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喜林 苏航 +5 位作者 仲凯励 达永 肖秀斌 刘静 余金德 张伟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相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报告
3
作者 王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08-110,共3页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以及预处理,移植过程中的针对性护理,移植后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延续护理。该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改善。在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施专业且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移植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整体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翼鷟 张伯龙 +12 位作者 姚善谦 刘海川 楼方定 高春记 韩晓萍 吴晓雄 赵瑜 王全顺 靖域 张苗 靳海杰 史子江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用APB SCT治疗 4 1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 17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 30例。结果表明 :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用APB SCT治疗 4 1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 17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 30例。结果表明 :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他两组 ;3组全部病例的 3年无病存活率 (DFS) ,复发率 (RR)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 5 1.7% ,4 1.7%和 6 .8%。对DFS和RR产生显著影响的是白血病类型 (ALL或AML) ,确诊至CR1 的时间和CR1 至移植时间 3个因素 ;APBSCT组的 3年DFS ,RR和TRM分别为 4 8.4 % ,4 3.9%和 4 .9% ,ABMT组的DFS ,RR ,TRM分别为 4 7.1% ,4 5 .6 %和 11.8% ,PABMT组的DFS ,RR和TRM分别为 6 6 .5 % ,2 9 6 %和 6 .7% ,3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APBSCT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ABMT和PABMT相当 ,但前者具有造血重建快、采集方便等优势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急性白血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茜 白海 +3 位作者 王存邦 王美亮 令亚琴 吴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34-123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马法兰(melphalan)。输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数为4.06×108(4.09×108-4.37×108)/kg,CD34+细胞数为3.98×106(2.49×106-8.2×106)/kg。结果表明:5例患者造血完全重建,中性粒细胞(ANC)大于0.5×109/L中位时间为14(13-25)天,Plt大于50×109/L中位时间为28(21-58)天。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5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给予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可能是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翼鷟 张伯龙 +9 位作者 姚善谦 刘海川 楼方定 高春记 韩晓萍 吴晓雄 赵瑜 张苗 靳海杰 达万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AML患者 2 7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AML患者 13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AML患者 2 5例...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AML患者 2 7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AML患者 13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AML患者 2 5例。结果 :①APBSCT组造血重建较其他两组显著加快 ;②APB SCT组的 3年无病生存率 (DFS)和复发率 (RR)分别为 5 1.9%和 42 .2 % ,与ABMT组的 46.2 %、46.7%相当 ,但与净化ABMT组的 72 .9%、2 3 .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三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 (TRM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 :APBSCT治疗CR1期AML ,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ABMT ,其疗效与ABMT相当 ,而显著低于PAB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自体骨髓移植 治疗 急性髓性白血病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志强 王季石 +2 位作者 卢英豪 谢润兰 龙正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2-1884,共3页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能明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但复发率较高。硼替佐米是26S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疗效。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能明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但复发率较高。硼替佐米是26S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疗效。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07-05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采用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于移植前3d静脉滴注美法仑200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停药48h后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与结论: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30d骨髓抑制恢复正常,骨痛改善。细胞移植后,第1,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第3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提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硼替佐米 美法仑 自体 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及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9
作者 刘鹏 韩晓红 +3 位作者 石远凯 何小慧 杨晟 艾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6-820,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 (FCM) ,观测高剂量化疗 (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时不同阶段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 ,表达CD5 4、CD4 9d和CD62L的情况 ,探讨不同来源的CD3 4 +细胞表达黏...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 (FCM) ,观测高剂量化疗 (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时不同阶段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 ,表达CD5 4、CD4 9d和CD62L的情况 ,探讨不同来源的CD3 4 +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将动员前、干细胞采集后和移植结束而骨髓重建后的骨髓样本及每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 ,以CD3 4 PE和CD4 5 PerCP标记的同时 ,分别加CD5 4 FITC、CD4 9d FITC、CD62L FITC直接三色荧光标记 ,应用FACS测定CD3 4 +细胞及各黏附分子表达情况 ,并比较不同时段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 ,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与动员前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动员前、采集后及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 4 +细胞对CD5 4、CD4 9d和CD62L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造血干细胞第 1和第 2次采集物之间CD3 4 +细胞对CD5 4、CD4 9d和CD62L的表达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 ;而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CD3 4 +、CD4 9+细胞较之动员前骨髓中CD3 4 +CD4 9d+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0 1)。结论 :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的动员方法 ,可使骨髓中CD3 4 +细胞的CD4 9d表达下调 ,并使之动员而进入外周血。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 4 +细胞的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CD34^+细胞 黏附分子 骨髓 外周血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61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任振波 于力 侯毅锐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经验。方法 APBSCT联合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 6 1例 ,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2 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4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目的 总结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经验。方法 APBSCT联合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 6 1例 ,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2 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4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17例。结果 AML ,ALL ,NHL组的 3年及 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6 3.2± 10 .6 ) % ,(5 4.6±10 .3) % ;(32 .8± 12 .5 ) % ,(15 .4± 12 .4) % ;(75 .4± 11.3) % ,(73.2± 11.5 ) %。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 ,WBC恢复至 >0 .5× 10 9/L时中位天数 +12 .0d ,WBC >1.5× 10 9/L时中位天数 +14.0d。PLT最低降至 <30× 10 9/L者当恢复 >30× 10 9/L时的中位天数 +17.5d。全部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零。 6 1例中至今死亡 14例 ,皆死于复发 ,主要为ALL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以发热、肝功能受损最常见。结论 APBSCT联合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移植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造血重建与并发症的比较
11
作者 朱玲 顾惜春 +5 位作者 魏建平 常乃柏 施红 裴蕾 姜薇 赵夷年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2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造血重建和并发症。方法用ABMT治疗21例,用APBSCT治疗25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加环磷酰胺(CTX)或TBI加全淋巴结照射(TLI)加CTX加Vp16或MAC方案,结果A...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造血重建和并发症。方法用ABMT治疗21例,用APBSCT治疗25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加环磷酰胺(CTX)或TBI加全淋巴结照射(TLI)加CTX加Vp16或MAC方案,结果ABMT组造血重建19例,相关死亡2例,1例感染死亡,1例脑出血死亡,两年无病生存率(DFS)68.50%±10.87%;而PBSCT25例均获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两年DFS为62.34%±14.26%。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ABMT疗效与APBSCT相当,但ABMT骨髓造血重建较APBSCT慢,相关死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恶性血液病 造血重建 并发症 比较 APBSCT AB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AD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引索 姚亚洲 李小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观察T-VAD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APBS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T-VAD方案联合自体... 目的:观察T-VAD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APBS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T-VAD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T-VAD方案: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50mg/晚,每周增加50~100mg/晚,最大剂量200mg/晚,若无明显不适,持续服用。长春新碱0.4mg/d,静脉滴注,第1~4d;多柔比星10mg/(m^2·d),静脉滴注,第1~4d;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第1~4d,第9~12d,28d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T-VAD方案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给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术。结果:患者移植术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的死亡发生。30例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完全缓解10例(33.3%),高质量缓解(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GPR)16例(53.3%),部分反应2例(6.6%),无变化2例(6.6%)。不良反应主要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脱发及骨髓抑制等。结论:T-VAD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T-VAD方案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丽娟 李建勇 +5 位作者 陆化 吴汉新 吴冠宇 朱雨 刘澎 黄峻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联合APBSCs移植治疗4例恶性血液病。结果 能够从所有2 6 .3±8.8ml骨髓样本中提取MSCs,其中10例成功扩增。4例患者接受扩增后MSCs联合APBSCs输注。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0 .5×10 9/L和血小板≥2 0×10 9/L中位时间分别为9(8~11)d和8.3(7~10 )d。结论 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可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MSCs。MSCs联合APBSCs共移植安全可行。快速的造血恢复提示在清髓性治疗后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联合移植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远 易平勇 +5 位作者 刘晰宇 周芳 孙中义 欧阳周 贺军侨 黄利军 《肿瘤药学》 CAS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2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8例接...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2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8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移植组CR为67.9%,PR为32.1%,常规化疗组CR为57.1%,PR为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5年OS(65%)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42%),5年DFS(53%)亦高于常规化疗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常规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闰 李建勇 +4 位作者 陆化 钱思轩 洪鸣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为CTX+足叶乙甙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全身照射。3例序贯两次移植的间隔分别为31、15和27周。两次移植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4.7×108/kg、2.798×108/kg、6.08×108/kg和1.67×108/kg、2.798×108/kg、4.28×108/kg;CD34+细胞分别为3.25×106/kg、9.6×106/kg、5.91×106/kg和6.9×106/kg、9.6×106/kg、5.91×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每两次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1×109/L的时间为12、0、10天和12、25、0天,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10天和11、25、20天。随访时间44(19-58)月,2例存活(1例完全缓解,1例于处于平台期),1例于T-APB-SCT后58月死亡。结论:两次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玉花 克晓燕 王良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APBSCT,其中2例接受了二次移植,1例接受CD34+细胞筛选后的自体外周血造...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APBSCT,其中2例接受了二次移植,1例接受CD34+细胞筛选后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继续常规化疗,13例患者给予α-干扰素维持治疗。结果:APBSCT可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该组患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8.75%±9.75%、0,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4.8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5%±12.72%、18.33%±10.77%,平均总生存时间为37.4个月。本组移植患者的CR率高,达76.92%,接近国外报道。而且,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少。结论:APBSCT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新宇 唐晓琼 +9 位作者 张红宾 肖青 王欣 杨泽松 李招权 李清 陈建斌 刘林 王建渝 王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Durie-Slamon分期为ⅡA~ⅢB期的MM患者行化疗联合APBSCT.其中,7例在马法兰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随访分析其移植后反应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Durie-Slamon分期为ⅡA~ⅢB期的MM患者行化疗联合APBSCT.其中,7例在马法兰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随访分析其移植后反应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1.5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1 d.移植后1个月,24例达CR,7例达VGPR,5例达PR.结论 APBSCT治疗MM安全有效.结合新药治疗及或双次移植治疗该病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癌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艳 张莉国 林金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228-2228,共1页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加化疗药物剂量,能有效地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从而提高疗效,是当前肿瘤治疗中的新方法。如何克服睾丸精原细胞瘤耐药性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我科于2...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加化疗药物剂量,能有效地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从而提高疗效,是当前肿瘤治疗中的新方法。如何克服睾丸精原细胞瘤耐药性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我科于2010年10月成功应用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全身多发转移多次化疗无效后1例,现将治疗经过与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高剂量化疗 移植治疗 护理报告 睾丸精原细胞 睾丸癌 自体造血干细胞 细胞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艳 王劲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行APBSCT的MM患者20例,通过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口服马法兰...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行APBSCT的MM患者20例,通过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口服马法兰等预处理后行APBSCT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移植成功,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移植后3个月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行APBSCT安全有效,移植后可明显提高疗效,对于改善MM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奚昊 袁振刚 +3 位作者 傅卫军 张春阳 周莉莉 侯健 《海军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用APBSCT方法治疗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岁;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11个月。结果:45例A...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用APBSCT方法治疗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岁;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11个月。结果:45例APBSCT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0.5×10^9/L)和不需血小板输注(≥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3(8-28)d和14(8-31)d;46例APBSCT患者,移植后完全缓解18例,很好的部分缓解24例,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5.6%。中位随访26(1-82)个月,复发或进展24例,死亡1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分别为36个月和67个月。1年和3年PFS率分别为68.7%和52.6%,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74.9%和52.1%。移植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39例,感染和发热27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16例,腹泻6例,肝功能损害3例,带状疱疹感染2例,造血重建和对症治疗后可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发生过敏反应未能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在粒缺期发生严重感染死亡。结论: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的,但APBSCT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如何减少APBSCT的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