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败经历与腐败感知:基于调查实验与直接提问的双重检验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辉 孟天广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4-215,共22页
本文采用"列举实验法"来解决测量腐败经历时的社会意愿偏差问题,提出两个核心发现:与没有腐败经历的个体相比,有过腐败经历的个体会更倾向于认为政府是腐败的,同时认为政府的反腐败能力更弱,对政府的反腐败满意度也更低;腐败... 本文采用"列举实验法"来解决测量腐败经历时的社会意愿偏差问题,提出两个核心发现:与没有腐败经历的个体相比,有过腐败经历的个体会更倾向于认为政府是腐败的,同时认为政府的反腐败能力更弱,对政府的反腐败满意度也更低;腐败经历对腐败感知的影响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中有差异,与中央政府相比,腐败经历对地方政府的腐败感知和反腐败评价影响更强烈。民众可以绕过间接因素直接获得对腐败的认知,因此,要改善民众对政府腐败和反腐败的主观态度,提升获得感,仅仅靠舆论和宣传是不够的,只有切实解决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的腐败问题,才能真正赢得反腐败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举实验 腐败经历 腐败感知 腐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腐败感知与腐败经历对政治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缪娅 吴心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1-40,共10页
政治信任是政权巩固其合法性的重要手段,而腐败是削弱政治信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个体微观层面上,腐败对政治信任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特别是以个人获取腐败信息的不同途径对个人政治信任的影响。基于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的数... 政治信任是政权巩固其合法性的重要手段,而腐败是削弱政治信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个体微观层面上,腐败对政治信任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特别是以个人获取腐败信息的不同途径对个人政治信任的影响。基于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的数据,选取亲身腐败经历、亲朋好友的腐败经历、通过小道消息听说腐败信息和官方媒体听说腐败信息等变量,对受访民众与政治信任的关联进行验证后发现:只有亲身腐败经历和亲朋好友的腐败经历会对个体的地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至于官方媒体、小道消息等途径则没有显著地影响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同时个体对中央政府信任也不受腐败信息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反腐活动,巩固反腐败的压倒性局势,努力杜绝群众身边的腐败,还应革新反腐宣传的形式,提升民众对反腐败的信心,进而巩固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腐败感知 腐败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行贿意愿研究——来自G省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宗锋 高洪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7,共8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公众行贿导致公职人员腐败的实证研究乏善可陈。基于G省2014年公众腐败感知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为了办事方便,有30%~44%的公众愿意向公职人员行贿。试图从腐败容忍度、腐败感知程度和腐败经历三个维度来解释个体行贿...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公众行贿导致公职人员腐败的实证研究乏善可陈。基于G省2014年公众腐败感知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为了办事方便,有30%~44%的公众愿意向公职人员行贿。试图从腐败容忍度、腐败感知程度和腐败经历三个维度来解释个体行贿意愿之间的差异。通过聚类Logit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腐败容忍度越高,公众行贿的几率越高;感知到的腐败程度越高,公众行贿的几率就越高;腐败经历显著地提高了公众的行贿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感知 腐败容忍 腐败经历 行贿意愿 聚类Logi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何以提升中国民众的政治信心——来自CSGS2015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8
4
作者 苏毓淞 汤峰 褚向磊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8,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反腐败以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姿态在国家各领域开展,对中国社会和民众心态产生深刻影响。在应然层面,相关研究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对提升中国公众政治信心的积极作用。不过,上述论断还有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反腐败以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姿态在国家各领域开展,对中国社会和民众心态产生深刻影响。在应然层面,相关研究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对提升中国公众政治信心的积极作用。不过,上述论断还有待充足的经验证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学界对反腐败提升公众政治信心作用过程的系统性探讨仍有不足。鉴于此,文章从“公众对政府清廉感知”着手,通过对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CSGS)数据的实证分析,解答全面从严治党何以提升中国民众的政治信心。研究发现如下:第一,高强度的反腐败行动提升了中国公众的政治信心。第二,公众对政府清廉感知的不同来源会对政治信心产生相反作用。间接评价正向影响其政治信心,即政府清廉感知的间接评价越高,公众对政治信心的评价水平就越好,而公众清廉感知的直接经历负向影响政治信心,并且间接评价的作用大于直接经历。第三,在反腐对政治信心的提升作用中,公众对中央的政治信心高于地方。公众的政府清廉感知对中央、地方政府的政治信心分别产生独立影响。不过,这种独立效应仅存在于间接评价对政治信心的影响上。此外,反腐对公众政治信心的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腐败 政府清廉感知 腐败经历 政治信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遭遇腐败的经历、反腐败评价与制度支持——基于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分析
5
作者 吴心喆 肖龙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21年第1期84-106,共23页
近年来,反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外学界对于反腐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加强民众对于现有制度的支持,也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动摇民众的制度支持。本文从中国普通民众的视角分析党和国家的反腐败究竟是减弱还是增强... 近年来,反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外学界对于反腐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加强民众对于现有制度的支持,也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动摇民众的制度支持。本文从中国普通民众的视角分析党和国家的反腐败究竟是减弱还是增强民众的制度支持?反腐败能否弱化腐败给民众带来的负面观感,进而取得对制度支持的效应?本文使用“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目前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事实上是强化了民众对现有制度的支持;而民众若对反贪腐有感,则更能强化其制度支持。同时,反腐也能有效减少对经历贪腐民众的负面影响,并再度强化他们对于制度的支持。本文的结论是,党和国家应该进一步强化反腐制度举措,并让普通民众有感,如此则能有效凝聚民众,并提升其制度支持,强化其对于制度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 经历腐败 腐败评价 制度支持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ANTI-CORRUPTION STRATEGIES IN TRANSITIONAL CHINA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stitutions and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odern China
6
作者 Song L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4期162-175,共14页
China has a rich tradi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ti-corruption institu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a were based on a detailed system of anti- corruption charges as well as a ... China has a rich tradi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ti-corruption institu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a were based on a detailed system of anti- corruption charges as well as a dynamic system of prevention, monitoring, and punishment, facilitated by a unique system of supervision and salary increases to encourage honesty.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a of "ruling for the people" was advocated as a par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viding a non-institutional impetus for curbing corruption starting from the very source of power. The honesty and integrity of officials was transformed from a political ethic to an everyday ethic which was at the heart of anti-corruption efforts in traditional China. Moral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integrity and cultivation of a professional ethic were stressed so that socia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shared the same goals and political ideals and goals were socialized. These experiences have implications for us even today, and should not he overlooked in the present worldwide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a ANTI-CORRUPTI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