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幼儿腹泻物标本中检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
1
作者 王渤 凌静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7期678-678,共1页
目的鉴定分析从幼儿腹泻物标本中获得的1株细菌是否是荧光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细菌学鉴定法,包括细菌培养、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同时应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检出的细菌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反应特性与荧光假单胞菌相符。... 目的鉴定分析从幼儿腹泻物标本中获得的1株细菌是否是荧光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细菌学鉴定法,包括细菌培养、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同时应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检出的细菌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反应特性与荧光假单胞菌相符。结论从幼儿腹泻物标本中检出荧光假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腹泻物 检出 荧光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肉鸽常见腹泻症的诊断和治疗
2
作者 董以爱 宫照娟 侯金玲 《农业知识》 2002年第7期29-29,共1页
一、肉鸽常见腹泻病的种类及症状特点: 1.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粪中混有白色、黄色尿酸盐体温高,精神差,不愿吃料,双翅麻痹、
关键词 腹泻 细菌性腹泻 尿酸盐 肾传支 寄生虫性腹泻 腹泻物 隐性传染 霉变饲料 常在菌 细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PED)防控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从敏 《今日养猪业》 2015年第6期56-59,共4页
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没有一种疫苗可以完全有效地防控。但是在生产中我们可以针对PED阴性和阳性的猪场制定不同的防控策略,以达到预期目的。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它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 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没有一种疫苗可以完全有效地防控。但是在生产中我们可以针对PED阴性和阳性的猪场制定不同的防控策略,以达到预期目的。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它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感染的哺乳仔猪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最后导致仔猪死亡。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病最多。1PED的流行情况从2010年底开始,我国南方出现哺乳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死亡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 PED 防控策略 规模化猪场 乳仔猪 后备猪 安全措施 肠道病毒 腹泻物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4
作者 于延聪 刘淑芳 +1 位作者 于延玲 宋平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第10期194-194,共1页
家兔腹泻病是养兔业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在规模饲养的兔场中屡见不鲜,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必须重视防治,以减少经济损失。 1疾病分类 1.1消化不良型腹泻 1月龄以上仔兔多发,主要表现为排粪频繁、粪便稀软、呈粥样或水样... 家兔腹泻病是养兔业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在规模饲养的兔场中屡见不鲜,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必须重视防治,以减少经济损失。 1疾病分类 1.1消化不良型腹泻 1月龄以上仔兔多发,主要表现为排粪频繁、粪便稀软、呈粥样或水样便,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严重的病兔水样腹泻物中混有血液或胶胨样黏液,结膜发绀,呼吸急促,常虚脱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成大祸 胶胨样 腹泻物 水样便 规模饲养 食欲减退 感染型 疾病分类 仔兔 养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宠物仓鼠的粪便异常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淑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仓鼠是小宠物,软便和腹泻是其经常发生的非正常生理现象。腹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找出腹泻的原因,加强仓鼠的日常管理,积极调理软便治疗腹泻可有效保护仓鼠的健康。
关键词 正常生理现象 蒙脱石散 防治方法 轻微腹泻 饮食习惯 腹泻物 乳酸菌素片 乳酶生 主要食 收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聚餐引起的196人变形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型食物中毒
6
作者 张淑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1994年第2期42-43,共2页
一起聚餐引起的196人变形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型食物中毒沛县卫生防疫站张淑华1993年4月4日沛县龙固镇村民马超因办酒席,引起196人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龙固镇村民马超于4月2日上午在龙固镇农... 一起聚餐引起的196人变形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型食物中毒沛县卫生防疫站张淑华1993年4月4日沛县龙固镇村民马超因办酒席,引起196人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龙固镇村民马超于4月2日上午在龙固镇农贸市场购买熟盐水鸭12公斤,熟牛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固镇 卫生防疫站 盐水鸭 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 张淑华 食品卫生知识 剩余食 水样便 腹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腹泻、体温低对老年人肺心病并肺感染预后的探讨
7
作者 徐久 《中国民康医学》 1994年第1期17-18,共2页
上消化道出血、腹泻、体温低对老年人肺心病并肺感染预后的探讨徐久我院医疗部自1989年7月~1993年11月共死亡老年病人(≥60岁)121人。因肺心病并感染死亡21人,其中16人(占76.19%)在其死亡前48小时内... 上消化道出血、腹泻、体温低对老年人肺心病并肺感染预后的探讨徐久我院医疗部自1989年7月~1993年11月共死亡老年病人(≥60岁)121人。因肺心病并感染死亡21人,其中16人(占76.19%)在其死亡前48小时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肺心病 上消化道出血 肺感染 临床抢救 腹泻物 肠功能紊乱 应激性溃疡 资料条件 性别关系 预后凶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补液盐治疗新生犊牛腹泻病
8
作者 邓绍基 《广西畜牧兽医》 1991年第1期32-33,共2页
新生犊牛腹泻,过去常用静脉补液进行治疗,由于操作麻烦,常见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笔者这几年来,采用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效果甚好。口服补液盐配方: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000毫升。用法与用量:将溶... 新生犊牛腹泻,过去常用静脉补液进行治疗,由于操作麻烦,常见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笔者这几年来,采用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效果甚好。口服补液盐配方: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000毫升。用法与用量:将溶化好的药液对患牛灌服,日服3次,每次2000—2500毫升,连续4—5天。补液盐温度掌握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犊牛腹泻 口服补液盐 静脉补液 凝乳块 特效药 机体新陈代谢 常水 黄田镇 腹泻物 喘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洪勇 夏欢 +2 位作者 张雪 邹声雷 申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9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实验从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出来的疑似菌株经过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多重PCR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分离出致病大肠杆菌,以确定牛群的发病原因,为减少疫病的发生提出恰当的防治措施,并给予牛场合理的用药建议。
关键词 犊牛 腹泻腹泻粪便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健康养殖不容忽视
10
作者 牛钟相 《中国畜牧业》 2015年第23期25-25,共1页
什么是微生态制剂?一般地说,从健康动物体内分离的有益菌,按照科学的工艺加工制成的活的制剂,称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分三类,一类叫益生菌,也叫益生素,也就是有益微生物。益生元是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就像低聚糖,低聚糖本来... 什么是微生态制剂?一般地说,从健康动物体内分离的有益菌,按照科学的工艺加工制成的活的制剂,称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分三类,一类叫益生菌,也叫益生素,也就是有益微生物。益生元是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就像低聚糖,低聚糖本来是夹在人的食品当中作为一种保健品,在我们消化道的上端不能分解利用,也就是说,我们机体不能分解低聚糖的这种酶,它到了下消化道,下消化道有能够分泌、分解低聚糖的酶,使有益微生物大量生长,像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大量生长,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生长,这样就促进了机体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 微生态制剂 益生素 微生态平衡 菌群平衡 黄曲霉毒素 胞分泌 腹泻物 泌尿生殖道 肠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脱丽娟 陶得和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0-30,共1页
2015年2月,武威市凉州区康宁乡某养猪场饲养个别仔猪突然发生呕吐、腹泻,3日后波及全群,149头50日龄内仔猪全部发病。发病母猪21头,发病率9.7%(21/216)。4日内死亡仔猪16头,死亡率10.7%。采用补液为主结合胃肠炎消炎疗法治疗取得良好... 2015年2月,武威市凉州区康宁乡某养猪场饲养个别仔猪突然发生呕吐、腹泻,3日后波及全群,149头50日龄内仔猪全部发病。发病母猪21头,发病率9.7%(21/216)。4日内死亡仔猪16头,死亡率10.7%。采用补液为主结合胃肠炎消炎疗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症状仔猪发病突然呕吐,水样腹泻,随病程延长腹泻更加频繁,个别呈喷射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 未断奶仔猪 腹泻物 死亡仔猪 水样腹泻 武威市凉州区 临床症状 喷射状 凝乳块 酸碱平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朋毛端知 江华 +1 位作者 强文社 拉毛卓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13-13,共1页
藏医治疗肠炎病根据《四部医典》中记载的三因学说"龙"、"赤巴"、"培根"来进行症候分类,分为"龙"型、"赤巴"型、"培根"型,它最终五元学说和寒热性质来分成寒症和热症。治疗上藏医主要根据《四部医典》中的肠炎病的治疗方法... 藏医治疗肠炎病根据《四部医典》中记载的三因学说"龙"、"赤巴"、"培根"来进行症候分类,分为"龙"型、"赤巴"型、"培根"型,它最终五元学说和寒热性质来分成寒症和热症。治疗上藏医主要根据《四部医典》中的肠炎病的治疗方法来进行诊治,它的治疗方法是保护肠黏膜(挠吉孜松哇)、消炎(赤巴梅塞)、清除肠内细菌(基隆日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病 赤巴 《四部医典》 五元学说 肠内细菌 临床疗效 清补 肠黏膜 七味红花丸 腹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细小病毒性肠炎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志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第12期124-124,共1页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犬传染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白细胞显著减少和急性心肌炎等。一般幼犬发病率高,死亡率达20%以上,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目前宠物门诊中常见疾病之一。
关键词 门诊 犬细小病毒 急性心肌炎 养犬户 传染性肠炎 接触性传染病 急性热 食欲减退 肠道症状 腹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因井水污染新港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暴发
14
作者 徐张汉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3年第2期10-11,共2页
1981年7月中旬,随县某生产队肠炎暴发,十余天发病136例,发病率46.9%。调查发现与饮用同一井水有关。井水及患者腹泻物均分离出新港(纽波特)沙门氏菌;且与部分患者血清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因而认为此次肠炎暴发系井水污染新港沙门氏菌所致。
关键词 井水污染 腹泻物 纽波特 双份血清 血清抗体 总病例数 病例总数 男性发病率 女性发病率 调查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
15
《中国临床护理》 1990年第4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实用护理杂志 冰敷 口腔护理 无菌注射器 少尿期 性质 静脉通路 先兆症状 穴位注射治疗 腹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O_(139)霍乱疫情的调查处理
16
作者 王国红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7年第6X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霍乱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隔离治疗 疾控中心 腹泻病人 肠道传染病 爱国卫生运动 剩余食 腹泻物 首例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起学校饮用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17
作者 韦吉尧 沈洋 朱威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7年第2X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饮用水污染 集中式供水系统 总大肠菌群 自备水 自来水管 管网末梢水 腹泻病人 腹泻物 水源水 轻度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Pongamia pinnata (L.) Pierre leave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infectious diarrhea 被引量:3
18
作者 BRIJESH S. DASWANI P.G. +3 位作者 TETALI P. ROJATKAR S.R. ANTIA N.H. BIRDI T.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65-674,共10页
While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effect of medicinal plants on intestinal motility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on, there is a paucity of information on their mode of act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diarrheal pathogenicity... While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effect of medicinal plants on intestinal motility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on, there is a paucity of information on their mode of act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diarrheal pathogenicity, namely colonization to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nd production/action of enterotoxins. Crude decoction of dried leaves of Pongamia pinnata was evaluated for its antimicrobial (antibacterial, antigiardial and antirotaviral) effect; and its effect on production and action of enterotoxins (cholera toxin, CT; Escherichia coli labile toxin, LT; and E. coli stable toxin, ST); and adherence of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and invasion of enteroinvasive E. coli and Shigella flexneri to epithelial cells. The decoction had no antibacterial, antigiardial and antirotaviral activity, but reduced production of CT and bacterial invasion to epithelial cells. The observ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rude decoction of P. pinnata has selective antidiarrheal action with efficacy against cholera and enteroinvasive bacterial strains causing bloody diarrheal epis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gamia pinnata Medicinal plants DIARRHEA Antidiarrheal agent ENTEROTOXIN COLO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l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acecadotril and loperamide for stopping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 被引量:13
19
作者 Hwang-Huei Wang Ming-Jium Shieh Kuan-Fu Li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540-1543,共4页
AIM: Racecadotril is a specific enkephalinase inhibitor that exhibits intestinal antisecretory activity without affecting intestinal transit. Loperamide is an effective anti-diarrheal agent, but it usually induces con... AIM: Racecadotril is a specific enkephalinase inhibitor that exhibits intestinal antisecretory activity without affecting intestinal transit. Loperamide is an effective anti-diarrheal agent, but it usually induces constipation.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racecadotril versus loperamide in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 METHODS: A two-center, randomized, parallel-group, single-blin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of racecadotril (100 mg thrics daily) and loperamide (2.0 mg 2 twics daily) in 62 adul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diarrhea. The main efficacy criterion used was the duration of diarrhea after beginning the treatment (in hours). Other signs and symptoms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The clinical success rates for these anti-diarrheal treatments were 95.7% and 92.0% for racecadotril and loperamide respectively. Patients on racecadotril had a median duration of diarrhea of 19.5 h compared with a median of 13 h for patients on loperamide. Rapid improvement in anal burn and nausea was found for each drug. However, more patients on loperamide suffered from reactive constipation (29.0% vs 12.9%). Itching, another adverse event was notably higher in the racecadotril group (28.6% vs 0%). With regard to other adverse events, the two medications showed similar occurrence rates and similar concomitant medication usage rates. CONCLUSION: Racecadotril and loperamide are rapid, equally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 but loperamide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f treatment-related const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ECADOTRIL LOPERAMIDE Acute diarrh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ytenus erythroxylon Reissek(Celastraceae) ethanol extract presents antidiarrheal activity via antimotility and antisecretory mechanisms 被引量:1
20
作者 Rodrigo de Oliveira Formiga Zelma Glebya Maciel Quirino +3 位作者 Margareth de Fátima Formiga Melo Diniz Alexsandro Fernandes Marinho Josean Fechine Tavares Leonia Maria Batist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4期4381-4389,共9页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toxicity, phytochemical profile, antidiarrhe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Maytenus erythroxylon (M. erythroxylon) ethanol extract. METHODSA castor oil-induced diarrhea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toxicity, phytochemical profile, antidiarrhe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Maytenus erythroxylon (M. erythroxylon) ethanol extract. METHODSA castor oil-induced diarrhea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antidiarrheal activity. Intestinal transit and gastric emptying protoco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a possible antimotility effect. K<sub>ATP</sub> channels, nitric oxide, presynaptic α2-adrenergic and tissue adrenergic receptors were investigated to uncover antimotility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astor oil-induced enteropooling to elucidate antisecretory mechanisms. RESULTSAll tested doses of the extract (62.5, 125, 250 and 500 mg/kg) possessed antidiarrheal activity,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evacuation index. This activity is possibly related to a reduced gastric emptying (125, 250 and 500 mg/kg) and to a decreased percentage of intestinal transit for all tested doses. That last effect seems to be modulated by nitric oxide, K<sub>ATP</sub> channels and tissue adrenergic receptors. Besides, the extract also presented antisecretory effect due to a decrease of intestinal fluid accumulation. CONCLUSIONThe antidiarrheal effect of M. erythroxylon found in this study involves antimotility and antisecretory mechanisms tha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chemical compounds found in this species: saponins, flavonoids, tannins, triterpenes and ster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al plants CELASTRACEAE Maytenus erythroxylon DIARRHEA Antidiarrheal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