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NMDAR-2B mRNA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熳 曾青 +2 位作者 施静 刘晓春 关新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 5 %福尔马林 5 0 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L4~6 )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 - 2 B(NMDAR- 2 B)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组大鼠 L4~ 6节段脊髓背角 NMDAR- 2 B...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 5 %福尔马林 5 0 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L4~6 )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 - 2 B(NMDAR- 2 B)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组大鼠 L4~ 6节段脊髓背角 NMDAR- 2 B m RNA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强 ,电针治疗组大鼠 L4~ 6节段脊髓背角 NMDAR- 2 B m RN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低于福尔马林组。提示电针治疗能抑制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NMDAR- 2 Bm RNA的高表达 ,减弱脊髓神经元的敏感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测定 电针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基因表达 MRNA 针刺镇痛 大鼠 足底疼痛病灶 脊髓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脊髓节段与脊柱位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占川 候迎潮 +2 位作者 贾林森 周登斌 郭玉花 《解剖学研究》 CAS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为研究个体发育年龄解剖学提供资料.方法 从胎儿背侧打开椎管,暴露脊髓,观察50例胎儿的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结果 各被观察脊髓节段下界的平均位置是:第4颈节平对第3颈椎(C_3);第8颈节平对第6~7颈椎间盘;第4胸节平对第3胸椎(... 目的 为研究个体发育年龄解剖学提供资料.方法 从胎儿背侧打开椎管,暴露脊髓,观察50例胎儿的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结果 各被观察脊髓节段下界的平均位置是:第4颈节平对第3颈椎(C_3);第8颈节平对第6~7颈椎间盘;第4胸节平对第3胸椎(T_3);第8胸节平对第7胸椎;第12胸节于对第10胸椎;第5腰节平对第12胸椎至第1腰椎间盘;脊髓末端在第2腰椎水平.结论 从胎儿到成人,脊髓下端的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节段 脊柱位置 胎儿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脊髓节段和脊神经节观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瞿佐发 李红军 肖长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节段 脊神经 观测 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李熳 施静 +2 位作者 刘晓春 曹福元 关新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2-374,467,共4页
采用 NADPH - d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 5 %福尔马林 5 0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L 4~L 6 )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组大鼠 L 4~ L 6节段脊髓胶状质 NOS阳性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 采用 NADPH - d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 5 %福尔马林 5 0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L 4~L 6 )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组大鼠 L 4~ L 6节段脊髓胶状质 NOS阳性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强 ,电针治疗组大鼠 L4~ L6节段脊髓胶状质 NOS阳性反应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 ,但明显弱于福尔马林组。提示电针治疗能抑制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NO合成 ,减弱脊髓神经元的敏感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鼠 足底疼痛病灶 脊髓节段 阳性反应 NOS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脊髓节段与脊柱位置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任占川 候迎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3-513,共1页
研究胎儿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对了解个体发育和年龄解剖学都具有一定意义,但有关资料目前尚不够充分,国内的研究大都是成人和儿童.鉴于此,本文对胎儿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国人解剖学资料.
关键词 胎儿 脊髓节段 脊柱 位置关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痛综合征基于脊髓节段性敏感的诊断和治疗(一) 被引量:15
6
作者 Bryan O Young Hy Dubo +3 位作者 Andrew A. Fischer 谢斌 王宁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89-590,共2页
关键词 肌筋膜痛综合征 脊髓节段 有效治疗 诊断 肌筋膜触发点 中枢性疼痛 中枢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痛综合征基于脊髓节段性敏感的诊断和治疗(二) 被引量:7
7
作者 Bryan O Young Hy Dubo +3 位作者 Andrew A.Fischer 谢斌 王宁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91-693,共3页
关键词 肌筋膜痛综合征 脊髓节段性敏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病例分析法学习脊髓节段与椎骨位置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赖育鹏 黄玮轩 +2 位作者 党毓婕 黄彬 孙建永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331-332,共2页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上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高度对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及手术定位极其重要,如在创伤中,X线片所能反映出来的是损伤的椎骨位置,我们则可根据受伤椎骨的位置来推测可能受损伤的脊髓节段,反之亦然。另外,要分析脊...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上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高度对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及手术定位极其重要,如在创伤中,X线片所能反映出来的是损伤的椎骨位置,我们则可根据受伤椎骨的位置来推测可能受损伤的脊髓节段,反之亦然。另外,要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是否与相应的解剖学基础相符合,则需了解脊髓感觉传导功能的交叉现象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节段 脊髓损伤 解剖学基础 病例分析法 下肢运动 传导功能 脊髓 运动障碍 脊柱区 交叉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保纯 李金库 王景德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熟悉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操作,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资料尚不够充分,各家报道结果也不尽统一;近年王根本、聂正明等发表的几篇文章又多偏重于儿童材料,因此作者对成人为主的材料重新进行... 熟悉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操作,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资料尚不够充分,各家报道结果也不尽统一;近年王根本、聂正明等发表的几篇文章又多偏重于儿童材料,因此作者对成人为主的材料重新进行了观察。共用尸体117具(男90女27),按年龄分成:胎儿(男4女4)、新生儿(男4女5)、1—3岁(坐高42—56厘米,男20女12)、4—9岁(坐高57—72厘米,男4女4)和成人(年龄约18—70岁,男58女2)5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下界 脊髓节段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痛综合征基于脊髓节段性敏感的诊断和治疗(三)
10
作者 Bryan O'Young Hy Dubo +3 位作者 Andrew A. Fischer 谢斌 王宁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89-890,共2页
关键词 肌筋膜痛综合征 脊髓节段性敏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后海,大椎,足三里穴区神经支配的脊髓节段性分布——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
11
作者 刘扬 谭会兵 +4 位作者 李若凡 刘克 曹承刚 左志林 万选才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92-93,共2页
鸡后海,大椎,足三里穴区神经支配的脊髓节段性分布——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刘扬*谭会兵李若凡刘克曹承刚左志林**万选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室*北京高等医学专科学... 鸡后海,大椎,足三里穴区神经支配的脊髓节段性分布——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刘扬*谭会兵李若凡刘克曹承刚左志林**万选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室*北京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北京农学院)本文采用20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 神经支配 足三里 过氧化物 脊髓节段 B亚单位 运动神经元 逆行标记 酶法 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关系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欣良 马玉卿 《洛阳医专学报》 2002年第3期187-187,193,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节段 椎骨 对应关系 标本 设计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节段性神经肌肉疗法对脊髓节段性敏感相关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余将焰 唐光慧 +1 位作者 谢红琳 屈勇 《中国康复》 2014年第2期92-92,共1页
2010年4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节段性敏感(spinal segmental sensitization,SSS)相关性疼痛患者97例,均符合SSS相关性疼痛的诊断标准[1]。97例分为2组,①观察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8~84岁,平均(40.15±&... 2010年4月~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节段性敏感(spinal segmental sensitization,SSS)相关性疼痛患者97例,均符合SSS相关性疼痛的诊断标准[1]。97例分为2组,①观察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8~84岁,平均(40.15±±11.36)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25±2.88)年。②对照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平均(42.18±10.56)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2.98±1.75)年。2组均给予物理因子和功能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改良节段性神经肌肉疗法(Segmental Neuromyotherapy,SNMT)进行治疗:查找主诉区域的压痛点,有扳机点的行浅层局麻后小针刀松解;若无行含有中效激素的痛点阻滞;根据脊神经节段分布,判断主诉区域疼痛是该节段脊神经前支还是后支支配,若是前支则行椎旁神经根阻滞,若是后支则行后支内侧支或外侧支阻滞;伴交感节段敏化者,颈段行交感神经节阻滞,1日1次,连续4~7d;若为关节疾患,如膝关节、髋关节、骶髂关节,进行关节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神经肌肉疗法 脊髓节段性敏感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脊髓和附着于骶骨的脊髓节段长度和神经根走向:形态计量研究
14
作者 Hyne.PJ Fran.JP 等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4年第4期195-195,共1页
关键词 脊髓 骶骨 脊髓节段长度 神经根走向 形态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
15
作者 苗嘉航 马胜 +4 位作者 李渠蓬 余会林 胡天宇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2,共7页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作为椎板成形和椎板切除融合这两种术式的选择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手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患者,其中63例接受椎板切除融合治疗(椎板切除融合组),78例患者接受椎板成形治疗(椎板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影像学指标(C_(2-7) Cobb角、C_(2-7)运动范围、屈曲位Cobb角、伸展位Cobb角、屈曲活动范围和伸展活动范围)及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变化的评估指标为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ΔCL)。颈椎前凸比率=屈曲位活动范围/C_(2-7)活动范围×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预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有效性。依据颈椎前凸比率的临界值(68.5%)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在不同比率组中再次对比两种术式之间的颈椎曲度指标和临床效果指标。结果与结论:①椎板切除融合和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前凸曲度均降低(P=0.039,P=0.002),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损失(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对预测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曲线下面积=0.792);③在低比率组中,椎板切除融合组和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变化ΔC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41);④在高比率组中,椎板成形组的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P=0.001),且椎板成形组发生术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概率更高(43%,29%);⑤提示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比率低的患者可考虑行椎板成形治疗,而对于高比率者,椎板切除融合对前凸的维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成形 椎板切除融合 颈椎前凸比率 动力位影像学指标 术后颈椎前凸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文远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2例。单开门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颈椎曲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小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压迫性颈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EOLP纳米骨板固定,依照末次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根据JOA改善率分为A组(JOA改善率≥50%,n=59)与B组(JOA改善率<50%,n=25),分析影响JOA改善率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随访优良率为70.24%,术后7 d的C5节段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P<0.05),术后7 d、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压迫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最大脊髓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术前最大椎管容积(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与术前MSCC、术前MCC呈正相关(r=0.289/0.234,P<0.05)。结论EOLP纳米骨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改善颈椎功能,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纳米骨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与欧洲高加索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对比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吴正政 谢作志 +4 位作者 宋晨宇 俞杨 朱泽章 邱勇 蒋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学特征,比较其与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法国里昂公园...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学特征,比较其与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法国里昂公园医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治疗的MCSM患者,根据人种分为两组:A组,中国汉族MCSM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3±10.5岁;B组,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2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58.4±12.6岁。在研究对象术前颈椎CT平扫影像资料上测量颈椎椎板开槽处内径(lamina inner width,LIW)、椎板开槽处外径(lamina outer width,LOW)、椎板轴长(lamina axis length,LAL)、椎板横截面倾斜角(lamina transverse angle,LTA)。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C3~C7各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LIW及LOW均表现为C3~C5逐渐减小、C5~C7逐渐增大。A组各节段LAL均显著性小于B组(C3:12.1mm vs 13.4mm;C4:12.5mm vs 13.5mm;C5:12.8mm vs 13.9mm;C6:13.1mm vs 14.4mm;C7:13.5mm vs 14.4mm),LIW大于B组(C3:2.8mm vs 2.4mm;C4:2.4mm vs 1.9mm;C5:2.2mm vs 1.7mm;C6:2.7mm vs 2.3mm;C7:4.1mm vs 3.7mm),且在C3~C6节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LOW及LTA在各节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与欧洲高加索人群中,MCSM患者C5节段椎板铰链处最为薄弱,在接受EOLP磨取骨槽时更易断裂,且理论上中国汉族患者铰链处断裂风险大于欧洲高加索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下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CT 汉族 高加索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9
作者 钟建斌 胡勇 +5 位作者 储振涛 董伟鑫 袁振山 孙肖阳 朱秉科 赖欧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88-1195,共8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ybrid组和对照组。Hybrid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33...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ybrid组和对照组。Hybrid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33~77 (57.3±9.5)岁;C_(3)-C_(6) 20例,C_4-C_(7) 27例,C_(3)-C_(7) 7例;采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对照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36~79(57.8±8.9)岁;C_(3)-C_(6) 17例,C_4-C_(7) 27例,C_(3)-C_(7) 9例,采用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测量并比较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和T_(1)倾角(T_(1) slope,T_(1)S)以评估颈椎矢状面参数。结果: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Hybrid组随访时间为24~64(31.7±18.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4~65(32.6±15.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颈部VAS、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颈部VAS、JOA和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T_(1)S和C-SV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术后2例出现吞咽困难,对照组9例出现吞咽困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2,P=0.024)。随访期间两组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相比,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吞咽困难,有利于早期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拓万宝 葛郁龙 +2 位作者 张彦祥 梁冠文 宋启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03-300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4.12)岁,体重指数(23.28±1.49)kg/m^(2),病变节段:C_(2-7)5例、C_(3-6)7例、C_(3-7)30例、C_(4-7)9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3.01±4.58)岁,体重指数(23.04±1.36)kg/m^(2),病变节段:C_(2-7)6例、C_(3-6)8例、C_(3-7)33例、C_(4-7)5例,采用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颈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4.21±15.29)min比(115.98±18.54)min、(131.68±21.01)ml比(145.21±24.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01,t=3.035、P=0.003)。术后3个月,研究组、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1.41±0.22)分比(1.47±0.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21.98±2.03)分比(21.04±2.28)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低于对照组[(14.15±2.17)%比(15.26±2.43)%],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40.17±3.24)°比(42.01±3.62)°、(39.24±3.43)°比(41.68±3.75)°、(34.84±2.31)°比(36.05±2.74)°、(35.26±2.51)°比(37.0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1、2.446、2.719、3.447、2.425、3.394,均P<0.05);两组颈椎侧位生理曲度比较[(10.34±1.43)°比(10.18±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9,P=0.61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3/52)比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9)。结论与微型钛板内固定相比,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用于MCSM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内固定术 Y型纳米骨板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