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蒙 付三仙 +3 位作者 王素凡 周力为 梁锐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23)和死亡组(n=7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R、NRS2002评分及CAR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和NRS2002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12(1.026~1.432)、1.510(1.233~1.849),P<0.05]。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方程为Y=-3.242+0.412×NRS2002+0.192×CAR,预测短期预后的AUC(95%CI)为0.711(0.639~0.7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8、0.709。结论: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NRS2002评分 高血压出血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康平 朱晓忠 +2 位作者 刘生明 曾文 阙小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探寻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泰和县中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西...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探寻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泰和县中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西医对症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通过4周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康复 天麻钩藤饮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的多模脑功能监测评估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孙实安 王迎东 +3 位作者 程晓峰 邸燕娜 姜健慧 于朝旭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评估定量脑电图(QEEG)和经颅多普勒(TCD)的多模脑功能监测在预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12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接受QEEG和TCD检... 目的评估定量脑电图(QEEG)和经颅多普勒(TCD)的多模脑功能监测在预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12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接受QEEG和TCD检查,并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79例)和血肿稳定组(41例)。通过对比两组间QEEG和TCD的参数差异,探究这些监测指标与血肿扩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血肿扩大组的患者年龄较高,且吸烟比例也较高,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初始神经功能损伤更严重,血肿扩大组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DAR和DTABR值均高于续血肿稳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AR、DTABR和P1与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其中DAR和DTABR的相关性尤其强(r值分别为0.774和0.738,P<0.05),P1的相关性相对较弱(r=0.21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AR、DTABR和P1参数在预测血肿扩大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DAR的AUC值高达0.970。随访期间,血肿稳定组的MRS评分在所有时间点上优于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QEEG和TCD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血压出血 血肿扩大 定量电图 经颅多普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王猛 窦力 +5 位作者 孙夕峰 邱涛 胡昌龙 戴和军 唐勇 孙广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较传统开颅手术效果更好,能明显降低脑内血肿残余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神经内镜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谭适 覃重桥 余松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 目的分析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一组(40例,采用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和联合组(40例,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肿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7 d血管内皮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抽吸血肿量更少,血肿排空时间更短;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较单一组更低,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升高,联合组较单一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联合组较单一组更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联合组均较单一组更高;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可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颅内压监测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康寿磊 王玉娟 李金秀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持续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指标、预后情况、血清应激反应[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脑血肿量、甘露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甘露醇减量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CT、hs-CRP、NEU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持续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消除脑血肿,降低甘露醇使用量,缩短甘露醇减量时间,改善患者应激反应,且预后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持续颅内压监测 甘露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
7
作者 夏文静 陈媛媛 +1 位作者 李义沙 王倩 《四川医学》 202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 采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8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1)和验证集(n=107)。在发病90 d后根据... 目的 采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8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1)和验证集(n=107)。在发病90 d后根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老年HICH患者的病情转归不良发生率为27.09%(97/3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998,95%CI 1.326~3.009)、吸烟史(OR=1.458,95%CI 1.087~1.956)、饮酒史(OR=1.623,95%CI 1.228~2.143)、合并高脂血症(OR=1.806,95%CI 1.192~2.736)、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OR=0.480,95%CI 0.309~0.748)、颅内血肿量(OR=1.745,95%CI 1.281~2.379)、规律服用降压药(OR=0.617,95%CI 0.453~0.841)均是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决策树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9(95%CI 0.867~0.942)、0.795(95%CI 0.706~0.867),敏感度为84.72%、80.00%,特异度为89.94%、84.15%。结论 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脂血症、入院时GCS评分、颅内血肿量、规律服用降压药均为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决策树预测模型对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算法 高血压出血 病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L23和STC1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陈波 云亚滨 +2 位作者 王伟志 杜俊峰 范宏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7,157,共6页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122例为轻症组和体检健康者122例为健康组。HICH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和死亡组(n=28)。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3和STC1水平;Spearson法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轻症组和HICH组血清CCL23(53.32±10.85pg/ml,78.49±11.21pg/ml,112.47±11.53pg/ml),STC1(15.12±2.63ng/ml,19.07±2.58ng/ml,22.15±2.75ng/m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967,215.043,均P <0.05)。生存组血清CCL23(108.02±13.51pg/ml),STC1(21.06±3.28ng/ml)水平低于死亡组(127.41±13.55pg/ml,25.83±3.23ng/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95±0.92分)高于死亡组(7.61±0.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3,6.810,7.005,均P <0.001)。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481,-0.426,P <0.001)。CCL23[OR(95%CI):1.240(1.091~1.409)],STC1[OR(95%CI):1.754(1.215~2.533)],GCS评分[OR(95%CI):0.087(0.020~0.382)]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 <0.05)。CCL23,STC1联合预测HICH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39(0.880~0.974),高于单独诊断(Z=1.974,2.040,P=0.048,0.04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94.68%。CCL23,SCT1高表达患者随访6个月生存率(51.06%,56.86%)低于CCL23,STC1低表达患者(93.33%,9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4.777,23.781,均P <0.05)。结论 重症HICH患者血清CCL23,STC1水平较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CL23,STC1高表达可能预示患者临床结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23 斯钙素蛋白1 重症高血压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9
作者 尚立宏 蔡长文 +2 位作者 张彬 周杨 胡小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窥镜手术)和观察组(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神经内窥镜手术)。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34±5.16)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9.11±4.9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0,P=0.013)。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46±12.17)min、(9.25±1.13)d,短于对照组的(94.37±11.25)min、(12.16±1.47)d;术中出血量为(64.38±12.47)ml,少于对照组的(86.42±11.35)m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NPY、BDNF水平分别为(13.27±2.52)mg/L、(121.65±6.39)ng/L、(7.43±0.82)μg/L,对照组分别为(18.35±2.41)mg/L、(168.27±7.28)ng/L、(5.62±0.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为(2.02±0.41)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结论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HICH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 基底核区 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张伟光 谢庆海 林正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观察组实施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预后结局。结果:对照组的手术用时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体定向引导 内镜导引器 神经内镜手术 高血压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扩张血肿与立体定向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郑鉴峰 郭宗铎 孙晓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 探讨易扩张血肿与不易扩张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穿刺术后的预后差异。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头颅扫描分析的CT征象... 目的 探讨易扩张血肿与不易扩张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穿刺术后的预后差异。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头颅扫描分析的CT征象,并将患者分为易扩张血肿组和不易扩张血肿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手术时机、术前血肿扩大、术后再出血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与不易扩张血肿患者相比,易扩张血肿患者的不良预后率(mRS评分3~6分占比)更高(65.9%比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易扩张血肿是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易扩张血肿患者在立体定向穿刺术后不良预后的风险高于不易扩张血肿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易扩张血肿 穿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痰深度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效果及血压的影响
12
作者 冯明珍 王丽 +1 位作者 文坤 刘淼 《中国临床护理》 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效果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效果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浅部吸痰,观察组行深部吸痰。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痰鸣改善情况及血压波动情况。结果两组血氧饱和度、脑组织氧饱和度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鸣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t=6.301,P<0.001)。吸痰后即刻,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t=2.101,P=0.038;t=2.159,P=0.033)。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深部吸痰相较于浅部吸痰更加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但浅部吸痰则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气管切开术 吸痰深度 血氧饱和度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13
作者 劳微微 张巍 黄旁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成效,通过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恢复状况,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20例患者为... 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成效,通过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恢复状况,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营养指导、康复训练(增加中医外治如穴位贴敷、推拿辅助康复)和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0%(P<0.05)。此外,综合护理干预组在术后康复速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来说,需要行手术进行治疗,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使得患者能够更快得到康复,不断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综合护理 高血压出血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网膜素1及人星形胶质源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朱秀聪 马威 郭春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人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人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脑水肿、血清Omentin-1及S100B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中显效45例(占75.00%),有效11例(占18.33%),无效4例(占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6例(占10.00%),有效42例(占70.00%),无效12例(占20.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1级0例(占0.00%),2级6例(占10.00%),3级10例(占16.67%),4级2例(占3.33%),5级42例(占70.00%);对照组GOS评分1级2例(占3.33%),2级15例(占25.00%),3级5例(占8.33%),4级6例(占10.00%),5级32例(占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2,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情况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术后2周和1个月的脑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5、29.750,P<0.05)。两组患者血清Omentin-1、S100B均得到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术后Omentin-1、S100B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5、10.157,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精确的CT定位引导,微创引流术能够有效减少脑出血区域的压力,促进血肿清除,同时通过调控血清Omentin-1和S100B水平,减少脑水肿,缓解脑组织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微创引流术 高血压出血 网膜素1(Omentin-1) 人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岳婧茹 张盼盼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0例未出血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并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0例未出血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并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丘脑出血30例(37.50),内囊出血28例(35.00%),外囊出血15例(18.75%),小脑出血7例(8.75%);出血量为30 mL以下65例(81.25%),30 mL以上15例(18.75%);血肿形态为不规则状19例(23.75%),规则、呈类球形61例(76.25%);血肿附近水肿体积20 mL以上11例(13.75%),20 mL以下69例(86.25%);出血未破入脑室57例(71.25%),出血破入脑室23例(28.75%);发病时间为6点左右32例(40.00%),17点左右23例(28.75%),23点左右25例(31.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OR=2.971、2.983、1.988,P<0.05),经常体育锻炼、喜食水果为保护因素(OR=0.557、0.462,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主要在丘脑和内囊,出血量在30 mL以下,血肿形态规则呈类球形,血肿附近水肿体积在20 mL以下,出血未破入脑室,发病时间集中在凌晨,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为发病危险因素,经常体育锻炼、喜食水果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糖尿病 高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苗苗 王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激励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激励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力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等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护理 高血压出血 术后 自我护理能力 生命质量 心理弹性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支持式FTS围术期护理联合信息共享式家庭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17
作者 郭文静 张毅 杨舒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式加速康复外科(FTS)围术期护理联合信息共享式家庭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循证支持式加速康复外科(FTS)围术期护理联合信息共享式家庭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试验组接受循证支持式FTS围术期护理联合信息共享式家庭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长、术后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支持式FTS围术期护理联合信息共享式家庭延续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其术后快速康复,可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提升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改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支持 加速康复外科 信息共享 家庭延续护理 高血压出血 疾病不确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延伸干预策略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许卫 刘颖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采取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延伸干预策略,并探讨该方式对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昆山市中医医院为研究病例择取地点,于重症医学科抽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58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组... 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采取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延伸干预策略,并探讨该方式对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昆山市中医医院为研究病例择取地点,于重症医学科抽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58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组时遵循随机原则,在其治疗中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延伸干预策略,进而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整体血压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执行相应护理措施前后生活质量状况呈现差异更具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前、护理后营养状况指标呈现的差异更为明显(P<0.05);满意度问卷整体水平更高者为观察组(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系统治疗的过程中,予以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延伸干预策略干预对血压水平有着显著降低作用,有助于改善个体的营养状态,优化生活质量,促进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出血 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延伸干预策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汪仲伟 吴环立 +1 位作者 郭京立 王晓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BHID)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A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B组行BHID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BHID)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A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B组行BHI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血肿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4d,A组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MBI评分显著高于B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预后不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BHID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效果更好,能更显著地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微创钻孔引流术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辅助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骆慧武 许耀伟 +1 位作者 古瑞航 杨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常规组41例,男23例、...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常规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62.85±4.06)岁,脑出血病程(4.41±1.23)h,出血量(58.85±5.36)ml;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63.21±3.27)岁,脑出血病程(4.68±1.33)h,出血量(59.42±4.76)ml。两组均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术,常规组辅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血流高速峰值(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Vs)、血流阻力指数(RI)、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高于常规组[75.61%(31/41)](χ^(2)=4.865,P=0.027)。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82.16±7.52)分]高于常规组[(68.85±10.26)分],NIHSS评分[(11.28±4.06)分]低于常规组[(18.74±5.23)分](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常规组的Vm、V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常规组的RI、NPY、NSE、GFAP、S100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自理力,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脑损伤,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静注射液 立体定向软通道引流术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