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炎红 姜超强 +5 位作者 沈嘉 李田 汪文杰 崔权仁 竟丽丽 祖朝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49,共7页
利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典型烟田土壤,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烟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烟杆还田后,腐解速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20 d),常规还田、添加白云石粉和生石灰还田烟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6%... 利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典型烟田土壤,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烟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烟杆还田后,腐解速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20 d),常规还田、添加白云石粉和生石灰还田烟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6%、53%和49%。各处理烟杆还田的养分释放率均为钾>磷>氮。烟杆还田前15 d内,钾的释放达到88%,磷的释放率为76%,而氮的释放率仅为53%。烟杆还田对土壤pH有显著影响,在整个腐解过程中生石灰和白云石粉处理土壤pH均显著高于常规还田和不还田处理。烟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较不还田提高47%。由烟杆腐解特点和养分释放的规律可见,烟杆中的钾是水浸提的速效钾,水稻推荐施肥量中可考虑减去(或部分减去)所用烟杆的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杆还田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茎杆和棉籽饼腐解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德明 吕双庆 +1 位作者 姜益娟 万素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8-280,共3页
棉茎杆、棉籽饼埋入土壤,当年可腐烂分解68.14% 和91 .27 % ,氮磷化肥可明显促进棉茎秆的腐解,棉茎杆、棉籽饼埋入土壤经一年腐解后,腐殖化系数分别为0.285 和0.
关键词 棉茎杆 棉籽饼 腐解速率 殖化系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豆绿肥腐解速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秀领 闫旭东 +2 位作者 徐玉鹏 刘艳昆 刘忠宽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46-47,共2页
以大豆(沧豆6号)为绿肥材料,在田间采用埋入和覆盖尼龙袋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是否种植玉米)、利用方式(埋入土壤、覆盖在地表)和使用量(200 g/袋、250 g/袋)下绿肥腐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绿肥的腐解过程表现为前期腐解... 以大豆(沧豆6号)为绿肥材料,在田间采用埋入和覆盖尼龙袋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是否种植玉米)、利用方式(埋入土壤、覆盖在地表)和使用量(200 g/袋、250 g/袋)下绿肥腐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绿肥的腐解过程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逐渐减慢的特点,在种植玉米条件下比不种植玉米条件下腐解得快,在施用化肥条件下比不施化肥条件下腐解得快,绿肥埋深10 cm比覆盖在地表腐解得快,但差异均不显著;在田间翻埋条件下,大豆绿肥的腐解速率几乎不受翻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大豆 腐解速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茎秆和棉籽饼腐解速率的研究
4
作者 郑德明 吕双庆 +2 位作者 姜益娟 万素梅 张红梅 《新疆农垦科技》 2000年第5期27-28,共2页
棉茎秆、棉籽饼埋入土壤 ,当年可腐烂分解 68.1 4 %和 91 .2 7% ,氮磷化肥可明显促进棉茎秆的腐解速率 ;棉茎秆、棉籽饼腐烂分解后 ,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大部分可转变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速效态养分 ;棉茎秆、棉籽饼埋入土壤经一年腐解... 棉茎秆、棉籽饼埋入土壤 ,当年可腐烂分解 68.1 4 %和 91 .2 7% ,氮磷化肥可明显促进棉茎秆的腐解速率 ;棉茎秆、棉籽饼腐烂分解后 ,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大部分可转变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速效态养分 ;棉茎秆、棉籽饼埋入土壤经一年腐解后 ,腐殖化系数分别为 0 .2 85和 0 .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茎秆 棉籽饼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 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速率及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志龙 王晨光 +1 位作者 马欣 王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187,共6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在陕北旱地进行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30000 kg/hm^(2))、中(45000 kg/hm^(2))、高(52500 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为合理确定绿肥翻压量和化肥配施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尼龙网袋法在陕北旱地进行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30000 kg/hm^(2))、中(45000 kg/hm^(2))、高(52500 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为合理确定绿肥翻压量和化肥配施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翻压时间的推移毛叶苕子腐解率呈前期迅速增加、后期缓慢的变化趋势,至试验结束时(75 d)各处理干物质的最终腐解率为61.98%~65.32%。氮、磷、钾均在翻压后的前10 d大量释放,至试验结束时氮累积释放率为69.10%~75.23%,磷累积释放率为72.25%~78.24%,钾累积释放率达81.62%~90.02%。不同翻压量下毛叶苕子氮、磷、钾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分别可用幂函数y=ax^(b)和指数衰减模型v=v_(0)e^(-kx)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翻压量下各养分最易达到的释放率均随翻压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翻压量的增加,氮养分最大释放速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磷的最大释放速率逐渐提升,钾的最大释放速率逐渐减少。增加翻压量对毛叶苕子磷完全释放的延缓效应最大(延缓145~167 d)、氮次之(延缓31~49 d)、钾最小(延缓26~38 d)。增加翻压量不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但会对养分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产生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结合作物需肥特性,确定毛叶苕子合理的翻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免耕对小麦/玉米农田玉米还田秸秆腐解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江晓东 迟淑筠 +2 位作者 王芸 宁堂原 李增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7-251,共5页
为了研究高产灌溉条件下土壤耕作模式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在山东龙口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进行了一年两季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腐解率、秸秆腐解速率和秸秆的纤维素... 为了研究高产灌溉条件下土壤耕作模式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在山东龙口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进行了一年两季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腐解率、秸秆腐解速率和秸秆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秸秆腐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两种少耕模式和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模式的秸秆腐解率、平均秸秆腐解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少耕模式并不因减少耕作程序而降低作物秸秆在田间的腐解。免耕模式的秸秆腐解率和腐解速度显著低于以上3种耕作模式,经过小麦和玉米两个生长季节后仍有37.78%的玉米秸秆剩余,而且秸秆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0.69%,腐解质量差,会对下年作物的出苗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 秸秆腐解速率 秸秆还田 耕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还田腐解变化特征及其培肥土壤的作用 被引量:110
7
作者 胡宏祥 程燕 +2 位作者 马友华 于学胜 项金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7-302,共6页
为促进油菜秸秆腐解,推进农村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培养与提高土壤肥力,采用尼龙网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设置了油菜秸秆不同还田量处理和不同还田深度处理,研究了油菜秸秆腐解百分率和腐解速率变化特... 为促进油菜秸秆腐解,推进农村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培养与提高土壤肥力,采用尼龙网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设置了油菜秸秆不同还田量处理和不同还田深度处理,研究了油菜秸秆腐解百分率和腐解速率变化特征,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还田的腐解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秸秆腐解速率则早期快后期慢;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腐解速率降低,表现为全量还田的秸秆腐解速率<2/3量还田秸秆腐解速率<1/2量还田秸秆腐解速率<1/3量还田秸秆腐解速率;在种植水稻条件下油菜秸秆还田深度在10 cm时腐解速度最慢,在表层还田腐解速度最快,20 cm深还田腐解速度居中。相比对照处理来说,油菜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氮磷钾含量(P<0.05)。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作物有极显著增产作用(P<0.01),增产幅度在6.02%~21.17%之间。本试验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下油菜秸秆还田腐解特征进行的研究可为调控油菜秸秆还田腐解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秸秆还田 还田量 还田深度 腐解速率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在植烟土壤中的腐解及活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鲁耀 郑波 +4 位作者 段宗颜 李祖红 解燕 邱学礼 王建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6-1620,共5页
采取田间原位尼龙网袋埋土法,研究油籽饼及苕子、油菜、小麦、玉米等有机物料埋土还田后,在植烟土壤中的腐解速率、各期残留物料中的活性有机C、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腐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籽饼及苕子等不同有机物料埋土还田后的腐... 采取田间原位尼龙网袋埋土法,研究油籽饼及苕子、油菜、小麦、玉米等有机物料埋土还田后,在植烟土壤中的腐解速率、各期残留物料中的活性有机C、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腐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籽饼及苕子等不同有机物料埋土还田后的腐解速率表现为早期快后期慢。不同有机物料腐解速率的大小表现为油籽饼>苕子>小麦秸秆和油菜秸秆>玉米秸秆,腐解速率与全N含量呈极其显著直线正相关,与活性有机C/N比值呈极其显著负相关,而与活性有机C含量之间的没有相关性。随着腐解时间推移,油菜、苕子、小麦、玉米等秸秆中活性有机C含量、全N含量呈增加趋势,活性有机C/N比值呈下降趋势,而油籽饼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腐解速率 活性有机C C/N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在水稻土中的腐解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柳开楼 张俊清 +7 位作者 苑举民 宋文静 芦伟龙 董建新 梁洪波 张启明 李文军 胡惠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68-272,共5页
为了明确烟草秸秆还田量的腐解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烟草秸秆的腐解规律,并结合烟草秸秆投入量探讨外源碳氮比投入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烟草秸秆腐... 为了明确烟草秸秆还田量的腐解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烟草秸秆的腐解规律,并结合烟草秸秆投入量探讨外源碳氮比投入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烟草秸秆腐解特征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点。5 d时烟草秸秆腐解量和日均腐解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0.87 g和0.29 g/d。烟草秸秆累积腐解速率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整个水稻季烟草秸秆的累积腐解速率为42.31%。在不同还田量中,各处理的烟草秸秆腐解量和日均腐解量差异不显著,但累积腐解速率则基本呈现出半量还田处理高于等量还田和1.5倍还田量处理。投入碳氮比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且水稻生长合理的碳氮比投入量为10.1,对应的最高产量为10.4 t/hm^2。因此,在烟稻轮作中,虽然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下腐解特征相似,但合理的碳氮比投入是实现水稻增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秸秆 腐解速率 水稻产量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膜还田时玉米秸秆的腐解率和还田层的温湿度变化趋势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秉林 包兴国 +3 位作者 车宗贤 张久东 杨新强 王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87,共7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对河西绿洲灌区带膜还田时玉米秸秆的腐解率及其还田层的温、湿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早晨8∶00左右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在傍晚8∶00左右可以减缓土... 采用尼龙网袋法对河西绿洲灌区带膜还田时玉米秸秆的腐解率及其还田层的温、湿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早晨8∶00左右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在傍晚8∶00左右可以减缓土壤温度降低,其中翻压带膜还田时,秸秆还田层的日均相对湿度、最大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均高于覆盖带膜还田,但是相对湿度的日较差却低于覆盖带膜还田。同时,还田层的日最低温度高于覆盖带膜还田,而日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温度日较差却低于覆盖带膜还田。还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腐解时间是还田秸秆腐解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还田层的温度影响最大,相对湿度和腐解时间其次。秸秆覆盖带膜还田时,还田层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还田秸秆的腐解起主要作用,腐解时间起次要作用。秸秆翻压带膜还田时,还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腐解时间三者对还田秸秆的腐解率均起主要作用。翻压带膜还田30天进入秸秆腐解高峰期,月腐解率达15%~16%,覆盖带膜还田60天进入腐解高峰期,月腐解率达11%~16%。经过180天的腐解后,翻压带膜还田的秸秆累积腐解率为72.5%,覆盖带膜还田秸秆的累积腐解率为56.0%。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秸秆带膜还田时,翻压带膜还田要好于覆盖带膜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膜还田 玉米秸秆 腐解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通径分析 河西绿洲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杨丽丽 周米良 +4 位作者 邓小华 田峰 张明发 陈治锋 张黎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0期32-37,共6页
利用尼龙网袋法模拟玉米秸秆还田,研究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及有机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应用不同腐熟剂的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快速腐解期(前10天)〉中速腐解期(10~50天)〉缓慢腐解期(50~... 利用尼龙网袋法模拟玉米秸秆还田,研究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及有机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应用不同腐熟剂的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快速腐解期(前10天)〉中速腐解期(10~50天)〉缓慢腐解期(50~100天)。经过100天的分解,玉米秸秆生物量有72.46%~76.09%被分解,应用腐熟剂的累积腐解率均高于未施用腐熟剂处理。(2)玉米秸秆养分释放表现为:K〉P〉C〉N。100天结束时玉米秸秆有机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平均分别为:58.66%、57.3%、88.68%、94.88%。秸秆腐熟剂有益于玉米秸秆中难分解物的分解,可加速秸秆中有机碳、氮、磷的释放。综合比较,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的效果最佳,更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熟剂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徐健程 王晓维 +2 位作者 朱晓芳 邓晓东 杨文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如何处理大量的玉米秸秆成为玉米种植区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深入研究冬种绿肥对玉米秸秆腐解释放的影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通过对红壤旱地空闲(YCK)及紫花苜蓿(... 【目的】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如何处理大量的玉米秸秆成为玉米种植区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深入研究冬种绿肥对玉米秸秆腐解释放的影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通过对红壤旱地空闲(YCK)及紫花苜蓿(YZ)、黑麦草(YH)、肥田萝卜(YL)绿肥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177 d的腐解量和养分释放的监测,分析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及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四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均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规律,7 d的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达到最大。翻压177 d时,四种种植模式下(YCK、YZ、YH、YL)玉米秸秆累积腐解量分别为23.41、21.22、20.86和20.95 g,玉米秸秆碳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2.38、11.07、11.18、11.36 g,与YCK种植模式相比,YZ、YH、YL种植模式秸秆累积腐解量分别显著降低了9.3%、10.9%、10.5%,碳累积释放量则分别显著降低了10.6%、9.7%和8.3%;各处理氮累积释放量分别为479.46、513.04、442.58和530.20 mg,相比YCK种植模式,种植绿肥对玉米秸秆氮累积释放量的影响不显著,而YH种植模式较YZ和YL种植模式则显著降低了13.7%和16.5%。各处理磷累积释放量分别为58.10、57.91、58.47和59.47 mg,且YL种植模式较YCK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2.35%;翻压28 d时,各处理钾累积释放量为487.20、444.85、456.94和434.55 mg,分别占加入量的100.0%、91.3%、93.8%和89.2%,且三个种植模式均显著低于YCK种植模式,42 d时各处理的钾均全部释放。从玉米秸秆碳与氮、磷、钾比来看,翻压177 d时,与YCK种植模式相比,YZ和YL种植模式玉米秸秆碳氮比显著增加了102.8%、91.6%;YZ、YH、YL种植模式碳磷比分别显著增加了48.4%、72.4%、147.0%。翻压28 d时,YH种植模式玉米秸秆碳钾比较YL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结论】玉米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速率均在翻压后第7天达到最大值,之后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减缓。与空闲相比,种植绿肥能显著减缓玉米秸秆腐化和秸秆中碳和钾的释放,而种植紫花苜蓿和肥田萝卜能促进玉米秸秆氮素释放,种植黑麦草则减缓了玉米秸秆氮素释放。种植肥田萝卜能显著促进玉米秸秆磷素释放。冬季种植肥田萝卜既对玉米秸秆还田后氮素释放有一定促进作用,又能增加红壤中磷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减缓玉米秸秆钾的释放,使钾释放更为长效,是一种土壤培肥和秸秆养分释放较好的绿肥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绿肥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单卿 李顺义 郭夏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腐解率较覆盖还田显著提高61.59%。秸秆养分释放速率与秸秆纤... 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腐解率较覆盖还田显著提高61.59%。秸秆养分释放速率与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腐解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快、后期慢。其中,覆盖还田钾释放率为81.60%,翻埋还田为85.79%;覆盖还田氮释放率为49.72%,翻埋还田为60.94%。翻埋还田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腐解率为60.89%、84.83%、36.94%,较覆盖还田分别显著提高27.64%、20.12%、49.25%。综上,在秸秆腐解过程中,翻埋还田在组成成分降解、养分释放方面均优于覆盖还田,而施肥处理对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秸秆还田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肥和腐熟剂对小麦秸秆腐解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远芃 金梦灿 +3 位作者 马超 广敏 高敏 郜红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2-619,共8页
为探明氮肥和腐熟剂对小麦秸秆腐解的协同作用,采用田间堆腐的方法,设置自然堆腐(S)、堆腐+氮肥(NS)、堆腐+腐熟剂(ES)和堆腐+氮肥和腐熟剂(NESS)4个处理,研究外源添加氮肥和腐熟剂对小麦秸秆堆腐过程中残留质量,纤维素酶等水解酶和木... 为探明氮肥和腐熟剂对小麦秸秆腐解的协同作用,采用田间堆腐的方法,设置自然堆腐(S)、堆腐+氮肥(NS)、堆腐+腐熟剂(ES)和堆腐+氮肥和腐熟剂(NESS)4个处理,研究外源添加氮肥和腐熟剂对小麦秸秆堆腐过程中残留质量,纤维素酶等水解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等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与秸秆腐解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堆腐条件下,小麦秸秆的质量变化特征符合一阶动力学方程。堆腐120d时,单独加氮肥(NS)或腐熟剂(ES)处理的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达到74.70%和73.26%,共施氮肥和腐熟剂(NESS)处理条件下小麦秸秆腐解率达到79.83%,腐解常数表现为K_(NESS)>K_(NS)>K_(ES)>K_S的规律,其中NESS处理条件下小麦秸秆腐解程度更高。添加氮肥或腐熟剂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秸秆腐解速率(K=0.017,P<0.01),同时添加氮肥和腐熟剂能显著增加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协同促进小麦秸秆腐解。添加氮肥主要通过提高水解酶活性加速小麦秸秆腐解,而添加腐熟剂主要通过促进氧化酶活性加速小麦秸秆腐解,同时添加氮肥和腐熟剂主要通过提高氧化酶活性,进而加速小麦秸秆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熟剂 田间堆 酶活性 腐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对玉米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石琳 金梦灿 +3 位作者 单旭东 高敏 陈曦 郜红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5,共9页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玉米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室内堆腐试验,通过外源添加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钙、尿素和谷氨酸等不同形态氮素调节玉米秸秆C/N(25∶1),以不添加氮素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玉米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室内堆腐试验,通过外源添加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钙、尿素和谷氨酸等不同形态氮素调节玉米秸秆C/N(25∶1),以不添加氮素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处理的玉米秸秆质量残留率逐渐降低,谷氨酸、硫酸铵和碳酸氢铵均能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其中谷氨酸对玉米秸秆的促腐作用最强,腐解速率常数达到2.8×10^(-2)d^(-1)。尿素对玉米秸秆腐解无明显影响,硝酸钙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玉米秸秆的腐解。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率呈钾>磷>氮的规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处理的玉米秸秆碳、氮、磷和钾素质量残留率逐渐降低。培养到180 d时,玉米秸秆残余物中碳、氮、磷和钾素残留质量分别是其初始质量的16.9%^24.8%、21.57%^51.27%、22.72%^59.00%和24.86%^54.48%,其中谷氨酸对玉米秸秆碳、氮和钾素释放促进作用最强,其释放速率常数分别为1.37×10^(-2)、7.15×10^(-3)d^(-1)和5.62×10^(-3)d^(-1);而硫酸铵能够促进秸秆中磷的释放,其释放速率常数为7.94×10^(-3)d^(-1),高于CK处理(7.54×10^(-3)d^(-1))。研究表明,谷氨酸会提高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与碳、氮和钾素的释放,硫酸铵会提高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与碳、氮、磷素的释放,碳酸氢铵会提高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与氮素的释放,尿素和硝酸钙会促进碳、氮、钾养分的释放,谷氨酸和硫酸铵的促腐效应高于其他形态氮素处理。从还田秸秆快速腐解和养分释放及高效利用角度考虑,秸秆还田后施用谷氨酸和硫酸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玉米秸秆 腐解速率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残茬还田腐解特征及对土壤养分与烟碱的影响
16
作者 陈金 王新月 +7 位作者 谢鹏飞 张庆富 杨柳 陈治锋 裴晓东 黄杰 邓永晟 邓小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4期65-71,共7页
为明确烟草残茬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和水稻中烟碱含量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烟茎和烟根还田后的腐解特征,以及土壤pH、有机质、养分、烟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烟根和烟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的释放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各养... 为明确烟草残茬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和水稻中烟碱含量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烟茎和烟根还田后的腐解特征,以及土壤pH、有机质、养分、烟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烟根和烟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的释放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各养分累积释放率依次为钾>磷>氮。烟根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慢于烟茎,还田120天,烟根累积腐解率为45.02%,烟茎为53.82%。(2)烟茎和烟根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9.35%~39.87%,前期会导致土壤pH降低,但90天后会提高土壤pH。(3)烟草残茬的烟碱释放快,还田后的前5天,烟碱释放约50%,40天后,烟草残茬中烟碱基本释放完毕。烟根的烟碱释放要快于烟茎,还田后30天,烟根的烟碱累计释放率为96.95%,烟茎的烟碱累计释放率为94.03%。至第90天各处理土壤的烟碱含量为0μg/g。水稻植株在前期会吸收微量的烟碱,至还田20天后,水稻植株中烟碱含量为0μg/g。综合而言,烟草残茬还田能提高土壤养分,且还田后期土壤与水稻中不会有烟碱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残茬 腐解速率 氮磷钾养分释放 稻田土壤 土壤养分 烟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区黑麦草腐解和氮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文亭 王晓维 +3 位作者 徐健程 焦琪琪 鲁美娟 黄国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89-2595,共7页
绿肥还田是主要的农田有机培肥措施之一,外源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绿肥腐解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设置土壤含水量(15%、30%、45%)和施氮量(0、60、120 mg·kg^(-1))两因素三水平的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和施氮量对红壤区黑... 绿肥还田是主要的农田有机培肥措施之一,外源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绿肥腐解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设置土壤含水量(15%、30%、45%)和施氮量(0、60、120 mg·kg^(-1))两因素三水平的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和施氮量对红壤区黑麦草还田过程中的腐解和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含水量条件下,氮肥的增加没有促进黑麦草的腐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麦草还田7~21 d时的腐解速率;相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黑麦草的腐解率;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施氮抑制了黑麦草还田7~13 d时的氮素释放率;相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促进了黑麦草还田过程中的氮素释放率;黑麦草还田57~91 d时,增加土壤含水量能提高黑麦草氮素释放率,且不施氮较施氮条件下的效果更明显;91 d时,含水量45%和施氮量60 mg·kg^(-1)处理的黑麦草还田腐解率最大,达到0.889,含水量45%和施氮量120 mg·kg^(-1)处理的氮素释放率最高,达到0.88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黑麦草腐解率和氮素释放率均存在显著影响。综合来看,红壤区黑麦草还田初期需施加一定量的氮素(60 mg·kg^(-1))和保持合理的土壤含水量(30%),以抑制黑麦草还田前期的腐解;还田后期提高土壤含水量(45%),加快黑麦草后期的腐解和氮素释放,促进下茬作物氮素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绿肥 腐解速率 氮素释放 红壤
原文传递
稻草不同施入方法对温室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春成 曹霞 +2 位作者 齐明芳 李天来 王建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8-530,共3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稻草施入方式和施入长度两因素对温室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处理A1、A2的温室CO2浓度、稻草腐解速率、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P含量随着稻草施入长度的增加均相应增加,而主处理A3则正好相反...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稻草施入方式和施入长度两因素对温室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处理A1、A2的温室CO2浓度、稻草腐解速率、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P含量随着稻草施入长度的增加均相应增加,而主处理A3则正好相反(除土壤含水量外)。试验筛选出一个较优的稻草施入方法,即A2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温室 CO2浓度 稻草腐解速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生植物腐解过程中磷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汤志凯 张毅敏 +6 位作者 杨飞 朱月明 徐斌 巴翠翠 顾诗云 张志伟 冯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6-721,共6页
室内模拟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浮水植物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挺水植物荷花(Lotus flower)在5.7 g·L^(-1)初始生物量密度下的腐解过程,并探究该过程中磷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发现,3种植... 室内模拟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浮水植物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挺水植物荷花(Lotus flower)在5.7 g·L^(-1)初始生物量密度下的腐解过程,并探究该过程中磷营养物质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发现,3种植物腐解速率在第2 d上升至最大值(分别为1.075、1.455、1.16 g·d^(-1))后出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并且在整个腐解周期内种间差异性显著(p<0.01),造成整个腐解周期内狐尾藻、菱角、荷花3种植物平均磷释放速率分别为0.456、0.670、0.537 mg·g^(-1),且以无机磷酸盐为主;水中释放的磷在底泥吸附及其自身沉降等作用下,明显向底泥迁移转化,水中磷含量下降,最终在试验结束时恢复至初始水平(0.5 mg·L^(-1));该研究可为湖泊水生植被系统的修复或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腐解速率 迁移转化
原文传递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高燕 张延 +1 位作者 郭亚飞 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93-101,共9页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碳氮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后的碳周转特征及研究方法,以及秸秆还田的作物类型、还田秸秆部位、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碳氮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后的碳周转特征及研究方法,以及秸秆还田的作物类型、还田秸秆部位、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还田后秸秆的分解转化以及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指出未来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高效地进行秸秆还田,结合秸秆自身条件以及土壤环境,选择一种适合作物生长、可以最大化提高土壤肥力的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解速率 碳周转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