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付增光 杜世平 廖允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盖、深松耕可把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76.2mm,蓄水率达50%以上;在夏闲期多蓄水的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住,加之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热条件明显改善,达到既增产增收,又保水保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旱地 小麦 留茬深松 膜侧沟播 耕作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垄膜侧沟播对夏播谷子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夏雪岩 宋世佳 +6 位作者 任晓利 刘猛 崔纪菡 赵宇 刘斐 南春梅 李顺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0期68-71,共4页
针对夏播谷子80%以上种植于旱地、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垄膜侧沟播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 针对夏播谷子80%以上种植于旱地、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膜侧沟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垄膜侧沟播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直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4.63%、21.59%、31.59%、11.44%、12.39%。产量增加44.59%,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根直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微垄膜侧沟播技术增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微垄膜侧沟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膜侧沟播增产效应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永峰 买自珍 +3 位作者 秦爱红 焦玉兰 樊亚妮 周彦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F12期164-165,共2页
春小麦膜侧沟播栽培试验表明,蓄水保墒效果明显,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1.77、3.92、2.79个百分点:覆膜膜侧沟播使土壤耕层温度明显提高,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提高0.5-3.1℃。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24.6%。并总结出了小麦膜侧沟播选地... 春小麦膜侧沟播栽培试验表明,蓄水保墒效果明显,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1.77、3.92、2.79个百分点:覆膜膜侧沟播使土壤耕层温度明显提高,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提高0.5-3.1℃。膜侧沟播比露地增产24.6%。并总结出了小麦膜侧沟播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起垄覆膜、种植规格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膜侧沟播 增产效应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旱作区中药材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邢国 王天华 张毅玲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26-27,共2页
从选地整地、施足底肥、土壤处理、良种选择、种子处理、播期与播量、种植规格、起垄与铺膜、田间管理及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定西旱作区中药材主产区柴胡、银柴胡、防风、板蓝根膜侧沟播增产 30
关键词 定西旱作区 中药材 膜侧沟播 栽培技术 整地 田间管理 采收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侧沟播对旱地春谷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艾英 郭素芬 +6 位作者 张莉 郭二虎 范惠萍 李瑜辉 王丽霞 王秀清 程丽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51,共4页
研究了膜侧沟播对旱地春谷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谷子比对照露地条播谷子抽穗期提前4 d,成熟期提前7 d,出苗数提高4.8%,增产14.18%,增产效果显著,可作为黄土高原区旱地谷子生产的高产栽培新模式。
关键词 谷子 旱地 膜侧沟播 光合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宁县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模式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乾 李利香 杨富位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模式化栽培技术 旱地冬小麦 膜侧沟播 静宁县 降水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 覆盖技术 小麦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浪县旱寒区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密度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立功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
2003年在庄浪县柳梁乡乱庄村开展的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为基本苗360万株/hm2左右,即播量450万粒/hm2左右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比较协调,产量和产值为最高,折合产量为3 159.18kg/hm2,产值3 791.02元/hm2,且籽粒商品... 2003年在庄浪县柳梁乡乱庄村开展的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为基本苗360万株/hm2左右,即播量450万粒/hm2左右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比较协调,产量和产值为最高,折合产量为3 159.18kg/hm2,产值3 791.02元/hm2,且籽粒商品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浪县 旱寒区 冬小麦 膜侧沟播栽培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高寒地区双低油菜机械化膜侧沟播栽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莲 《农业机械》 2019年第7期87-88,共2页
油菜的生长离不开气候、土壤和水分,对处于高寒地区的农作物来说,生长更加不易,因此,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甘肃处于中国内陆西北地区,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多样。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为增收农作物产量大多都运用机械化膜侧沟... 油菜的生长离不开气候、土壤和水分,对处于高寒地区的农作物来说,生长更加不易,因此,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甘肃处于中国内陆西北地区,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多样。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为增收农作物产量大多都运用机械化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以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为例,就双低油菜机械化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油菜机械化膜侧沟播技术经验,为增收油菜产量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双低油菜 机械化膜侧沟播 栽培
原文传递
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9
作者 闵文江 吕军海 +4 位作者 夏雪岩 张贯生 李万贵 李元迎 孙志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3期108-108,共1页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试验,研究出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先起垄,垄上覆膜,将谷子种植于地膜两侧沟内的一项栽培技术,通过将地膜覆盖技术与传统的垄沟种植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最终...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试验,研究出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先起垄,垄上覆膜,将谷子种植于地膜两侧沟内的一项栽培技术,通过将地膜覆盖技术与传统的垄沟种植技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谷子高产稳产。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可以同时起到集雨、保墒、抑制杂草、抗倒伏的作用,进而达到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侧沟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10
作者 李鹏程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10,共2页
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继小麦全生育覆盖之后的又一项突破性新技术,播种时选用2BFMC-2型小麦膜侧沟播机,可将起垄、铺膜、播种、施肥等四项工作集于一体一次完成,操作简单、不放苗,省工、省种子,成本低.该项技术非... 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继小麦全生育覆盖之后的又一项突破性新技术,播种时选用2BFMC-2型小麦膜侧沟播机,可将起垄、铺膜、播种、施肥等四项工作集于一体一次完成,操作简单、不放苗,省工、省种子,成本低.该项技术非常适合于年降雨量在300~400mm左右的旱山冬麦区.据科研部门多年多点试验证明,亩增产一般都在30%左右,除具有地膜应用后正常的增温保墒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微域集水效果,可将5mm左右的无效降水有效利用,且集中在小麦根部,加之起垄铺膜后形成的小麦宽窄行边际优势,抗旱增产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选茬整地 冬小麦 膜侧沟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油菜膜侧沟播复种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杜志孝 王俊辉 《甘肃农业科技》 2001年第8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冬小麦 油菜 膜侧沟播 复种 高产栽培 玉米 油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原县冬小麦膜侧沟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12
作者 曹天海 王忠信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镇原县 甘肃 冬小麦 膜侧沟播 高产栽培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膜侧沟播油菜的植株性状表现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东昱 赵东霞 +3 位作者 牛俊义 闫志利 张艳明 俞兴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油菜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体系,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膜侧沟播油菜的植株性状表现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稀植虽有利于改善油菜部分性状指标的增加,并最终表现出单株产量优势,但随着油菜生长期的延长,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逐渐缩... 为进一步完善油菜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体系,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膜侧沟播油菜的植株性状表现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稀植虽有利于改善油菜部分性状指标的增加,并最终表现出单株产量优势,但随着油菜生长期的延长,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逐渐缩小。适宜密度种植油菜的分枝数、叶面积以及部分生理指标等均优于低密度或高密度种植。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高于单株产量。我国西北沿山干旱区膜侧沟播种植油菜的适宜密度以4.5万株/667m2最为适宜,可比当前生产上推行的密度(3.0万株/667m2)增产3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膜侧沟播 密度 植株形态 生理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14
作者 牛建彪 《农技服务》 2005年第8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膜侧沟播栽培 整地 品种选择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侧沟播冬小麦套种中药材云木香栽培技术
15
作者 刘文珺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5期19-19,共1页
介绍了膜侧沟播冬小麦套种中药材云木香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可使冬小麦产量达到 12 0 0 0 kg/hm2 ,还可增产云木香 30 0 0 kg/hm2 ,产值较单种冬小麦增加 1.14万元 /hm2 ,在陇南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药材 冬小麦 膜侧沟播 云木香 套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膜侧沟播小麦品比试验结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维彪 王玉华 陈海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2-23,共2页
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膜侧沟播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7个参试品种中 86 - 85 - 2 6折合产量为 2 72 5 .0kg/ hm2 ,比对照品种 86 5 4增产 36 .3% ,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品种 S10 15和 88鉴 12折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2 5 .0 %和 7.... 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膜侧沟播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7个参试品种中 86 - 85 - 2 6折合产量为 2 72 5 .0kg/ hm2 ,比对照品种 86 5 4增产 36 .3% ,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品种 S10 15和 88鉴 12折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2 5 .0 %和 7.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区 膜侧沟播 小麦 品种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山区膜侧沟播苜蓿建植生产性能评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爱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36-3140,共5页
为探讨抗旱种草技术,观测对比分析了春季覆膜不同垄宽0、20、30、40、50cm沟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随覆膜集水补墒不足程度的增加,由于细胞生长减缓引起对同化物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故对试验苜蓿生理发育... 为探讨抗旱种草技术,观测对比分析了春季覆膜不同垄宽0、20、30、40、50cm沟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随覆膜集水补墒不足程度的增加,由于细胞生长减缓引起对同化物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故对试验苜蓿生理发育过程的影响不大。早期出苗生长期不等的个体,在单株发育变化上遵循季节生长能量功能分配生物学特性,并与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单株产量和根颈发育直径方面,不同膜幅处理之间呈现明显的差异。考虑试验区降水年际变率和行内增苗对个体发育的影响,水土保持草地或种子田应选择30和40cm的覆膜垄宽为宜,收获鲜草的草地以20、30cm的覆膜垄宽抓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山区 膜侧沟播 建植苜蓿 性能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磊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定西市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技术。该项技术利用膜面对降水进行集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内,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定西市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技术。该项技术利用膜面对降水进行集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内,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2007年在安定区示范140hm^2,平均单产21060kg/hm^2,较露地增产3654kg/hm^2,增产率达21%,现已为安定区白碌、石峡湾、新集、葛家岔、鲁家沟等北部干旱山区乡镇马铃薯栽培的主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技术 膜侧沟播 马铃薯 栽培 干旱山区 安定区 科技人员 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旱作区糜子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荞花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25-26,共2页
通过在定西旱作区推广应用糜子膜侧沟播技术的实践 ,从选地整地、施肥施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期与播量、种植规格、起垄与铺膜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定西旱作区的糜子膜侧沟播增产 12 0 0 kg/hm2
关键词 旱作区 糜子 膜侧沟播 栽培技术 定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磊 《中国马铃薯》 2008年第4期245-245,共1页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研究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原理是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利用光滑膜面对天然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和...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研究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原理是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利用光滑膜面对天然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和空间积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的种子周围,实现小雨资源有效化,明显改善旱作农田的水分供应状况,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2007年在我区示范该项技术140多hm^2,平均单产1404kg,比露地对照(1160.4kg)增产243.6kg,增产率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栽培技术 膜侧沟播 马铃薯 天然降水 科技人员 二次分配 小雨资源 供应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