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损伤患儿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效果评估
1
作者 余雄武 周芸丽 +4 位作者 丁志勇 王朝红 谢泽翌 陆宏娜 金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目的 总结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对脑损伤患儿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诊疗经验,评估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诊治的脑损伤患儿... 目的 总结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对脑损伤患儿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诊疗经验,评估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诊治的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脑损伤患儿485例作为非MDT组,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脑损伤患儿405例作为MDT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90例脑损伤患儿中有男519例,女371例。2组患儿年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分别为MDT组2.00(0.82,5.00)岁,非MDT组1.00(1.00,4.00)岁。2组患儿脑损伤类型均以颅脑损伤为主,且在颅脑损伤及颅内出血患儿中,MDT组的治愈率均高于非M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组的405例患儿中有154(38.0%)例行手术治疗,非MDT组的485例患儿中有121(24.9%)例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T组23.2%的患儿在住院期间出现危重情况,显著低于非MDT组的3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T组的未愈率(2.0%)也显著低于非MDT组(5.6%),且MDT组的治愈率(40.5%)显著高于非MDT组(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DT组患儿的治疗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均低于非MD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损伤患儿治愈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利用MDT模式诊治脑损伤能有效提高脑损伤患儿的治愈率(RR=1.513,95%CI=1.134~2.020)。实际住院天数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T对患儿的实际住院天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利用MDT模式诊治脑损伤患儿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儿疾病加重的风险,使脑损伤患儿获得明显疗效,MDT模式值得在脑损伤患儿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脑损伤患儿 诊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高热伴脑损伤患儿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6-17,20,共3页
目的探讨ICU高热伴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的64例高热伴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64例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患儿均取得满... 目的探讨ICU高热伴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的64例高热伴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64例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效果,62例24h体温降至37.0℃以下,2例48h体温降至37.0℃以下,平均使用时间2~6d。64例中无1例心律失常、压疮、冻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正确地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恢复受损脑细胞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脑损伤患儿 亚低温治疗仪 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艳娟 董尚胜 +1 位作者 柯春花 邓艺广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神经损伤患儿的早期干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46例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干预,观察组同时加用rTMS,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小疗程后对患儿进行相关功...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神经损伤患儿的早期干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46例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干预,观察组同时加用rTMS,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小疗程后对患儿进行相关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GMFM-88量表、Peabody量表的GMQ及FM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88量表、Peabody量表的GMQ及FM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其中Peabody量表的GM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总体印象、夜间觉醒/哭闹次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午睡时间、晚间入睡困难、夜间睡眠时间、早晨醒后哭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损伤患儿的脑功能康复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患儿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脑损伤伴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患儿予左乙拉西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丽格 李润洁 +3 位作者 曹春京 杨颖 刘亚萍 吴小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索脑损伤伴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的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LEV)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脑损伤伴IEDs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探索脑损伤伴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的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LEV)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脑损伤伴IEDs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发育商或智商(DQ/IQ)评分。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12%(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Q/IQ评分(68.08±10.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97±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伴IEDs患儿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可改善认知能力并减少脑电图的放电指数,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患儿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认知功能 左乙拉西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推拿法联合认知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发育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灿军 胡春维 杨惠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3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推拿法联合认知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发育商(DQ)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均给予...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推拿法联合认知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发育商(DQ)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均给予两组患儿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训练、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在上述训练基础上给予认知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推拿法。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五大能区DQ、脑血流图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大运动能区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适应性能区及个人-社交能区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流入时间缩短,波幅值及转折高比值升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推拿法联合认知训练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的精细运动及认知功能DQ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血流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推拿法 认知训练 损伤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患儿 发育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促进脑损伤儿智力发育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曾爱珍 袁秀琴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937-93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损伤患儿分为干预组41例,对照组43例;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由专家定期进行神经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干预组在1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损伤患儿分为干预组41例,对照组43例;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育儿知识,由专家定期进行神经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干预组在1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为98.6±17.2、104.1±13.7,运动发育指数(PDI)为89.3±12.8、95.4±12.1,明显高于对照组MDI(88.9±10.5、93.4±14.4)和PDI(80.8±9.4、86.3±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患儿 早期干预 智力 运动发育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损伤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症状改善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爱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01—2016-01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行以神...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01—2016-01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行以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行为评分(77.25±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0.25±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患儿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症状 神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神经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杜晓娟 张瑞芳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6期76-78,82,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及其对自身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3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引起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进行分析与调查。结果早产儿脑损伤...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及其对自身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3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引起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进行分析与调查。结果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37.01%,脑损伤与非脑损伤患儿在胎龄、分娩方式、是否机械通气方面差异较为显著(P<0.05)。差异项目用回归方程计算发现,胎龄<32周、胎龄32~34^(+6)周、单胎、自然分娩、机械通气时间≤7d、未行机械通气与脑损伤密切相关(P<0.05)。结论预防早产,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降低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主要预防措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患儿 高危因素 神经发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及脑瘫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金明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1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及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共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及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共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达到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治疗前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到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损伤及脑瘫患儿应尽早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以及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儿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损伤患儿 早期康复治疗 家庭康复训练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脑部损伤患儿主动训练的电子手套
10
作者 刘亚丽 关鑫宇 +1 位作者 季林红 董婕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多数脑部损伤患儿患侧手指肌张力大,拇指呈内收状态,无法完成手指的张合动作,存在着手功能损伤。然而,临床上患儿手功能康复训练方式单调枯燥,不符合患儿的心理特点。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患儿心理特点的利用声、光信号诱导患儿主动训练... 多数脑部损伤患儿患侧手指肌张力大,拇指呈内收状态,无法完成手指的张合动作,存在着手功能损伤。然而,临床上患儿手功能康复训练方式单调枯燥,不符合患儿的心理特点。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患儿心理特点的利用声、光信号诱导患儿主动训练的电子手套,并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行了临床实验。实验表明:患儿患侧手指表面肌电信号的中位频率在康复训练后增大,说明用手套进行康复训练使患儿患侧肌肉耐力提高;静息状态下,患侧大鱼际肌与拇长伸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与平均幅值在康复训练后减小,表明静息状态下大鱼际肌与拇长伸肌肌张力下降,患儿患侧手指运动控制能力增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子手套在脑部损伤患儿手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损伤患儿 手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