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3-14,17,共3页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观察组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吞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后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从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神经肌肉刺激仪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江玉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7期99-100,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这8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80例患者治疗前后其吞咽功能的分级情况和吞咽功能的评分。结果 :治疗结束后,这80例患者中吞咽功能为Ⅰ级的人数明显多于治疗前,这80例患者吞咽功能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吞咽功能。此联合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 低频电刺激疗法 吞咽康复训练 联合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建玉 杨秀华 +1 位作者 徐彩铃 胡铭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7期248-249,共2页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集束组。对对照组35...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集束组。对对照组3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集束组39例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其Barthel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集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NIHSS评分更低,其Barthe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集束组患者中吞咽功能为Ⅰ级、Ⅱ级患者的占比均更大,其中吞咽功能为Ⅲ级、Ⅳ级、Ⅴ级患者的占比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雯舒 王宇 +3 位作者 吴玉丽 欧晓凤 徐亚林 孙明英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IS)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8例IS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IS)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8例IS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造影评分表(VFSS)评分]、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维生素C、镁(Mg)、磷(P)、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WST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OIS及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WST及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OIS及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组Alb、Hb、维生素C、Mg、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RS2002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Alb、Hb、维生素C、M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2%(23/10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0.58%(11/104),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38%(94/104),对照组为72.12%(75/1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IS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好,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吞咽障碍 针刺 穴位贴敷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建娅 杨磊 +2 位作者 胡鑫 付薇 段岭雪 《循证护理》 2025年第5期907-910,共4页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及其联合使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开展中医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医护理 外治技术 吞咽功能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长磊 刘世伟 邢行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接受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参数、食物下咽情况、日常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参数、食物下咽情况、日常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后吞咽障碍 针药结合 康复功能训练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禹恒 孙飞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sEMGBF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WST)、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吞咽疗效、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吞咽时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SWAL-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取穴针刺法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伍海庆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8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4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联合呼... 目的 探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4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观察组采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肺部感染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简明健康状况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直接摄食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进行干预,可加快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直接摄食训练 呼吸训练 肺部感染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三针联合中药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9
作者 王晓耽 陈仁凤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2期329-331,共3页
脑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脑局部缺血缺氧,出现偏瘫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脑血管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其发生率高达... 脑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脑局部缺血缺氧,出现偏瘫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脑血管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其发生率高达22%~65%[2],以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特征,可致患者误吸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 功能康复 中后吞咽障碍 冰刺激 患者生活质量 误吸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不同增稠剂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王冠群 李宏坤 +1 位作者 苏滢 栾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收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需求,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不同增稠剂对保障并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的价值,判断黄原胶和罗望子胶对舒食素有无替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210例脑卒... 收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需求,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不同增稠剂对保障并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的价值,判断黄原胶和罗望子胶对舒食素有无替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210例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于住院期间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根据临床改善吞咽安全性的食物增稠剂不同分为黄原胶组(n=70,黄原胶为增稠剂)、罗望子胶组(n=70,罗望子胶为增稠剂)、舒食素组(n=70,舒食素为增稠剂)。通过使用不同增稠剂对食物增稠后持续干预3周,对比发病不同时间阶段吞咽障碍改善效果及康复用时,评估吞咽食物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期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患者吞咽能力、吞咽功能损害程度。结果 舒食素组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黄原胶组及罗望子胶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原胶组与罗望子胶组饮水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周,舒食素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黄原胶组与罗望子胶组(P<0.05),发病后2周、3周,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3组MMASA、DO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MMASA、DOSS评分均提升,黄原胶组、罗望子胶组与舒食素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食物增稠剂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和安全性,同时以舒食素作为增稠剂在早期吞咽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优势,但长期效果与其他两种增稠剂相比无显著差异,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偏好进行增稠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增稠剂 罗望子胶 黄原胶 舒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功能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文婧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7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7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SWAL-QOL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吞咽功能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电刺激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交替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肃馨 王立峰 +1 位作者 张旭龙 张丽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双侧交替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病区收住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 目的观察双侧交替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病区收住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2.43±5.76)岁,病程(1.46±0.34)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37±6.58)岁,病程(1.52±0.65)个月。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对照组给予tDCS(健侧)治疗,观察组给予双侧交替tDCS(健侧+患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OI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表面肌电图检查舌骨肌群的波幅、吞咽时间,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ST、VFSS、FOIS、SWAL-QOL评分及舌骨肌群波幅、吞咽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WST评分低于对照组[(2.21±0.31)分比(3.25±0.16)分],VFSS、FOIS、SWAL-QOL评分及舌骨肌群波幅均高于对照组[(8.79±1.37)分比(6.34±1.24)分、(6.56±0.37)分比(5.38±0.61)分、(146.89±14.43)分比(124.87±13.85)分、(591.25±23.27)μV比(510.81±19.30)μV],吞咽时间短于对照组[(1.01±0.21)s比(1.25±0.4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26、7.262、9.059、6.030、14.573、2.696,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结论双侧交替tDC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
13
作者 张婷 张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损伤、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江北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损伤、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江北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舌肌运动训练、口咽部冰刺激、吞咽反射训练、摄食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后评估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吞咽功能、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和营养状况。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临床部位检查、饮水试验、饮食试验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扣针蛋白-5(Fibulin-5)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及BMI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相比,联合经颅磁刺激可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神经损伤,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经颅磁刺激 吞咽功能 神经损伤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护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韩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86-189,共4页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胃管拔管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胃管拔管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V-VST的胃管拔管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并发症率、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发生率、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及舌骨上、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sEMG)对比(P<0.05)。结论 基于V-VST实施胃管拔管护理,可改善患者整体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时护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夏蒙蒙 梁俊 甘文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分析因时护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抽取病例时间:2022年8月-2024年7月,选取本院患有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86例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因时护理模式联合早... 分析因时护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抽取病例时间:2022年8月-2024年7月,选取本院患有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86例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因时护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结果 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显示,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营养指标上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疾病并发症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生活质量的恢复上看,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中,因时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的结合,对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康复训练 因时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表面肌电特点
16
作者 刘立芝 张宇辰 +1 位作者 刘加美 张园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表面肌电(sEMG)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7例作为吞咽障碍组,另选同期脑卒中后吞咽正常者33例为单纯卒中组,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 目的探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表面肌电(sEMG)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7例作为吞咽障碍组,另选同期脑卒中后吞咽正常者33例为单纯卒中组,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吞咽下(空吞咽、水、浓流质、糊状物)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振幅均方根值(RMS)、sEMG峰值及吞咽时程。结果不同吞咽状态下,各组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RMS、sEMG峰值及吞咽时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吞咽状态下,吞咽障碍组颏下肌群与舌骨下肌群的RMS、sEMG峰值最高、吞咽时程最长,其次是单纯卒中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咽期吞咽功能障碍受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影响显著,sEMG检测表现为RMS、sEMG峰值升高及吞咽时程延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黏度 肌电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刘雅玲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偏瘫肢体常规针刺),舌三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于上增加舌三针治疗,舌三针加电组基于常规治疗组基础增加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三组均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等指标评估各组的摄食-吞咽功能疗效。结果:舌三针加电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舌三针、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4个周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舌骨上移、前移距离和甲状软骨上移、前移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BI评分和SWAL-QOL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趋势(P<0.05),上述指标除舌骨上移、甲状软骨上移及前移距离之外其他指标,三针加电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舌三针组和常规组(P<0.05),舌三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DSA后能提高摄食-吞咽功能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 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I探究芒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
18
作者 周婷 舒琳睿 +3 位作者 邹维志 陈幸生 殷红彪 程红亮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芒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将5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芒针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治疗,芒针治疗组则选择芒针... 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芒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将5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芒针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治疗,芒针治疗组则选择芒针弯刺天突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DTI检查获得的FA值和弥散张量束成像(DTT)所示纤维束在治疗后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将结果用SPSS.26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芒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WST评分、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芒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芒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A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芒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芒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23/28),高于对照组的71.42%(20/28),P<0.05。芒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DTT图像显示,芒针治疗组治疗后白质纤维束较治疗前更加密集,优于对照组。结论芒针透刺天突穴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切实的疗效。明确了DTI技术所得FA值和DTT技术得到的皮质延髓束的损伤程度作为评价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评价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19
作者 孙晓东 陈涛 +1 位作者 杜振峰 张士金 《新中医》 2025年第4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3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3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2组采用颈项部穴位深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舌骨活动度、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28/30),均高于对照1组70.00%(21/30)和对照2组73.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SSA、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SA、SWAL-QOL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舌骨向上移位、向前移位值均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舌骨向上移位、向前移位值均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颈项部穴位深刺 推拿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宇 孙培养 +6 位作者 王海宇 邹玲 李难 刘辉 张芳 刘诗洋 储浩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动气针法针刺健侧灵骨、大白穴,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评价手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手功能评定量表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和头皮针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动气针法针刺灵骨、大白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动气针法 灵骨 大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