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取栓+静脉溶栓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莎莎 王莹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为探究介入取栓+静脉溶栓联合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按照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且人数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为探究介入取栓+静脉溶栓联合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按照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且人数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取栓,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参考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ET)、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针对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其结果较为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肢体、内皮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取栓 静脉溶栓 后循环缺血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脑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爱萍 王丽 李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9期1552-1555,1559,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大鼠凝血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栓线栓塞willis的方法制备急性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MCAO),术后选择经Longa神...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大鼠凝血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栓线栓塞willis的方法制备急性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MCAO),术后选择经Longa神经学评分符合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标准的36只成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叶酸组和灯盏花素组。其中对照组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叶酸组和灯盏花素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叶酸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14 d。采用断尾法及玻片法检测大鼠出血时间(BT)及凝血时间(CT);凝血因子生成实验观察大鼠静脉血内/外源性凝血因子Xa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含量、凝血酶时间(TT)及缺血willis动脉环内皮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willis动脉环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浆前列环素(PGI2)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壁血栓素A2(TXA2)含量;脑缺血区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HE染色法;采用Longa神经学评分比较治疗前后3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叶酸组和灯盏花素组NO及e NO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花素组tPAT活性和PGI2含量提高,CT、TT和BT延长,而TXA2含量、PAI活性、内/外源性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含量均降低,与对照组和叶酸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灯盏花素组Longa神经学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叶酸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灯盏花素组细胞排列紊乱及溶合现象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且优于叶酸组。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凝血酶激活途径,防止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脑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注射液 急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凝血功能 脑血管内皮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评估淀粉样蛋白引起的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3
作者 朱成燕 刘昊晨 +1 位作者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6-462,共7页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评估β-淀粉样蛋白(Aβ)引起的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探讨相关标记物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将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与2.5μmol/L Aβ共同孵育,在2,4,6,8,10,12,14,16,18,20,22,24 h分别...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评估β-淀粉样蛋白(Aβ)引起的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探讨相关标记物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将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与2.5μmol/L Aβ共同孵育,在2,4,6,8,10,12,14,16,18,20,22,24 h分别测定胞浆Ca^(2+)、线粒体膜电位(MMP)、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和细胞活力,借助时间序列模型探讨相关标记物对细胞损伤的影响和贡献程度。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给胞浆Ca^(2+)一个正冲击后,细胞活力被抑制并持续走低;给eNOS和MMP一个正冲击后,细胞活力上升,并在早期上升速度较快,晚期上升速率有所下降。方差解析表明胞浆Ca^(2+)水平在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占主要作用,且这种影响随着疾病进程的发展而下降。结合模型研究推断在损伤早期干预Ca^(2+)通道有可能改善Aβ引起的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模型 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淀粉样蛋白 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碰治 侯志婷 +1 位作者 黄家福 林毅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8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观察栀子提取物(GE)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新鲜干燥栀子,制备GE。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GE高剂量组(GE-H组)、GE低剂量组(GE-L组),每组12只。... 目的:观察栀子提取物(GE)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新鲜干燥栀子,制备GE。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GE高剂量组(GE-H组)、GE低剂量组(GE-L组),每组12只。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术后采用Longa神经学评分对符合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标准大鼠进行实验。采用Longa神经学评分标准比较用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断尾法及玻片法检测大鼠凝血时间(CT)和出血时间(BT);凝血酶活性荧光检测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含量,观察大鼠凝血因子Ⅹa含量,判断大鼠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检测大鼠大脑动脉环(Willis)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壁血栓素A_(2)(TXA_(2))、血浆前列环素I_(2)(PGI_(2))、内皮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T)及其抑制剂(PAI)活性,判断大鼠脑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部损伤情况。结果:sham组大鼠脑组织正常,与sham组比较,model组CT、BT、TT缩短,t-PAT、PGI_(2)、NO、eNOS降低,凝血酶生成及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Ⅹa生成、PAI、TXA_(2)升高(P<0.05),且大鼠脑组织出现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与model组比较,GE-H组和GE-L组CT、BT、TT延长,t-PAT、PGI_(2)、NO、eNOS升高,凝血酶生成及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Ⅹa生成、PAI、TXA_(2)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情况较model组明显好转。与sham组比较,model组治疗后Longa神经学评分升高;与model组比较,GE-H组和GE-L组Longa神经学评分降低(P<0.05)。结论:GE作用可延长CT、BT、TT,降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含量,增强NO、eNOS活性,提高t-PAT、PGI_(2)表达同时抑制PAI、TXA_(2)表达,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凝血功能,恢复脑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栀子提取物 凝血功能 脑血管内皮功能 Longa神经学评分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 被引量:3
5
作者 龙洪波 周宋丽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854-285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疾病选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模式下,分得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疾病选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模式下,分得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选取不同药物予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尤瑞克林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将两组病患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脑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脑神经功能变化、血液流变学变化、炎性因子改变、治疗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对比。结果:两组用药治疗前,检出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用药治疗后,得出两组病患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有所改变,观察组脑血管内皮功能、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更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指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用药前,测得脑神经功能评分较高,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用药后得出两组脑神经功能评分有所下降,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测得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变,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数值呈更高水平显示,炎性因子更低(P<0.05)。病患均通过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性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用药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尤瑞克林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反应、脑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改善作用,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变化与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韧 刘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306-5306,共1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时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内皮素和CGRP含量。结果患者内皮素、CGRP动态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时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内皮素和CGRP含量。结果患者内皮素、CGRP动态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皮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浆内皮素、CGRP有助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时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浆 内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病程 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