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强 李金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研究组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研究组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明显升高,脑血流情况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和脑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 针灸 康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评价
2
作者 李玲 赵欲晓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0期203-204,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后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康复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3
作者 李仲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使用综合性康复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宁津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8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 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使用综合性康复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宁津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8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康复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4.34%)高于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5);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性康复疗法对于提升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以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综合性康复疗法 临床疗效 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长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845-1846,共2页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疗法,观察组行常规治...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疗法,观察组行常规治疗后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 康复疗法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娄梅 宋莉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7期218-21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选择我院126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进行降压、促进神经代谢、扩张血管、脱水等。观察组在用...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选择我院126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进行降压、促进神经代谢、扩张血管、脱水等。观察组在用药物同时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126例治疗对象中,对照组63例中总有效率是71.43%,观察组63例中总有效率是87.30%。结论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脑血管意外 偏瘫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吕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8期280-281,共2页
目的评估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效果。方法 95例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化的相应治疗,研究组施行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方式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评估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效果。方法 95例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化的相应治疗,研究组施行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方式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2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13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47%(35/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病症的治疗中施行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方式,能显效缓解各项偏瘫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康复疗法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郭艳莉 冯生慧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疗法对于改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76例脑血管意外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6个月观察两...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疗法对于改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76例脑血管意外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及康复疗法对于改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振楩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4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7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给...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7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樊永磊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10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究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老年患者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肠管及鼻胃管的营养干预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周彩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脑血管意外患者用鼻肠管营养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 目的:探讨研究脑血管意外患者用鼻肠管营养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鼻胃管营养干预,观察组给予鼻肠管营养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睡潜伏期、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营养干预护理可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鼻胃管 营养干预护理 脑血管意外 吸入性肺炎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润梅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3期3544-3546,共3页
目的探究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中应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对... 目的探究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中应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法+针灸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康复法+针灸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 29%vs74. 29%),P <0. 05; 2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 <0. 05。结论将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有效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治疗中,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加快其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康复疗法 针灸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12
作者 林宏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22年2月到2024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22年2月到2024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LDVT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的指标,HAMA及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LDVT的发生率是2.50%,相比于对照组的17.50%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高、低切黏度相对于护理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观察组(1.61±0.29)mPa·s、(4.39±0.53)mPa·s、(8.99±1.33)mPa·s较对照组(1.79±0.27)mPa·s、(5.37±0.51)mPa·s、(9.75±1.26)mPa·s更低(P<0.05)。观察组的HAMA(11.34±3.51)分及HAMD评分(10.99±2.33)分较对照组(13.28±2.74)分、(11.98±2.08)分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50%,较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较好地提升脑血管意外患者LDVT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及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游远坤 赵嫦莹 +1 位作者 赖雪燕 黄嘉荣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3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与中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与中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灸 康复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兆新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方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探究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从来该院针灸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的2016年3月—2018年4月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68例,男性88例,女性80例,年龄范围51~82岁,平均年龄为(67±6.... 目的通过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方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探究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从来该院针灸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的2016年3月—2018年4月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68例,男性88例,女性80例,年龄范围51~82岁,平均年龄为(67±6.89)岁,出血性脑卒中110例,缺血性脑卒中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康复治疗+针灸,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MAS评分水平(1.39±1.28)分、下肢(1.57±1.31)分,治疗前后差值为(1.10±0.35)分、(1.44±0.21)分,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t=4.733,5.683,5.793,4.893,P<0.05);观察组经3周治疗后的运动能力(98.25±4.42)分和生活行为能力(5.34±0.52)分高于对照组(t=6.483,4.55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疗总有效率(7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7,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较单纯康复疗法更能提高脑血管意外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运动功能和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脑血管意外后痉挛性偏瘫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宁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16期20-20,共1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使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收集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针灸疗法,观察组联合康复疗法,将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使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收集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针灸疗法,观察组联合康复疗法,将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灸配合康复疗法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 针灸 康复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针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假性球麻痹50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淑凯 张宝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口针疗法 脑血管意外 治疗 严重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小惠 邓桂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5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6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颞三针为主穴,配合人中、风池、极泉、尺泽、环跳、三阴交、功能锻炼与手法结合,同时给予相应的护...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6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颞三针为主穴,配合人中、风池、极泉、尺泽、环跳、三阴交、功能锻炼与手法结合,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血塞通治疗。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颞三针为主穴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灸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试试针灸疗法
18
作者 郭晶晶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4期50-51,共2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由于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中断,进而引发脑细胞的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即使得到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由于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中断,进而引发脑细胞的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即使得到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偏瘫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阻塞 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偏瘫 针灸疗法 脑血管疾病 缺氧性 脑细胞 心理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沛聪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8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对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3月择取6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与中药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 目的:评价对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3月择取60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与中药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来看,干预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来看,干预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实施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干预效果确切,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疗法 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疗法结合IMB技巧模型在脑血管意外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慧 刘玉娥 +1 位作者 张婧娴 韩斌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1期3177-3181,共5页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IMB(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4月医院收入的脑血管意外介入治疗患者90例,依据组间基本资料可比原则分成...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IMB(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4月医院收入的脑血管意外介入治疗患者90例,依据组间基本资料可比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念疗法+IMB技巧模型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5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9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调查,在干预结束后评价两组的依从性,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自我效能评分、F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周,上述各项指标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和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周,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疗法+IMB技巧模型运用于脑血管意外介入治疗术后效果突出,能够快速稳定患者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水平,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及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正念疗法 脑血管意外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介入治疗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