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
吴奕锜
陈涵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
|
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与自我殖民——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及其批判性 |
王士荣
刘成才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3
|
从“反殖民”到“自我殖民”? |
陈兴德
|
《复旦教育论坛》
|
2004 |
4
|
|
4
|
教堂、真假神父与自我殖民——张艺谋镜头下的《金陵十三钗》 |
苏锑平
|
《艺苑》
|
2012 |
2
|
|
5
|
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与自我殖民——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及其批判性 |
王士荣
刘成才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6
|
文化殖民的残存——《草原蚁丘》中的自我殖民现象解读 |
杜彦红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7
|
自我殖民的观察与思考 |
欧阳昱
|
《华文文学》
|
2013 |
6
|
|
8
|
从反殖民到自我殖民——解读《动物庄园》中的后殖民因素 |
吴晓梦
|
《科教导刊(电子版)》
|
2014 |
0 |
|
9
|
被凝视的“天堂”:《天堂》的反殖民叙事 |
陈玉洪
吴荞卉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0
|
警惕“文明等级论” 的自我殖民陷阱 |
王锐
|
《历史评论》
CSSCI
|
2024 |
0 |
|
11
|
自我殖民危害甚巨 |
李包庚
吴艺瑾
|
《历史评论》
CSSCI
|
2024 |
0 |
|
12
|
后殖民语境与翻译中的民族身份构建 |
张景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0
|
|
13
|
双向批判和双重超越——半殖民语境下的老舍小说创作及其当下启示 |
高强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4
|
后殖民主义与翻译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
李丽娟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4
|
|
15
|
古尔纳《来世》的叙事策略与殖民身份困境 |
郭丹阳
王卓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2 |
1
|
|
16
|
公示语翻译中的后殖民语境 |
何雪雁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9 |
0 |
|
17
|
我国社会工作的“绞溢”病象及其诊治的可能路径 |
卫小将
李喆
苗艳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5
|
|
18
|
从主体生成论的视角诠释乡土文学发声的困境 |
孙国亮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9
|
试论文化重建时代的“西俗东渐”的原因及其影响 |
肖坤冰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20
|
中国式大片的病 |
刘郁琪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