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黄磊 钱胤华 +3 位作者 钱平康 吴子英 徐锋 汪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11-115,12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9例,并按照肩袖撕裂的程度分为大型肩袖撕裂组(n=27)和小型肩袖撕裂组(n=82)。收集患者基本信息... 目的探讨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9例,并按照肩袖撕裂的程度分为大型肩袖撕裂组(n=27)和小型肩袖撕裂组(n=82)。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大型肩袖撕裂组年龄、外伤史比率高于小型肩袖撕裂组,总胆固醇、白蛋白、血镁、全髋关节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低于小型肩袖撕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有关。大型肩袖撕裂患病率在腰椎骨密度Q1(<0.870 g/cm^(2))、Q2(0.870~<0.991 g/cm^(2))、Q3(0.991~1.137 g/cm^(2))、Q4(>1.137 g/cm^(2))这4个四分位数区间依次为48.15%、29.63%、18.52%、3.70%,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具有相关性,腰椎骨密度越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肌腱病 骨骼 腰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莉莉 阮祥燕 +4 位作者 杨瑜 蒋玲玲 王泽铖 张明珍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腰椎骨密度 人体体成分 骨量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
3
作者 魏彬 黄景辉 +6 位作者 程智涛 聂善化 夏冰 高雪 郑毅 魏毅涛 罗卓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索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LBMD)的影响,为指导广场舞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250名西安市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其中广场舞组170例,非运动组80例。广场舞组人... 目的探索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LBMD)的影响,为指导广场舞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250名西安市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其中广场舞组170例,非运动组80例。广场舞组人群维持广场舞运动习惯,非运动组保持不运动的习惯,6个月后对两组人群进行LBMD检测。以似然比检验分析广场舞与年龄分级(45~65岁及>65岁)对LBMD的交互作用后按年龄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年龄亚组内广场舞组与非运动组的组间混杂因素,最后通过校正匹配后的数据分析广场舞对不同年龄亚组内绝经后妇女LBMD的影响。结果在45~65岁绝经后妇女中,6个月后广场舞组测量LBMD均值高于非运动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6个月后广场舞组与非运动组的LBM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结论在45~65岁的人群中,广场舞能有效改善中年绝经后妇女的LBMD,在>65岁的老年绝经后妇女中,广场舞对参与者LBMD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绝经后妇女 腰椎骨密度 年龄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对不同人群血尿酸与腰椎骨密度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受希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52-055,共4页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某医院就诊的500例患者,年龄20至80岁,其中男性250例,女性250例。使用定量CT测量患者的腰椎骨密度,采用酶法测定血尿酸水平...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某医院就诊的500例患者,年龄20至80岁,其中男性250例,女性250例。使用定量CT测量患者的腰椎骨密度,采用酶法测定血尿酸水平。数据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男性患者的平均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420±85μmol/L vs 360±75μmol/L,P<0.05),腰椎骨密度也较高(120±25 mg/cm2vs 110±20 mg/cm2,P<0.05)。不同年龄段血尿酸和腰椎骨密度亦有显著差异,20-39岁组骨密度最高(130±30 mg/cm2),60-80岁组最低(100±20 mg/cm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r=-0.45,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尿酸血症可能对骨密度产生不利影响。性别和年龄对血尿酸和骨密度有显著影响,男性血尿酸水平普遍高于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未来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腰椎骨密度 性别差异 年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评价腰椎骨密度的检测结果比较
5
作者 聂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临床常用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评价腰椎骨密度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60名年龄在40~70岁的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DXA和QCT检测,观察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以及骨密度正常检出率。结果DXA... 目的探讨两种临床常用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评价腰椎骨密度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60名年龄在40~70岁的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DXA和QCT检测,观察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以及骨密度正常检出率。结果DXA与QCT测量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35.00%和3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骨密度正常的检出率分别是31.67%和3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在检测腰椎骨密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尽管两种软件在算法和测量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均能提供可靠且准确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骨密度测量和分析 骨质疏松症 腰椎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8-770,共3页
目的观察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705例,其中男271例,女434... 目的观察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705例,其中男271例,女434例,测量部位包括腰椎前后位1~4和腰椎侧位2~4骨密度;②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年龄、身高、体重、BMI、BS与腰椎正位(L1~4)及侧位(LL2~4)骨密度相关性用S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BMI、BS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差异法,组间年龄有差异用协方差分析。结果①身高、体重、BMI、BS与腰椎正位及侧位骨密度呈正相关(r=0.155~0.463,P<0.01),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365~-0.473,P<0.01);②按BS将人群分为3组:大体表面积组(LBSG),中体表面积组(IBSG),小体表面积组(SBSG),男性及女性腰椎正位及侧位骨密度均为:LBSG>IBSG>SBSG;③按BMI大小分成3组,BMI=23~25组腰椎骨密度大于BMI<23组,男性腰椎前后位、女性腰椎前后位及侧位骨密度在BMI=23~25组与BMI>25组腰椎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年龄、身高、体重、BMI、BS均是影响腰椎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对于BS、体重、BMI、身高低者应注意骨质疏松诊断、防治,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注意预防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身高 体重 体重指数 体表面积 腰椎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沈茂荣 冯彦江 +4 位作者 王甜 王鹏云 周侠 高辉 郑铁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筛选200名老年人(>60岁)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分成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予以芬必得、钙片(钙尔奇),于试验前、试验后1...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筛选200名老年人(>60岁)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组分成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予以芬必得、钙片(钙尔奇),于试验前、试验后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束对两组患者骨密度值、腰背痛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腰背痛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华佗五禽戏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并能有效的改善腰背痛,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禽戏 骨质疏松 老年人 腰椎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尿酸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翟建 吴雅琳 +2 位作者 胡琴 赵凯平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腰椎BMD和血尿酸(S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8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22例,其中男923例,女699例,年龄40~93岁,平均(55.28±10.17)岁。询问...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腰椎BMD和血尿酸(S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8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22例,其中男923例,女699例,年龄40~93岁,平均(55.28±10.17)岁。询问研究对象既往史,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并将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成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采用QCT软件测量腰椎BMD,根据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血尿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稍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7,P>0.05),女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1)。男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腰椎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87,P<0.01),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1,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750,-0.263,均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女性人群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腰椎BMD下降。血尿酸水平与中老年女性腰椎BMD呈负相关,未发现血尿酸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血尿酸 腰椎骨密度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绝经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茂荣 冯彦江 +2 位作者 王甜 王鹏云 周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804-805,820,共3页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绝经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绝经女性(>50岁)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30例日常生活不变,于试验前、试验后6个月对2组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Ca、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绝经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绝经女性(>50岁)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30例日常生活不变,于试验前、试验后6个月对2组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Ca、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腰椎骨密度、ALP呈升高趋势。结论华佗五禽戏锻炼可以有效提高绝经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是防治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禽戏 骨质疏松 绝经女性 腰椎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骨密度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素梅 王宝军 罗先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5-36,共2页
通过分析桡骨骨密度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选择预测骨折的最佳部位提供依据。选取健康人群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骨质疏松患者11例。采用日本ALOKA公司生产的DCS-600EX型双... 通过分析桡骨骨密度与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选择预测骨折的最佳部位提供依据。选取健康人群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骨质疏松患者11例。采用日本ALOKA公司生产的DCS-600EX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骨密度仪对比测量,选择的部位为前臂、股骨颈及腰椎。两种仪器的前臂1/10点与腰椎骨的密度值相关性非常好(r=0.661),而1/3点相关性则较差(r=0.332),说明在前臂桡骨骨远端,松质骨比重较大,代谢较快,骨矿物含量变化最为敏感,此部位能代替腰椎骨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指标。另外,两种仪器的前臂1/10点与髋部骨密度值相关性也非常好(r=0.792)。表明在桡骨骨远端骨矿物含量的结果中,可以了解髋部骨量变化的信息。就前臂同一部位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看DCS-600EX型的1/3点和1/10点与DPX-L型的1/3点和1/10点的测定值相关性都非常好,绝对值基本上均在误差范围之内,说明骨矿含量的变化程度在两种仪器上的测量显示相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前臂 股骨颈 腰椎骨密度 相关性 部位 L型 骨矿物含量 髋部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腰椎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路志凯 王冠民 +4 位作者 田增莲 张士峰 刘国玉 乔燕 王月如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WHO) 预言到2020 年将成为世界上第3 位死亡原因.由于COPD 患者存在诸多影响骨质代谢的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合并骨质疏松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WHO) 预言到2020 年将成为世界上第3 位死亡原因.由于COPD 患者存在诸多影响骨质代谢的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合并骨质疏松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采用定量CT(QCT)测量技术对近2 年来在我院治疗的COPD 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定肺功能、血钙(Ca)、血磷(P)、白蛋白及血浆总蛋白等指标,旨在探讨COPD 患者腰椎BMD 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腰椎骨密度 相关因素 定量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 CT COPD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腰椎骨密度CT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路志凯 王冠民 +2 位作者 杨华梅 李奇全 程文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1164-1166,共3页
目前,糖尿病(DM)、骨质疏松(0P)逐年增多,已成为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是否容易合并骨密度(BMD)减低及OP患病率的升高目前尚有争... 目前,糖尿病(DM)、骨质疏松(0P)逐年增多,已成为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是否容易合并骨密度(BMD)减低及OP患病率的升高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定量CT(QCT)测量技术对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者、T2DM未并发视网膜病变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BMD测定,旨在探讨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腰椎BMD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腰椎骨密度 2型糖尿病 定量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并发症 CT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活素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操良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4-94,9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腰椎骨密度 治疗 胶囊 中老年人 常见病 致残 骨量 患者 全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敏安 卢贤哲 +2 位作者 陆潞 石宇 谢克恭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椎骨密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T≥-1SD),骨量减少组(-2.5... 目的 研究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椎骨密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T≥-1SD),骨量减少组(-2.5 SD0.05);正常组的女性占比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透析时间显著短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红蛋白、总蛋白量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肾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PTH、TRAP、BALP、BGP、FGF-23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Klotho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三组的血磷、血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透析时间、PTH、TRAP、BALP、BGP、FGF-23与MHD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0.05),Klotho与MHD患者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血红蛋白、总蛋白量、肾肌酐清除率与MHD患者腰椎骨密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FGF-23水平和低Klotho水平是预测MHD患者腰椎骨密度降低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根据FGF-23、Klotho水平对MHD患者骨质疏松症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23 KLOTHO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腰椎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数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艳 詹亚琨 +3 位作者 邹蓓 马俊 徐昌民 王志忠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646-1647,165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值(BMD)改变的对比分析。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骨髓穿刺涂片和(或)病例确诊为MM患者53例,在正规化疗前后行数字化双能骨密度检...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值(BMD)改变的对比分析。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骨髓穿刺涂片和(或)病例确诊为MM患者53例,在正规化疗前后行数字化双能骨密度检测(DXA)骨密度值(BMD)。结果腰1椎体治疗后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有升高(P<0.01),且较对照组正常人腰1椎体骨密度值高(P<0.01);腰2、3椎体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变化不明显,腰4椎体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有减低(P>0.01),腰2、3、4椎体治疗后骨密度值与对照组正常人腰2、3、4椎体骨质密度值对照有减低(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腰椎BMD的测量对MM患者有比较准确定量的反映,是一个重要的客观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 多发性骨髓瘤 腰椎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发生特点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毅 曾平 《疾病监测》 CAS 2004年第7期270-272,共3页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髋部 腰椎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骨折 健康 人群调查 发生特点 分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患者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17
作者 程晓光 李娜 +2 位作者 裴京哲 王予生 屈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采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量激素治疗康复SARS患者腰椎的骨密度 (BMD) ,以监测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治疗对腰椎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GECT/e型CT扫描机和QCT 5 0 0 0型QCT骨密度测量体模和软件 ,测量了 12 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 目的 采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量激素治疗康复SARS患者腰椎的骨密度 (BMD) ,以监测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治疗对腰椎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GECT/e型CT扫描机和QCT 5 0 0 0型QCT骨密度测量体模和软件 ,测量了 12 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复SARS患者和 116例对照组人群L2 4腰椎椎体BMD。进行统计学处理 ,检验使用激素治疗SARS患者的腰椎BMD与对照组或文献报道值之间差别的显著性。结果  12 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复SARS患者 ,其中 82例平均使用激素剂量3773mg,其余 4 6例使用了激素但不知确切剂量。其中男性 2 3例 ,平均腰椎BMD为 14 8. 2mg/cm3 ,与对照组 (37例 )年龄相当 ,平均腰椎BMD为 14 2. 9mg/cm3 ,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两组年龄不匹配 ,选择 2 0~ 4 9岁范围 ,每 10岁为一组分别与对照组和文献报道的相对应年龄段进行比较 ,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治疗SARS所采用的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在用药后半年时间没有引起腰椎BMD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腰椎骨密度 激素治疗 SARS患者 对照组 康复 大剂量激素 静脉用 QCT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区1180例妇女腰椎骨密度调查分析
18
作者 姚锦容 梁颂游 +1 位作者 张桂萍 马家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432-1433,共2页
目的 :了解中山市区妇女腰椎骨密度 (BMD)数据分布特征 ,为诊断骨质疏松症 (OP)提供正常参考值 ,并为OP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应用美国LunarProdigyTM双能X线BMD测定仪对中山市区 1180名妇女腰椎 (L2 ~L4)BMD进行检测 ,全部... 目的 :了解中山市区妇女腰椎骨密度 (BMD)数据分布特征 ,为诊断骨质疏松症 (OP)提供正常参考值 ,并为OP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应用美国LunarProdigyTM双能X线BMD测定仪对中山市区 1180名妇女腰椎 (L2 ~L4)BMD进行检测 ,全部数据经SPSS 10 0统计软件处理后生成地区性BMD分布模型。结果 :(1)腰椎BMD值在 3 5~ 3 9岁达峰值 ,为 1 181g/cm2 。随着年龄的增长 ,BMD呈下降趋势。 (2 ) 3 5岁以前OP发生率为 0 ,5 0岁以后OP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 ,并有 9 0 4%~ 12 3 1%的青年妇女未达最佳峰值骨量。结论 :OP的预防应从青年时期开始 ,妇女围、绝经期是治疗OP的关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OP 腰椎骨密度 妇女 诊断 治疗 中山市 市区 下降趋势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女性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和绝经的关系
19
作者 王锐 孔西建 孟庆阳 《中医正骨》 2002年第5期13-14,共2页
通过对健康女性进行 DEXA骨密度检测 ,探讨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规律 ,为骨质疏松病人提供群体防治依据。对 338例健康非体力劳动女性采用美国 Holgic公司生产的 QDR- 4 5 0 0... 通过对健康女性进行 DEXA骨密度检测 ,探讨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规律 ,为骨质疏松病人提供群体防治依据。对 338例健康非体力劳动女性采用美国 Holgic公司生产的 QDR- 4 5 0 0型双能 X线吸收仪进行腰椎正侧位扫描 ,检测腰椎骨密度值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证实骨密度 30岁以前呈增加趋势 ,30~ 35岁达峰值 ,此后逐渐下降 ,5 0岁以后明显下降 ,绝经后时间越长 ,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密度 放射照相术 非体力劳动女性 绝经期 老年性 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测定分析
20
作者 陈高翔 须梅 +4 位作者 黄德芳 张松 杜渊 李春庆 薛俊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9年第5期219-220,共2页
慢陛肾脏病(CKD)伴发的骨代谢紊乱称肾性骨病(RBD),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在CKD的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本文观察CKD2~5期患者腰椎骨密度(BMD),探讨检测CKD患者BMD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骨密度 骨密度测定 慢性肾脏 病患 骨代谢紊乱 肾性骨病 生活质量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