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影响
1
作者 何文海 劳日伟 陈远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 分析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实施过程中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的价值及对患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灵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依据随机数... 目的 分析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实施过程中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的价值及对患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灵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使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7、30 d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与术前比,术后1、7、30 d对照组患者血钙及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与术前比,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血钙升高,观察组术后1、7、30 d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将精细化被膜解剖法应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减轻对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精细化被膜解剖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激素 血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科的新分支——筋膜解剖学
2
作者 王军 杨春 +1 位作者 原林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4,10,共5页
在数字人技术的支持下,经过20余年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解剖学科新的分支——筋膜解剖学。筋膜解剖学认为人体是由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软性支架网络和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的功能细胞两部分构成:前者称为支持与储备系统... 在数字人技术的支持下,经过20余年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解剖学科新的分支——筋膜解剖学。筋膜解剖学认为人体是由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软性支架网络和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的功能细胞两部分构成:前者称为支持与储备系统;后者称为功能系统,这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式简称为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人体观和解剖学研究的方法论,即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寿命为轴线研究人体。筋膜解剖学的提出将人体解剖学研究从二维模式上升到三维高度,为我们更深入全面了解人体结构提供了新视角;在筋膜解剖学基础上可以建立更完整的医学体系,对现有医学体系从功能和结构的角度提升到功能、结构和寿命的三维医学模式奠定了学科基础,同时可能为传统医学从源头找到文化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人体解剖学科 三维医学模式 传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膜解剖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疗效观察
3
作者 郭鹏 雷玲 +1 位作者 陈琴 陈观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观察精准膜解剖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准膜... 目的观察精准膜解剖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准膜解剖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BVMS)、初始尿意膀胱容量(BVFS)及最大逼尿肌压力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宫旁和阴道切除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切缘阳性率更少/低,淋巴结清扫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更短,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RUV、BVMS、BVFS明显增加(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RUV、BVMS、BVFS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MFR、AFR、最大逼尿肌压力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MFR、AFR、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膜解剖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能够显著改善手术指标、尿动力学指标,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宫颈癌根治术 精准膜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敬涛 高不郎 +3 位作者 王国俊 李瑞欣 张云飞 丁恒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脂肪组织、胃上部、胃左系膜、胃左淋巴结作为一个整体切除。术中可见食管周围含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为食管筋膜融合间隙。前10例使用纳米炭示踪标记,显示食管淋巴液引流至胃左淋巴结。结果14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0~230(184.6±21.3)min,术中出血量20~100(46.7±16.8)ml,清扫淋巴结12~41(23.5±7.3)枚,97例淋巴结阳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10(7.1±2.5)d,经口进流食时间5~10(7.6±1.7)d,总住院时间9~20(14.0±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31/142),包括吻合口漏7例(4.9%),吻合口狭窄9例(6.3%),声音嘶哑9例(6.3%),残胃炎6例(4.2%)。无术后出血、乳糜漏、感染或术后30 d内死亡。142例随访11~35个月,中位数2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结论食管周围存在构成“信封”的系膜结构,膜解剖理论适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基于膜解剖理论的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 胸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膜解剖 食管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理念相较于传统解剖理念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探讨(附手术视频)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典超 蓝建发 陈琼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中运用膜解剖理念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3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运用膜解剖理念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膜解剖组,22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中运用膜解剖理念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3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运用膜解剖理念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膜解剖组,22例传统解剖理念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分为传统解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拔除尿管后残余尿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相比,膜解剖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平均术中失血量更少,平均拔除尿管后残余尿量更少,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解剖组患者暴露盆丛比例高于传统解剖组(92.86%Vs 36.36%),两组患者暴露深静脉并离断比例均为100%。结论:运用膜解剖理念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膜解剖 传统解剖 宫颈癌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解剖之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6
作者 保东平 钟培锋 +8 位作者 伍国豪 李浩民 陈东江 胡先国 吴炳权 陈征 郭泽雄 叶东明 赖彩永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六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2022年6月因膀胱癌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六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2022年6月因膀胱癌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手术思路,采用膜解剖技术完成膀胱根治性切除。其中术前性功能正常的男性患者行预先盆神经丛显露的保留性神经的膀胱癌根治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2.52±108.99)min,术中失血量(275.96±155.18)mL,术后进食时间(4.14±2.41)d,术后住院时间(16.37±4.85)d,淋巴结清扫数量(17.98±11.48)枚,平均随访(30.27±19.39)个月。在末次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Clavien≥3级的并发症,总体生存率(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TS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的比率分别为82.4%、92.2%和88.2%。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S分别为60.0%和84.8%、RFS为60.0%和91.3%。行预先显露盆神经丛的保留性神经的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中18例采用原位新膀胱术,其日间及夜间尿控率分别为83.3%和72.2%,17例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了性功能。结论基于筋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切实可行,手术步骤程序化、肿瘤控制效果好、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四纵两横六层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被膜解剖术对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鲍刚 谢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精细被膜解剖术对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症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集束状结扎治疗... 目的:探究精细被膜解剖术对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症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集束状结扎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全甲状腺全切术、精细化被膜解剖术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PTH、血钙及血磷水平、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甲状旁腺功能和治疗满意度等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情况及留院观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淋巴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PTH水平和血钙浓度较对照组高,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发生率为0.00%,但对照组患者损伤整体发生率为44.00%,高于观察组的10.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精细被膜解剖术在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中优势明显,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程度及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被膜解剖 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指导下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观察
8
作者 蔡宁 闵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膜解剖指导下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胃癌患者,术前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血管导向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膜解剖... 目的:探讨膜解剖指导下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胃癌患者,术前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血管导向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膜解剖指导下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95.10±20.43)min、(219.43±30.80)mL、(36.33±6.14)个,均优于对照组的(256.37±21.87)min、(254.26±30.42)mL、(25.30±5.2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7±0.83)d、(25.37±3.00)h、(15.34±1.27)d,均优于对照组的(5.59±1.05)d、(30.29±2.85)h、(19.03±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7.10%,较对照组的80.65%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管引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比,膜解剖指导下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可减少创伤,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3D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指导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蔡宁 闵泽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膜解剖指导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尾侧入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膜解剖指导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膜解剖指导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尾侧入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膜解剖指导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以及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中转开腹率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进食流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膜解剖指导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优势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腹腔镜 手术入路 右半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ennec膜解剖下腹腔镜肝Ⅴ/Ⅷ段切除术
10
作者 徐思远 杨勇 +1 位作者 陈晶 蔡辉华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0-21,共2页
腹腔镜肝脏解剖性切除已经被认可并广泛使用,按手术入路可分为"肝实质优先法"及"肝蒂优先法".前者即在全肝血流阻断后,沿着预切线离断肝实质,暴露目标肝蒂后再切除;后者以肝脏Glisson系统为解剖依据,通过目标肝脏Gl... 腹腔镜肝脏解剖性切除已经被认可并广泛使用,按手术入路可分为"肝实质优先法"及"肝蒂优先法".前者即在全肝血流阻断后,沿着预切线离断肝实质,暴露目标肝蒂后再切除;后者以肝脏Glisson系统为解剖依据,通过目标肝脏Glisson蒂鞘内解剖或鞘外解剖阻断肝脏的入肝血流,然后沿着缺血线行肝实质离断,其中鞘外解剖法具有简便、易行等优势,目前已广泛运用于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本次手术沿Laennec膜鞘外阻断肝Ⅴ、Ⅷ段肝蒂,循缺血线及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行解剖性肝Ⅴ、Ⅷ段切除术,手术方法可靠、安全、易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ennec膜解剖 鞘外阻断 解剖性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肖士琪 郑利 彭晨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探究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实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胃癌根治术,以手术是否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进行为分组标准,将35例接受传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为对照组,将3... 目的探究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实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胃癌根治术,以手术是否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进行为分组标准,将35例接受传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纳为对照组,将35例接受膜解剖理论指导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CEA水平、术前CA19-9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CEA水平、术后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更好地提高淋巴结清扫质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手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理论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膜解剖研究与精准外科手术
12
作者 韩方海 陈观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理念的转变是从1982年Heald等[1]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开始,根据TME的原则在直视下于脏壁层筋膜之间进行锐性分离,避免破坏直肠固有筋膜并完整地切除直肠以及直肠系膜,对降低局部复发率...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理念的转变是从1982年Heald等[1]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开始,根据TME的原则在直视下于脏壁层筋膜之间进行锐性分离,避免破坏直肠固有筋膜并完整地切除直肠以及直肠系膜,对降低局部复发率和保存自主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德国学者Hohenberger等[2]回顾性分析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手术病例,认为CME可以降低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5年生存率。在结直肠癌外科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系膜的完整切除对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并根据切除的大体标本的系膜完整程度对结直肠癌根治性进行评价[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剖 结直肠癌 个体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的游离及解剖学观察
13
作者 陈涛 周明银 +4 位作者 叶志强 魏正杰 李正杰 韩道正 王云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62-666,671,共6页
目的:观察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网膜左系膜的解剖学特点,并探讨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游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胃网... 目的:观察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胃网膜左系膜的解剖学特点,并探讨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游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胃网膜左系膜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胃网膜左系膜表面由完整的膜组织包裹,以胃网膜左血管起始处为系膜根部,系膜体部倒卧在由结肠脾曲及系膜、脾下极肾前筋膜、胰尾部胰腺固有筋膜组成的系膜床上,呈现千姿百态的三维结构。胃网膜左系膜游离时间20~33 min,平均(24±3.2)min;出血量2~15 mL,平均(6.5±1.3)mL;淋巴结清扫数量4~8枚,平均(5.6±2.1)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均可观察到胃网膜左系膜。经横结肠入路胃网膜左系膜的游离策略是可行、可重复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膜解剖 胃网左系 经横结肠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应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对患者喉返神经的影响
14
作者 焦伟 王君 戚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68-70,共3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应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癌全切术,观察组在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应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对比...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应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癌全切术,观察组在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应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31±2.29)ml少于对照组的(40.46±4.57)ml,手术时间(54.26±5.08)min、喉返神经功能恢复时间(26.37±2.59)d短于对照组的(63.89±7.31)min、(58.59±6.48)d,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癌全切术中应用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全切术 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 喉返神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林光正 汪鑫 +1 位作者 王登殿 唐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膜解剖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9月40名参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微创教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膜解剖理念的教学... 目的探讨外科膜解剖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9月40名参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微创教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膜解剖理念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教学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认可度。结果试验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在教学认可度,如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学科发散能力、利于知识掌握、提升手术技巧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膜解剖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理论实践能力、满意度及教学认可度,可在泌尿外科教学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膜解剖 泌尿外科 教学方法 膀胱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在肝胆胰脾外科的应用进展与现状
16
作者 吴东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在系膜和系膜床之间有着天然的间隙,在间隙中含有一定的纤维组织,进行解剖出血量较小,在肿瘤学治疗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把系膜当作基础的切除术,相关人员会选择参考恶性肿瘤的生长特点和转移方式,认为在肿瘤局部侵犯会局限在系膜支配... 在系膜和系膜床之间有着天然的间隙,在间隙中含有一定的纤维组织,进行解剖出血量较小,在肿瘤学治疗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把系膜当作基础的切除术,相关人员会选择参考恶性肿瘤的生长特点和转移方式,认为在肿瘤局部侵犯会局限在系膜支配的区域中,切除肿瘤来源器官和其系膜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把系膜切除当作基础 手术变成根治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也能够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膜内解剖或者是膜外解剖,能够做到精准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联系系膜理论和膜解剖的有关进展,分析在肝胆胰脾外科手术的具体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解剖 膜解剖 肝胆胰脾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在肝胆胰脾外科的应用进展和现状
17
作者 殷鹏 杨珺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6期195-198,共4页
膜解剖的兴起以及快速发展促使医学界对于膜间隙与膜结构的了解程度随之加深,微创术式的操作精度大幅提高,使其呈现出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肝胆胰脾外科是一个专门从事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和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和综合治疗的科室,微创... 膜解剖的兴起以及快速发展促使医学界对于膜间隙与膜结构的了解程度随之加深,微创术式的操作精度大幅提高,使其呈现出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肝胆胰脾外科是一个专门从事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和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和综合治疗的科室,微创手术则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深入细致地分析膜解剖对于提高肝胆胰脾外科微创手术精度意义重大,故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资料后从肝胆外科诊治病种与诊治观念的变化、切除胰腺系膜理念及其发展、膜解剖在肝胆胰脾外科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膜解剖在肝胆胰脾外科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膜解剖 解剖 肝胆胰脾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解剖理论指导下以胃后系膜为引导的胃底后壁游离在超级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涛 周明银 +5 位作者 叶志强 魏正杰 李正杰 韩道正 王云鹏 李丽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以胃后系膜为引导的胃底后壁游离在超级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基于膜解剖理论胃后系膜引导下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22例超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以胃后系膜为引导的胃底后壁游离在超级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基于膜解剖理论胃后系膜引导下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22例超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胃后系膜及胃底后壁的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胃后系膜表面由完整的膜组织包裹,游离后的胃后系膜与胃左系膜之间为宽阔的胃后间隙。胃后系膜及胃底后壁游离时间11~16 min,平均(12.7±2.2)min;出血量1~5 mL,平均(2.5±1.3)mL;无中转开腹及术后胃瘘、吻合口狭窄、腹腔内出血,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住院5~7 d,平均(5.3±1.6)d,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膜解剖理论指导下以胃后系膜为引导的胃底后壁游离为超级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提供了具体的手术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袖状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膜解剖 胃后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邵选 潘永海 +2 位作者 吴成亮 曾勇 陈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110-2111,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07年2月至2008年9月之间收治的74例甲状腺疾病病例,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者43例(实验组),其中双侧甲状腺全切术19例,一侧腺叶加对侧次全切除术2... 目的:探讨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07年2月至2008年9月之间收治的74例甲状腺疾病病例,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者43例(实验组),其中双侧甲状腺全切术19例,一侧腺叶加对侧次全切除术24例。采用传统不暴露甲状旁腺法者31例(对照组),其中双侧甲状腺全切术3例,一侧腺叶加对侧次全切除术以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经查血钙、血磷判断,并根据术后血钙情况进一步查甲状旁腺素。在实验组中,仅在双侧甲状腺全切术中出现手足麻木或抽搐4例,且在术后1~4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中发生7例手足麻木或抽搐,有3例在术后1~4周内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在术后8周内恢复正常,其余2例随访超过1年,一直服用钙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熟悉甲状旁腺的解剖层次及变异,进行精细被膜解剖,可以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最大可能保留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少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在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精细被膜解剖 甲状旁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苏 姜孝奎 +3 位作者 武文杰 吴红杰 李韶山 周进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690-692,696,共4页
目的观察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1例... 目的观察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1例患者给予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传统解剖方法。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2±3.5)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6.3±7.9)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1.10%和2.20%,对照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10.71%和12.50%,观察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06、4.735,P<0.05)。观察组患者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0.00%)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0.00%)与对照组(1.79%、1.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0.061,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中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有效降低术后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膜解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