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8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挺 罗炜 杨朋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及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神经肽(NPY)及前列腺素E2(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丙二醇(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耐受容量(MTV)、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具有调节作用,能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疼痛因子 应激反应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大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90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90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分析效果,手术总出血情况、手术操作时间、输血总量、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施术前后患者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值,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术前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术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总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输血总量、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PPH管扩张器辅助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手术护理配合的探讨
3
作者 唐俊丽 王燕妮 +1 位作者 廖莎 刘锦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110-110,112,共2页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腹腔镜辅助下分离切除直肠系膜,下腹正中小切口,直视下切除系膜及肠管,重建气腹,在腹腔镜下经肛门吻合肠管。结果:成功完成 105例,术后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腹腔镜辅助下分离切除直肠系膜,下腹正中小切口,直视下切除系膜及肠管,重建气腹,在腹腔镜下经肛门吻合肠管。结果:成功完成 105例,术后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中出血少、手术视野清、安全可行、手术护士熟悉手术程序、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使用为手术成功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建芳 金芝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1期3-5,共3页
综述了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护理进展,包括保肛手术的定义、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天有 谭彬斯 李国宝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4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30)和B组(n=30),两组均实施新辅助放化疗,A组行开腹手术,B组行腹腔镜下保肛术,比... 目的分析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30)和B组(n=30),两组均实施新辅助放化疗,A组行开腹手术,B组行腹腔镜下保肛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保肛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患者保肛率高于A组;B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尿潴留、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实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保肛术,术中出血量少,保肛率高,很少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放化疗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锵 刘鸿 +1 位作者 李立根 邓秉清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2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普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共计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2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普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共计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常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切缘长度、输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5年生存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转移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能够达到常规腹腔镜手术效果,未增加手术难度,但可更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达到更精准的切除范围,并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一次性肠吻合器 开腹手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肛门功能恢复及生存分析
7
作者 程建新 魏晓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开展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治疗作用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前后分组,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开展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治疗作用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前后分组,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4K腹腔镜下TaTME治疗。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用时更长、切缘至肿瘤下缘距离更短(P<0.05)。术后4周、24周,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经过15~4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死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行4K腹腔镜下TaTME,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肛门功能恢复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手术操作较为细致,使得手术时间较长,易引发术中出血,所以在实施治疗时,需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慎重考虑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4K腹腔镜 直肠系膜切除 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徐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2-54,79,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 目的观察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肾上腺素、24h皮质醇、空腹血糖等生理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45.18%),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腹腔镜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 腹腔镜低位前切除 低位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9
作者 赵军涛 宋玉成 +1 位作者 赵亚飞 石耀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4荥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6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乙状结肠-直肠低位...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2—2023-04荥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的6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方式分为套袖式组(35例,行套袖式吻合)和对照组(32例,行传统吻合)。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造口率;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时间(ALCT)、直肠最大耐受容量(RMTV)、肛门失禁Wexner评分肛门功能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 a生存率。结果套袖式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造口率低于对照组,远端切除长度、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套袖式组患者的ARP、ALCT、RMTV高于对照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1 a的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中套袖式与传统乙状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相仿,但套袖式吻合术的造口率低,肛门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低位前切除 套袖式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肛术式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冯伟 王振波 +1 位作者 迟庆胜 范宜堂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358-2362,2368,共6页
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日益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持续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上大多数直肠癌患者均为中低位直肠癌,而针... 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日益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持续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上大多数直肠癌患者均为中低位直肠癌,而针对该类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手段往往是选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以及医疗理念的逐渐完善,目前认为针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不但要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应尽量确保肛门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在上述治疗目标的基础上,腹腔镜保肛术式应运而生,且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广泛,包括局部切除术、前切除术以及前切除术与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联用等术式。随着外科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未来势必会有更为完美的新技术可以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提升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进展期直肠癌 腹腔镜 应用效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附6例报道)
11
作者 李佳泽 王五艺 +5 位作者 芮元祎 易波 陈超 冯晓沛 张竞博 郑阳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近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巧。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320 min,平均256.7 min;术中失血量20~100 mL,平均48.3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脱垂,行再次手术切除;2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系膜局部缺血,行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6~11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 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1 d施行二期外置肠段切除和肛门成形术,术后3~6 d好转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 d。随访至2024年3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二期术后3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1~5分,平均3.2分,肛门控便功能满意。结论腹腔镜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有助于实现肿瘤远端的精准切除,能极大降低经肛切除的操作难度,而且避免了预防性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满意,有望成为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手术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经括约肌间切除 改良BACON 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
12
作者 邱佳辉 程非池 +4 位作者 项世骏 韩超 张人超 裘正军 黄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0,共3页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 cm)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既往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保证肿瘤远端切缘的彻底性,需要同时切除肛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成为可能[2-3]。微创手术可有...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 cm)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既往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保证肿瘤远端切缘的彻底性,需要同时切除肛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成为可能[2-3]。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低位直肠癌患者盆底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及更好地保留远端肠管,增高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概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器人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突破性成果,相较腹腔镜手术,其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优劣性尚存争议[4-6]。本研究对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短期疗效进行比较,阐述机器人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志耀 林建清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以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炎性与病情评价指标、肛肠功能数据变化评价两组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方案应用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切除标本长度短、手术后排气时间短、拔除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两组术后炎性指标CRP、SAA、TNF-α低于对照组,病情评价指标VEGF、MMP-9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肛肠动力学指标ARP、MSP、MTV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肠道功能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疾病治疗中,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好,且还能减轻机体炎性水平,抑制病情进展,对患者肛肠功能产生的影响小,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 淋巴结清扫数目 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惠小军 党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西安市高陵区医院就诊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西安市高陵区医院就诊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肛门功能[肛门失禁评分量表(Wexner)]评分和生命质量[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高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GIQLI评分均低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提高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肛门功能评分,效果优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 胃肠激素 炎性因子 门功能 生命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15
作者 蔡瑞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95.46±15.22)min,对照组为(181.55±18.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55±18.25)mL,对照组为(155.65±19.4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36.55±13.36)min,对照组为(35.65±12.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5.13%),对照组3例(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12.82%),对照组4例(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56%),对照组6例(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二次手术0例,对照组4例(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根治术中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但不能作为常规性操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峰 宁斐 +1 位作者 公丕欣 付明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理念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住院治疗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4月30日住院治疗的35例低...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理念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住院治疗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4月30日住院治疗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给予ERAS护理理念的干预护理;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患者实施ERAS护理理念,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王日玮 廖强明 鲍新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肛手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肛手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与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但前者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 回肠末端袢式造口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程川 郑九建 +1 位作者 王建平 陈景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84例,依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联合腔镜组各42例,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腔镜...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84例,依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联合腔镜组各42例,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技术行TME术,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副损伤、机体应激反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近期并发症、肿瘤病理学指标、住院时间及费用、肛门功能、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联合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机体应激反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经肛腔镜用于低位直肠癌符合TME手术要求,加速患者康复并降低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联合经腔镜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炎症指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厉冰 王静 +1 位作者 刘婕 王静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末端组(43例,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末端组的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长显著短于横结肠组(P<0.05)。回肠末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回肠末端组的Wexner评分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术后,回肠末端组的干扰素γ(IFN-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回肠末端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横结肠组,直肠最大静息压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可有效保障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 直肠 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20
作者 张亚静 朱卉 +1 位作者 龙裕 马宏文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目的: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方法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 目的: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方法构建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接受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干预时长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可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