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动灌注系统的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1
作者 孙碧海 张颖 +1 位作者 钟林涛 庞蕾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75-81,111,共8页
目的探索建立标准、实用、高效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参照国内外标准要求,依托移动护理PDA、条码追溯技术、Wi-Fi覆盖、自动灌注系统和多接口技术等,实现手术病理标本获取、登记、固定、暂存、... 目的探索建立标准、实用、高效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参照国内外标准要求,依托移动护理PDA、条码追溯技术、Wi-Fi覆盖、自动灌注系统和多接口技术等,实现手术病理标本获取、登记、固定、暂存、转运、签收等环节的闭环管理。结果信息化方案实施后,标本前处理各环节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福尔马林用量均低于实施前,手术室及病理科人员使用满意度高于使用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动灌注系统的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管理信息化,实现了病理标本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减少了福尔马林用量、职业暴露,有效保障了医护人员健康,方案实用、高效、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灌注系统 手术病理标本 标本前处理 条码追溯 移动应用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自动灌注系统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兵忠 刘建芬 +2 位作者 卢山 杨六华 曾晓辉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传统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灌注过程由人工完成,轨道板位移量超标、自密实层灌注不饱满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发明了一套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自动灌注系统,灌注时能将轨道板位移量反馈给中转料斗... 传统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灌注过程由人工完成,轨道板位移量超标、自密实层灌注不饱满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发明了一套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自动灌注系统,灌注时能将轨道板位移量反馈给中转料斗自带的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灌注速度,防止轨道板位移超标,既节约了人工,又提升了灌注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自动灌注系统 压板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静态平面均匀流场条件下游离皮片体外培养效果评价
3
作者 闫洪涛 唐辉 +3 位作者 邱伟明 宋林娟 杨桂红 伍津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35-2340,共6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准静态平面均匀流场不同灌注频次对游离人皮肤标本的培养效果。方法将4 mm游离包皮皮片置于准静态平面均匀流场中,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高频次灌注,对照组采用低频次灌注;培养12 d后进行PAS染色、VG染色观察... 目的观察并评价准静态平面均匀流场不同灌注频次对游离人皮肤标本的培养效果。方法将4 mm游离包皮皮片置于准静态平面均匀流场中,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高频次灌注,对照组采用低频次灌注;培养12 d后进行PAS染色、VG染色观察基底膜、细胞形态及真皮胶原纤维的变化情况;采用HE染色,TUNEL法观察2组皮片中细胞数目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利用溶解氧测量仪模拟测量培养基中溶解氧的含量。结果肉眼观察见对照组皮片呈坏死特征性变化;PAS、VG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表真皮严重分离,基底膜结构消失,胶原纤维堆积;实验组染色细胞数为(249.35±13.0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9.18),P<0.001];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9.9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59.73±8.04)%,P<0.001];高频次灌注溶解氧水平高于低频次灌注。结论准静态平面均匀流场条件下,高频次灌注对人皮肤游离标本的体外培养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器官 自动灌注系统 体外培养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