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MRI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价值
1
作者 郭英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71-074,共4页
探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01月-2023年12月治疗的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患者80例,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提供MRI、CT检查;金标准为关节镜检查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最终检... 探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01月-2023年12月治疗的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患者80例,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提供MRI、CT检查;金标准为关节镜检查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最终检查结果分析。结果 经过关节镜检查或手术病理检查显示,80例患者67例确诊为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且均出现了半月板、软骨、副韧带损伤。MRI检测出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数量均明显高于使用CT诊断的情况(P<0.05)。CT诊断阳性率为80.00%,阴性率为20.00%;MRI诊断阳性率为83.75%,阴性率为16.25%。MRI的诊断效能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患者接受MRI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示出患者出现病灶的部位及损伤特征,更清晰的显示出患者损伤类型,为临床病情判断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MRI)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木检测在诊断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赵琳琳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5期59-62,87,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在诊断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9年4月一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疑似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X线检查。以CT、手术等综合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在诊断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9年4月一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疑似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X线检查。以CT、手术等综合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方法的病灶显示率(I、Ⅱ、Ⅲ区)、半月板损伤检出率、软骨损伤检出率、副韧带损伤检出率,并评估2种影像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手术等综合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有63例确诊为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其中半月板损伤I级38例、Ⅱ级24例、Ⅲ级1例;软骨损伤0级29例、I级11例、Ⅱ级19例、Ⅲ级3例、IV级1例;副韧带损伤I级42例、Ⅱ级21例、Ⅲ级0例。MRI对不同区域及不同等级病灶显示率、半月板损伤检出率、软骨损伤检出率、副韧带损伤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P<0.05)。结论:采用MRI检测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可以有效显示膝关节病灶所处位置及损伤特点,体现骨折处周围韧带、半月板、软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病灶组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X线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 病灶显示率 半月板损伤 软骨损伤 副韧带损伤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MRI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覃滢 肖运平 +2 位作者 黄民顺 邓奎品 裴锐昌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62-665,67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诊断中价值,评估其危险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7例(58处)SIF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女35例,年龄48~83岁,平均(65.9±8.4)岁;男22例,年...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诊断中价值,评估其危险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7例(58处)SIF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女35例,年龄48~83岁,平均(65.9±8.4)岁;男22例,年龄36~84岁,平均(63.8±9.5)岁。评估病变发生部位、伴发半月板、关节软骨、副韧带损伤等情况。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其中45个膝关节同时进行X线片检查。结果X线片病变显示率为53.3%,MRI显示率为100%。SIFK合并半月板撕裂、半月板后根损伤、半月板突出、软骨损伤、副韧带损伤分别为65.5%、74.1%、86.2%、34.5%、51.5%。经统计示SIFK的MRI分级与半月板突出、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副韧带损伤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MRI能敏感显示SIFK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诊断准确,同时能发现膝关节韧带、半月板及软骨损伤,为SIFK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膝关节 软骨下骨不骨折 自发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诊断价值及与软骨损伤 半月板突出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秦东阳 刘玉森 +2 位作者 贾西中 杨谦 刘晨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IFK)诊断价值及与软骨损伤、半月板突出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68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SIF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IFK)诊断价值及与软骨损伤、半月板突出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68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SIF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并了解SIFK伴发软骨损伤、半月板突出及侧副韧带损伤情况。结果MRI对SIFK的检出率为100%,高于X线53%(P<0.05);68例SIFK患者中,有25例(37%)伴发软骨损伤者(Ⅰ级13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2例),有35例(51%)伴有侧副韧带损伤(Ⅰ级29例、Ⅱ级6例),44例(65%)患者出现半月板撕裂、50例(74%)出现半月板后根损伤、59例(87%)出现半月板突出,外移距离为0~7.5 mm,平均(3.5±1.6)mm;相关性分析发现,SIFK分级与软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67,P=0.045),与半月板突出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8),与侧副韧带损伤不相关(r=0.109,P=0.345)。结论MRI技术能有效显示SIFK严重程度、病变特点,且能发现膝关节伴发软骨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突出程度情况,为临床判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软骨下骨不骨折 半月板突出 侧副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影像学征象、手术时机选择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晓岚 覃滢 肖运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39-943,959,共6页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过去被称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最新的文献^([1])指出SONK一词错误地描述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用术语...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过去被称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最新的文献^([1])指出SONK一词错误地描述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用术语“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会更准确。目前研究^([2])普遍支持SONK是SIFK的终末期表现。SIFK常表现为60岁以上的女性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膝关节疼痛,多局限于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股骨内侧髁是最常见的位置。SIFK的早期发现及治疗至关重要,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较局限,有关该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影像学评估及手机时机选择等尚有争议,笔者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 不全骨折 影像学征象 影像学评估 手术时机选择 病因学 膝关节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检查诊断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6
作者 雷化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6期78-80,83,共4页
目的:探究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与适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中核四〇四医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MRI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手... 目的:探究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与适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中核四〇四医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MRI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与MSCT的诊断效果。结果:380例疑似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330例,MSCT检查检出阳性295例,MRI检查检出阳性328例。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不同类型疾病总检出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诊断效能较高,可有效检出疾病,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有积极意义,可为后续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关节软骨骨折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 准确率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骺端爆裂征在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和骨性关节炎上的鉴别价值研究
7
作者 覃滢 刘晓岚 +2 位作者 郑英杰 罗慧慧 肖运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干骺端爆裂征在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SIFK)和骨性关节炎(OA)影像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7月经手术证实为SIFK、O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分析各自MRI图像特点,观察两者是否存在干骺端爆裂征,即病变... 目的:探讨干骺端爆裂征在膝关节软骨下不全骨折(SIFK)和骨性关节炎(OA)影像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7月经手术证实为SIFK、O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分析各自MRI图像特点,观察两者是否存在干骺端爆裂征,即病变关节髁的干骺端存在骨旁软组织水肿。结果:26例SIFK患者中24例存在干骺端爆裂征,29例OA患者中5例存在干骺端爆裂征,此征象出现率在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30.99,P=0.00)。干骺端爆裂征鉴别SIFK和O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 0.77~0.98),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92.3%。结论:干骺端爆裂征是诊断SIFK新的间接征象,有助于与OA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下不全骨折 关节 软组织水肿 干骺端爆裂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夏嫄凯 彭伟秋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114-3119,共6页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性骨折(SIFK)的病名由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ONK)演化而来。本文对关于SIFK的由来、流行病学、病因病机和组织病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SIFK概述1.1 SIFK的由来:1968年Ahlb ck等[1]首次提出“软骨下骨的一种特殊的透...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性骨折(SIFK)的病名由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ONK)演化而来。本文对关于SIFK的由来、流行病学、病因病机和组织病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SIFK概述1.1 SIFK的由来:1968年Ahlb ck等[1]首次提出“软骨下骨的一种特殊的透光病变”,典型表现为软骨下板骨折,病灶周围骨髓水肿,可沿邻近的骨骺延伸。Ahlb ck等[1]将这种疾病称为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ONK)。随着对SONK的深入研究,Yamamoto等[2]从组织病理学结果发现,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主要原因是软骨下不全性骨折。而Hussain等[3]进一步研究认为,SONK不能正确地解释“软骨下骨的一种特殊的透光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其认为SONK的发病是半月板撕裂和软骨下骨负荷过重的结果。由于半月板受损导致软骨的保护性作用下降,软骨下骨板受到异常应力的作用,导致软骨下骨不全性骨折,并提出SIFK代替SO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骨折 膝关节自发性坏死 膝关节疼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行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杨义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37-0240,共4页
对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78例手术结果确诊的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骨折诊断准确率... 对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78例手术结果确诊的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骨折诊断准确率,合并损伤诊断准确率,两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骨折以及合并损伤问题,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外伤性 软骨 骨折 核磁共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Pridie钻孔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韩成龙 温洪鹏 +2 位作者 陈潮宇 吴绍康 黄科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Pridie钻孔术在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34例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M组,n=67)与Pridie钻孔术(P...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Pridie钻孔术在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34例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M组,n=67)与Pridie钻孔术(P组,n=67)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M组和P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8.7±11.5)分与(81.2±11.2)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36.8±11.2)分与(37.3±10.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M组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组和P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4.0%(63/67)和83.6%(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与合并症。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Pridie钻孔术均能够使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软骨修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但微骨折术操作更为简便,热损伤更小,术后血凝块粘附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Pridie钻孔术 膝关节 软骨层损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软骨下骨状况及术中髌骨软骨退变分级对未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结果无影响
11
作者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5-165,共1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置换髌骨一直是争议的话题。为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未置换退变的髌骨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作者术前采用SPECT骨扫描对髌骨软骨下骨状况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学会分级标准对髌骨软骨退变进行分级,将评估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置换髌骨一直是争议的话题。为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未置换退变的髌骨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作者术前采用SPECT骨扫描对髌骨软骨下骨状况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学会分级标准对髌骨软骨退变进行分级,将评估结果与临床恢复情况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术前SPECT骨扫描评估结果与术中分级高度一致,核素浓聚区域软骨缺损明显。术后功能恢复与术前SPECT骨扫描评估和术中软骨退变分级结果无关,这两项评估不能预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 扫描 临床结果 软骨修复 膝关节置换术 软骨退变 软骨 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坚强固定及功能锻炼在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中的前瞻性研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5
12
作者 禹宝庆 邱广义 +5 位作者 吴岳嵩 侯铁胜 张春才 张少成 王文良 年申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26-8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基础上,关节早期活动可以改善组织修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骨折 间歇被动活动 治疗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铁军 周杰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1期182-183,共2页
目的 讨论研究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骨伤科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及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 目的 讨论研究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骨伤科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及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关节系统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 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B组患者HSS评分优、良等级人数显著多于关节清理术A组患者且评分中、差人数少于A组患者(P<0.05)且B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行关节清理术A组80.0%(P<0.05).结论 对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类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恢复较好,安全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微骨折 膝关节软骨层缺损 临床疗效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膝关节镜微创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国胜 高健 +6 位作者 尕蓉莉 续斌 曹明宇 徐昌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马强 沈志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小切口复位使用掌指骨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青少年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患者103例,分析接受关节镜引导下微...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小切口复位使用掌指骨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青少年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患者103例,分析接受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小切口复位掌指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其中男性48例,女性55例,年龄10~17岁(平均14.7岁),内侧髁30例,外侧髁73例。术前Lysholm评分(41.90±4.94)分,IKDC评分(32.20±4.01)分。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且分别于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评估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82.90±1.87)分,术后较术前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8,P〈0.001);IKDC评分为(66.50±3.17)分,术后较术前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01)。结论膝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小切口复位后使用掌指骨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骨软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6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智涛 夏春明 +1 位作者 何振华 祁敏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64-364,F0003,共2页
回顾分析326例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各项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在20~49岁,占93.55%,其中20~29岁和30~39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性别及左右膝关节的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回顾分析326例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各项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在20~49岁,占93.55%,其中20~29岁和30~39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性别及左右膝关节的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髌骨内侧面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股骨外侧髁,分别为46.86%和31.57%。73.42%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合并有髌骨轨迹异常,20.55%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合并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关节 软骨 关节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截骨方式对全膝关节术后患者下肢力线和软骨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迪 司丽娜 +5 位作者 武丽珠 王建华 罗金伟 常乾坤 吕永明 杨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间隙平衡法和测量截骨法两种不同截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下肢力线和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97例拟行TK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取间隙平衡法的间隙组(n=49),采取测量截骨法的测量组(n=48... 目的探讨间隙平衡法和测量截骨法两种不同截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下肢力线和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97例拟行TK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取间隙平衡法的间隙组(n=49),采取测量截骨法的测量组(n=48)。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下肢力线指标、软骨退变指标、创伤应激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间隙组股骨远端截骨量、聚乙烯衬垫厚度大于测量组(P<0.05);(2)术后3 d两组血清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3)术后1、3个月间隙组OPG、PANKL水平低于测量组(P<0.05);(4)术后1、3个月间隙组mMPTA、mLDFA、ROM高于测量组(P<0.05);(5)术后1、3个月间隙组VAS评分低于测量组,HSS评分高于测量组(P<0.05);(6)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平衡法在下肢力线、软骨退变、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优于测量截骨法,尤适用于TK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间隙平衡法 测量截 下肢力线 软骨退变 假体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的骨折(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兴阳 苏海涛 黄永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887-6895,共9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骨质疏松、骨缺损、假体、患者脆弱以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有关,其防治较困难。目的: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以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治疗、康复及预防。方法:应用计...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骨质疏松、骨缺损、假体、患者脆弱以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有关,其防治较困难。目的: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以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治疗、康复及预防。方法:应用计算机分别检索PubMed和Spinger Link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分别设定为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1980年至2011年,检索词设定为"periprosthetic fracture,knee",检索语言设定为英语,共检索到626篇文章。结果与结论: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0篇文章。结果表明,随着全膝置换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高,因其预后较差,所以要重视其预防,这一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内在的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固定技术等外在因素。Rorabeck分型是全膝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用的分型方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并不理想;Kim分型将会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逆行髓内钉以及翻修等,合适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局部骨质量、患者的健康状况等,目前尚缺乏完美的原则来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将有益于预防固定过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丢失。因此,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在牢固固定的同时,应该尽量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植入物 关节综述 组织工程研究 人工假体 假体周围骨折 膝关节置换 治疗 康复 预防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中期疗效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光辉 贺强 +1 位作者 马建兵 肖琳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9期790-794,798,共6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获得随访的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57岁。胫骨平...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获得随访的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57岁。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其中骨折保守治疗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骨折至全膝置换手术的间隔时间1~14年,平均7年。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和功能评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前和术后随访进行评估。术前TKA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78.5±32.5)°,KSS评分(63.8±12.1)分,功能评分(62.8±9.8)分。结果根据术中情况,6例患者选择后稳定型假体;3例患者因平台骨缺损选择螺钉水泥处理;3例患者因骨缺损选择胫骨侧延长杆加垫块处理;1例患者因内侧韧带部分损伤选择限制性膝关节假体(legacy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LCCK)。本组13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术后出现肌肉间隙静脉血栓,给予抗凝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僵直膝,给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随访时间12~113个月,平均68个月。末次随访时KSS评分(81.7±11.1)分,功能评分(83.5±15.4)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5.4±18.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KA治疗以往胫骨平台骨折后发生的创伤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恢复肢体的下肢力线,确保假体达到软组织平衡,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容易出现伤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骨折 创伤性关节 缺损 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软骨全基因组基因谱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雪峰 杨永菊 +1 位作者 候德才 邓小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440-2442,共3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基因谱的表达,研究与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全部差异表达基因,从而进一步探讨软骨差异表达基因与本病的相关性,寻找治疗本病的新靶点和新方法。方法:对12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软骨与4例正常膝关节软骨...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基因谱的表达,研究与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全部差异表达基因,从而进一步探讨软骨差异表达基因与本病的相关性,寻找治疗本病的新靶点和新方法。方法:对12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软骨与4例正常膝关节软骨标本分别进行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在每张芯片上所拥有的40000个点上检测出16例样本所共同拥有的基因表达。结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软骨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膝关节关节 关节软骨 基因组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技术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渝平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4-1050,共7页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创伤和膝关节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软骨损伤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最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随着近些年软骨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创伤和膝关节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软骨损伤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最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随着近些年软骨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治疗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标准、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都有很多争论。本文就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几种最主要的手术修复技术、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软骨层缺损 手术时机 修复技术 修复治疗 关节 外科领域 运动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