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孙宝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渭北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单腔组(n=35)和双腔组(n=35)。两组均进行... 目的:比较单腔与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渭北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单腔组(n=35)和双腔组(n=35)。两组均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单腔组选择单腔预防性回肠造口,双腔组选择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腔组(P<0.05);双腔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腔组(P=0.047);一期术后3个月,两组造口状况、生活状况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低于术后7 d(P<0.05);二期术后7、14 d,双腔组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单腔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相较于单腔造口,双腔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造口 双腔造口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洪叶 叶芬芳 +3 位作者 游亚婷 尤俊 林丽芬 林秋梅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构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标准化管理手术护... 目的 构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标准化管理手术护理流程进行手术配合。比较两组资料用物准备情况、术前准备时间、器械及仪器设备故障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外科医师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物准备完善率及外科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及仪器设备故障发生次数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建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标准流程可提高用物准备完善率及外科医师满意度,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器械及仪器设备故障次数及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医护配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标准化流程 手术配合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抑制、应激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李昌生 张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年第22期3443-3444,3447,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抑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抑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多孔腹腔镜术式,研究组采取单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功能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总量(CD3+)、γ干扰素(IFN-γ)]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SO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OPP、MPO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CD3+、CD4+及IFN-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IL-6、TNF-α及CR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多孔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够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温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山山 扈玉鑫 刘菊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5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低体温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择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 目的:分析低体温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择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术中低体温护理。对比两组鼻咽温度、术中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10 min,两组鼻咽温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 min及术后10 min,观察组鼻咽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术中低体温护理能够有效维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恒定,预防低体温与寒战发生,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护理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护理管理对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晓慧 徐月圆 +2 位作者 黄丽君 罗红梅 柯玉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观察6S护理管理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饶东信第五医院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按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直... 目的观察6S护理管理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饶东信第五医院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按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6S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围术期体温情况、干预前后舒适度、生活质量及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6S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6S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文版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生理、心理精神、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社会文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QLQ-C30)中身体功能、情感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寒战、心律失常、发热、切口感染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S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及环境方面舒适度,增加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维度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低体温 6S管理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琚然 刘平 缪琦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LAR)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行LAR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CA处理方式分为保留组54例(保留LCA)和未保留组51例(不保留LCA)。比较两...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LAR)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行LAR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CA处理方式分为保留组54例(保留LCA)和未保留组51例(不保留LC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淋巴清扫情况,对比术前和术后2d,两组患者肠胃功能[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肛门功能[Wexner便秘评分(WCS)],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长于未保留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保留组(P均<0.05);两组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量、GAS、MTL水平及WCS评分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LAR保留LCA不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胃肠功能及肛门功能,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吻合口近端肠管缺血坏死 淋巴结清扫 肠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浩 张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中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后者另做切口取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延迟还纳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造口还纳时间、还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还纳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造口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功能总分与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通过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具有可行性,相比另做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还纳间隔时间,便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 采集标本 造口还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杨昌建 韩丽 +4 位作者 赵月 袁晨 杨芬 谢阳 沈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S组(61例,采用艾司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和SF组(60例,采用舒芬太尼静脉...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S组(61例,采用艾司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和SF组(60例,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救镇痛、术后48 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毕即刻、术后24 h和72 h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3 d、1周和1个月焦虑、抑郁评分。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救镇痛、术后48 h内曲马多用量及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毕即刻、术后24 h和72 h IL-6、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且AS组患者术后24 h和72 h的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SF组(P<0.05)。AS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SF组(P<0.05)。AS组患者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SF组(P<0.05)。AS组患者术后24 h和72 h的IL-6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SF组(P<0.05)。AS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周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SF组(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可减轻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短期焦虑和抑郁,缓解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醉剂量 艾司氯胺酮 老年患者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相关因素分析及预后
9
作者 李岚哲 翟永华 李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8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正常组和低温组各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正常组和低温组各75例;观察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周期、室间温度、总输液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冲洗量与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有关(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4、病程周期≥6个月、室间温度<23℃、总输液量≥1500 ml、手术时间≥2 h、出血量≥200 ml、冲洗量≥1000 ml是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低温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长于正常组(P<0.01)。结论:年龄≥65岁、BMI<24、病程周期≥6个月、室间温度<23℃、总输液量≥1500 ml、手术时间≥2 h、出血量≥200 ml、冲洗量≥1000 ml是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应加强重点人群术中体温的监测,并针对性予以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庄元旦 唐浩然 +3 位作者 尹明柳 颜思雅 付泓锐 王华 《腹部外科》 2024年第6期425-430,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病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临床资料,选取28个临床因素,单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病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临床资料,选取28个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因素与TO之间的相关性,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86例病人中87例(46.8%)达到TO,99例(53.2%)未达到TO。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胆固醇、术前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周围神经侵犯及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病人术后达到TO的相关因素(Z/t/χ^(2)=3.248、–3.261、3.092、6.695、17.047、8.260、3.9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细胞计数[OR=2.107,95%CI(1.216~3.651),P<0.05]是影响直肠癌达到TO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以高/高中分化组为参照,中分化OR=0.316,95%CI(0.125~0.801),P<0.05;中低/低分化OR=0.118,95%CI(0.033~0.424),P<0.05]、周围神经侵犯[OR=0.198,95%CI(0.040~0.988),P<0.05]是影响直肠癌达到TO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术前淋巴细胞计数升高(>1.94×10^(9)/L)、肿瘤高/高中分化、周围神经侵犯阴性的病人更容易达到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王文浩 张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进行预防性回肠造...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进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术后未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者在术后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炎性因子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的水平改善(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的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可进行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QLICP-CR)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邾磊 王耀 汪进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21-730,共10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索AL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探索AL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9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是否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分成无吻合口瘘(无AL组,359例)和吻合口瘘组(AL组35例)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术后AL独立的危险因素。根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将无AL组和AL组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再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匹配组和匹配后AL组患者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对于生存时间满3年的匹配组和匹配后AL组的患者,进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中的大肠癌CR(Colorectal Cancer)量表第二版(简称为QLICP-CR(V2.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男性(OR:2.680,95%CI:1.098~6.540),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OR:5.109,95%CI:2.347~11.118),术前白蛋白<35 g/L(OR:3.269,95%CI:1.507~7.090),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OR:3.330,95%CI:1.448~7.657)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AL并不影响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78.8%vs 75.8%,P=0.752)、3年局部复发率(9.1%vs 18.2%,P=0.285)、3年远处转移率(12.1%vs 15.2%,P=0.726)。AL患者在心理功能中的情绪侧面(P=0.029)、大肠特异模块中的大便情况侧面(P=0.039)评分显著降低。结论男性、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术前白蛋白<35 g/L、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AL不影响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预后。AL会对患者带来情绪、大便情况上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倾向性得分匹配 生存分析 QL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DVT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丽梅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选取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DVT预防护...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选取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DVT预防护理,观察组45例予以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凝血功能指标、静脉血流速度、DVT风险及DVT发生情况、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2 h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72 h的胫后静脉、腘静脉、股深静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术后72 h的DVT风险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DVT发生率是2.22%,比对照组的6.67%低(P<0.05);观察组术后7 d时的40项术后恢复质量调查问卷(QoR-40)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中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及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分级管理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14
作者 李干斌 张宁 +4 位作者 邱小原 张潇 吴斌 肖毅 林国乐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基本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150例患者中发生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共6例患者发生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基本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150例患者中发生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共6例患者发生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0.28%。男性4例,女性2例。5例患者肿瘤直径大于3 cm,肿瘤临床分期均为Ⅲ期。2例为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其中1例为Hem-o-lok误夹伤,当即去除Hem-o-lok夹并放置D-J管,另1例因肿瘤偏晚期,术中分离时损伤输尿管,行输尿管端端吻合修补术及D-J管置入。4例为术后1周内发生输尿管损伤,临床表现为盆腔引流液突然增多(4例)、引流液肌酐值异常升高(4例),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修补,术中发现输尿管完全离断2例,部分离断1例,予以手术修补并放置D-J管,另1例经放置D-J管、抗感染、膀胱冲洗等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平均住院2周,均好转出院。随访1年,无输尿管狭窄、肾盂扩张、反复泌尿系感染等,预后较好。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率较低,及时发现并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类型选择手术缝合修补和(/或)D-J管置入,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输尿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巨大腹膜外气肿误诊为肠梗阻一例
15
作者 裴论清 舒振波 +2 位作者 刘光帅 李琛 李忠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10-711,共2页
病人,男性,54岁。便血2个月于2022年11月15日入院。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缘约8~13 cm见环周2/3生长溃疡型肿物,病理活检结果为腺癌;术前腹部CT检查:直肠上段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肿... 病人,男性,54岁。便血2个月于2022年11月15日入院。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缘约8~13 cm见环周2/3生长溃疡型肿物,病理活检结果为腺癌;术前腹部CT检查:直肠上段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示7.11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腹膜外气肿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雁北 侯晓俊 +1 位作者 李想 陈菲菲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8期2006-2009,2014,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医护一...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激反应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抑郁、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HR、SBP、DBP均高于本组手术前和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干预能明显改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稳定其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干预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心理状况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程志刚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析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colicartery,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5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 目的探析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colicartery,LCA)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5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保留LCA,观察组术中保留LCA。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胃功能、排尿功能、肛肠动力学。结果与术前比,术后30d两组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胃蛋白酶原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胃蛋白酶原Ⅰ、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0d两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ale,OABSS)各项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术后7d观察组患者的OABS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快速恢复其胃功能与排尿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结肠动脉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胃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ar评估的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DVT的影响
18
作者 张靖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61-864,共4页
目的:基于Autar评估的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0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 目的:基于Autar评估的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0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Autar评估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风险分级、DVT发生率及血栓最大宽度,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D-二聚体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VT风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更低(P<0.05),血栓最大宽度更小(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均随时间推移先上升后下降(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基于Autar评估的手术室护理能显著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室护理 Auta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变异度与心指数指导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19
作者 杨孟君 郭宝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与心指数(CI)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06例老年患者,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的原则,... 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与心指数(CI)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06例老年患者,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根据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给予常规补液并及时调整给液速度和液体量,观察组根据SVV和CI给予补液并及时调整给液速度和液体量。记录手术基本情况,检测入室时(T_(0))、术毕(T_(1))、术后24 h(T_(2))患者尿素氮(BUN)和乳酸(Lac)水平;麻醉前和术后不同时点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_(1-42),A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量和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BUN及La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和T_(2)时BUN水平较T_(0)时增加;两组T_(1)时Lac水平均高于T_(0)时(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术后6 h和24 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各时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及3 d,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IL-6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各时点的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NSE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Aβ_(1-42)水平较术前均降低,术后各时点的Aβ_(1-42)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CI指导下的GDFT治疗可显著减轻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和炎性反应,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且对NSE和Aβ_(1-42)的水平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每搏变异度 心指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β-淀粉样蛋白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
作者 王文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工人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手术... 目的:探究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工人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标本长度、肿瘤下缘与下切缘间距、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拔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可以显著改善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拔尿管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