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文昌组有机质碳同位素异常成因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智同
尹相东
+5 位作者
陈世加
雷明珠
朱必清
刘杨
赵荣茜
刘宇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6-279,共14页
部分中国近海湖盆和大西洋裂谷盆地发现了腐泥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现象,并伴随异常高总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本文依据泥岩有机碳测试、孢粉分析、主微量元素、泥岩和原油碳同位素及饱和烃色质色谱资料,并结合现代湖泊盘星藻发育特...
部分中国近海湖盆和大西洋裂谷盆地发现了腐泥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现象,并伴随异常高总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本文依据泥岩有机碳测试、孢粉分析、主微量元素、泥岩和原油碳同位素及饱和烃色质色谱资料,并结合现代湖泊盘星藻发育特征,从有机质来源、古环境条件和有机质保存改造三个方面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古近系文昌组碳同位素正偏移的成因机制。珠三坳陷文昌组碳同位素异常与气候、古生产力、古水深和藻类勃发等古环境因素有关。然而,从三级层序尺度看,古水深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指示水深的Rb/K比值随深度加深而增加,与碳同位素和TO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同时现代湖泊研究也证实了盘星藻分布于不同水深范围,因此“深水型盘星藻”的繁盛很可能是珠三坳陷文昌组二段烃源岩碳同位素偏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泥型有机质
碳同位素
古环境
盘星藻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腐泥型干酪根热降解成气潜力及裂解气判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8
2
作者
谢增业
李志生
+4 位作者
魏国齐
李剑
王东良
王志宏
董才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腐泥型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以先生成原油再裂解成气已有共识,但有多大的比例是由干酪根直接降解生成以及如何鉴别尚存异议。选取华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腐泥型页岩,采用高温高压黄金管体系及常规高压釜热模拟实验装置,对同源于该页...
腐泥型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以先生成原油再裂解成气已有共识,但有多大的比例是由干酪根直接降解生成以及如何鉴别尚存异议。选取华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腐泥型页岩,采用高温高压黄金管体系及常规高压釜热模拟实验装置,对同源于该页岩的原始干酪根、残余干酪根和原油开展了生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腐泥型有机质生油高峰期后,干酪根直接降解成气量占总生气量的20%左右;原油裂解主成气期为422566℃(RO=1.3%2.5%),生气量占裂解气总量的85.5%。(2)干酪根降解气和原油裂解气Ln(C1/C2)值与Ln(C2/C3)值均随演化程度增高而增大,但受原油和干酪根结构差异、裂解生气速率及所需活化能大小的影响,过成熟阶段,干酪根降解气Ln(C2/C3)值逐渐增大,原油裂解气Ln(C2/C3)值基本稳定,且低升温速率的Ln(C1/C2)值比高升温速率的值大。(3)新建考虑演化阶段的裂解气判识图版,认为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腐泥型烃源岩发育区,高演化阶段以寻找原油裂解气为主要目标,而非烃源岩晚期干酪根降解气,并可为有机质全过程生烃演化轨迹曲线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泥型有机质
干酪根降解气
原油裂解气
成因判识
震旦系—寒武系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题名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文昌组有机质碳同位素异常成因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智同
尹相东
陈世加
雷明珠
朱必清
刘杨
赵荣茜
刘宇阳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6-27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02176,41872165,42072185)资助的成果。
文摘
部分中国近海湖盆和大西洋裂谷盆地发现了腐泥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的现象,并伴随异常高总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本文依据泥岩有机碳测试、孢粉分析、主微量元素、泥岩和原油碳同位素及饱和烃色质色谱资料,并结合现代湖泊盘星藻发育特征,从有机质来源、古环境条件和有机质保存改造三个方面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古近系文昌组碳同位素正偏移的成因机制。珠三坳陷文昌组碳同位素异常与气候、古生产力、古水深和藻类勃发等古环境因素有关。然而,从三级层序尺度看,古水深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指示水深的Rb/K比值随深度加深而增加,与碳同位素和TO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同时现代湖泊研究也证实了盘星藻分布于不同水深范围,因此“深水型盘星藻”的繁盛很可能是珠三坳陷文昌组二段烃源岩碳同位素偏重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腐泥型有机质
碳同位素
古环境
盘星藻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carbon isotope
paleoenvironment
pediastrum
Zhu Ⅲ subbasin
Pear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腐泥型干酪根热降解成气潜力及裂解气判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8
2
作者
谢增业
李志生
魏国齐
李剑
王东良
王志宏
董才源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7-002)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科技项目(编号:2014B-0607)联合资助
文摘
腐泥型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以先生成原油再裂解成气已有共识,但有多大的比例是由干酪根直接降解生成以及如何鉴别尚存异议。选取华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腐泥型页岩,采用高温高压黄金管体系及常规高压釜热模拟实验装置,对同源于该页岩的原始干酪根、残余干酪根和原油开展了生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腐泥型有机质生油高峰期后,干酪根直接降解成气量占总生气量的20%左右;原油裂解主成气期为422566℃(RO=1.3%2.5%),生气量占裂解气总量的85.5%。(2)干酪根降解气和原油裂解气Ln(C1/C2)值与Ln(C2/C3)值均随演化程度增高而增大,但受原油和干酪根结构差异、裂解生气速率及所需活化能大小的影响,过成熟阶段,干酪根降解气Ln(C2/C3)值逐渐增大,原油裂解气Ln(C2/C3)值基本稳定,且低升温速率的Ln(C1/C2)值比高升温速率的值大。(3)新建考虑演化阶段的裂解气判识图版,认为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腐泥型烃源岩发育区,高演化阶段以寻找原油裂解气为主要目标,而非烃源岩晚期干酪根降解气,并可为有机质全过程生烃演化轨迹曲线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腐泥型有机质
干酪根降解气
原油裂解气
成因判识
震旦系—寒武系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Keywords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Kerogen degrading gas
Oil cracking gas
Genetic discrimination
Sinian-Cambrian Formation
Gaoshiti-Moxi regio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文昌组有机质碳同位素异常成因
何智同
尹相东
陈世加
雷明珠
朱必清
刘杨
赵荣茜
刘宇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腐泥型干酪根热降解成气潜力及裂解气判识的实验研究
谢增业
李志生
魏国齐
李剑
王东良
王志宏
董才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