中学生自残行为的辅导案例,剖析了中学生自残行为,并在其基础之上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学生自残行为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中学生 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针灸治疗自残行为作用初探
10
作者 张金达 林希平 +4 位作者 F.J.Brauera E.Scott A.Murray K.Brady B.Goldberg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1-61,共1页
本文报道中医药针灸治疗的两例自残行为(S.I.B)患者。例1 Jacob,男,23岁。从1991年患 S.I.B,原因不明。其母有过敏反应史。在开始中医药针灸治疗前,曾接受 Tegretol、Valproic Acid、葡萄糖酸亚铁等西药和行为疗法的治疗。1994年7月5日... 本文报道中医药针灸治疗的两例自残行为(S.I.B)患者。例1 Jacob,男,23岁。从1991年患 S.I.B,原因不明。其母有过敏反应史。在开始中医药针灸治疗前,曾接受 Tegretol、Valproic Acid、葡萄糖酸亚铁等西药和行为疗法的治疗。1994年7月5日初诊,症见面色萎黄,情感悲愤,语无伦次,不时张口伸舌。舌胖大而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针灸疗法 自残行为 癫狂 精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跨性别者非自杀倾向自残行为研究——流行率和风险因素的横断研究
11
作者 黄心蕊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1期335-346,共12页
背景:非自杀倾向自残行为(NSSI)是影响跨性别群体心理以及生理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对于中国跨性别群体的研究十分有限,对该群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很有限。目的:本研究调查中国跨性别人群中NSSI的流行率和风险因素。方法:被试包... 背景:非自杀倾向自残行为(NSSI)是影响跨性别群体心理以及生理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对于中国跨性别群体的研究十分有限,对该群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很有限。目的:本研究调查中国跨性别人群中NSSI的流行率和风险因素。方法:被试包括703名18~51岁的中国跨性别人群(M = 27.2, SD = 6.57),通过在线问卷完成调查。所有被试被要求对身体意象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跨性别社会歧视量表、内化恐跨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跨性别社区归属感量表和NSSI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结果:结果表明,63%的被试报告NSSI经历,且NSSI在跨性别女性中更为普遍,比起男性,她们的焦虑水平较高,身体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自尊水平较低。有NSSI经历的被试报告的心理症状明显增多,他们还感知到更高水平的社会歧视和内在的恐跨症,以及更低水平的身体满意度、自尊和社群归属感。同时,较低的身体满意度和心理健康问题显著地预测了跨性别者的NSSI行为。结论:研究结果证实,NSSI在中国跨性别群体中普遍存在,并且研究表明降低NSSI可以通过改善其心理健康问题和提高身体接受度来实现。同时,社会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社会歧视,增强跨性别人群自尊,并缓解他们自身的内化恐跨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性别者 非自杀倾向自残行为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季少女自残行为的背后
12
作者 莉香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8年第7期28-28,共1页
现在,心理咨询已被大众普遍接受,每天来我这里接受心理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因为是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一起来的人大都是两个或者三个,也就是说通常家长会陪孩子一起来。但晓文是独自一人来的。晓文,17岁,上高二,低头坐在我对面,样子... 现在,心理咨询已被大众普遍接受,每天来我这里接受心理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因为是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一起来的人大都是两个或者三个,也就是说通常家长会陪孩子一起来。但晓文是独自一人来的。晓文,17岁,上高二,低头坐在我对面,样子比较拘谨。我笑着说:"是不是对我有些顾忌?"她抬起头,哽咽着说:"不是,是我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事。"随后,她给我讲起多年来内心的苦楚: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童年在我的记忆里非常美好和快乐。那时,他们都很喜欢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心理咨询 父母 青少年心理 知识分子 家长会 咨询室 接受 记忆 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听障儿童不良心理致暴力和自残行为的解决策略
13
作者 张佳堃 《东西南北(教育)》 2020年第8期172-172,共1页
由于听力缺陷的缘故,听障儿童易受到他人的歧视和偏见,加之监护人不完全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就会产生不良心理,同时由于没有倾诉的对象以及没有被正确的引导,而只能通过暴力或者自残行为宣泄情绪。针对听障儿童,我们应给予关心爱护,合... 由于听力缺陷的缘故,听障儿童易受到他人的歧视和偏见,加之监护人不完全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就会产生不良心理,同时由于没有倾诉的对象以及没有被正确的引导,而只能通过暴力或者自残行为宣泄情绪。针对听障儿童,我们应给予关心爱护,合理分析他们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为其找到暴力和自残行为的解决方法,帮助听障儿童及其家人乐观的面对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儿童 不良心理 暴力 自残行为 解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霾拨散是晴空——对一位有自残行为模式女孩的心理疏导
14
作者 蔡辉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3期55-57,共3页
这是对一位有自残行为模式的女孩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她走出心灵困惑的案例。辅导过程分三个层次:一是用爱去建立信任的、有亲和力的咨访关系,减弱孩子的防御心理,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呵护生命,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三是放飞... 这是对一位有自残行为模式的女孩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她走出心灵困惑的案例。辅导过程分三个层次:一是用爱去建立信任的、有亲和力的咨访关系,减弱孩子的防御心理,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呵护生命,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三是放飞孩子的心灵,运用心理技术帮助孩子拨散心中的重重阴影,还孩子心灵一片晴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认知疗法 体相烦恼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针灸治疗自残行为作用初探
15
作者 张金达 林希平 +4 位作者 F.J.Brauera E.Scott A.Murray K.Brady B.Goldberg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5年第5期51-54,共4页
本文报告了作者治疗的两例自残行为(以下简称 S.I.B)患者,以探讨中医药针灸对人体内啡肽水平的作用。两病例的中医辨证分别是肾阴亏虚,心火旺盛及脾气虚弱,痰迷心窍,津液损伤。结果表明,一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包括生化指标也无改善... 本文报告了作者治疗的两例自残行为(以下简称 S.I.B)患者,以探讨中医药针灸对人体内啡肽水平的作用。两病例的中医辨证分别是肾阴亏虚,心火旺盛及脾气虚弱,痰迷心窍,津液损伤。结果表明,一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包括生化指标也无改善,这可能是在中医药针灸治疗过程中为兼顾复发的听力障碍而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结果。另一例则在行为和生化指标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从这两病例来看,内啡肽和 S.I.B 之间并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躁狂抑郁症 内啡肽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自伤、自残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
16
作者 张亚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342-342,共1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自伤、自残的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加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药物依赖防治中心100例自愿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自伤、自残行为特征表现为吞异物(17%)、切割手腕(14%)、烟头烙伤(43%)、...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自伤、自残的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加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药物依赖防治中心100例自愿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自伤、自残行为特征表现为吞异物(17%)、切割手腕(14%)、烟头烙伤(43%)、撞墙(20%)、吸食过量镇静类药物(2%)、断指(4%)、其相关因素为焦虑、恐惧或逃避强制戒毒、寻求欣快感延长、博取同情以获取毒资、痛苦转移、发誓改过自新。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是自伤、自残的高危人群,他们在生活中随时会遭遇到各种应激事件,需要我们帮助的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自伤 自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残行为的动机
17
作者 林弘谕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9年第2期52-52,共1页
自残是一种故意破坏自己身体组织的举动,但本质上,它并非像自杀一样,要让自己死去。在求诊精神科的自残族群中,70%割伤自己的皮肤,可能是手掌、手腕、手臂或大腿等等,其他常见的方式包括撞头、捶手、香烟烫、绝食等等。自残行为... 自残是一种故意破坏自己身体组织的举动,但本质上,它并非像自杀一样,要让自己死去。在求诊精神科的自残族群中,70%割伤自己的皮肤,可能是手掌、手腕、手臂或大腿等等,其他常见的方式包括撞头、捶手、香烟烫、绝食等等。自残行为是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复杂作用之下产生的最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残行为 体组织 精神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向行为支持法应用于智障儿童自残行为的个案研究
18
作者 袁宏昌 《美眉》 2022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针对一例有自残行为的智障儿童,本文使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和访谈,对其问题行为进行功能分析,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强化、消退、区别强化等矫正策略对儿童的自残行为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干预,以验证PBS对干预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维持性和... 针对一例有自残行为的智障儿童,本文使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和访谈,对其问题行为进行功能分析,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强化、消退、区别强化等矫正策略对儿童的自残行为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干预,以验证PBS对干预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维持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行为支持 智障儿童 自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残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陈亚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25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残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 目的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残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中行为问卷评估患者自残行为发生情况并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残行为62例(60.19%,62/103),未发生自残行为41例(39.81%,41/103);发生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价量表第二版(FACESⅡ)评分中家庭亲密度评分、家庭适应性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评分、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11评分高、空腹血糖水平高、三酰甘油水平高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危险因素(OR>1,P<0.05),FACESⅡ评分中家庭亲密度评分高、家庭适应性评分高、IL-4水平高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残行为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残行为发生风险高,且FACESⅡ评分、BIS-11评分、IL-4、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水平是其发生自残行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情感障碍 自残行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不要小看割下去的第一刀——小学生自残行为矫正策略例谈
20
作者 吴园园 刘建 《班主任》 2024年第7期36-38,共3页
【案例描述】“老师,您快看看小A的手腕,她拿美工刀划的!”正当我疑惑小A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依然穿着长袖外套时,一个学生的话帮我解开了疑惑。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映入我的眼帘。瞬间,我既心疼又自责,同时忍不住担心——心疼小A的伤口,... 【案例描述】“老师,您快看看小A的手腕,她拿美工刀划的!”正当我疑惑小A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依然穿着长袖外套时,一个学生的话帮我解开了疑惑。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映入我的眼帘。瞬间,我既心疼又自责,同时忍不住担心——心疼小A的伤口,自责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发现她的异常,担心她还会继续伤害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描述 矫正策略 自残行为 小学生 美工刀 自责 例谈 疑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