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恢复功能锻炼方案的构建
1
作者 王鑫淼 甘喆 +3 位作者 王惠 万小媛 宋秋子 刘肖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3,共6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结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特点,利用环形肌肉运动原理,构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恢复功能锻炼方案。方法:经过文献检索及研究小组头脑风暴初步构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恢复功能锻炼方案初稿...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结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特点,利用环形肌肉运动原理,构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恢复功能锻炼方案。方法:经过文献检索及研究小组头脑风暴初步构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恢复功能锻炼方案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终稿。结果:共咨询15名专家,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分别为93.75%、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2轮咨询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43、0.00~0.1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28,0.534(P<0.001)。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定义、胃肠功能恢复评估指标(工具)、宝拉运动方法、时间频次、宣教方法及提高依从性的方法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恢复功能锻炼方案具有科学性,可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宝拉运动 环形肌肉运动 术后 胃肠功能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德尔菲法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彬 王超 章喜莉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3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德尔菲法的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德尔菲法的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FTS护理,2组患者均护理至患者出院。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疼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至术后1个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和术后72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的FTS护理能够缓解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德尔菲法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术后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术前、术中评估在复杂性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何龙光 陈钦寿 +2 位作者 莫怡超 黎福良 阮梓康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2-35,40,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进行多维度术前、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复杂性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进行多维度术前、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术中评估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基于多维度术前、术中评估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7d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7d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7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复杂性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进行多维度术前、术中评估,整体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多维度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异常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张贝克 范永刚 +1 位作者 张莹楠 姚国良 《肝脏》 2024年第12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肝癌患者85例,均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术前检测患者TAP、...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肝癌患者85例,均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术前检测患者TAP、MPVLR水平。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以及死亡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TAP、MPVLR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06%(23/85)。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3 cm占比、CNLC分期为Ⅲa期占比、肿瘤数量多发占比、TAP、MPVLR水平分别为73.9%、60.9%、65.2%、(187.8±37.5)μm^(2)、(7.7±1.9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7.1%、27.4%、32.3%、(139.2±27.8)μm^(2)、(4.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NLC分期(OR=6.62)、TAP(OR=5.39)、MPVLR(OR=3.8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AP、MPVLR及二者联合评估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0.78、0.74、0.87,特异度分别为0.76、0.74、0.92,AUC分别为0.82、0.80、0.91。结论 血清TAP、MPVLR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TAP联合MPVLR评估患者预后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肝癌切除 肿瘤异常蛋白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护理加术后早期活动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丽仙 兰月凤 聂凤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26-128,共3页
目的针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引入多维度护理加术后早期活动护理方案,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共60例参与,均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临床收治患者,入组后以护理模式的差异将患者分组,观察组(n=... 目的针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引入多维度护理加术后早期活动护理方案,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共60例参与,均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临床收治患者,入组后以护理模式的差异将患者分组,观察组(n=30)实行多维度护理加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对照组(n=30)实行常规护理,以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为观察项目,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维度护理加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应激反应,避免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多维度护理 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春星 邹梦婕 +1 位作者 朱少亮 董小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202-0206,共5页
对手术室行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患者在原有护理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分析及探讨增加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一共选取56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23年6月-2023年9月。将56例患者分... 对手术室行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患者在原有护理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分析及探讨增加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一共选取56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23年6月-2023年9月。将56例患者分为两个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个患者。对照组按照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保温护理。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增加保温护理措施,可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手术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病人术后复苏、同时降低手术所致应激反应,让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更加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保温护理 腹腔镜肝癌切除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7
作者 刘腊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57-060,共4页
研究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在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2.01-2023.12期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 研究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在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2.01-2023.12期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指征,提高生活质量,优化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腹腔镜肝癌切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多维度护理联合术后早期活动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孙明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71-174,共4页
分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以护士主导多维度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方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70例,自2022年1月至12月就诊,奇偶数分配,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做护士主导多维度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效果分析。结果 胃... 分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以护士主导多维度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方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70例,自2022年1月至12月就诊,奇偶数分配,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做护士主导多维度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效果分析。结果 胃肠功能、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以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护士主导的多维度护理联合术后早期活动可对其术后恢复做到有效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 多维度护理 术后早期活动 联合干预 腹腔镜肝癌切除 预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6
9
作者 王细文 王巍威 +1 位作者 赵宏智 李靖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小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者61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组),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者65例(... 目的对比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小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者61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组),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者65例(经皮射频消融术组),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组无中转开腹情况。经皮射频消融术组完全消融,术后1个月的疼痛、肺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8.3%)低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组(26.7%)(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术前(P<0.05),同时经皮射频消融术组术后1个月的的血清ALT与AST明显低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组(P<0.05)。经皮射频消融术组的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34.21±2.98)月和(27.20±3.11)月均高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组(28.44±4.19)月和(22.98±3.78)月(P<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经皮射频消融术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成功率高,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癌 经皮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癌切除 肝功能 并发症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对CA19-9、GP73、SO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克净 唐乾利 +3 位作者 韦杨年 莫世发 石清兰 李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429-443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对糖链抗原(CA)19-9、高尔基糖蛋白(GP)7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肝细胞癌患者92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对糖链抗原(CA)19-9、高尔基糖蛋白(GP)7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肝细胞癌患者92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血清CA19-9、GP73、SOD水平变化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月,分析两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为28.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治疗前,两组IgA、IgG、IgM及血清CA19-9、GP73、SO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CA19-9及GP73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CA19-9及GP7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gA、IgG、IgM、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机体CA19-9、GP73水平、提高SO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肝细胞癌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冲 周裕凯 +1 位作者 王明琴 王高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中的P物质(SP)、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肽(NPY)水平变化情况及两组术后4h、24h及48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SP、DA、NE及NPY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但观察组SP、DA、NE及NP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Ramsay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并具有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介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布托啡诺 腹腔镜肝癌切除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癌患者转氨酶、FGF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颖 罗艳丽 +1 位作者 谢泽荣 刘琴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及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转氨酶、FGF水平及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94例择期手术的HCC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在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手术者5... 目的研究腹腔镜及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转氨酶、FGF水平及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94例择期手术的HCC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在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手术者53例为观察组,行开腹手术者4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手术相关指标、转氨酶、血清FGF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3d两组血清ALT、AST、TBIL、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CD3^+及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LB、CD3^+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清aFGF及bFGF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血清转氨酶、FGF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等指标与HCC病情关系密切,且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因此可用于评价肝癌手术治疗效果并监测术后复发或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腹腔镜肝癌切除 转氨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欣然 谢敖文 +2 位作者 吴新军 赵春博 李青华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比较。方法:选择诊断为肝细胞癌的80例患者进行治疗,将其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 目的:探讨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比较。方法:选择诊断为肝细胞癌的80例患者进行治疗,将其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周期、绝对卧床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T、ICAM-1、IL-6、IgA、IgM、Ig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显著优于开腹肝癌切除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其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肝癌切除 腹腔镜肝癌切除 肝细胞癌 临床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及血清VEGF、F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建 张浩 俞小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血清生物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血清生物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预后、手术前后血清生物学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免疫功能(CD3^+、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预后(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患者血清VEGF、a FGF、b FGF水平及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肝癌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对局部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无影响,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肝癌切除 腹腔镜肝癌切除 VEDF FGF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锦祥 刘特彬 +2 位作者 李晓辉 卢智略 张建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0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4.9±0.5)分,低于对照组的(8.7±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症状,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腹腔镜肝癌切除 开腹肝癌切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言珍 马倩红 +1 位作者 吴芬 马玉爱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加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加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疼痛、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可促进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IEES支持法 加速康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垚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5期889-89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以为本类患者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以为本类患者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2例和观察组(持续改进护理组)42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的心境状态量表和睡眠自测量表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的心境状态量表和睡眠自测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干预后1周观察组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进护理模式 腹腔镜肝癌切除 心境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涛 郭庆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1期1855-18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 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麻醉 腹腔镜肝癌切除 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决策干预对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希望水平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钿 李颖贤 何凤英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干预对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希望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2017年6月至12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40例...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干预对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希望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2017年6月至12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6月实施共享决策干预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决策参与的满意度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干预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信息、交流协商、决策、总满意度及信心4个维度及满意度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90.0%(36/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P>0.05)。结论:共享决策干预对改善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希望水平与决策参与满意度的效果显著,值得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决策干预 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介质及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兆雄 武星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70-171,178,共3页
肝癌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而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其对患者体表创口、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的控制研究较多,而对机体炎性介质及纤维化指标等机体不良应激及肝脏不良反应状态控制的研究却不足[1-2]。作者就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 肝癌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而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其对患者体表创口、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的控制研究较多,而对机体炎性介质及纤维化指标等机体不良应激及肝脏不良反应状态控制的研究却不足[1-2]。作者就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介质及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本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癌切除 围术期 炎性介质 纤维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