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差与归一:青年自我身份认同的话语修辞——基于“内卷”网络流行语的幻想主题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荣婷 左川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8,共11页
网络流行语的表征背后潜藏着诠释主体身份的深层次话语博弈与权力交锋,镜像呈现青年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其嬗变。以新浪微博关于“内卷”话题的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幻想主题分析法”分析修辞社群规模和社群差异,总结青年在微博内卷... 网络流行语的表征背后潜藏着诠释主体身份的深层次话语博弈与权力交锋,镜像呈现青年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其嬗变。以新浪微博关于“内卷”话题的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幻想主题分析法”分析修辞社群规模和社群差异,总结青年在微博内卷话语中共享的身份认同幻想。研究发现,在“内卷”的修辞话语中形成了随大流者、激流勇退者、躺平者与弄潮者四大身份幻想类型,链接和汇聚成“时代风口过后的负重前行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两大修辞视野。两大修辞视野及其修辞社群的差异,映射出青年身份“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强烈偏差,建构起“抗拒性身份认同”。但抗拒的喧嚣是青年颠覆性叙事产生的表象,背后的奋斗精神与建设性愿景才是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流行语 抗拒性身份认同 幻想主题分析 自我身份认同 话语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主题
2
作者 刘婧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于2003年创作的小说。该小说延续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身份认同问题。小说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等地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人公内森等人因为与家人感...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于2003年创作的小说。该小说延续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身份认同问题。小说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等地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人公内森等人因为与家人感情破裂及畸形的社会环境带来的伤害陷入生存危机,导致迷失自我与对现实的逃避,生活在孤独和迷茫中,但这些人物并没有一蹶不振,通过构建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对自我进行探寻,以及彼此救赎克服了自我失落与危机,最后在不断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中走出精神困境并完成自我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奥斯特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自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记忆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以S村若干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被引量:46
3
作者 胡晓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46,共5页
本文选择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记忆的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访谈、焦点团体访谈和参与观察,剖析社会记忆如何作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是城市社会新场域、农村乡土经历两者的... 本文选择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记忆的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访谈、焦点团体访谈和参与观察,剖析社会记忆如何作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是城市社会新场域、农村乡土经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种认同困境是在"过去"的历史性记忆的乡土文化和"现在"的共时性记忆的城市文化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记忆的再现与传承导致乡土认同的解构,记忆的社会性造就了城市认同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记忆 自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宏伟 曹杨 +1 位作者 吕伟 叶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1-48,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追求上,已从第一代农民工维持物质生活的基本动机,转向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第二性动机。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却日益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采用多分类回归和交互分析方法,考...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追求上,已从第一代农民工维持物质生活的基本动机,转向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第二性动机。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却日益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采用多分类回归和交互分析方法,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结果发现,健康状况、心理压力、工作经验、技术级别、居住环境、社会排斥、工资和年龄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生活环境和社会排斥四个方面提出旨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界定自我身份等的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自我身份认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中的自我镜象——从自我身份认同视角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芬 王爱松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自传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作家自传中的"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我"的特异性是被整个时代大潮所淹没和左右的;第二类把自我看成是中心,一切都围绕"我"来写,彰显自我的个性;第三类传主作为文化或精神象征;第四类传主则是感觉化的"我",真实的"我"是在记忆的碎片和个体化的感觉中建构起来的。作者通过撰写自传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感,同时找到安放生命的最终位置。这才是自传的真正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身份认同 作家自传 自我镜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魔幻玩具铺》中的自我身份认同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75-182,共8页
《魔幻玩具铺》是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早年以思考身份认同为核心的作品。小说主人公梅拉尼用镜像与易装术作为身份建构的策略,但对这两种策略的认知偏差导致她陷入身份断裂与缺失的困境。从文化身份的角度,指出无论镜像还是易... 《魔幻玩具铺》是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早年以思考身份认同为核心的作品。小说主人公梅拉尼用镜像与易装术作为身份建构的策略,但对这两种策略的认知偏差导致她陷入身份断裂与缺失的困境。从文化身份的角度,指出无论镜像还是易装术,都建立在庞大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梅拉尼的自我身份认同并非先验主体的产物,而是不同符码、话语体系、象征系统以及日常习俗构成的文化模式共同塑造起来的,是交往过程中不同文化话语协商建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玩具铺》 自我身份认同 镜像 易装术 文化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康:镜像、语符与自我身份认同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茜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在康德以降的西方现代哲学中,"自我"成了思的主题.从古希腊哲学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发展到近代欧陆哲学对认知何以可能的思考,再到现代哲学对"自我"的沉思,是一个理性权威逐步遭受质疑挑战的过程.
关键词 拉康 镜像 语符 自我身份认同 文学批评 弗洛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对两位蒙古族小学英语教师的定性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63-364,共2页
近年来,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指教师通过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建构性地逐渐形成一种动态的、多面的心理体验。本论文试图将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概念引入到少数民族... 近年来,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指教师通过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建构性地逐渐形成一种动态的、多面的心理体验。本论文试图将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概念引入到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的研究视野,发现了少数民族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呈现不一样的自我认同。同时针对现状,笔者提供了一些建议,从而可以让少数民族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积极、合理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英语教师 自我身份认同 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身份认同的几种研究视角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亮 吕春娟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91-293,共3页
个体关于自我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个体无法逃避而又经常追问的话题。现代性的深入。特别是个体人的现代性的苏醒和发展,个体关于自我的身份追问,更是一个时时关注的话题。关于个体自我身份的追问,有本质主义的自我身份认同视角,结构主义... 个体关于自我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个体无法逃避而又经常追问的话题。现代性的深入。特别是个体人的现代性的苏醒和发展,个体关于自我的身份追问,更是一个时时关注的话题。关于个体自我身份的追问,有本质主义的自我身份认同视角,结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以及自我叙事建构等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身份认同 研究视角 理论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羁绊—文化冲突中《阿凡达》的自我身份认同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丹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阿凡达》是超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通过现代多维空间场景转换技术,展现了主人公杰克在两种不同社会文化冲突中不断挣扎和自我反省,最终重新确立自己身份的过程,揭示了民族中心主义是文化对立的根源,人类只有正确对待民族中心主义,树... 《阿凡达》是超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通过现代多维空间场景转换技术,展现了主人公杰克在两种不同社会文化冲突中不断挣扎和自我反省,最终重新确立自己身份的过程,揭示了民族中心主义是文化对立的根源,人类只有正确对待民族中心主义,树立跨文化意识,抛开固有偏见,平等对待"他文化",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多元文化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中心主义 阿凡达 文化冲突 自我迷惘 自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角色规定”到“角色自觉”:大学生党员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雅慧 李卓群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6期65-69,共5页
党员自我身份认同是将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系统内化为自我人格、自我追求的一部分,实现自致角色与先天角色和谐统一的状态,可体现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党章... 党员自我身份认同是将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系统内化为自我人格、自我追求的一部分,实现自致角色与先天角色和谐统一的状态,可体现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党章党规掌握度”、“党员身份情感认同度”、“党员形象客观评价度”、“党组织生活参与度”、“个人行为改变度”等,回归方程为y=0.782+0.136x1+0.06x2+0.365x3+0.242x4+0.045x5+0.104x6-0.151x7+0.084x8。提出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党员教育始终,探索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和“123”党建进公寓育人模式,提升党员身份认同,永葆党员红色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自我身份认同 多元回归分析 启蒙党课 “123”党建进公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测度——呼和浩特市的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春枝 高娃 孙淑清 《现代营销(下)》 2013年第7期130-131,共2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列联分析、因子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了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状况。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城市人"认同度总体偏低,学历与进城前的主要经历是主要的个体特征影响因素;从城市生活...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列联分析、因子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了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状况。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城市人"认同度总体偏低,学历与进城前的主要经历是主要的个体特征影响因素;从城市生活感受来看,经济收入、住房状况、乡土记忆都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自我身份认同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的谎言》:男性自我身份认同的幻梦
13
作者 姜萌萌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6-63,共8页
山姆·谢泼德于1985年创作的剧作《心灵的谎言》往往被看作是其前四部家庭剧的融合与总结。该作品描绘了两个家庭中夫妻、父子、兄弟、母女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剖析了以美国西部边疆神话为信仰,以父辈为遗传代码,以女性为道具的男性... 山姆·谢泼德于1985年创作的剧作《心灵的谎言》往往被看作是其前四部家庭剧的融合与总结。该作品描绘了两个家庭中夫妻、父子、兄弟、母女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剖析了以美国西部边疆神话为信仰,以父辈为遗传代码,以女性为道具的男性自我身份认同的心路历程,成为了美国现实社会的缩影图。然而,美国男性所信仰的自我身份认同方式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是沉积在美国文化、美国经验与美国精神中的一则谎言。其寻梦的旅程就是奥德赛式的归家之旅,一个无法逃避的圆圈,梦的尽头则是迷失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自我身份认同 西部 父辈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及其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弗洛姆期望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23
14
作者 龚孟伟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33,共3页
高校教师良好的自我身份认同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在现实中存在误区。从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出发,考察高校教师自我经济地位认同、职业认同与个人价值认同三个维度,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 高校教师良好的自我身份认同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在现实中存在误区。从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出发,考察高校教师自我经济地位认同、职业认同与个人价值认同三个维度,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经济地位认同度低,职业认同定位出现危机和个人价值认同缺乏。这需要采取优化高校管理机制、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自我价值等有效策略,以增进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并激发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获得职业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理论 高校教师 自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国防生自我身份认同教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凤桐 《政工学刊》 2012年第10期28-29,共2页
自我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对所属群体的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个人在群体中充当的角色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国防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内容,包括对国防生身份和军人职业的认知和判读;对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历史使命的认可... 自我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对所属群体的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个人在群体中充当的角色的认可程度和接纳态度。国防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内容,包括对国防生身份和军人职业的认知和判读;对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历史使命的认可与接纳;对军人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理解与遵守。帮助国防生实现自我身份认同,是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国防生坚定从军报国信念、提高国防生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生 军事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自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媒体消费与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探析--基于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召君 龚芳敏 《新闻知识》 2017年第8期41-44,共4页
手机作为个人移动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实证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方面自我身份认同促使手机媒体消费,另一方面手... 手机作为个人移动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实证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方面自我身份认同促使手机媒体消费,另一方面手机媒体消费受制于自我身份认同。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品牌消费、功能消费和内容消费逐步加深对"我是谁"的认识,强化了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媒体 消费 自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自我身份认同——以句容市村官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洋 张芬 李加轩 《科技信息》 201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为解决毕业生结业难问题以及大学生人力资源闲置与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地方陆续实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基于句容市红旗社区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本文剖析了大学生村官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以及影响自我认同的因素,并提出... 为解决毕业生结业难问题以及大学生人力资源闲置与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地方陆续实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基于句容市红旗社区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本文剖析了大学生村官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以及影响自我认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自我身份认同 自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党员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及应对策略——以广州N高校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梦楠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1-74,共4页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先锋骨干,他们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认识,会外化成党员的行动选择,进而对其他青年的行为偏好产生影响。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党员身份认同上还存在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情感基础薄弱、行动选择与党...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先锋骨干,他们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认识,会外化成党员的行动选择,进而对其他青年的行为偏好产生影响。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党员身份认同上还存在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情感基础薄弱、行动选择与党员身份匹配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党建工作应从重构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自我认知,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情感联结以及践行大众对党员的社会期待,使党员身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面着力帮助大学生党员走出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与凝视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以视频博客(Vlog)文化现象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志昂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镜像和凝视理论中,拉康认为,原初的自我只是一个“空无”,主体的诞生伴随着自我身份认同的确立。与此同时,自我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作为镜像的他者之上,因而包含着虚假的成分。由于他者的凝视总是先于主体的观看,主体总是带着他者的目... 在镜像和凝视理论中,拉康认为,原初的自我只是一个“空无”,主体的诞生伴随着自我身份认同的确立。与此同时,自我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作为镜像的他者之上,因而包含着虚假的成分。由于他者的凝视总是先于主体的观看,主体总是带着他者的目光打量自我和观照世界,并常常对此浑然不知。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创作和分享Vlog已成为当代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新潮方式和实现身份认同的理想镜像。但在制作Vlog的过程中,创作者们往往是以某种他者的目光进行自我身份的想象性认同的,其中的自我看似在场,实际上却是缺场的。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主体在仿真世界中的异化、自恋,以及与现实的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身份认同 镜像 凝视 他者 V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的身体?——《欲望都市》中女性身体焦虑与自我身份认同
20
作者 苗玲玲 《文化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99-112,共14页
一个不依附于具体时空中身体赋形的形而上的'女性'并不存在。生而为女性首先意味着拥有一个女性的身体,而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也首先是女性对于自身身体的接受和认同,并对其拥有自主支配的权力。女性的身体体验在男权文化中历来... 一个不依附于具体时空中身体赋形的形而上的'女性'并不存在。生而为女性首先意味着拥有一个女性的身体,而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也首先是女性对于自身身体的接受和认同,并对其拥有自主支配的权力。女性的身体体验在男权文化中历来是一个被遮蔽的存在,而女性也被迫对此话题保持沉默。本文以女性生育焦虑和女性疾病焦虑为主,探讨了《欲望都市》作品如何突破禁忌呈现了女性身体焦虑及其与女性自决之间的深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焦虑 自我身份认同 《欲望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