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仰卧位腰大肌短轴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镇痛、镇静的影响
1
作者 折甜甜 刘文雄 章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分析仰卧位腰大肌短轴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镇痛、镇静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丛神经组与... 目的分析仰卧位腰大肌短轴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镇痛、镇静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6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丛神经组与联合组,各90例。腰丛神经组术前实施常规腰从神经阻滞,联合组实施仰卧位腰大肌短轴联合腰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术中[入室时(T_(0)),手术开始即刻(T_(1)),切口缝合时(T_(2)),手术结束后30min(T_(3))]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情况,并在术后2、6、12、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评价两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比较两组并发症(硬膜外腔感染、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等)发生率。结果联合组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阻滞成功率与腰丛神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T_(0)、T_(1)、T_(2)、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T_(0)、T_(1)、T_(2)、T_(3)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分别为(3.12±0.57)、(3.33±0.53)、(2.57±0.27)分,均低于腰丛神经组[(3.81±0.46)、(4.17±0.64)、(2.82±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2、6、12、24 h的OAA/S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6、12、24 h,联合组与腰丛神经组患者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硬膜外阻滞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低于腰丛神经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腰丛神经阻滞相比,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仰卧位腰大肌短轴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阻滞成功率、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镇静程度方面效果相当,但采用仰卧位腰大肌短轴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且阻滞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仰卧位 腰大肌短轴 丛神经阻滞 老年人 镇痛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