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功能网络应用案例的图论教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文文 王海涌 +2 位作者 孟昱煜 赵小娟 杨志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图论作为离散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将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同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文章以脑科学研究中运动想象实验为入口,基... 图论作为离散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将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同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文章以脑科学研究中运动想象实验为入口,基于图论基本理论,借助数学工具软件,构建脑功能网络模型。通过求解网络中节点度、补图以及最小生成树等概念加深对图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了解其在表征不同运动想象动作过程中的效果和作用。通过图论理论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图论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提高离散数学中图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数学 图论 脑功能网络 最小生成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园月 李加斌 +2 位作者 蒯凤 彭丽丽 项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刺激的顺序。阳性刺激在多通道FES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阴性刺激在伪刺激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间隔1 d。每次训练时,采用fNIRS测量患者双侧前额叶皮质(PFC)、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MC)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计算总体功能连接强度和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结果与阴性刺激相比,阳性刺激下,大脑皮质总体功能连接强度降低(t=-2.735,P<0.05),损伤对侧PFC-损伤同侧PFC和损伤对侧PFC-损伤对侧PMC的功能连接降低(P<0.05)。结论多通道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优化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皮质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训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脑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fMRI结合图论分析对癫痫共病抑郁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3
作者 潘红 刘超荣 +4 位作者 胡爱丽 黄彪 苏琦艳 周夏怡 胡崇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研究癫痫共病抑郁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材料与方法对所纳入55例癫痫患者行rs-fMRI检查和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研究癫痫共病抑郁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材料与方法对所纳入55例癫痫患者行rs-fMRI检查和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根据HAMD评分将其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最终纳入抑郁组30例(ED组),非抑郁组25例(E组)。基于rs-fMRI结合图论的脑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脑功能连接网络,计算脑网络拓扑结构全局及节点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ED组与E组脑网络拓扑属性是否存在异常及异常指标与HAMD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ED组患者的聚类系数(clustering efficiency,C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lambda,λ)下降(P<0.05)。在节点水平,中心性下降的脑区包括左侧楔叶、左侧枕上回;中心性升高的脑区位于右侧额中回眶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全局属性Cp(r=−0.349,P=0.012),左侧枕上回节点聚类系数(nodal clusteering coefficient,NCp)(r=−0.382,P=0.006)、左侧楔叶NCp(r=−0.477,P<0.001)、左侧枕上回节点局部效率(nodal local efficiency,NLe)(r=−0.351,P=0.01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右额中回眶部NLe(r=0.409,P=0.003)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癫痫共病抑郁是一种脑网络疾病,其脑功能网络的部分全局及节点指标存在异常改变,为更好地了解癫痫共病抑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图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4
作者 姜小梅 王萍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81-1984,共4页
综述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慢性意识障碍是由各类脑损伤导致意识丧失超过28 d的病理状态,其诊断、预后预测对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 综述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慢性意识障碍是由各类脑损伤导致意识丧失超过28 d的病理状态,其诊断、预后预测对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人意识水平和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静息态功能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运动功能障碍脑功能网络特征及运动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宗文浩 李可峰 +6 位作者 刘青 苏焕振 葛金花 陈世美 程静静 梁岐 董贵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4-675,共12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早发性神经发育障碍,在缺乏神经影像学指标和可靠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行为学进行诊断。研究证实,ASD患者感觉运动障碍先于社交沟通缺陷、重复刻板行为和限制兴趣等核心症状出现,这可能与ASD患者婴幼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早发性神经发育障碍,在缺乏神经影像学指标和可靠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行为学进行诊断。研究证实,ASD患者感觉运动障碍先于社交沟通缺陷、重复刻板行为和限制兴趣等核心症状出现,这可能与ASD患者婴幼儿期大脑运动功能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改变有关,具体表现为运动功能相关大脑区域非典型激活、不同大脑区域之间协同受阻以及基于图论的复杂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异常。运动干预被证明是促进AS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的有效手段,且有研究将非侵入性脑调控技术与运动联合干预取得了更为显著的康复效果,但这背后的脑网络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回顾ASD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运动干预的相关文献,聚焦大脑运动功能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改变,结合网络神经科学方法对AS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功能网络异常改变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从大脑发育过程中脑网络可塑性角度探讨不同运动干预模式(单纯运动干预与运动联合干预)改善AS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潜在脑神经机制,以期为ASD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策略制订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干预 脑功能网络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M1区间歇短阵脉冲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青 徐硕 +7 位作者 陈蒙晔 邓盼墨 庄任 孙增春 李冲 闫志杰 张永丽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9-1268,共10页
目的:探索间歇短阵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这一新型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的总体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存在运动和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6例,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 目的:探索间歇短阵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这一新型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的总体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存在运动和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6例,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受试者接受单次左侧M1区iTBS前、后,全脑功能网络集群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局部和全局效率、“小世界”属性、同配性和层级性等拓扑属性的变化。结果:经上述iTBS干预后,受试者脑功能网络的集群系数、局部效率、标准化的层级系数显著下降,全局效率下降接近显著,“小世界”属性σ值升高接近显著,其他拓扑参数未见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左侧M1区iTBS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网络的全局拓扑结构可能发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间歇短阵脉冲刺激 连接组学 脑功能网络 静息态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功能网络的抑郁脑电信号分类方法
7
作者 陈万 蔡艳平 +2 位作者 李爱华 苏延召 姜柯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0-65,93,共7页
通过探究多种脑功能网络构建方法在抑郁脑电信号分类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滞后指数、自适应阈值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精度抑郁脑电信号分类方法。首先,利用不同连通性方法和二值化方法的组合构建了多种抑郁脑功能网络;然后,基于图... 通过探究多种脑功能网络构建方法在抑郁脑电信号分类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滞后指数、自适应阈值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精度抑郁脑电信号分类方法。首先,利用不同连通性方法和二值化方法的组合构建了多种抑郁脑功能网络;然后,基于图论分析从脑功能网络中提取网络参数;最后,将脑网络参数输入多种分类器,实现抑郁脑电信号分类。此外,建立了一种基于可分性测度和量子粒子群优化的自适应阈值法和自适应密度法,以避免人工设置阈值和网络密度的主观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常用方法相比,在alpha频带上,所提分类方法的性能最好,分类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88.0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脑功能网络 机器学习 相位滞后指数 信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图小波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脑功能网络多尺度分析
8
作者 贾亦非 《山西电子技术》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基于图信号处理,针对神经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展开研究,采用谱图小波变换对脑功能网络进行多尺度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构建图拉普拉斯矩阵,从中选取最大特征值对谱图小波变换滤波器进行设计。之后结合血氧水平依赖对比度信号计算出受试... 基于图信号处理,针对神经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展开研究,采用谱图小波变换对脑功能网络进行多尺度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构建图拉普拉斯矩阵,从中选取最大特征值对谱图小波变换滤波器进行设计。之后结合血氧水平依赖对比度信号计算出受试者各脑区的谱图小波系数,对其进行多尺度组间差异分析,发现脑功能网络在不同频段下的能量分布存有异常,并对对应的异常脑区予以明确。所采用的谱图小波变换是目前针对不规则数据域中信号展开多尺度分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其他疾病患者脑功能网络多尺度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网络 图信号处理 多尺度分析 谱图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熵的磁刺激穴位脑功能网络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郭磊 王瑶 +2 位作者 于洪丽 尹宁 李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8,共8页
针灸是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经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磁刺激穴位为研究针灸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在该研究中,... 针灸是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经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磁刺激穴位为研究针灸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在该研究中,通过磁刺激内关穴(PC6)采集EEG信号;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似熵)和复杂网络理论,基于磁刺激内关穴的脑电信号构建脑功能网络并对脑功能网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安静和磁刺激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网络的拓扑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刺激内关穴构建的脑功能网络,其拓扑结构发生了改变,网络连接增强,信息传输效率提高,并且"小世界"属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磁刺激 内关穴 脑功能网络 近似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穴位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宁 徐桂芝 +2 位作者 于洪丽 周茜 郭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磁刺激穴位时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利用互相关和互信息方法,分析了7名被试内关穴磁刺激前、刺激中、刺激后同步脑电信号的通道间关联特性,构建了大脑功能网络,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中心化程度评价...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磁刺激穴位时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利用互相关和互信息方法,分析了7名被试内关穴磁刺激前、刺激中、刺激后同步脑电信号的通道间关联特性,构建了大脑功能网络,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中心化程度评价,分析了几种状态下的关键脑区。结果表明:1 Hz刺激与刺激前相比,顶叶内部、顶叶与中央区节点间的关联程度发生了统一增强,额叶与枕叶、额叶与顶枕叶节点间的关联程度发生了统一减弱;3 Hz刺激与刺激前相比,统一增强的区域集中在额叶内部、中央区内部、额叶与中央区、额叶与顶叶、额叶与颞叶、中央区与颞叶、中央区与顶叶节点之间。度值较大的节点主要分布在额叶和中央区,介数值较大的节点主要分布在顶叶、中央区以及顶枕区。此研究有助于揭示磁刺激穴位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穴位 脑功能网络 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敬璞 倪莹莹 +5 位作者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 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 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 MRI扫描,每次给予rs-f 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流畅性失语症脑功能网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枫 江钟立 +4 位作者 程少强 祁冬晴 吴婷 向伟华 高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4,287,共7页
目的:为非流畅性失语症建立图片命名任务的脑功能活动网络模型并与健康对照比较,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例,接受图片命名任务下的脑磁图检测。以脑磁图的信号检测位点为节点,位点间的... 目的:为非流畅性失语症建立图片命名任务的脑功能活动网络模型并与健康对照比较,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例,接受图片命名任务下的脑磁图检测。以脑磁图的信号检测位点为节点,位点间的加权相延迟指数的去偏二乘估计值为连线权重,分别为命名任务的五个时间段构建脑网络。通过与基线水平进行比较,采用自举法重采样技术,在99%置信水平上进行检验,最终确定需要保留的连线。网络模型建成后,对患者和对照组进行参数计算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健康受试在显示与图片命名任务预期相符的双枕叶和左侧额颞叶网络结构以外,还在400—600ms的音声组构阶段呈现的右脑为主的同步活动。失语症在命名任务的各个时间段,都呈现节点地位的扁平化和模块度下降,并且存在中线附近的联系强化和反应模式的迟滞。结论:(1)右脑同步功能活动参与了常人的图片命名过程。(2)失语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倾向于围绕中线部位发生重组。(3)以语言任务为基础的脑磁图网络建模方法可用于失语症脑功能重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脑功能网络 语言加工 图片命名 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下——“益髓醒神”针刺治疗不同部位卒中后失语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斌龙 常静玲 +3 位作者 韩奕 李晓琳 黄幸 高颖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929-932,共4页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认知障碍,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皮层损伤有关,然而,临床上经常见到单纯皮层下损伤也能导致失语症发生。本团队在长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卒中后失语症的“益髓醒神”针刺方案,本文采用该针刺方案治疗病灶分...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认知障碍,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皮层损伤有关,然而,临床上经常见到单纯皮层下损伤也能导致失语症发生。本团队在长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卒中后失语症的“益髓醒神”针刺方案,本文采用该针刺方案治疗病灶分布在皮层、皮层+皮层下、单纯皮层下的恢复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各1 例,取得显著疗效。笔者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的同时,采集其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数据,采用脑功能网络分析技术探索三位患者皮层语言网络、皮层下网络的内外连接状态,借以探索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失语症发病机制与“益髓醒神”针刺干预下恢复机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症 益髓醒神 针刺 脑功能网络 病灶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宇慧 桂志国 隋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6-931,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全脑功能网络上的变异。方法首先基于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然后使用组信息指导独立...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全脑功能网络上的变异。方法首先基于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然后使用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每个被试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及相应的时间波动,比较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功能连接状态上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最重要功能连接状态的模式有相似性。正常被试在额叶、顶叶相关区域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更强的正功能连接;在小脑相关区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呈现出更多的正功能连接,而正常被试呈现出更多的负功能连接。结论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取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可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脑功能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状态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异常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云辉 李平 +6 位作者 崔光成 王玉花 孙正海 孟鑫 崔红升 胡强 梁雪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1-676,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探讨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30名性别、...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探讨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3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强迫障碍患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DPARSFA分析软件计算被试的DC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强迫障碍患者右侧眶额回[(-0.22±0.45)vs.(-0.57±0.22)]和左侧前扣带回[(0.14±0.48)vs.(-0.21±0.33)]的DC值升高(P<0.001);右侧岛叶的DC值降低[(-0.12±0.37)vs.(0.35±0.54)](P<0.001);右侧眶额回的DC值与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总分正相关(r=0.68,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大脑执行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重要节点/脑区连接属性的异常可能与强迫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强迫障碍 脑功能网络 节点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颅交流电刺激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国亚 石静 +2 位作者 杨慧 田森 于洪丽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10,共5页
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是一种通过在头皮施加微弱电流的非侵入性电刺激技术,已有研究证实经颅交流电刺激会对大脑的全局属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脑电相位同步方法构建了刺激组和对照组刺激... 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是一种通过在头皮施加微弱电流的非侵入性电刺激技术,已有研究证实经颅交流电刺激会对大脑的全局属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脑电相位同步方法构建了刺激组和对照组刺激前、后静息态脑网络,并计算聚类系数、平均度、特征路径长度3种网络参数,来研究大脑各区域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网络参数中,只有刺激组的特征路径长度在刺激后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特征路径长度的大小代表了大脑各区域间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说明经颅交流电刺激可以增强大脑各区域间的关联性,加快各区域的信息传递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交流电刺激 脑功能网络 网络参数 特征路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质纤维束的胶质瘤患者脑功能网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威州 陶玲 +2 位作者 钱志余 丁尚文 胥传健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复杂网络理论揭示了人脑结构和功能网络中的很多拓扑属性,通过基于白质纤维束的脑功能网络建模方法分析胶质瘤患者功能网络变异特性。方法首先基于matlab平台利用spm8数据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磁共振白质纤维束和小世界网络... 目的复杂网络理论揭示了人脑结构和功能网络中的很多拓扑属性,通过基于白质纤维束的脑功能网络建模方法分析胶质瘤患者功能网络变异特性。方法首先基于matlab平台利用spm8数据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磁共振白质纤维束和小世界网络理论对20例正常人和2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进行脑功能网络建模。通过对脑功能网络连接度、簇系数和平均路径等参数分析,研究胶质瘤患者小世界拓扑属性。结果对比正常人,被试神经胶质瘤患者脑功能网络遭到破坏,患者脑网络的小世界属性及网络容错能力明显下降,信息传输最大的脑功能区区域发生转移,平均路径在额中回、旁中央小叶、顶叶等区域出现异常。结论胶质瘤患者脑功能网络变异明显,小世界属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纤维束 小世界网络 胶质瘤 网络节点度 脑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功能网络分析的孤独症儿童辅助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昕 王欣 +2 位作者 安占周 蔡二娟 康健楠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54-2663,共10页
脑功能网络是分析复杂网络之间连接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脑功能障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频域Granger因果分析的定向传递函数(Direction-transfer function,DTF),构建了各频段的脑功能网络.采用图论方法分析最佳阈值下经颅直流电... 脑功能网络是分析复杂网络之间连接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脑功能障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频域Granger因果分析的定向传递函数(Direction-transfer function,DTF),构建了各频段的脑功能网络.采用图论方法分析最佳阈值下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干预前后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脑网络的平均度、全局效率和平均局部效率等特征,并对比了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孤独症儿童脑功能状态辅助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刺激前组在各频段的图论特征均低于刺激后组(P<0.05),其中Theta频段和低-beta频段的局部效率统计性差异显著,表明在一定程度上tDCS干预是ASD儿童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功能网络 定向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痛患者针刺治疗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润慧 汪新柱 +3 位作者 陈晓飞 董馥闻 温玉蓉 周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探讨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方法:纳入下腰痛患者20例,针刺委中及大肠俞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构建全脑功能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探讨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方法:纳入下腰痛患者20例,针刺委中及大肠俞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构建全脑功能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部信息交换效率(Elocal)和全局信息交换效率(Eglobal)的拓扑特性变化。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疗效表评定针刺的临床疗效。结果:VAS评分提示针刺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JOA疗效表提示针刺治疗下腰痛有效。脑网络小世界拓扑特性显示,稀疏度在0.2~0.3内,治疗前后的CP、Elocal、Eglobal与阈值呈负相关,LP与阈值呈正相关,且治疗前CP值及Elocal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腰痛患者针刺治疗前CP值及Elocal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后,针刺前后全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发生变化,有助于探索针刺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小世界网络 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假设驱动和数据驱动方法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宇慧 桂志国 +1 位作者 刘迎军 陈芳芳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307-311,329,共6页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已发现在脑区之间存在低频波动一致的脑功能网络。脑功能网络有助于认识脑功能和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而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综述了假设驱动和数据驱动进行脑功能网络分析的两类方法,...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已发现在脑区之间存在低频波动一致的脑功能网络。脑功能网络有助于认识脑功能和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而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综述了假设驱动和数据驱动进行脑功能网络分析的两类方法,接着对常用的基于感兴趣区、基于体素、基于独立成分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基于聚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做了详细介绍,并着重阐述了最近提出的组信息指导的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及基于半监督学习技术的感兴趣区选择方法,最后对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聚类 组信息 半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