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8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
1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3 位作者 李瑞钰 李欢 朱丹军 朱小兵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臂丛神经深度、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情况、术后血运情况、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短、臂丛神经深度浅、阻滞维持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SpO_(2)值高、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或许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抗交感效应 断指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效果
2
作者 刘丽婷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571-573,共3页
目的 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用于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中,探究其对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肩袖损伤患者,以麻醉术式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肌间沟臂... 目的 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用于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中,探究其对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肩袖损伤患者,以麻醉术式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BPB)+全麻,观察组行SCB+全麻,对两组神经阻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T_(0)时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3)各时间段MAP、HR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12 h、24 h静息/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较对照组14.63%低(P<0.05)。结论 对动态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而言,应用SCB可获得较理想术后镇痛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轻,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动态关节镜 肩袖修复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3
作者 袁伟丹 林梅 +4 位作者 陈科 黄金凤 王尚冲 何利雷 谢学文 《中医正骨》 2025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PHF患者79例。年龄18...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PHF患者79例。年龄18~80岁,中位数54岁。男48例,女31例。惯用手臂44例,非惯用手臂35例。按照PHF的Neer分型,Ⅰ型29例、Ⅱ型40例、Ⅲ型8例、Ⅳ型2例。分别于手法复位前、手法复位时、手法复位后1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记录手法复位次数,并计算一次性复位成功率。治疗结束后1 d,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价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复位固定;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手法复位前(7.30±0.54)分、手法复位时(2.01±0.78)分、手法复位后1 d(2.05±0.77)分;手法复位次数1~3次,中位数2次;58例患者一次性复位成功,一次性复位成功率约为73.42%;复位固定后1 d,23例患者非常满意,36例患者基本满意,20例患者不太满意,满意度约为74.68%。2例患者因骨折复位不理想选择手术治疗,10例患者因路途遥远未完成随访。6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7个月;均未出现并发症;治疗结束后1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41.84±9.67)分,治疗结束后6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87.88±5.13)分(优49例、良18例)。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正骨十四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PHF,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高,可缓解肩关节疼痛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小夹板固定术 正骨手法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文伟红 温小林 何应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4-280,共7页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SB)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plexus block,ISB)分别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SB)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plexus block,ISB)分别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91例患者,经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分为ISB组(超声引导下ISB复合全身麻醉)45例和SSB组(超声引导下SSB复合全麻)46例。比较2组入室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2组术后1、6、12、24 h疼痛情况、屈腕肌力及屈肘肌力;比较2组术前、术后24 h应激反应、炎症介质指标差值;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HR、MAP均在手术开始后30 min较术前降低,后于术毕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无神经阻滞失败或重复行神经阻滞的情况发生。2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的趋势,ISB组比SSB组下降趋势更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术后屈腕肌力、屈肘肌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增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B组术前与术后24 h醛固酮(aldosterone,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 cortico tropic hormone,ACTH)差值均高于SS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B组术前、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差值均高于SS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动脉损伤。SSB组膈神经麻痹发生率低于I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喉返神经麻痹、星状神经节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引导下ISB复合全身麻醉,SSB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肩关节镜手术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增加屈腕肌力、屈肘肌力,减少并发症,但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低于ISB复合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肩胛上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作用比照观察
5
作者 阎旭艳 战春飞 +2 位作者 武春敏 杜兴雨 王德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0-023,共4页
探讨在实施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术中,应用两种不同的麻醉药物,即: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右美托咪定,分析比照其麻醉作用价值。方法 在 2024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选择本医院的90例接受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术患者,... 探讨在实施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术中,应用两种不同的麻醉药物,即: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右美托咪定,分析比照其麻醉作用价值。方法 在 2024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选择本医院的90例接受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A组、B组,每组各含45例,A组在手术期间应用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B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结果 A组的用药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数据(P<0.05)。在入室即可各组间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未见差异(P>0.05),在手术开始时、开始后1小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A组数据显示均高于B组(P<0.05);心率指标上在手术后1小时、手术结束时A组高于B组(P<0.05);在血氧饱和度上,A组在手术开始时数据高于B组(P<0.05),其他阶段两组相当(P>0.05)。A组在手术结束时的镇静评分高于B组(P<0.05),在其他时段两组数据均衡(P>0.05)。A组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B组,其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断指再植术中,均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镇静效果更为突出,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瑞马唑仑 右美托咪定 麻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丽怡 贾镇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1-054,共4页
评估超声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对麻醉效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把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2月)分为两组,每组30例,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对比两组麻醉效... 评估超声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对麻醉效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把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2月)分为两组,每组30例,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在麻醉效果对比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T1、T2时观察组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持续时间久,并且不会对患者的心率、血压造成影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麻醉效果
7
作者 罗红 马晓冬 +2 位作者 向丹 张羽 束薇薇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417-420,共4页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方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实施静脉全身麻醉的25例为对照组,实施超...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方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实施静脉全身麻醉的25例为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25例为观察组,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采集两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用药剂量和出血量、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前、苏醒期、术后6 h、12 h的疼痛躁动评分进行对照,采集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药剂量和出血量、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麻醉苏醒即刻、术后6 h、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头晕头痛、血压异常、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实施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方案,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提升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全身麻醉 肩袖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静注镇静辅助颈丛、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比较分析
8
作者 张海清 李刚峰 杨平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比较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静注镇静辅助颈丛、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3年1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30例观察A组... 目的 比较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静注镇静辅助颈丛、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3年1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30例观察A组、30例观察B组、31例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丛、臂丛神经阻滞,观察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静注镇静辅助麻醉,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镇静辅助麻醉。对比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刻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麻醉药用量与苏醒质量,最后对比三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在T_(1)到T_(4)时间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及观察A组在T_(1)到T_(4)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和T_(3)时间三组患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和观察A组术中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6 h及1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观察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静注镇静辅助颈丛、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且能够进一步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水平,减少麻醉药用量,提升苏醒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影响
9
作者 薛琳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78-081,共4页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上肢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上肢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手术将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作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性方面也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临床效果探究
10
作者 马艳霞 金振伟 高雪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本次主要探讨的是神经刺激仪在地从神经组织的麻醉临床效果探讨,具体的麻醉方式、措施实施以及应对的效果如何。方法 本文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需要在麻醉科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一共有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对上肢手术的患者进... 本次主要探讨的是神经刺激仪在地从神经组织的麻醉临床效果探讨,具体的麻醉方式、措施实施以及应对的效果如何。方法 本文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需要在麻醉科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一共有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对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移行臂丛从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乙组对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治疗,对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观察和汇总。最后对两种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以及数据进行汇总和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甲组对上肢进行手术的患者运用神经刺激与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时,手术成功的大概率非常高并且有良好的阻滞效果,在麻醉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手术过程的满意程度,治疗也有极大的好处,并发生的产生较少且预后效果较好。由实践可以看出不同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数据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此次的探讨中数据资料更加可靠明显。结论 上述的数据和研究表明,给予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临床效果更佳。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增加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对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使用神经刺激移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本身的痛,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此种麻醉方法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繁荣 詹正刚 +1 位作者 丁彧 郑玲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目的:分析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内固定术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30例。传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组在传统组麻醉的基础上联合针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联合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传统组,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_(2))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1、2、4、6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应用针刺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良好,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针刺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2—12月在乐平市中医医院行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穿刺麻...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2—12月在乐平市中医医院行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穿刺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操作、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更短,麻醉剂量更小(P<0.05);研究组麻醉阻滞后10 min(T_(1))至手术完成后(T_(3))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和麻醉阻滞后30 min(T_(2))、T_(3)时刻的心率(heart rate,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_(1)的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T_(3)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更低,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降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麻醉剂量,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文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51-054,共4页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4例,一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另一组联合实施右美托咪定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具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阻滞效果更好...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4例,一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另一组联合实施右美托咪定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具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阻滞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更优,镇静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施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且具备起效迅速、作用时限短以及毒副作用轻微等诸多优势,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则能够实现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反应等不适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帮助更好地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经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途径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陈本法 张广蒙 +5 位作者 马玉峰 李玉见 邱彦明 翁洪亮 张雷 李兴达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5-10,共6页
目的:观察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心医院2023年1—12月手足外科的60例急诊行单指离断指再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心医院2023年1—12月手足外科的60例急诊行单指离断指再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采用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途径,对照组给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采用肌肉注射途径。专人负责连续观察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两组断指再植指术后2、4、8、12、16、24、36、48 h再植指毛细血管充盈程度、末梢皮肤温度、末梢皮肤颜色,以及血管危象和1周的成活率,并记录断指再植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16、24、36、48 h再植指毛细血管充盈程度、末梢皮肤温度及末梢皮肤颜色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断肢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皮肤瘙痒、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经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途径给予能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扩血管作用,减少再植指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罂粟碱注射液 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断指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鹏 邹丽丽 张晓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观察组(采用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各43例。对比两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切皮时(T_(2))、拔管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对比两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2、12 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力评分;对比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时,两组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时BI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对肌力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肌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海峰 修晓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592-2592,共1页
关键词 麻醉 肌间沟 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观察 腋路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分析
17
作者 屈文慧 裴亚丽 董庆永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 目的探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诊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患儿分为参考组(n=60)和研究组(n=60)。参考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参考组与研究组T0(麻醉前)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置入喉罩时)、T2(拔除喉罩时)时研究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考组与研究组术前5 min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研究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参考组与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26.01±5.34)ng/L、C反应蛋白(8.71±1.25)mg/L和白介素-1β(2.03±0.34)ng/L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5、11.849、18.676,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较小,同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肢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楼洁 李丹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均更短,而镇痛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两组术后1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ES)及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阻滞起效及麻醉完成时间,并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间,减轻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倪洪湖 肖海荣 洪学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CCB组)和肌间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CCB组)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先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5%罗哌卡因3mL以阻滞锁骨上神经,随后CC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ISB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成功阻滞的时间并计算阻滞成功率;记录神经阻滞前(T_(0))、神经阻滞后30min(T_(1))、气管导管拔除后30min(T_(2))及神经阻滞后8h(T_(3))时阻滞侧半膈肌移动度;记录术后1、2、3、6、12和24h休息时的VAS评分;记录半膈肌麻痹、霍纳综合征、意外血管穿刺、胸膜损伤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完善的时间和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ISB组在T_(1)和T_(2)时半膈肌移动度较T_(0)和T_(3)时小(P<0.05);组间比较,ISB组在T_(1)和T_(2)时半膈肌移动度较CCB组小(P<0.05).两组术后1、2、3、6、12、24h休息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0/40),CCB组为2.5%(1/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16,P<0.001).结论CCB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且导致膈神经阻滞的概率小,可作为肩关节镜手术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半膈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1-0043,共3页
探讨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切开复位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分别运用它常规盲探找异感方式(参考组)与超声引导方式... 探讨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切开复位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分别运用它常规盲探找异感方式(参考组)与超声引导方式(研究组),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阻滞有效率高,麻醉见效更快,患者的疼痛感更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此类患者实施臂丛神经组织麻醉,运用超声引导,不但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麻醉效果,而且有助于保证病人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老年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