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耀 林建清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以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炎性与病情评价指标、肛肠功能数据变化评价两组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方案应用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切除标本长度短、手术后排气时间短、拔除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两组术后炎性指标CRP、SAA、TNF-α低于对照组,病情评价指标VEGF、MMP-9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肛肠动力学指标ARP、MSP、MTV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肠道功能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疾病治疗中,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好,且还能减轻机体炎性水平,抑制病情进展,对患者肛肠功能产生的影响小,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 淋巴结清扫数目 肛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尤占永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17-020,共4页
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并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改善和肛肠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 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并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改善和肛肠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和肛肠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炎性反应程度的减轻,同时还能够使手术对患者肛肠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的减少,因此,该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炎性因子 肛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昌旭 乔新新 艾燕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1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11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57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11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57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高压区长度(HPZ)、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排气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腹腔镜组患者IL-6、IL-8、SAA、TNF-α、CRP水平均低于开腹组,SAA/CRP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腹腔镜组患者SAA/CRP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天,腹腔镜组患者ARP、MSP、MTV、HPZ水平均高于开腹组,RRP、AIRT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02%,低于开腹组患者的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能够达到开腹手术切除与淋巴清扫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程度,降低手术操作对肛肠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术后并发症风险更小,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 炎性反应 肛肠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究
4
作者 陆俊 胡正茂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近期预后情况,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近期预后情况,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3例,腹腔镜Hartmann手术)和B组(53例,腹腔镜Miles手术),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及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B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少于A组,术后拔管时间、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及MSKCC肠道功能问卷各领域评分均降低,但B组均高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腹腔镜Hartmann手术比,腹腔镜Miles手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营养状态、肠道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经腹会阴联合手术 营养状态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附9例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1
5
作者 傅卫 袁炯 +2 位作者 陆少美 张自顺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 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 5年以上 (1993年 12月~ 1996年 2月 )的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 80m(40m~ 94m...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过程、肿瘤状态与预后。 方法 对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 5年以上 (1993年 12月~ 1996年 2月 )的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结果 随访时间中位数 80m(40m~ 94m)。患者年龄中位数 5 0岁 (30岁~ 6 7岁 )。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 8例 ,小切口辅助下完成腹部操作 1例 ,均进行了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间中位数 6h(4 5h~ 7 5h)。术中、后发生并发症 4例 ,其中皮下气肿、尿潴留 1例 ,髂静脉损伤 1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瘘口部分粘膜坏死 1例 ,会阴部伤口感染 1例。术后标本检测淋巴结数目的中位数为 13个(4个~ 2 5个 )。 6例存活 ,3例死亡 ,5年生存率为 77.8%。 结论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 ,能够满足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切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直肠癌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屈兵 姚磊 司徒光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经腹直肠悬吊及盆底抬高、固定术联合经会阴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或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膨出修补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话及门诊密集随访,回顾分析20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经腹直肠悬吊及盆底抬高、固定术联合经会阴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或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膨出修补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话及门诊密集随访,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12例 OCC 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估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0 min(80~1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 ml(10~50 ml),无伤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无粘连性肠梗阻,无顽固性腹泻,无术后死亡。5例临床治愈,5例有显著疗效,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 OOC 效果明显,手术恢复快,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腹腔镜 会阴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金岩 吴硕东 苏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348-2350,共3页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5例接受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中转常规多孔手术外,其余4例均...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5例接受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中转常规多孔手术外,其余4例均于单孔条件下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3.8±44.6min(12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7.5±65.0ml(50-200ml)。肠蠕动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4.3±1.2d(3-6d)。无输尿管、阴道损伤,无排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均为直肠腺癌,切除标本断端未见癌,清除淋巴结无转移。pTNM分期为Ⅰ期(T2N0M0)1例,Ⅱ期(T3N0M0)3例,中转病例为Ⅳ期(T4N0M1)。结论:单孔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微创及美容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其近远期的治疗效果还需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技术施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钟鸣 卞正乾 +3 位作者 唐伟军 汤佳音 丁圣豪 谢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微创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 pelvic resection,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为1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APR根治术。其中男10例,女7例,45~82岁,平均72... 目的:总结腹腔镜微创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 pelvic resection,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为1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APR根治术。其中男10例,女7例,45~82岁,平均72岁。腹部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会阴部手术按常规手术进行。结果:17例中14例(82.4%)采用完全腹腔镜术式,3例(17.6%)采用腹腔镜辅助术式。手术中均未行盆底腹膜关闭和结肠造口旁间隙关闭。平均手术时间为(166.2±42.7)min,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有会阴部切口感染2例(11.8%),不全性肠梗阻1例(5.9%)。术后随访2~48个月,平均26个月,最长无瘤生存期48个月,造口旁疝1例(5.9%),远处转移1例(5.9%),无局部复发,无戳口和切口肿瘤种植以及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用于APR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的优势;术中造成的系膜裂孔和盆底腹膜均无缝合关闭的必要,但结肠造口必须严密缝合腹膜防止造口旁疝形成;会阴部手术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腹腔镜微创技术是APR手术的较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会阴联合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建军 法镇中 +1 位作者 吴杰 张伟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影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影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85,P=0.006)、坐骨棘间径(OR=23.70,P=0.001)、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54.84,P=0.032)、腹部手术史(OR=17.5,P=0.029)、术前放化疗(OR=21.25,P=0.015)、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和/或糖尿病)(OR=13.61,P=0.013)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患者年龄(OR=13.14,P=0.021)和合并基础疾病(OR=25.19,P=0.046)是影响术中失血量的独立因素。结论患者年龄、BMI、坐骨棘间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可影响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会阴联合切除术 直肠癌 手术难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晓卫 甄忠广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行传统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80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130例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行传统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80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随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3.75%)明显小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5.25%)明显小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较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继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会阴联合手术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上下腹联合手术31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高雷 孟俊红 雷淑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联合手术 临床分析 下腹 妇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开腹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对比观察
12
作者 陈发荣 《工企医刊》 2007年第6期43-44,共2页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求得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6年至今,将78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开腹组(40例)和腹腔镜组(38例),前者采用开腹式手术治疗,后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离床活动...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求得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6年至今,将78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开腹组(40例)和腹腔镜组(38例),前者采用开腹式手术治疗,后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应用止痛药天数、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比较,在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应用止痛药天数、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使病人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应用止痛药物天数少、平均住院日短,有效地缩短了护理时间,提高了护理水平,减轻了病人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会阴联合手术 腹腔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腹腔镜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近期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征 周志祥 +4 位作者 梁建伟 张海增 周海涛 钟宇新 胡俊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腹部外科胃肠专业组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23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136例,分...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腹部外科胃肠专业组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23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136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6.1±58.2)min和(206.2±6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7±151.5)ml和(296.3±274.3)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4);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组为(2.8±1.5)d,开腹组(3.9±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饮食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为(4.8±1.5)d,开腹组为(5.9±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11.1±6.4)d,开腹组为(13.9±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在瘤体直径、肠段切除长度、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军 宋虎 +5 位作者 徐溢新 许腾 梁勇 付海啸 樊瑞智 徐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3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手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3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手术,术中根据肿瘤侵犯肛提肌程度,经盆腔途径直视下个体化切除肛提肌范围,所有患者常规经腹关闭盆底腹膜,会阴部操作不改变体位,未行盆底重建。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操作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所有标本切除肛提肌均附于远端直肠系膜,环周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193.0±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5±24.2)m L。术后随访3~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是可行的,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腹腔镜腹部会阴部联合手术用敷料包的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李温霞 支慧 +4 位作者 尹红梅 胡聪莹 张文令 张跃辉 姜莹莹 《全科护理》 2022年第24期3370-3373,共4页
目的:设计一次性腹腔镜腹部会阴部联合手术用敷料包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选取2021年7月—2021年9月于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布类可重复使用基础包+腹部敷料包+会阴... 目的:设计一次性腹腔镜腹部会阴部联合手术用敷料包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选取2021年7月—2021年9月于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布类可重复使用基础包+腹部敷料包+会阴敷料包建立无菌区域;选取2021年10月—2021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为试验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腹腔镜腹部会阴部联合手术用敷料包建立无菌区域。比较两组手术病人建立术野无菌区的时间、手术物品清点时间、医护人员满意度和敷料包费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建立术野无菌区的时间分别为(3.70±0.33) min和(4.78±0.4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9,P<0.001);两组病人手术物品清点时间分别为(2.65±0.24) min和(3.51±0.2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77,P<0.001);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7.58±0.78)分和(73.05±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01);两组病人的每台手术敷料成本分别为147元和170元,每台手术敷料至少节约23元。结论:一次性使用腹腔镜腹部会阴联合手术用敷料包可降低建立无菌区域和物品清点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腹部会阴联合手术 敷料包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联合腹腔镜经腹直肠肛管癌手术护理配合的效果
16
作者 燕楠 迟国兰 +2 位作者 李艳怀 杜雪 袁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在会阴联合腹腔镜经腹直肠肛管癌手术中应用会阴联合腹腔镜经腹直肠肛管癌手术护理配合,观察这种护理方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在本院进行腹腔镜直肠肛管癌病人,选取方式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根据抽签的结果... 在会阴联合腹腔镜经腹直肠肛管癌手术中应用会阴联合腹腔镜经腹直肠肛管癌手术护理配合,观察这种护理方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在本院进行腹腔镜直肠肛管癌病人,选取方式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根据抽签的结果将参与调查的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运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配合护理的方式。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恢复肠道功能时间、以及护理满意情况都好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直肠肛管癌病人护理中可采取会阴联合腹腔镜经腹直肠肛管癌手术护理配合的方式,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肛管癌 会阴联合腹腔镜 手术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肛提肌切除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评估(附40例报告)
17
作者 严夏霖 冯波 +11 位作者 卢矫阳 张森 周乐其 李健文 薛佩 孙晶 马君俊 臧潞 董峰 陆爱国 王明亮 郑民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肛提肌切除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的安全性,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40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肛提肌切除的APE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手术安全性、恢复情况、并发症、环...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肛提肌切除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的安全性,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40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肛提肌切除的APE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手术安全性、恢复情况、并发症、环周切缘及近期疗效。结果:本研究手术时间(138.9±37.6)min,术中出血量(92.2±35.1)m L,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1.9±3.4)枚。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术中见穿孔1例。术后病理见环周切缘阳性1例。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1.0)d、(3.1±0.7)d、(9.6±2.1)d、(14.9±1.8)d。术后见会阴切口感染2例,泌尿功能障碍3例,性功能障碍1例。结论:腹腔镜肛提肌切除的APE安全、可行且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癌 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途径 肛提肌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
18
作者 帅敏 朱建伟 +1 位作者 袁宝芳 陆风英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127-128,共2页
我科医护配合,利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方面通过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会阴联合直肠癌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经济学分析及护理要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丽君 牟建立 李海燕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39-140,共2页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可行性及根治性方面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手术费用,目前仍是阻碍其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临床上有一些关于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但...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可行性及根治性方面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手术费用,目前仍是阻碍其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临床上有一些关于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但绝大多数均未根据具体术式的不同对其经济指标进行研究。我们对近2年台州医院普外科同一手术组所行的腹腔镜直肠癌Miles术与同期传统开腹手术作对比研究,以探讨腹腔镜直肠癌Miles术式的经济效益及其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腔镜 护理 MILES术式 直肠癌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学分 结直肠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义康 李永胜 +2 位作者 洪绍忠 韩孝文 刘洪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83-286,290,共5页
目的:评价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腹腔镜APR手术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分为2组。其中在3D腹腔镜APR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72例(重建组),... 目的:评价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腹腔镜APR手术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分为2组。其中在3D腹腔镜APR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72例(重建组),行3D腹腔镜APR手术且未行盆底腹膜重建38例(未重建组)。进行术后随访3~26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口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优于未重建组[(3.09±1.50)vs(4.11±2.04)d];未重建组术后有4例患者因小肠坠入盆腔而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在3D腹腔镜APR手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但重建盆底腹膜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且可有效预防术后盆腔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腹膜重建 低位直肠癌 3D腹腔镜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