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明 徐宏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行腰骶融合术,腰骶局部复杂的生物力学环境给予有效实现融合带来难题,如何恰当地选择合理、确切的融合方式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生物力学研究为此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和证据,也是目前解决该类问题最为直接的手段和工具... 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行腰骶融合术,腰骶局部复杂的生物力学环境给予有效实现融合带来难题,如何恰当地选择合理、确切的融合方式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生物力学研究为此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和证据,也是目前解决该类问题最为直接的手段和工具,正成为评价该类术式合理性的标准和规范。学者们在利用生物力学方法对传统融合术式进行评价的同时,各种新兴术式在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之前也将接受生物力学的检验和验证。该文拟对腰骶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生物力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丁文元 李宝俊 申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55-857,共3页
由于骨盆结构和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机制复杂、髂骨固定力相对较差,腰骶融合术一直都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逐步改进,腰骶融合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 关节 融合技术 生物力学机制 骨盆结构 脊柱外科 手术技术 手术器械 腰骶融合
原文传递
我患的是先天性腰骶融合不好吗
3
作者 曲铁兵 《健康伴侣》 2006年第10期51-51,共1页
问:3年前,有一次我在公共澡堂洗浴,因水较凉,而且室内又无供暖,我回家即得病。先是腰部隐隐作痛,继而发展为直立困难,只能经常在床上躺着。2003年,我们当地骨科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腰骶融合不好”。医生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 问:3年前,有一次我在公共澡堂洗浴,因水较凉,而且室内又无供暖,我回家即得病。先是腰部隐隐作痛,继而发展为直立困难,只能经常在床上躺着。2003年,我们当地骨科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腰骶融合不好”。医生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目前我的症状是,坐或直立半小时后即感难以支撑,只有用护腰袋,方能行动,但不能干重活。即使这样有时也隐隐作痛,而且特别怕冷、风、累。卧床一夜后就能像平常人一样,一经活动就感疼痛,支撑无力。请问我的病该如何治疗?去哪儿治疗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先天性 骨科医院 治疗 直立 支撑
原文传递
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闵少雄 靳安民 +2 位作者 段扬 张力 陈远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探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8月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采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62岁,平均46岁。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通... 目的探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8月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采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62岁,平均46岁。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术前术后的症状缓解标准评价腰骶固定融合的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80~290min,平均210min。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侧凸进展病例。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2例,良3例,可2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83%。结论采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eston技术 髂骨短钉 固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的骶前影像学及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靳松 彭建强 +3 位作者 徐宏光 刘平 陈学武 李怀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测量国人成人骶前区域相关的影像学和解剖学数据,为安全精确应用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Ax-iaLIF)技术提供依据。方法:①回顾分析68例腰痛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增强扫描测量双侧髂血管到S1,2间隙中点的距离;腰骶MRI正中矢... 目的:研究测量国人成人骶前区域相关的影像学和解剖学数据,为安全精确应用经皮前路腰骶轴向融合(Ax-iaLIF)技术提供依据。方法:①回顾分析68例腰痛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T增强扫描测量双侧髂血管到S1,2间隙中点的距离;腰骶MRI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各骶椎间隙和各椎体中点到直肠系膜的最短距离。②解剖成人尸体标本25具,测量髂内外血管、骶正中动静脉到S1,2间隙水平中点的距离及S1前孔内缘间的距离,并观察骶前静脉丛血管和神经,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结果:影像学显示CT上距离S1,2间隙中点最近的血管均为两侧髂内静脉,双侧髂内静脉距离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7.7士4.9)mm和(70.10±9.0)mm(P<0.05);在MRI上测量,男性骶骨前缘到直肠系膜最短距离的中位数为10(3~23)mm,女性为6(3~18)mm,男性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解剖学数据显示:"安全操作空间"大小男性(57.60±5.11)mm、女性(70.01±8.99)mm。S1前孔内缘距离男性(34.95±3.50)mm;女性(31.98±2.99)mm。骶正中动脉无变异;骶正中静脉壁薄,变异较大,存在率为48%。结论:"安全操作空间"的影像数据与解剖数据接近,研究结果可作为国人器械和融合器的开发参考依据。在透视引导下尽可能沿骶骨正中线操作,可保证AxiaLIF技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前路轴向融合 解剖学 影像 前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程度对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2 位作者 庄新明 张加芳 李泽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0-744,共5页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对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25具骨质疏松成人新鲜尸体骶骨标本,按尸体腰椎骨密度(BMD)值分为A组(n=9,BMD0.70~0.79g/cm2)、B组(n=8,BMD0.60~0.69g/cm2)和C组(n=8,BMD<0.60g/cm2)。在同一标本的S...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对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25具骨质疏松成人新鲜尸体骶骨标本,按尸体腰椎骨密度(BMD)值分为A组(n=9,BMD0.70~0.79g/cm2)、B组(n=8,BMD0.60~0.69g/cm2)和C组(n=8,BMD<0.60g/cm2)。在同一标本的S1左侧置入双皮质椎弓根螺钉,右侧置入单皮质椎弓根螺钉时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4h后使用MTS实验机对螺钉尾部进行30~250N的头尾方向循环加载2000次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下沉位移和轴向拔出力。2000次载荷中螺钉下沉超过2mm定义为锚定失败。结果:A组和B组螺钉均未出现锚定失败;C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锚定失败6例(75%),PMMA强化单皮质椎弓根螺钉锚定失败5例(63%)。A组双皮质螺钉固定的下沉位移和轴向最大拔出力与PMMA强化螺钉固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下沉位移显著低于双皮质螺钉固定,轴向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双皮质固定(P<0.05)。A组双皮质螺钉固定和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下沉位移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双皮质螺钉固定的轴向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B组(P<0.05),A组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轴向最大拔出力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内固定失败病例中,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承载次数显著高于双皮质螺钉固定(P<0.05)。结论:BMD≥0.70g/cm2时双皮质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和PMMA强化单皮质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同等的锚定强度,BMD值为0.60~0.69g/cm2时PMMA强化单皮质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锚定强度显著高于双皮质螺钉固定,BMD值<0.60g/cm2时两种锚定方式均容易导致早期松动。术前行腰椎BMD检查可指导选择骶骨螺钉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骨质疏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锚定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3 位作者 庄新明 王泰平 李泽民 张加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的锚定强度,探讨骶骨椎弓根螺钉松动后的理想补救技术。方法:应用11具成人新鲜骶骨标本,经骨密度测试确认为骨质疏松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螺钉固定模...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骨水泥强化方法在骨质疏松骶骨上的锚定强度,探讨骶骨椎弓根螺钉松动后的理想补救技术。方法:应用11具成人新鲜骶骨标本,经骨密度测试确认为骨质疏松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螺钉固定模型,A组,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左侧);B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右侧);C组,PMMA钉道强化后单皮质椎弓根螺钉固定(建立于A组螺钉拔出后);D组,PMMA钉道强化后侧翼钉固定(右侧);E组,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后侧翼钉固定(左侧)。应用MTS材料测试机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各种骶骨螺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骨密度为0.55~0.79g/cm2,平均0.71±0.08g/cm2。A~E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508±128N、685±126N、846±230N、543±121N和702±144N。A组与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低于B、C和E组(P<0.05);B组与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更高的锚定强度。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PMMA钉道强化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后的侧翼钉固定均可成为理想的补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骶融合 骨钉 骨水泥强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对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2 位作者 庄新明 李泽民 王泰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松动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方法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并采用DEXA评价标本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松动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方法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并采用DEXA评价标本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非PMMA强化和PMMA强化骶骨钉的固定模型如下,A组:单皮质椎弓根钉;B组:双皮质椎弓根钉;C组:传统PMMA强化单皮质椎弓根钉;D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椎弓根钉;E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侧翼钉。在MTS试验机上对五种骶骨钉依次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最大拔出力并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平均骨密度为0.71±0.08g/cm2。A组的螺钉拔出力(508N)显著低于其他4种固定组(P<0.05)。B组的螺钉拔出力(685N)与E组(702N)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者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重要的是,D组(986N)的拔出力显著高于C组(846N)。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显著的力学优势。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传统的和后凸成形PMMA强化技术均可成为补救手段,并且后凸成形PMMA强化骶骨椎弓根钉可获得最坚强的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骨质疏松 骨钉 骨水泥强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在骶骨钉翻修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9
作者 庄新明 于滨生 +2 位作者 郑召民 李泽民 王泰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翻修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方法】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双能X线吸收法(DEXA)评价骨密度。在同一骶骨上,依次建立非PMMA... 【目的】评价后凸成形骨水泥(PMMA)强化技术对骨质疏松情况下骶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骶骨钉翻修选择坚强的补救技术提供依据。【方法】11具新鲜骶骨标本用于实验,双能X线吸收法(DEXA)评价骨密度。在同一骶骨上,依次建立非PMMA强化和PMMA强化骶骨钉的固定模型如下,A组:单皮质椎弓根钉;B组:双皮质椎弓根钉;C组:传统PMMA强化单皮质椎弓根钉;D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椎弓根钉;E组:后凸成形PMMA强化侧翼钉。在MTS试验机上对五种骶骨钉依次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最大承受拔出力并比较。【结果】11具标本的平均骨密度为(0.71±0.08)g/cm2。A组的螺钉拔出力(508N)显著低于其它4种固定组(P<0.05)。B组的螺钉拔出力(685N)与E组(702N)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者的拔出力均显著低于C和D组(P<0.05)。重要的是,D组(986N)的拔出力显著高于C组(846N)。【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骶骨固定中,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显著的力学优势。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传统的和后凸成形PMMA强化技术均可成为补救手段,并且后凸成形PMMA强化骶骨椎弓根钉可获得最坚强的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骨质疏松 骨钉 骨水泥强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侧块在髂骨外板后部投影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李明 徐荣明 +1 位作者 薛波 Ebraheim NA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并测量骶骨侧块在髂骨外板后部的投影范围,探讨骶髂螺钉置入的理想区域。方法:在16具尸体骨盆标本上,用克氏针沿着骶骨侧块最外缘自内向外穿过髂骨,根据克氏针在髂骨外板的位置,得到骶骨侧块在髂骨外板的三角形投影。分别测量... 目的:观察并测量骶骨侧块在髂骨外板后部的投影范围,探讨骶髂螺钉置入的理想区域。方法:在16具尸体骨盆标本上,用克氏针沿着骶骨侧块最外缘自内向外穿过髂骨,根据克氏针在髂骨外板的位置,得到骶骨侧块在髂骨外板的三角形投影。分别测量两侧投影的宽度、高度、投影纵轴到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的距离。结果:骶骨侧块投影的高度为61.4mm,三角形投影的底部宽度为56.8mm,三角形投影的纵轴到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0.0mm、27.4mm。结论:骶骨侧块在髂骨外板投影区的上部是骶髂螺钉置入的较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侧块 腰骶融合 髂关节 髂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选择
11
作者 杨胜中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分析手术的效果,根据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视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手术方式。方法:视具体情况选择侧隐窝和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双侧椎板间开窗,半椎切除、腰骶关节植骨融合...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分析手术的效果,根据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视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手术方式。方法:视具体情况选择侧隐窝和神经根管扩大减压,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双侧椎板间开窗,半椎切除、腰骶关节植骨融合等方法。结果: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74例;偶有疼痛,能做轻作作9例;症状有交改善,仍有疼痛7例;仍有神经根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治疗,其中4例再次手术,另3例不接受手术,总优良率87.2%。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自身特点,临床表现较青壮年复杂,治疗方法也有不同的选择,应作为原则仅摘除骨髓核,老年性骨质增生及腰肌劳损,骨质疏松尚存在,慢性腰痛不能消除,故手术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方法 术式选择 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 单侧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关节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骨螺钉松动四种翻修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滨生 庄新明 +2 位作者 李泽民 郑召民 王泰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比较松质骨填塞钉道、增加螺钉长度、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钉道和外板开窗PMMA强化钉道四种方法翻修松动髂骨螺钉后的固定强度,探讨髂骨螺钉松动的理想补救手段。方法:8具成人防腐尸体骨盆标本,... 目的:比较松质骨填塞钉道、增加螺钉长度、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钉道和外板开窗PMMA强化钉道四种方法翻修松动髂骨螺钉后的固定强度,探讨髂骨螺钉松动的理想补救手段。方法:8具成人防腐尸体骨盆标本,经双能X光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后,将直径7.5mm髂骨短钉(长度为70mm)分别置入左右髂骨(A组),通过MTS材料实验机向螺钉尾部施加100~300N垂直循环载荷2000次后,测试髂骨螺钉的轴向拔出力。用松质骨紧密填塞两侧钉道后,在左侧钉道内置入短钉(B组),右侧钉道置入长度为100mm的髂骨长钉(C组),重复上述测试。将左侧钉道内注满PMMA后,再次置入髂骨短钉(D组);将另1枚髂骨短钉置入右侧钉道,以螺钉中点为中心沿螺钉轴线的髂骨外板处开窗,高度20mm、长度40mm、深度至内板皮质,灌注PMMA(E组);D组和E组重复上述测试。记录各组髂骨螺钉的轴向最大拔出力并进行比较。结果:8具标本的骨密度为0.75~0.91g/cm2,平均为0.85±0.05g/cm2。A~E组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1174±542N、261±89N、769±317N、1954±623N和1820±659N,D组与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E组显著高于A、B和C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松质骨填塞钉道和增加螺钉长度不能恢复髂骨螺钉的锚定强度;外板开窗PMMA强化和传统PMMA强化后置钉可使髂骨螺钉获得更高的锚定强度;从微创角度,外板开窗PMMA强化可能成为髂骨螺钉松动的理想补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融合 髂骨螺钉固定 螺钉松动 翻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况 被引量:5
13
作者 殷渠东 郑祖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017-1018,共2页
关键词 腰骶融合 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 固定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骨钉进钉外展角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陈辉 刘明军 王志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螺旋CT三维重建骨盆的影像解剖学测量,了解髂骨钉进钉时在水平面上的外展角度,从而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患者的骨盆螺旋CT电子影像资料(男107例,女93例,排除明显骨盆畸形、外伤等疾病),平均年龄... 目的通过对成人螺旋CT三维重建骨盆的影像解剖学测量,了解髂骨钉进钉时在水平面上的外展角度,从而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患者的骨盆螺旋CT电子影像资料(男107例,女93例,排除明显骨盆畸形、外伤等疾病),平均年龄(55.6±18.3)岁。通过骶1水平的CT平面,测量脊柱-髂骨角(Thespino-iliacangle,S-I角),该角度是通过骶骨棘突中心的垂线与此处髂骨内外板中心线间的交角。结果男性组S-I角为(30.1±7.7)°,女性组为(29.9±8.1)°,统计学检验2组间无明显差异,故2组合并后为(30.1±7.8)°。结论对于大多数人群采用外展约30°的进钉角度可以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影像测量 腰骶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椎弓根钉松动后的骨水泥强化技术选择
15
作者 于滨生 庄新明 +1 位作者 李泽民 郑召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在骨质疏松骶骨标本上,对2种椎弓根钉和3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骶骨钉的最大拔出力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以期明确何种PMMA强化技术可作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后理想的补救手段。方法取自愿捐赠的新... 目的在骨质疏松骶骨标本上,对2种椎弓根钉和3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骶骨钉的最大拔出力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以期明确何种PMMA强化技术可作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后理想的补救手段。方法取自愿捐赠的新鲜成人尸体完整骶骨标本11个。其中男5个,女6个;年龄66~83岁,平均74.4岁。X线片排除肿瘤、炎症及解剖学变异。经骨密度测试后,在同一骶骨标本上,依次建立5种骶骨钉固定模型,分别为单皮质椎弓根钉(A组)、双皮质椎弓根钉(B组)、PMMA钉道强化单皮质椎弓根钉(C组)、PMMA钉道强化侧翼钉(D组)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侧翼钉(E组)。根据螺钉植入顺序用MTS-858材料试验机行轴向拔出力测试,记录并比较各组最大拔出力,对拔出后PMMA强化螺钉行大体观察。结果11个标本的骨密度值为(0.71±0.08)g/cm2,均为骨质疏松标本。螺钉拔出后大体观察可见,C、D、E组螺钉与PMMA结合良好,其中E组较C、D组结合更多PMMA。A~E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508±128)、(685±126)、(846±230)、(543±121)、(702±144)N,B、C、E组最大拔出力大于A、D组(P<0.05),B、E组小于C组(P<0.05),A、D组间及B、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密度>0.7g/cm2的骨质疏松患者行骶骨固定时,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较单皮质具有更高的固定强度。骶骨椎弓根钉一旦发生松动,PMMA钉道强化和后凸成形技术支持下的PMMA强化侧翼钉均可成为理想的补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骶融合 骨椎弓根钉 骨水泥强化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S2骶骨翼螺钉技术进展
16
作者 康宇翔 李国望 徐宝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585-1588,1593,共5页
很多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须将活动的腰椎部分固定融合至稳定的骶骨结构上,而腰骶区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决定了骶骨侧为内固定系统的应力集中区,因此,内固定松动、断裂常先出现于骶骨侧,最终导致融合失败,严重影响临床疗效。随着影像学技... 很多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须将活动的腰椎部分固定融合至稳定的骶骨结构上,而腰骶区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决定了骶骨侧为内固定系统的应力集中区,因此,内固定松动、断裂常先出现于骶骨侧,最终导致融合失败,严重影响临床疗效。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骶骨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S2骶骨翼螺钉技术因其是在不跨越骶髂关节的基础上增加骶骨侧固定点和固定强度,可避免固定骶髂关节带来的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该技术的应用解剖学、生物力学、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骨翼螺钉 内固定 腰骶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