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解毒化瘀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脾虚毒瘀互结型小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叶世青 许斌 +5 位作者 古石靖 俞渊 郭夏晴 颜士朝 郭徽 张政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汤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对脾虚毒瘀互结型小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免疫功能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RFA治疗,治疗组在行...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汤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对脾虚毒瘀互结型小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免疫功能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RFA治疗,治疗组在行RFA治疗后第1天开始服用健脾解毒化瘀汤,每日1剂,连服30 d。[结果]两组RFA治疗后第7 d、第30 d甲胎蛋白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FA治疗后第7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10(IL-10)水平较入院第1 d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FA治疗后第30 d IGF-Ⅱ、TGF-β_(1)、IL-10水平较入院第1 d、RFA治疗后第7 d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汤联合RFA治疗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小肝癌临床疗效好,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肝癌 射频消融 脾虚毒瘀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华一教授从脾虚瘀毒理论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
2
作者 李昱芃 臧超越 刘华一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4-18,共5页
刘华一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核心病机可概括为脾虚瘀毒,脾虚是发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全过程,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瘀积发病。刘教授提出以脾虚瘀毒理论指导治疗思路,分级辨治胃癌前病变,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 刘华一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核心病机可概括为脾虚瘀毒,脾虚是发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全过程,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瘀积发病。刘教授提出以脾虚瘀毒理论指导治疗思路,分级辨治胃癌前病变,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分为3个阶段,分别治以健脾通运、解毒消积、去癥复本。角药配伍相辅相成,有增效减毒之功,刘教授于临床经验中总结得出几组角药配伍,现介绍4组代表性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分级论治 角药 刘华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糖代谢重编程探讨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理论科学内涵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培培 黄雯洁 +3 位作者 李秋蓉 王柳翔 牛晓涛 舒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理论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为致病内在依据,亦是胃癌病机根本,贯穿始终,瘀毒于脾虚基础上渐生,为重要病理因素。在胃癌病变过程中,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代谢物质,以糖代谢重编程为主发生代谢改变,重构... 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理论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为致病内在依据,亦是胃癌病机根本,贯穿始终,瘀毒于脾虚基础上渐生,为重要病理因素。在胃癌病变过程中,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代谢物质,以糖代谢重编程为主发生代谢改变,重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功能,该过程与“脾虚瘀毒”病机理论相契合。本文聚焦肿瘤微环境糖代谢重编程驱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重塑,探讨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理论科学内涵,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糖代谢重编程 胃癌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癌“脾虚瘀毒”理论探讨CD8^(+)T细胞耗竭中医病机的科学内涵
4
作者 李秋蓉 杨培培 +3 位作者 黄雯洁 徐媛媛 姜超 舒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1期136-139,148,共5页
胃癌“脾虚瘀毒”理论认为脾虚为胃癌病机根本,气滞、痰凝、血瘀于脾虚基础上渐生,日久交错形成癌毒,“脾虚瘀毒”形成的正虚毒结内环境与肿瘤微环境中缺氧、新生血管、间质重构、营养消耗、脂质堆积、高乳酸水平等有内在联系,其通过多... 胃癌“脾虚瘀毒”理论认为脾虚为胃癌病机根本,气滞、痰凝、血瘀于脾虚基础上渐生,日久交错形成癌毒,“脾虚瘀毒”形成的正虚毒结内环境与肿瘤微环境中缺氧、新生血管、间质重构、营养消耗、脂质堆积、高乳酸水平等有内在联系,其通过多种途径致使CD8^(+)T细胞出现营养剥夺、线粒体缺陷、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导致T细胞耗竭的发生。“脾胃虚弱为本,瘀毒留滞为标”可能是胃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耗竭的核心病机。本文基于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理论,聚焦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耗竭探讨其科学内涵,为中医药抗胃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T细胞耗竭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理论
5
作者 裘怡婷 卞泽人 邹玺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0期4105-4108,共4页
此文系统阐述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的理论渊源及具体内涵,认为脾虚是胃癌发病的先决条件,瘀毒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亦是形成有利于肿瘤发展、侵袭转移内环境的病理基础,指出脾虚、癌毒、瘀血之间的关系,探讨益气健脾、化瘀解... 此文系统阐述胃癌“脾虚瘀毒”病机的理论渊源及具体内涵,认为脾虚是胃癌发病的先决条件,瘀毒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亦是形成有利于肿瘤发展、侵袭转移内环境的病理基础,指出脾虚、癌毒、瘀血之间的关系,探讨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在胃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丰富完善中医肿瘤病机理论与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聚 胃癌 病机 益气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杜悦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45-0147,共3页
研究分析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采取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和对照组(n=35,采取西医治疗)。结... 研究分析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采取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和对照组(n=35,采取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畏寒肢冷(0.40±0.16)分、神疲乏力(1.02±0.47)分、面足水肿(0.48±0.21)分、大便溏薄(0.24±0.10)分、腰膝酸软(0.57±0.22)分、夜尿频多(0.23±0.11)分、FPG(9.10±0.48)mmol/L、2hPG(12.65±1.10)mmol/L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0.75±0.23)分、(1.46±0.60)分、(0.86±0.30)分、(0.48±0.16)分、(0.93±0.31)分、(0.51±0.18)分、(10.15±0.76)mmol/L、(13.85±1.06)mmol/L(P<0.05);观察组的蛋白尿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的临床治疗中,与西医治疗作比较,益肾解毒通络汤获取的效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解通络汤 消渴肾病 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TACE术后临床研究
7
作者 颜士朝 许斌 +5 位作者 俞渊 张政 郭徽 乔杰 张强 韦思玲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抗病毒、水化、护肝等常规治疗,治...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毒瘀互结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抗病毒、水化、护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肝功能、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21 d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上升,白蛋白(ALB)水平下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与治疗7 d后相比较,两组TBIL、ALT、AST水平下降,ALB水平上升,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热、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汤治疗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TACE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中医证候疗效,并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块型不可切除肝癌 脾虚毒瘀互结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复方干预治疗脾虚瘀毒型中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东芳 樊江丽 +6 位作者 王云启 刘振洋 梁慧 李玉明 周珉 吴鸿 焦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胃复方干预治疗对脾虚瘀毒型中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虚瘀毒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化疗组、中药组,每组30例。中药联合化疗组予胃复方加化疗,化疗组予化疗加安慰剂,中药组予胃复方治疗... 目的探讨胃复方干预治疗对脾虚瘀毒型中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虚瘀毒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化疗组、中药组,每组30例。中药联合化疗组予胃复方加化疗,化疗组予化疗加安慰剂,中药组予胃复方治疗。观察3组患者QLQ-C30生活质量量表积分、Piper癌因疲乏量表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卡氏评分改变情况及消化道、骨髓抑制毒副反应,评价胃复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中药联合化疗组QLQ-C30量表积分、癌因疲乏程度、中医证候、体力状况改善情况优于中药组及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癌因疲乏程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副反应较化疗组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复方干预治疗能改善脾虚瘀毒型中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方 中晚期胃癌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虚寒热瘀毒互结”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涛 张霞 魏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前疾病,积极防治本病可预防胃癌的发生。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CAG病程长,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辨证相补充,以"脾虚寒热瘀毒互结"为基本病机,立"平调...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前疾病,积极防治本病可预防胃癌的发生。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CAG病程长,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辨证相补充,以"脾虚寒热瘀毒互结"为基本病机,立"平调寒热,补脾益胃,祛瘀解毒"为基本治法,以法制方,随证用药,阻断或逆转CAG进展,防止胃黏膜炎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寒热互结 平调寒热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劲松 钟颖 +3 位作者 周琳 肖波飞 黄上 张晓白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3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经方合方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 目的:观察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经方合方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15 d、45 d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5 d及45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8.1%,对照组分别为42.9%、3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5 d、45 d血肌酐及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值有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早中期 肾阳 内蕴证 经方合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消癌方治疗晚期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30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晔 蒋益兰 +2 位作者 吴红玉 唐婕妤 俞天俊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提高,CEA和CAl99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消积法拟定的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Ⅳ期 消癌方 扶正消积
原文传递
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春红 付业洲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的II告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内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回顾性分析益肾解毒通络汤的效果。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的II告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内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回顾性分析益肾解毒通络汤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t=2.813,2.324,P〈O.05,提示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益肾解毒通络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和蛋白尿指标,治疗前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足水肿、夜尿频多及大便稀溏等中医症候变化明显。结论: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解通络汤 消渴肾病 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蔡园 郑菲菲 +2 位作者 高红月 张文龙 何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住院日末位数字奇偶性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及常规组各35例。2组均进行糖尿病肾病教育,并行常规治疗。常规组予中医常规经验治疗,路径组予中... 目的评价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住院日末位数字奇偶性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及常规组各35例。2组均进行糖尿病肾病教育,并行常规治疗。常规组予中医常规经验治疗,路径组予中医优化路径治疗。标准住院日≤21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肌酐(ACR)、24 h尿蛋白定量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路径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高于常规组(77.14%),路径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7.14%)高于常规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BG、尿微量白蛋白量、ACR、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路径组FBG、尿微量白蛋白量、ACR低于常规组(P<0.05)。路径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优化方案的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瘀毒证中医临床路径在改善患者FBG、尿微量白蛋白、ACR及中医症状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阳 中医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VEGF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谊 吴辉坤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含药及空白血清,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含药血清组、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组。通过CCK8法,比较毒痰瘀脾... 目的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含药及空白血清,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含药血清组、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组。通过CCK8法,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VEGF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下调HepG2细胞的VEGF的表达,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药血清 HEPG2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谊 吴辉坤 +1 位作者 皇甫炎林 黄海唐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1期38-41,45,共5页
目的:研究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及细胞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实验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 目的:研究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及细胞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实验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其对Hep G2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AnnexinV-FIT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对Hep 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组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下调Hep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的侵袭(P<0.01),对细胞的迁移无明显影响(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促进Hep G2细胞的凋亡,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含药血清 HepG2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毒痰瘀脾虚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月琴 张红侠 +6 位作者 宋海燕 刘波 董静 陈照林 杨小康 周旭 娄方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毒痰瘀脾虚方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 目的探讨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毒痰瘀脾虚方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分别给予以顺铂、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为主的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毒痰瘀脾虚方辅助治疗12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和CA125,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b-FGF和TSP-1水平。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末,观察组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14.7%、61.7%和23.5%,与对照组的11.7%、52.9%和35.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6.1±5.4)%、(39.8±4.2)%、(14.7±2.8)%和(1.5±0.2),与对照组【分别为(60.2±5.3)%、(35.5±3.4)%、(10.2±2.4)%和(1.4±0.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水平分别为(284.7±29.4)μg/L、(13.2±3.4)ng/mL、(36.1±10.7)U/mL和(26.4±13.7)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4.4±27.6)μg/L、(17.7±3.4)ng/mL、(44.6±11.2)U/mL和(35.8±14.4)U/mL,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b-FGF和TSP-1水平分别为(126.3±52.1)pg/mL、(32.1±8.3)pg/mL和(68.3±31.2)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4.3±62.2)pg/mL、(44.7±9.5)pg/mL和(91.9±32.4)μg/mL,P<0.05】。结论加用毒痰瘀脾虚方辅助TACE治疗PLC患者近期疗效不明显,但可能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和肿瘤指标,并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因子水平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凝血酶敏感蛋白-1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瘀毒证98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繁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8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淤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1日—2015年10月31日接受治疗的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淤毒证患者98例,对该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治疗前和治疗后糖代谢和蛋白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通络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淤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1日—2015年10月31日接受治疗的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淤毒证患者98例,对该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治疗前和治疗后糖代谢和蛋白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淤毒证的患者空腹血糖有所降低,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糖代谢差值空腹血糖为(3.231±0.52),餐后2小时(2.48±0.107)。t=2.714,2.186,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经治疗患有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挟淤毒证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采用益肾解毒通络汤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解通络汤 消渴肾病 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论治方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3-5期脾肾两虚兼毒瘀证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罗浩轩 熊维建 +5 位作者 刘洪 钟锦 刘承玄 张玲 黎颖 骆言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0期74-78,共5页
目的:观察从"风"论治方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3-5期透析患者脾肾两虚兼毒瘀证的临床疗效、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 目的:观察从"风"论治方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3-5期透析患者脾肾两虚兼毒瘀证的临床疗效、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3-5期脾肾两虚兼毒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最终实际完成93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48例,另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优质低蛋白[0.6~0.8 g/(kg·d)]、低磷饮食、控制血脂及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按照指南推荐方案予口服骨化三醇或(和)碳酸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从"风"论治方,每日1剂,分2次温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各时段中医证候变化,检测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Klotho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时段中医证候积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时段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改善水平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lotho蛋白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Klotho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lotho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风"论治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3-5期脾肾两虚兼毒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改善继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防治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病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肾脏与骨骼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之间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风”论治方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 肾两 甲状旁腺激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Klotho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探讨大肠癌“脾虚瘀毒”病机
19
作者 王皓月 艾静 +5 位作者 程悦蕾 周志刚 温俊凯 高嘉敏 陈鑫 邓皖利 《中医学报》 2025年第3期481-487,共7页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量代谢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密切相关。大肠癌以脾虚失健为病机根本,瘀毒于脾虚基础上渐生,是大肠癌最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大肠作为维护机体代谢平衡的关键器官,其病变与代谢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肠癌病变过程中,肿...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量代谢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密切相关。大肠癌以脾虚失健为病机根本,瘀毒于脾虚基础上渐生,是大肠癌最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大肠作为维护机体代谢平衡的关键器官,其病变与代谢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肠癌病变过程中,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代谢物质以代谢重编程为主发生改变,重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功能,而代谢重编程造成的免疫失衡被视为“脾虚”的生物学基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是指湿热、痰浊、瘀毒等机体代谢物长期蓄留形成的癥瘕积聚,耗伤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促进大肠癌进展。从脾论治大肠癌应益脾气、温脾阳、滋脾阴以补脾虚、运脾湿、理脾气、祛热毒以泻脾实,进而重编程机体能量代谢,以治其病变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氏参芪苡术汤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癌因性疲乏脾虚瘀毒型的临床观察及机制
20
作者 沈志祥 陆为民 +3 位作者 石川 叶艋玮 雷梦园 刘芓妘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1,共9页
目的:评价徐氏参芪苡术汤治疗胃癌术后化疗癌因性疲乏(CRF)脾虚瘀毒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0例胃癌术后CRF脾虚瘀毒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FLOT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50 mg&#... 目的:评价徐氏参芪苡术汤治疗胃癌术后化疗癌因性疲乏(CRF)脾虚瘀毒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0例胃癌术后CRF脾虚瘀毒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FLOT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8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2600 mg·m^(-2)第1天24 h持续静脉滴注,3周/次)及基础、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徐氏参芪苡术汤治疗(水煎2次,200 mL口服,2次/d)。3周为1个疗程,共4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量表评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核心(EORTC-QLQ-C30)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结果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胃腺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并鉴定肿瘤组和正常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进行差异基因富集分析。从基因卡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基因的CRF相关性评分。结果:(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PFS总疲乏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FS总疲乏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EORTCQLQ-C30量表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领域评分明显增高,症状领域评分(疲乏、气促、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EORTC-QLQ-C30量表功能领域(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领域评分明显增高(P<0.05),症状领域评分疲乏、恶心呕吐、气促、食欲不振、腹泻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腹胀、大便异常、神疲乏力、总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食少纳呆、体倦乏力、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996,P<0.05);血清TNF-α、IL-6、IFN-γ水平之间呈两两相关(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结果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正常组外周血比较,肿瘤组患者外周血中共有328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KEGG和GO分析显示其明显富集于TNF等信号通路(P<0.05)。(5)TNF、IL6、IFNG等细胞因子编码基因可能是CRF关键致病基因。结论:徐氏参芪苡术汤可缓解胃癌术后化疗患者CRF的疲乏等症状,提高患者功能状况、生命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因子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氏参芪苡术汤 癌因性疲乏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