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酸脱羧酶的进化和异源表达对罗伊氏乳杆菌草酸盐降解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牛冬玉 孔令慧 +1 位作者 刘向勇 秦加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为了开发能够治疗或辅助治疗高草酸尿症的益生菌,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草酸脱羧酶(OXDC)进行蛋白质进化,并在罗伊氏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Q35中异源表达野生型OXDC和2个预测催化常数更大的突变型OXDC-M5... 为了开发能够治疗或辅助治疗高草酸尿症的益生菌,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草酸脱羧酶(OXDC)进行蛋白质进化,并在罗伊氏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Q35中异源表达野生型OXDC和2个预测催化常数更大的突变型OXDC-M5和OXDC-M10,比较基因工程菌株在生长体系和全细胞转化体系中降解草酸盐的能力。结果表明:突变型、野生型OXDC的表达均能显著提高罗伊氏乳杆菌的草酸铵降解能力,且OXDC-M10表达菌株L 3的降解能力最强;生长体系中培养24 h,菌株L 3的草酸盐降解率为45%,比对照菌株的高52.03%,比野生型OXDC表达菌株L 1的高12.78%;转化体系中培养4 h,菌株L 3的草酸盐降解率为46.56%,比对照菌株的高23.24%,比野生型OXDC表达菌株L 1的高21.25%,利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可显著提高罗伊氏乳杆菌Q35的草酸盐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进化 草酸盐降解 异源表达 罗伊氏乳杆菌 草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脱羧酶lmo2363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的影响
2
作者 芝吉 曹青 +10 位作者 赵学慧 张浩浩 范子秋 马永辉 邓静 何曾文 马金锐 张坤中 崇倩 薛惠文 苟惠天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0,共8页
旨在探究谷氨酸脱羧酶lmo2363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致病性的影响。以LM参考株ATCC 19111为对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分离株LM83-1、缺失株LM83-1Δlmo2363、回补株CLM83-1Δlmo2363的生物被膜形成;采用人结... 旨在探究谷氨酸脱羧酶lmo2363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致病性的影响。以LM参考株ATCC 19111为对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分离株LM83-1、缺失株LM83-1Δlmo2363、回补株CLM83-1Δlmo2363的生物被膜形成;采用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黏附侵袭和胞内增殖试验;对LM83-1和LM83-1Δlmo2363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LM83-1相比,在培养24、48 h时,LM83-1Δlmo2363的生物被膜结构疏松,形成量下降,CLM83-1Δlmo2363在各时间段生物被膜形成与LM83-1相同;LM83-1Δlmo2363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增强,侵袭率下降,CLM83-1Δlmo2363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率与LM83-1无显著差异;在4、8、12、24 h时,LM83-1Δlmo2363在巨噬细胞胞内增殖能力减弱,在4 h时CLM83-1Δlmo2363在巨噬细胞胞内增殖能力减弱;转录组测序显示,与LM83-1相比,缺失株LM83-1Δlmo2363中共有136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其中上调基因36个,下调基因100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乙醇胺解胺酶活性、细菌型鞭毛基体、乙醇胺分解代谢过程、铁离子稳态等GO条目中;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磷酸转移酶系统、淀粉和蔗糖代谢、鞭毛组装等通路中。本研究表明,谷氨酸脱羧酶lmo2363基因可能通过参与铁稳态、鞭毛组装、磷酸转移酶系统等生物学过程在LM生物被膜形成和体外细胞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谷氨酸脱羧酶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谷氨酸脱羧酶 生物被膜 体外细胞感染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性脑炎导致小脑性共济失调一例
3
作者 裴耀华 朱荣彦 +3 位作者 孙晓 翟飞 刘佳铭 唐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遗传代谢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机制参与的病变[1]。其中,由免疫介导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根据免疫介导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共识分为:以小脑损害为...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遗传代谢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机制参与的病变[1]。其中,由免疫介导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根据免疫介导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共识分为:以小脑损害为主和以小脑伴随其他中枢系统部位损害为主的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疾病 谷氨酸脱羧酶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于乐 王沛 姜梦真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74-377,383,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癫痫患儿98例为癫痫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8...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癫痫患儿98例为癫痫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癫痫患儿均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根据治疗1年后的疗效分为有效组(65例)和无效组(33例),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入院时和治疗1年后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与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联合检测对癫痫患儿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癫痫组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1年后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有效组入院时和治疗1年后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低于无效组(均P<0.05)。癫痫患儿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均P<0.05)。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联合检测预测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上述指标单项检测(均P<0.05)。结论:癫痫患儿入院时血清MMP-9、GADA、HMGB1水平较高,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左乙拉西坦 预测价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晋华 杨晓燕 +3 位作者 李鹏丽 张国恒 马吉鑫 李静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60-64,84,共6页
目的探讨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抗体(IAA)及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方法对2023年11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4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DMA... 目的探讨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抗体(IAA)及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方法对2023年11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4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DMAP将患者分别分入单纯T2DM组(n=61)和并发症组(n=53)。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IAA、ICA及GAD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AA、ICA及GADA对DMAP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MAP的影响因素。结果并发症组患者的ICA、IAA、GADA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IAA及GADA评估T2DM患者发生DM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36、0.805,联合检测的AUC为0.912。并发症组患者T2DM病程≥8年比例、有饮酒史比例均高于单纯T2DM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2DM病程≥8年(OR=2.314,95%CI:1.136~4.714)、ICA≥4183.62 RU/mL(OR=4.221,95%CI:1.849~9.633)、IAA≥5587.37 RU/mL(OR=3.449,95%CI:1.654~7.192)、GADA≥3667.92 IU/mL(OR=5.150,95%CI:2.058~12.888)是T2DM患者发生DM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A、IAA及GADA与T2DM患者发生DMAP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DMAP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2型糖尿病 微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微生物离体氨基酸脱羧酶催化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李书婷 林泽 +2 位作者 尹礼国 张文学 吴正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69,100,共6页
氨基酸脱羧酶(AAD)是生物胺合成的关键酶。微生物AAD一般为胞内酶,但性质稳定,在脱离细胞体系中仍可保持催化活性。文章以具有产生物胺能力的3种微生物细胞超声破碎后的粗酶液为对象,探究了前体氨基酸浓度、pH和盐浓度对离体AAD催化活... 氨基酸脱羧酶(AAD)是生物胺合成的关键酶。微生物AAD一般为胞内酶,但性质稳定,在脱离细胞体系中仍可保持催化活性。文章以具有产生物胺能力的3种微生物细胞超声破碎后的粗酶液为对象,探究了前体氨基酸浓度、pH和盐浓度对离体AAD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数情况下前体氨基酸未充分转化为生物胺,但低浓度前体氨基酸显著降低了离体AAD的催化活性;Lactobacillusplantarum 1-8和Escherichia coli BA-1的AAD在pH为6时催化活性最强,Debaryomyces hansenii MB-1Y的AAD在pH为5时催化活性最强;盐浓度提升导致AAD的催化活性降低。该研究可为探讨食品发酵中AAD的催化特性及其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氨基酸脱羧酶 离体酶 催化活性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脑炎14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泰燕 周少旦 +4 位作者 孔德燕 潘丽雅 刘倩倩 陈艳兰 黄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4年1月广西区内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的14例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4例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中,... 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4年1月广西区内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的14例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4例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就诊时年龄1.5~71岁,平均(33.80±19.83)岁。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腹泻、全身乏力、咽痛等。14例均行脑脊液和血液抗GAD65抗体检测,其中11例血清抗GAD65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10~1∶300,9例脑脊液抗GAD65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10~1∶100,2例IgG指数>0.7,6例24 h IgG合成率>10 mg/24 h,1例脑脊液白蛋白指数QAlb>7×10^(-3)。3例患者MRI可见额顶颞叶病灶,为T2WI、T2FLAIR序列斑片状高信号影,部分出现强化。7例患者脑电图表现为尖波、棘慢波。10例患者入院均予激素冲击治疗,1例同时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1例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余3例未予激素及免疫调节治疗,5例患者症状在1个月内有改善。结论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谷氨酸脱羧酶65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酚酸脱羧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阴竹 覃池 +3 位作者 李琴 胡凯弟 李建龙 刘书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332,共10页
酚酸脱羧酶(裂合酶类EC 4.1.1.102)可以催化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酚酸类物质如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等转化为4-乙烯基衍生物。4-乙烯基衍生物不仅自身是高档香料,也是合成其他香料(如香兰素)的重要前体物质。同时,相比于目前市... 酚酸脱羧酶(裂合酶类EC 4.1.1.102)可以催化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酚酸类物质如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等转化为4-乙烯基衍生物。4-乙烯基衍生物不仅自身是高档香料,也是合成其他香料(如香兰素)的重要前体物质。同时,相比于目前市场中食品香料多采用的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前体物质单一、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生物技术制备的香料被视为天然产品。因此,利用酚酸脱羧酶生物合成4-乙烯基类衍生物补充这一类型香料的生产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微生物来源酚酸脱羧酶,对酚酸脱羧酶的来源、分子结构、催化机制及结构和功能的关联、催化特性以及提高酶催化效率的技术5个方面予以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脱羧酶 酚酸 微生物 分子结构 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中高级醇形成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和醇脱氢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罗玉桥 吴正云 +2 位作者 刘恒宇 张文学 五味胜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43,共8页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 高级醇是酒的呈香呈味组分和健康风险因子。高级醇的控制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与高级醇形成特异性关键酶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少。该文对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3种主要高级醇生成途径中涉及的两类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s,PDCs)和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ADH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从底物、微生物来源、酶基因的表达、酶活力4个方面以关键酶的角度讨论了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结果显示,UniProt数据库中的PDCs和ADHs序列均来自真菌,以酵母菌属为主。不同微生物PDCs的理论等电点为5.51~5.80,ADHs的理论等电点为5.76~6.60。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PDCs和ADHs均为胞内酶。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减少酿酒中高级醇生成作用的中药材茯苓、黄芪、人参、甘草、白术和桑叶中的多数组分与PDCs和ADHs有较低的结合能。该研究可为酿酒中高级醇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高级醇 丙酮酸脱羧酶 醇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组胺及组胺脱羧酶的影响
10
作者 于文静 王素梅 +5 位作者 史晓伟 白雪 张雯 王倩 赵颖 崔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65-2270,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纹状体及血清组胺(HA)、组胺脱羧酶(HD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给予250 mg/kg IDPN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纹状体及血清组胺(HA)、组胺脱羧酶(HD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给予250 mg/kg IDPN腹腔注射7 d构建TS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用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16 g/kg健脾止动汤灌胃,西药组给予21 mg/kg盐酸硫必利灌胃,1次/d,连续干预6周。对比各组大鼠体质量、行为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纹状体及血清H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纹状体HDC mRNA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纹状体HDC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体质量均低(P<0.05)。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均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大鼠血清HA水平高(P<0.05),西药组血清HA水平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HA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及西药组大鼠纹状体HA水平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HDC mRNA表达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及西药组大鼠纹状体HDC mRNA表达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HDC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纹状体HDC蛋白表达高(P<0.05),西药组纹状体HDC蛋白表达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组胺脱羧酶IOD值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纹状体HDC IOD值高(P<0.05),西药组HDC IOD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可提高TS大鼠血清、纹状体HA水平及纹状体HDC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动汤 抑木扶土 大鼠 多发性抽动症 血清 纹状体 组胺脱羧酶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酸脱羧酶1对BCG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研究
11
作者 戴帆 刘占有 +1 位作者 张旭阳 李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6-1706,共11页
旨在探究乌头酸脱羧酶1(aconitate decarboxylase 1,ACOD1)对减毒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基于小干扰RNA技术构建ACOD1敲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qRT-PC... 旨在探究乌头酸脱羧酶1(aconitate decarboxylase 1,ACOD1)对减毒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基于小干扰RNA技术构建ACOD1敲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BCG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后细胞内ACOD1、细胞因子IL-1β、TNF-α、IL-4、IL-6、IL-10、COX2、iNOS以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BCG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后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显著上调ACOD1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COX2、iNOS的表达,下调抑炎细胞因子IL-4、TGF-β的表达(P<0.01);si-ACOD1结合BCG感染会显著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P<0.01),同时也会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MyD88、TRAF6、p-NF-κB p65的表达。综上,ACOD1可能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控BCG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酸脱羧酶1 BCG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炎症反应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脱羧酶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
12
作者 雷敏 许源 蔡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1期195-202,共8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非蛋白天然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能将L-谷氨酸或谷氨酸钠不可逆地催化为γ-氨基丁酸。为探究GAD酶学性质,从植物乳杆菌CPRGJ(Lactobacillu...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非蛋白天然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能将L-谷氨酸或谷氨酸钠不可逆地催化为γ-氨基丁酸。为探究GAD酶学性质,从植物乳杆菌CPRGJ(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中克隆表达GAD,利用镍柱亲和层析对重组GAD进行纯化并探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GAD的酶学性质为最适温度45℃、最适pH5.0、辅酶5-磷酸吡哆醛摩尔浓度250μmol/L,此时有最大酶活力;有机试剂中正丁醇对GAD有强抑制作用,通过Lineweaver Burk方程可得到GAD的米氏常数Km为19.988 mmol/L,Vmax为0.263 m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克隆 酶学性质 植物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脱羧酶1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慧琴 王纯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是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合成酶,主要在脑和胰岛中存在。GAB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其合成酶GAD1可能参与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现就GAD1研究的新进... 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是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合成酶,主要在脑和胰岛中存在。GAB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其合成酶GAD1可能参与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现就GAD1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1 精神疾病 致病机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Pseudomonas多巴脱羧酶的异源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14
作者 周耀林 孙登岳 +1 位作者 曾志雄 李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将来源于Pseudomonas的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ODC)基因序列经过PCR扩增,双酶切,连接到载体CV6-pGEX-6P-1上,经验证、测序成功构建表达载体CV6-pGEX-6P-1-DODC。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表达,表达条件为OD值达到0.6~0.8,异... 将来源于Pseudomonas的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ODC)基因序列经过PCR扩增,双酶切,连接到载体CV6-pGEX-6P-1上,经验证、测序成功构建表达载体CV6-pGEX-6P-1-DODC。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表达,表达条件为OD值达到0.6~0.8,异丙基β-D-1-硫代半乳糖苷(IPTG)终浓度为0.1 mmol/L,16℃过夜培养12~16 h。结果表明: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经诱导表达得到较高表达量的DODC融合蛋白;经过GST-亲和层析、3C蛋白酶切、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度95%以上的DODC纯化蛋白;对DODC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对温度的影响比较敏感,在20~30℃酶活在80%以上,超过30℃酶活大幅度降低,最适缓冲液为PBS缓冲液,最适反应pH值为7.5,最适底物为左旋多巴(L-DOPA),金属阳离子Ca^(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来源于Pseudomonas的DODC属于AAT-Ι超家族,并且预测出该酶的保守催化活性位点为Thr 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脱羧酶(DODC) 异源表达 蛋白纯化 酶学性质 底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脑炎1例
15
作者 方锐 梁奕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79-80,共2页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灶性发作癫痫、精神症状等为主要临床特点,其在临床工作中比较罕见,值得影像科医生的重视与学习。
关键词 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 脑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脱羧酶和S-甲硫氨酸脱羧酶双反义RNA腺病毒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旭 田辉 +3 位作者 刘贤锡 张冰 李文军 徐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和S-甲硫氨酸脱羧酶(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AdoMetDC)的双反义RNA腺病毒载体(Ad-ODC-AdoMetDCas)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载体Ad-OD...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和S-甲硫氨酸脱羧酶(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AdoMetDC)的双反义RNA腺病毒载体(Ad-ODC-AdoMetDCas)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载体Ad-ODC-AdoMetDCas感染食管癌Eca109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HPLC分别检测双反义RNA腺病毒对食管癌细胞中ODC和AdoMetDC蛋白表达以及胞内多胺合成的抑制作用。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侵袭活性的影响。同时应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Ad-ODC-AdoMetDCas对移植食管癌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Western bloting证实Ad-ODC-AdoMetDCas可明显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中ODC和AdoMetDC蛋白的表达,HPLC结果显示食管癌Eca109细胞感染Ad-ODC-AdoMetDCas 后细胞内腐胺、精胺、精脒等3种多胺含量都明显降低(P<0.01)。活细胞计数法表明Ad-ODC-AdoMetDCas对食管癌Eca109 细胞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d-ODC-AdoMetDCas可显著降低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1)。体内实验显示,双反义RNA腺病毒载体对已形成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或P<0.01)。结论:ODC和AdoMetDC双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能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食管癌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脱羧酶 S-甲硫氨酸脱羧酶 反义RNA 重组腺病毒 食管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酸脱羧酶65在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友忠 葛圣雷 +1 位作者 杨新明 卢永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腺癌、癌旁组织、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67例鼻腔鼻窦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规制...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腺癌、癌旁组织、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67例鼻腔鼻窦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ODC和GAD65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鼻腔鼻窦腺癌ODC和GAD65表达阳性率(73.1%,6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4%,χ2=17.26,P<0.01;20.9%,χ2=13.28,P<0.0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0.8%,χ2=8.66,P<0.01;27.1%,χ2=5.10,P<0.05)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1.4%,χ2=28.28,P<0.01;17.1%,χ2=14.98,P<0.01)。鼻腔鼻窦高分化腺癌,未侵犯鼻腔和鼻窦外周组织及淋巴结未转移病例(临床分型T2N0M0)ODC和GAD65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鼻腔鼻窦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侵犯鼻腔和鼻窦外周围组织及淋巴结有转移病例(临床分型T3N0M0、T4N1M0)(P<0.01)。结论ODC和GAD65酶活性改变可能是反映鼻腔鼻窦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酶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腺癌 鸟氨酸脱羧酶 谷氨酸脱羧酶6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脱羧酶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双反义腺病毒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磊 姜春英 +3 位作者 张冰 胡海燕 王伟 刘贤锡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AdoMetDC)双反义腺病毒(Ad-ODC-AdoMetDCas)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参与细胞周期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d-ODC-AdoMetDCas感染大肠癌细胞株HT-29,通过MTS法观察其...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AdoMetDC)双反义腺病毒(Ad-ODC-AdoMetDCas)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参与细胞周期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d-ODC-AdoMetDCas感染大肠癌细胞株HT-29,通过MTS法观察其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d-ODC-AdoMetDCas对细胞中ODC、AdoMetDC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 and CDK4)的表达的影响,利用RT-PCR检测Ad-ODC-AdoMetDCas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Ad-ODC-AdoMetDCas可抑制HT-29细胞中ODC和AdoMetDC蛋白的表达,并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周期Gl期阻滞,抑制G1期主要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转录和翻译。结论:Ad-ODC-AdoMetDCas可有效下调ODC和AdoMetDC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使其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大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脱羧酶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 细胞周期蛋白D1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天冬氨酸脱羧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丽娟 裘娟萍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9,共6页
根据作用于L-天冬氨酸的位置不同,L-天冬氨酸脱羧酶可分为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和L-天冬氨酸β-脱羧酶,本文综述了两种酶在结构特点、酶学性质、基因表达、酶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 L-天冬氨酸β-脱羧酶 Β-丙氨酸 L(α)-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表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威 黄干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6期2973-2975,共3页
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诊断及预测。GADA表位变化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ADA倾向于与谷氨酸脱羧酶(GAD)65 M段... 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诊断及预测。GADA表位变化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ADA倾向于与谷氨酸脱羧酶(GAD)65 M段和C端结合,而与N端罕见结合。GAD65-CAb阳性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其胰岛功能较差,而GAD65-NAb阳性者与2型糖尿病相似。对GADA表位的研究不仅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且对于阐明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65表位 1型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