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理中汤联合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齐云菲 甄欢欢 牛明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49-052,共4页
探究附子理中汤与灌肠联合疗法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4 年 8 月,将 122 例脾肾阳虚型 UC 患者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以及实验组(运用附子理中汤联合灌肠治疗)。结... 探究附子理中汤与灌肠联合疗法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4 年 8 月,将 122 例脾肾阳虚型 UC 患者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以及实验组(运用附子理中汤联合灌肠治疗)。结果 相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比率更高,炎症指标更低,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更良好,不良反应也更少(P<0.05)。结论 针对脾肾阳虚型 UC,附子理中汤联合灌肠治疗在优化临床症状、调控免疫功能以及缓解炎症反应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效果,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灌肠治疗 溃疡结肠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合桃花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评估
2
作者 齐云菲 甄欢欢 牛明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05-008,共4页
探析金匮肾气丸与桃花汤联合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4 年 8 月,将 122 例脾肾阳虚型 UC 患者纳入研究,划分为实验组(采用金匮肾气丸与桃花汤联合治疗)以及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 探析金匮肾气丸与桃花汤联合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4 年 8 月,将 122 例脾肾阳虚型 UC 患者纳入研究,划分为实验组(采用金匮肾气丸与桃花汤联合治疗)以及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每组各 61 例。结果 相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其临床症状评分与炎症指标水平明显更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近(P>0.05)。结论 金匮肾气丸和桃花汤联合治疗脾肾阳虚型 UC 可切实优化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并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气丸 桃花汤 溃疡结肠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强玉婷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美沙拉嗪治...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细胞免疫平衡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腹部冷痛、畏寒肢冷、晨起泄泻三个维度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FN-γ、5-HT、SP、HI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IL-10、V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h17细胞、Th17/Treg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疗法,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加确切,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美沙拉嗪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姜泥灸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小燕 屈花珍 +1 位作者 朱梦颖 陆娇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67-073,共7页
探究隔姜泥灸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5月—2023年11月苏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轻中度的住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探究隔姜泥灸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5月—2023年11月苏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轻中度的住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隔姜泥灸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干预。测度项目为受试两组样本内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水准以及治疗结局。结果 干预后,以对照组为参考依据得出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同时其治疗结局显示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隔姜泥灸促进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其疗效指数,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泥灸 溃疡结肠炎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翳止泻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马也名 王海 +1 位作者 齐哲 丁玲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究消翳止泻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 目的:探究消翳止泻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口服消翳止泻丸进行治疗;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泻、腹痛、黏液便、腹胀、形寒肢冷)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水平、电子结肠镜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5.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便、腹胀、形寒肢冷等症状评分、电子结肠镜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翳止泻丸可有效缓解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结肠黏膜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消翳止泻丸 美沙拉嗪 结肠镜评分 IL-6 IL-8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丁二军 洪顺芳 张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4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UC患者60例,按照随机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UC患者60例,按照随机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愈溃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良的Mayo活动指数评分、炎症性肠病(IBD)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7.680,P=0.006)。治疗4周后,2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积分及腹泻、出血、黏膜外观、医师评估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IBD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自拟愈溃汤 美沙拉嗪肠溶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谷温肾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成越 李美慧 +1 位作者 李姗姗 朱叶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安谷温肾方煎汤取液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试验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收治于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患者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活动期轻、中度... 目的:观察安谷温肾方煎汤取液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试验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收治于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患者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活动期轻、中度脾肾阳虚型UC患者按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34例。联合组采用安谷温肾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常规组则仅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肠黏膜Baro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食少纳呆、形寒肢冷、腰酸、膝软、肢体倦怠、神疲懒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结肠黏膜Baron评分和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降幅更大(P<0.05);两组外周血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升幅更大(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安谷温肾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UC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纠正免疫功能紊乱,缓解肠道炎症,促进肠黏膜尽快愈合,比单独口服美沙拉嗪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谷温 美沙拉嗪 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附止泻丸联合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8
作者 史振滏 刘国莉 +4 位作者 吴学宁 赵艳艳 范娴娴 杨云 赵岚 《山西中医》 2024年第8期13-14,18,共3页
目的:观察姜附止泻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姜附止泻丸。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 目的:观察姜附止泻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姜附止泻丸。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大便情况、炎症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附止泻丸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姜附止泻丸 美沙拉嗪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隔附子饼灸法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雅 左进 马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8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用隔附子饼灸法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甘肃省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8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8例患者分为柳氮磺吡啶组和... 目的:探讨用隔附子饼灸法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甘肃省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8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8例患者分为柳氮磺吡啶组和隔附子饼灸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对柳氮磺吡啶组患者使用柳氮磺吡啶片进行治疗,对隔附子饼灸组患者使用隔附子饼灸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Baron分级及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在中医疗效方面,隔附子饼灸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柳氮磺吡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on分级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西医疗效方面,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附子饼灸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高于柳氮磺吡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隔附子饼灸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柳氮磺吡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隔附子饼灸法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附子饼灸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附子理中汤联合艾灸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一鸣 李珩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采取加味附子理中汤联合艾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脾肾阳虚型UC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附子理中汤联合艾灸治疗,... 目的:分析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采取加味附子理中汤联合艾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脾肾阳虚型UC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附子理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评分、IL-8、TNF-α水平、Baron评分以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艾灸可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缩小腺体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加味附子理中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玉泓 许雅清 +5 位作者 李海龙 程小丽 明海霞 张磊 刘峰林 王瑞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采用酶联... 目的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均有降低(P<0.05);尤以模型21 d组差异显著。结论 FT3、FT4、T是脾肾阳虚的敏感指标,检测血清FT3、FT4、T可以更好地佐证脾肾阳虚;证明了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复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酶联免疫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12
作者 殷银霞 许雅清 +5 位作者 李海龙 邱家权 程小丽 明海霞 梁永林 吴玉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及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玉泓 许雅清 +4 位作者 李海龙 蔺兴遥 程小丽 明海霞 张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14、21 d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结肠黏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 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TLR4 NF-ΚB P65 久泻灵颗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炎性因子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兰娟 朱向东 +2 位作者 王燕 郭婷婷 王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4、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方法建立脾肾阳... 目的观察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4、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方法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3 d组、模型7 d组、模型14 d组和模型21 d组,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IL-4、IFN-γ及TGF-β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IL-1β、IFN-γ含量明显升高,IL-4、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模型7 d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促炎因子IL-1β、IFN-γ和抑炎因子IL-4、TGF-β1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贺君 廖穆熙 孟珍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87-689,693,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口服药...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及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在相关炎性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3)在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隔姜灸 脐环 因子
原文传递
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维军 朱莹 赵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安慰贴、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后观察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的变化。结果 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宁膏 穴位贴敷 溃疡结肠炎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髓样分化因子88和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香玉 刘永华 +3 位作者 李海龙 刘峰林 程小丽 吴玉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方法制作动物模型。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久泻... 目的观察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方法制作动物模型。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久泻灵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RT-q 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yD88、IRAK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yD88、IRAK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MyD88、IRAK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减弱(P<0.01),久泻灵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久泻灵颗粒可抑制MyD88、IRAK1的表达,影响MyD88信号通路的传导,阻滞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泻灵颗粒 溃疡结肠炎 髓样分化因子88 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媛媛 张雪兰 +2 位作者 关清 庞春 黄金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2587-2591,共5页
目的探讨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用于脾肾阳虚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一区、二区住院治疗的64例处于缓解期的脾肾阳虚型UC患者,按照不同病区收治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用于脾肾阳虚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一区、二区住院治疗的64例处于缓解期的脾肾阳虚型UC患者,按照不同病区收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应用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干预,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肠黏膜积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各项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仅腹泻、腹痛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余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肠镜黏膜Baron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肠镜黏膜Baron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穴位按摩及脐灸护理干预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依从性好。结论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缓解期UC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缓解期 引气归元 穴位按摩 脐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余莹 朱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与溃结宁穴位贴敷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与溃结宁穴位贴敷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清IL-4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能提高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宁膏 穴位贴敷 溃疡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附80例报告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志军 王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目的 观察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灌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薏苡附子败酱散100 mL(薏苡仁30 g、制附子6 g、败酱草15 g、白芍15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生甘草6 g)联合地塞米松10 mg灌肠,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便常规红细胞(RBC)以及白细胞(WBC)阳性患者数的差异,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ESR均较治疗前降低,便常规中RBC和WBC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ESR(mm/1 h):15.00±3.07比20.55±3.87,便常规中RBC阳性患者数:7例比21例,便常规中WBC阳性患者数:14例比21例,均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P〈0.05〕.结论 中药附子薏苡败酱散联合地塞米松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的临床疗效优于仅应用激素治疗,且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激素灌肠操作方法简便,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溃疡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