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破裂的效果及并发症
1
作者 殷成娟 陈芸 张磊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脾破裂(SR)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53例行PASE术S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术期指标,检测术前和术后24 h、72 h,应激反应指标;术前,术后5 d和30 d,外周血细...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脾破裂(SR)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53例行PASE术S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术期指标,检测术前和术后24 h、72 h,应激反应指标;术前,术后5 d和30 d,外周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统计术后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行PASE术的SR患者手术时间(45.72±10.36) min,术中出血量(214.64±10.36) mL,禁食禁水时间(1.87±0.42) d,下床时间(0.95±0.24) d,住院时间(6.73±1.06) d。术后24~72 h,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先升后降(P<0.05)。术后5 d及30 d,CD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降低(P<0.05),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结论 PASE术后康复周期较短,缓解应激反应,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栓塞 破裂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2
作者 王文栋 梁茂全 刘玉岩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并发门脉高压症(PH)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综合...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并发门脉高压症(PH)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诊治的100例LC并发P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均接受TIPS术,观察组患者另接受PSE术,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素活度(PRA),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直径(SVD)和脾静脉血流量(SV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分别为(5.9±0.8)×10^(9)/L、(93.7±14.0)×10^(9)/L和(3.5±0.6)×10^(12)/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0.4)×10^(9)/L、(64.9±11.2)×10^(9)/L和(3.1±0.2)×10^(12)/L,P<0.05】;观察组血浆ET、ATⅡ和PRA水平分别为(54.9±5.8)ng/L、(113.7±1.0)ng/L和(69.5±6.1)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4±6.4)ng/L、(144.9±1.2)ng/L和(98.2±7.0)ng/L,P<0.05】;观察组PVD、SVD和SVF分别为(12.1±3.0)mm、(9.4±0.6)mm和(275.9±37.6)ml/min,均显著小于或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5±2.2)mm、(10.5±0.4)mm和(301.1±43.8)ml/min,P<0.05】;术后随访1年,对照组分流道狭窄或闭塞、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HE)发生率分别为19.2%、2.1%和25.5%,观察组则分别为17.0%、0.0%和15.1%。结论采用TIPS联合PSE手术治疗LC并发PH患者能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但需注意防治HE并监测分流道通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部分动脉栓塞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平阳霉素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孟增 路延平 +3 位作者 路福志 刘沧君 任翰淼 鲁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栓塞治疗 功能亢进 疗效分析 平阳霉素 部分性栓塞 明胶海绵颗粒 海藻酸钠微球 栓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福贵 祁欣 +4 位作者 陈红 孙凤英 于修义 张继红 刘无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血小板、白细胞改善情况观察 ,以及探讨其实用性和栓塞优点。方法  10例 19~ 5 8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 ,选择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化验、B超、CT方法观察血像及脾栓...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血小板、白细胞改善情况观察 ,以及探讨其实用性和栓塞优点。方法  10例 19~ 5 8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 ,选择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化验、B超、CT方法观察血像及脾栓塞术后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术后 1~ 3周内血像恢复正常。B超及CT复查脾脏都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脾脏损伤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动脉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苑静波 贾丽英 +1 位作者 啜振华 刘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38例,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主干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造成脾动脉远端部分细小血管的栓塞及相应脾组织坏死,栓塞范围...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38例,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主干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造成脾动脉远端部分细小血管的栓塞及相应脾组织坏死,栓塞范围为40%~70%。结果栓塞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和治疗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未出现脾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以及可保留脾脏生理功能等优点。合理控制栓塞范围、严格无菌操作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治疗 功能亢进 部分性 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临床应用价值 明胶海绵颗粒 外周血白细胞 脏生理功能 肝硬化合并 严重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 术后并发症 动脉主干 组织坏死 细小血管 不同程度 合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冠状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振燕 杜瑞清 +4 位作者 贾彦生 陈勇良 马春华 吴小霞 盖芳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5期2316-2317,共2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可高达15~35%,预防和控制出血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动曲张 胃冠状静脉 动脉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脾动脉化疗在原发性肝癌并发门脉瘤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正军 熊奎 王道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3期84-84,83,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化疗 栓塞治疗 动脉化疗 原发性肝癌 门脉癌栓 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彦玲 宋福京 《癌症进展》 2006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患者 功能亢进 肝硬化合并 栓塞治疗 临床应用 动脉 血小板减少 门脉高压 肝癌治疗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动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江娜 杨维竹 +6 位作者 黄宁 郑曲彬 黄兢姚 杨升 唐建云 吴金镛 吴定荣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病人 部分动脉栓塞 治疗 预后 TACE 动脉化疗栓塞 联合应用 P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安翎 马林 +2 位作者 李波 王博林 穆同生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35期1091-1091,共1页
创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对脾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anic embolization,PSE)急诊栓塞止血的应用逐渐增多。我院2006年6月—2009... 创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对脾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anic embolization,PSE)急诊栓塞止血的应用逐渐增多。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PSE治疗创伤性脾破裂31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动脉栓塞治疗 创伤性破裂 临床应用 部分动脉栓塞 介入放射学 2009年 切除术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21例报告
11
作者 欧阳军 吉南 +6 位作者 马志刚 吕海龙 范志刚 奚海林 赵新建 刘宾元 马新文 《新疆医学》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脾外伤的治疗由首选脾切除术转变为有选择性的保脾术式,是当今脾外科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通过介入的方法寻求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通过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进行外伤... 脾外伤的治疗由首选脾切除术转变为有选择性的保脾术式,是当今脾外科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通过介入的方法寻求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通过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进行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21例,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栓塞 外伤性破裂 介入治疗 选择性动脉造影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
12
作者 卫飞鹏 李凯 +2 位作者 高迪 武鑫 安海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4期4150-4154,共5页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的25例患者为远端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的31例患者为股动脉组。远端桡动脉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2±8.5)岁,瘤体长径(3.9±1.3)cm;股动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4.4±8.3)岁,瘤体长径(3.7±1.2)c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端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5.6±1.1)min比(5.1±1.0)min]、X射线照射时间[(12.1±3.2)min比(10.7±3.0)min]及手术时间[(57.6±15.4)min比(50.8±14.1)min]均长于股动脉组(均P<0.05),但术后无需卧床;远端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端桡动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12.0%(3/25)比35.5%(11/3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弹簧圈移位、异位栓塞、瘤体再通、复发及死亡等。结论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虽围手术期的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无需卧床,住院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远端桡动脉入路 可控弹簧圈 介入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阳光 李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197,共1页
关键词 部分性动脉栓塞 原发性肝癌患者 功能亢进 介入治疗 动脉化疗 免疫功能 手术切除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伟 胡庭杨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部分动脉栓塞 肝癌患者 动脉栓塞化疗 介入治疗 治疗 中晚期肝癌 治疗手段 9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今兰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8-718,共1页
关键词 动脉栓塞 治疗 功能亢进 病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庆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3-14,共2页
目的 总结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入路行脾动脉栓塞。结果 所有病人出血立即停止 ,其中 4例行 2次栓塞。 2 8例均有脾区疼痛 ,发热 2 2例。脾动脉栓塞 5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上升近 1... 目的 总结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入路行脾动脉栓塞。结果 所有病人出血立即停止 ,其中 4例行 2次栓塞。 2 8例均有脾区疼痛 ,发热 2 2例。脾动脉栓塞 5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上升近 1倍 ,7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 2 8例随访 6~ 36个月 ,查免疫球蛋白、CT等结果满意 ,未有再出血及OPSI发生。结论 脾动脉栓塞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使患者避免手术切脾 ,并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治疗 脾动脉栓塞/治疗应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7期335-336,共2页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亢进 动脉栓塞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家兴 李素玲 +4 位作者 孙华 张胜春 杨景东 姜庆贺 孟令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8期642-644,共3页
保脾治疗(手术和非手术)对于保留脾破裂患者的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脾动脉栓塞是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能够提高保脾治疗的成功率。1997年1月-2009年2月笔者对11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治疗,76例... 保脾治疗(手术和非手术)对于保留脾破裂患者的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脾动脉栓塞是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能够提高保脾治疗的成功率。1997年1月-2009年2月笔者对11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治疗,76例保脾成功,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破裂 治疗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动脉联合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海军 斯艳阳 赵永明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881-882,共2页
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只能采取保守治疗:自80年代利用碘化油对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当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但70%~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 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只能采取保守治疗:自80年代利用碘化油对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当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但70%~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睥功能亢进,多次进行TACE可加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我院近8年来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TACE治疗的同时进行部分睥动脉栓塞(PSE)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患者 介入治疗 联合栓塞 动脉 TACE治疗 动脉化疗栓塞 功能亢进 手术最佳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孙福卿 窦颖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1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栓塞 肝硬化 功能亢进 临床应用 病因 Seldinger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