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V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的应用
1
作者 李晓波 熊述 +2 位作者 曾竹青 姚金萍 章志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5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探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检测患者患肢股浅动脉PSV及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SV和ABI、TBI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周、6个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患肢股浅动脉PSV均低于术前,TBI、ABI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PSV、TBI、ABI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V与ABI、TB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SV可作为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疗效的指标,在指导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方面起到可靠的效果,且无创、安全,是评估介入手术治疗预后的优选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 收缩期峰值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
2
作者 包东明 郭赟 吴文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近期疗效。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介入科及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放射介入科就诊的ASO-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近期疗效。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介入科及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放射介入科就诊的ASO-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施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LEABG)治疗的LEABG组(n=30)和实施DSA引导下PTA治疗的DSA结合PTA组(n=30)。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术后1、3、6个月血管通畅率,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踝肱指数(ABI)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DSA结合PTA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EABG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低于LE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DSA结合PTA组低于LEABG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足背动脉内径(D)、血流量(BF)、血流峰速(PV)均高于术前,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术后6个月,DSA结合PTA组血管通畅率为93.33%,高于LEABG组的73.33%;术后6个月LEABG组血管通畅率低于术后1个月的96.67%(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6个月两组ABI呈升高趋势,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随访期间,DSA结合PT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LEABG组的26.67%(P<0.05)。与LEABG比较,DSA引导下PTA治疗ASO-LE术中出血量更少,围手术期疼痛更轻,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缺血程度改善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佳,近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成形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
3
作者 蔡海珍 王剑 胡颖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究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52例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LEAOD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腔内成形术+顾步汤,76例)和对... [目的]探究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52例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LEAOD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腔内成形术+顾步汤,76例)和对照组(腔内成形术,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微循环指标和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做对比。[结果]两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肢体怕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均下降,襻顶血管直径均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能够有效降低LEAOD患者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改善患肢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步汤 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足震动感觉阈值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蒋伟兴 丁晓娟 +4 位作者 白婧 马维江 袁美锦 王萍 郭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用TA治疗)、B组(n=90,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2%(83/90),高于B组患者的78.89%(71/90)(P=0.011)。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ABI、TBI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3/90),低于B组患者的13.33%(12/90)(P=0.015)。术后6个月,共51例患者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O患者在DSA引导下TA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下肢血供状况明显改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导致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夏林述鑫 金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2,160,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 目的 探讨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和对照组(n=47,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可改善患者的管腔狭窄情况,利于其血压及肾功能的恢复,可进一步提升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金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与药物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索其对手术后的炎症反应、疼痛管理、行走能力和血流动力学的潜在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68例PAD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药物组。PT... 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与药物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索其对手术后的炎症反应、疼痛管理、行走能力和血流动力学的潜在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68例PAD患者,随机分为PTA组和PTA+药物组。PTA组只给予PTA,PTA+药物组在PTA的基础上加用强化抗炎,抗血小板及降脂药物。所观察到的指标涵盖了手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级(VAS)、行走的距离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数(ABI)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出现率和再次狭窄的可能性。结果 与PTA组相比,PTA+药物组在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VAS评分、行走距离评分以及ABI等多个指标上都有显著的优势(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合药物治疗PAD的血管腔内成形术可以显著地减少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增强疼痛管理和行走的能力,并提升ABI,这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药物治疗 炎症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疗效及术后内瘘失功的分析
7
作者 夏保滔 张桦 姚楠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4期61-63,67,共4页
目的分析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或闭塞患者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患者内瘘失功情况。方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双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 目的分析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或闭塞患者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患者内瘘失功情况。方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双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7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开放手术重建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PT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平均手术费、住院时间)、内瘘初级通畅率与平均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平均手术费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瘘初级通畅率、内瘘平均通畅时间差异显著,有可比性(P<0.05);较对照并发症总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PTA治疗AVF狭窄或闭塞,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能够较好改善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与平均通畅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临床疗效 内瘘失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8
作者 梁岩 游卫华 +4 位作者 江隆福 徐国帆 许庆波 杨辉 陆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210-21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大规模地推广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抢救了不少生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将又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1995年8月~1998年4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直接FTCA,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广东省茂名市 硝酸甘油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心律失常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再通 心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欣 张英慧 +3 位作者 杨剑峰 王宇光 尹红梅 张革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 0 0 1年4月至2 0 0 3年1月期间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75例患者中74例(98.7%)支架被成...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 0 0 1年4月至2 0 0 3年1月期间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75例患者中74例(98.7%)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部位;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临床研究 治疗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AMI 急性心肌梗死 2003年1月 2001年4月 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TCA 心源性休克 病变部位 安全性 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正强 李芝峰 +6 位作者 曾力群 刘霞洪 徐敏 李杰 张文辉 刘丹 聂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8例初次AMI患者分为直接PTCA组(n=65例)和择期PTCA组(n=43例)。直接PTCA组于发病后6±4.23h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108例初次AMI患者分为直接PTCA组(n=65例)和择期PTCA组(n=43例)。直接PTCA组于发病后6±4.23h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支架术,择期PTCA组于发病后10±3.41天行PTCA及支架术。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终点为死亡和再梗死,次要终点为临床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失随访5例(直接PTCA组和择期PTCA组分别为3例和2例),随访率为95.4%。直接PTCA组与择期PTCA组随访6个月内死亡、再梗死、介入治疗及精神状态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PTCA及支架术治疗AMI较择期PTCA及支架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患者自理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苏建文 林曙光 +1 位作者 吴伟康 陈鲁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40-743,共4页
目的:评价四逆汤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顿抑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名拟行PTCA术的冠心病患... 目的:评价四逆汤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顿抑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名拟行PTCA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服药组(n=23)进行观察。结果:单纯PTCA术后出现心功能低下的现象;但服用四逆汤能够使术后心功能比术前显著地提高(均为P<0.01):左心室前壁收缩期室壁增厚率(PSWTA)升高38%(0.36±0.04vs0.50±0.07),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室壁增厚率(PSWTP)升高57%(0.35±0.03vs0.55±0.06),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升高12%(0.39±0.01vs0.44±0.02),每搏输出量(SV)升高17%(18.53±0.88vs21.84±1.09),每分输出量(cardiacoutput,CO)升高15%(1.37±0.06vs1.56±0.08)。结论:四逆汤能改善PTCA术后缺血心肌的局部收缩功能和整体功能,利于心肌顿抑状态的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顿抑 四逆汤 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宏建 阮继银 +2 位作者 赵正平 陈俊辉 陈在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772-67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VEGF、下肢血管功能和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7、30 d疼痛缓解、冷感改善、麻木改善、行走距离延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弹性程度(D1-D0)/D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运动潜伏期(LA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增加老年糖尿病足患者VEGF含量,改善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管腔内成形术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等离子电极腔内成形术治疗尿道闭锁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焱鑫 钱云程 +4 位作者 杨军昌 高晓康 霍双进 李东 周厚勇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尿道闭锁经尿道腔内治疗的定位和方法。方法: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对11例尿道闭锁患者行等离子电极尿道腔内成形术。结果:11例手术均一次成功。9例排尿通畅,2例因尿道狭窄段较长需定期尿道扩张。结论:X光引导下等离子尿道腔内... 目的:探讨尿道闭锁经尿道腔内治疗的定位和方法。方法: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对11例尿道闭锁患者行等离子电极尿道腔内成形术。结果:11例手术均一次成功。9例排尿通畅,2例因尿道狭窄段较长需定期尿道扩张。结论:X光引导下等离子尿道腔内成形术对尿道球膜部闭锁的治疗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闭锁 X光定位 腔内成形术 等离子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指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铭义 刘永晟 +6 位作者 徐放 李克 刘勇建 张国栋 吴邯 王峰 安祥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9-265,271,共8页
目的评估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指导下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开通症状性非急性期闭塞颅内大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连续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 目的评估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指导下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开通症状性非急性期闭塞颅内大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连续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使用HR-MRI对闭塞段管腔和斑块位置进行评估,明确闭塞性质(血栓或管壁实质性闭塞),获取颅内动脉斑块分布以及与穿支动脉开口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评价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6例手术患者中,22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4例开通失败,其中1例为颈内动脉C6段闭塞,2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为基底动脉闭塞,术中均因导丝难以通过闭塞段而终止手术。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无症状性末梢栓塞事件,无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及死亡患者。22例成功开通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21)个月,无死亡及失访病例,中位mRS评分为1(1,3),无新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再狭窄,无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发生。4例手术失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3,18)个月,无死亡及失访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2,3),1例新发卒中,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对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经过HR-MRI对闭塞段的闭塞长度、病变性质和潜在腔隙等进行评价,结合其他临床情况,筛选合适病例,实施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短期内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血管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董蔚 盖鲁粤 +4 位作者 杜洛山 杨庭树 智光 李天德 林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 ,术后 3月及 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 ,将手术前后的计分进行比较 ,同时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 (P <0 .0 0 1)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 (P <0 .0 1)。健康状况问卷除总体健康感觉外 ,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0 1,精力及活力为P <0 .0 0 5 ) ,但术后 3月与术后 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 ,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心病 健康状况问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建文 林曙光 +3 位作者 陈鲁源 吴伟康 罗汉川 侯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8-411,共4页
观察冠心病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临床进行FTCA术后,外周静脉血心肌酶活性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外周静脉血和冠状动脉血中,SOD和CAT活性术后比术前显著下降(P<0.001),MDA含... 观察冠心病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临床进行FTCA术后,外周静脉血心肌酶活性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外周静脉血和冠状动脉血中,SOD和CAT活性术后比术前显著下降(P<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01),提示PTCA PTCA术后自由基损伤性因素增加,防御性因素削弱,从而发生了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冠心病 腔内成形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平 凌政 +2 位作者 张少富 陈丽芬 陈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比较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 77例AMI患者中 ,2 8例患者接受紧急PT CA治疗 ,49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紧急PTCA组中梗塞相... 目的 比较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 77例AMI患者中 ,2 8例患者接受紧急PT CA治疗 ,49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紧急PTCA组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 2 6例 ,开通率为 92 .9%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2 8例 ,再通率为 5 7.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急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7.1%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为2 0 .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急PTCA组住院时间为 (11.5± 4.2 )天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为 (19.7± 5 .6)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紧急PTC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时 ,前者的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及降低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优于后者 ,而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梗死 AMI PTCA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秋 廖琳 管庆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 截肢率 病理状态 神经病变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腔内成形术(附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忠 吴金家 +7 位作者 马建新 罗丽萍 徐卫亭 周康 吴心灵 别桂琴 毕焕林 陈晓云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腔内成形术的效果 ,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 :手术按 Gruentzig方法进行 ,术前、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结果 :90例患者 110处复杂病变 ,成功扩张 99处 ,成功率 90 .0 % ;B型病变成功率为 94... 目的 :观察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腔内成形术的效果 ,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 :手术按 Gruentzig方法进行 ,术前、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结果 :90例患者 110处复杂病变 ,成功扩张 99处 ,成功率 90 .0 % ;B型病变成功率为 94.3% (5 0 / 5 3) ;C型为 86 .0 % (4 9/ 5 7) ,两者无差异 (P>0 .0 5 )。在 2 7例次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急性闭塞性病变成功率为 92 .9% (13/ 14) ,慢性闭塞性病变成功率为 5 3.8% (7/ 13)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所有患者中死亡 1例。结论 :影响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腔内成形术成功的因素主要有 :(1)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2 )导管系统的选择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外科手术 影响因素 Gruentzig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123例报告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全明 田 军 +2 位作者 李慧平 Martial Homon Gilles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介入材料的选择。 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88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56例使用了Judkins左冠导管,16例使用了Voda左冠导管门4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另2例分别使用了人Amplatz左冠导管和MAC导管。45处右冠状动脉病变中,26例使用了Judkins右冠导管,12例使用了Amplatz右冠导管,6例使用了Amplatz左冠导管,l例使用了MAC指引导管。 结果:共对123例患者的138处病变(左主干1例,左前降支53例,左回旋支34例,右冠状动脉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5例)进行了治疗。其中,对4处病变进行了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5处进行了直接支架术,69处进行了PTCA加支架术。123例中119例获得成功(96.7%)。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3.4%和 5.8%。共置入支架 131枚,其中 2.5 mm的11枚,2.75 mm的 5枚,3.0 mm的 50枚,3.5mm的 51枚,4.0 mm的 13枚,5mm的1枚。 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术 桡动脉 经皮穿刺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