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它是“自在生成”的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恺 《建筑创作》 2005年第8期31-32,共2页
前不久收到布正伟总建筑师的新著《创作视界论》。平时工作忙碌,读书不多。趁这次去伊斯坦布尔开世界建筑师大会之机,把书带在身边拜读.很受启发。书中许多观点我都十分赞同.实际上有些地方读来就像在批评和提示我自己.令我自省。... 前不久收到布正伟总建筑师的新著《创作视界论》。平时工作忙碌,读书不多。趁这次去伊斯坦布尔开世界建筑师大会之机,把书带在身边拜读.很受启发。书中许多观点我都十分赞同.实际上有些地方读来就像在批评和提示我自己.令我自省。在当下国内建筑界探寻未来发展方向.重新讨论建筑方针的时候.此书在布总众多的学说中.”自在生成论”也许是较系统和全面地论及建筑创作方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正伟 自在生成 历史 创作方法 伊斯坦布尔 建筑师 生成 建筑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则灵——读布正伟《自在生成论》
2
作者 张钦楠 《新建筑》 1999年第6期59-60,共2页
认同布正伟先生在《自在生成论》中提出的“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惑”的方向 ,认为这一方向与国际上“新建筑”潮流有一致之处 ,但是在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有限条件”和“底气不足”的处境下 ,却又是一条更有风险之路。并以中国儒家提倡... 认同布正伟先生在《自在生成论》中提出的“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惑”的方向 ,认为这一方向与国际上“新建筑”潮流有一致之处 ,但是在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有限条件”和“底气不足”的处境下 ,却又是一条更有风险之路。并以中国儒家提倡的“和而不同”的传统 ,寄望于我国建筑师能摆脱现在许多城市严重存在的在“现代化、国际化”名义下的趋“同”危机 ,以几代人的努力 ,创缔中国的现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生成 风险之路 现代建筑 布正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在生成的方法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布正伟 《新建筑》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从自在生成论的基本原理引伸出与之对应的变化机制以及其中建立生动秩序的基本技巧要点,同时也论述了设计直觉与无意识创造在自在生成变化机制中所应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自在生成 设计直觉 建筑艺术 建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正伟先生“自在生成论”初探
4
作者 杜翛然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1期44-45,共2页
从对"自在生成论"的缘起的分析出发,进而从自在精神与秩序的表达,建筑的内涵与外显中的自在生成精神两方面分析了"自在生成论"的主要思想和运用手法,以期体会"自在生成论"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自在生成 随机与随意 混成变化 内涵与外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与思辨
5
作者 布正伟 《新建筑》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结合《自在生成论》的研究,阐述了创作体验与哲理思辨之间互补互动的关系,并提出由此引申的理论与实践双向探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验 思辨 风格 流派 自在生成 建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在与互存:平等视野中的自然伦理前提
6
作者 唐代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20-29,共10页
人是世界性的存在者。人的这一存在事实源于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对他的整体创化,更源于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既内在地规定了人作为利益存在者,必须考虑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利益;也敞开了自然社... 人是世界性的存在者。人的这一存在事实源于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对他的整体创化,更源于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既内在地规定了人作为利益存在者,必须考虑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利益;也敞开了自然社会与制度社会之间的原初血缘伦理关系。由此双重规范,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存在价值观和价值尺度,构成了人类伦理的根本依据。当代伦理学的重建,将不再为人类的单向征服、改造、控制以及随心所欲地暴力发展和开疆拓土提供价值导向,而是要为人类对其世界性存在的原生态秩序、节奏、平静和诚实的存在守护提供价值引导与行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在与互存 自在生成 世界性存在 平等视野 血缘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介绍
7
《当代建设》 1998年第6期30-30,共1页
蚌埠市邮政局大楼创作思维■高成志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胜利路中段,航兴路与健康路之间。基地面积3200m2,底层建筑占地面积1400m2,总建筑面积15600m2。主体建筑地下1层地上12层。本设计方案为中标实施方案... 蚌埠市邮政局大楼创作思维■高成志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胜利路中段,航兴路与健康路之间。基地面积3200m2,底层建筑占地面积1400m2,总建筑面积15600m2。主体建筑地下1层地上12层。本设计方案为中标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已完成。二、设计理念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介绍 建筑创作 建筑造型 自在生成 蚌埠市 微机处理 工程概况 玻璃幕墙 框架结构 现代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y cross parameterization for articulated shapes
8
作者 Jian-wei HU Li-gang LIU Guo-zhao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428-1438,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nteractive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mpatible meshes for articulated shapes.Given two mesh surfaces,our system automatically generates both the global level component correspondence and th...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nteractive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mpatible meshes for articulated shapes.Given two mesh surfaces,our system automatically generates both the global level component correspondence and the local level feature correspondence.Users can use some sketch-based tools to specify the correspondence in an intuitive and easy way.Then all the other vertex correspondences could be generated automatically.The cross parameterization preserves both high level and low level features of the shapes.The technique showed in the system benefits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graphics including mesh inter-polation,deformation transfer,and texture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TCH Compatible mesh Vertex correspondence Cross parameter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