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桑兰的意外谈脊髓损伤康复的中医治疗
1
作者 涂丰 《家庭中医药》 1999年第7期4-5,共2页
近年来,由交通等各种意外造成脊髓损伤乃至瘫痪的事故日见增多,因多数病人肢体的功能难以恢复,所以,给许多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去年,我国体操名将桑兰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体操邀请赛时,在赛前的训练中意外地损伤了脊髓,造成双下肢... 近年来,由交通等各种意外造成脊髓损伤乃至瘫痪的事故日见增多,因多数病人肢体的功能难以恢复,所以,给许多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去年,我国体操名将桑兰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体操邀请赛时,在赛前的训练中意外地损伤了脊髓,造成双下肢高位截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脊髓损伤康复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壮筋续骨 针灸疗法 高位截瘫 关节挛缩 极大的痛苦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F标准下的量表评估式护理管理对脊髓损伤康复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芳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究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标准下的量表评估式护理管理对脊髓损伤康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实施CARF标准下护理管理前脊髓损伤康复中心收治的913例脊髓损伤康复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 目的:探究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标准下的量表评估式护理管理对脊髓损伤康复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实施CARF标准下护理管理前脊髓损伤康复中心收治的913例脊髓损伤康复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实施CARF标准下护理管理后医院脊髓损伤康复中心收治的850例脊髓损伤康复病人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12.27%(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人际关系领域及周围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8.59%,高于对照组的92.66%(P<0.05)。结论:基于CARF标准下的量表评估式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脊髓损伤康复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F标准 量表评估式 护理管理 脊髓损伤康复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期住院患者常见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艳芬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5期244-245,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脊髓损伤康复中心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特点,探讨减少或杜绝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脊髓损伤康复中心2012年2月~2013年7月护理系统非惩罚性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2例,分析发生在前3位的不... 目的:通过分析脊髓损伤康复中心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特点,探讨减少或杜绝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脊髓损伤康复中心2012年2月~2013年7月护理系统非惩罚性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2例,分析发生在前3位的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的特点和原因。结果:居于前3位的不良事件分别是跌倒、压疮、烫伤;不同脊髓损伤部位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同。结论:脊髓损伤康复中心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其自身特点,积极探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的方法,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为广大伤残患者提供安全的康复治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戚其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原理进行阐述,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就针灸治疗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见解。结论:针灸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脊髓损伤/针灸疗法 脊髓损伤/康复 针刺疗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协同联合信息化管理模式在脊髓损伤康复科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格格 于文静 +1 位作者 李亚红 颜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同(MDT)联合信息化管理在脊髓损伤康复科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54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模式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相关感染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多重耐药菌...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同(MDT)联合信息化管理在脊髓损伤康复科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54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模式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相关感染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率下降1.70%,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提高10.69%,隔离医嘱开立率提高19.03%,隔离医嘱执行率提高14.61%,MDRO防控措施落实率从79.51%提高至91.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联合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率,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信息化管理 多重耐药菌 脊髓损伤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认知强化综合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焦虑状态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果 高雪 刘继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813-1818,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认知强化综合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焦虑状态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 目的:探究基于“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认知强化综合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焦虑状态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认知强化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自我负担感受、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情况和认知功能。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焦虑评分、躯体焦虑评分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维度评分上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3.424,3.035,2.795,2.770,3.340;P<0.05);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坚韧、乐观、力量3个维度上评分、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上明显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t=3.156,3.052,2.807,3.188,3.275;P<0.05)。结论:基于“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认知强化综合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减轻患者焦虑,降低其自我负担感受,同时可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提高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心理-社会视角 认知强化综合干预 脊髓损伤康复 焦虑状态 自我负担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7
作者 李慧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06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脊髓损伤住院患者40例,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内科护理模式予以护理;试验组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常见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肺炎,泌尿系...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脊髓损伤住院患者40例,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内科护理模式予以护理;试验组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常见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心里紧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脊髓损伤康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倪荣福 方倩 +1 位作者 戢彬 杨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20-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介入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教育组和对照组,康复教育组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前进行科学的康复教育,而对照组只做康复训练。用Bart...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介入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教育组和对照组,康复教育组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前进行科学的康复教育,而对照组只做康复训练。用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各评定1次。结果出院时康复教育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分别是81.16±10.56、99.86±11.23和68.42±11.55、89.95±10.64,两组患者的功能均有提高,但康复教育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教育介入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怡欣 刘遂心 +1 位作者 周莉 林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2071-207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所致截瘫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在外科手术治疗稳定后接...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所致截瘫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在外科手术治疗稳定后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系统心理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康复治疗有利于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心理康复,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 脊髓损伤/并发症 心理疗法 截瘫/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素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康复过程中的表达(英文)
10
作者 李良满 朱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167-169,共3页
背景:聚集素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病理条件下对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观察聚集素在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将有助于明确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并提供可能的治疗手段。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聚集素的表达变化... 背景:聚集素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病理条件下对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观察聚集素在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将有助于明确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并提供可能的治疗手段。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聚集素的表达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6-01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选择成年健康SD大鼠65只,体质量250~30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为30,30及5只。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背侧损伤模型,损伤部位为T10节段;假手术组仅行T10全椎板切除;正常对照组未手术。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分为伤后及术后12h,1,3,7,14,21d共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麻醉处死5只。分别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取材制成冰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组织变性坏死情况,进行聚集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聚集素阳性反应物的沉积、分布情况,应用半定量图像分析法测定聚集素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与聚集素免疫反应强度呈反比)。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变性坏死情况及聚集素阳性表达情况。②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聚集素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值。结果:6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1d聚集素阳性表达增加;伤后7d达到高峰;伤后14d逐渐减少;伤后21d趋于稳定,随时间延长存在动态变化过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伤后各时间点均有聚集素阳性表达,但均表达稳定,随时间延长无动态变化过程。②脊髓损伤组在伤后1,3,7,14,21d时聚集素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及正常对照组(t=6.33~15.57,P<0.01);而假手术组伤后各时间点聚集素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集素在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并且存在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 免疫组织化学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11
作者 毕传昊 祁玉军 孙文琳 《陕西中医》 2017年第10期1469-1470,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小腹坠胀积分、排尿困难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下降,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秩边 阴陵泉 三阴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的护理援助
12
作者 王隽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训练中施加护理援助的效果。方法以58例住院病人为对象,在病人康复训练的全过程中有康复护士专门指导,给予尽可能的护理帮助。结论通过施加护理援助,脊髓损伤患者其生存质量显著提高,未施加护理援助的... 目的探讨在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训练中施加护理援助的效果。方法以58例住院病人为对象,在病人康复训练的全过程中有康复护士专门指导,给予尽可能的护理帮助。结论通过施加护理援助,脊髓损伤患者其生存质量显著提高,未施加护理援助的患者其生存质量则差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士 脊髓损伤康复 护理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中采取间歇清洁导尿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汪星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73-76,共4页
分析间歇清洁导尿,用到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病例数:2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间歇清洁导尿组(间歇清洁导尿)、常规导尿组(常规导尿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残余尿量、膀胱颈压等... 分析间歇清洁导尿,用到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病例数:2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间歇清洁导尿组(间歇清洁导尿)、常规导尿组(常规导尿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残余尿量、膀胱颈压等膀胱功能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间歇清洁导尿组膀胱容量较常规导尿组大,膀胱颈压较常规导尿组高,残余尿量较常规导尿组少,(P<0.05)。干预后,相较于常规导尿组,间歇清洁导尿组服务态度、护理反馈等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生理功能、躯体健康等SF-36各项评分高,(P<0.05)。干预后,相较于常规导尿组,间歇清洁导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将间歇清洁导尿,应用到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中,可帮助患者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清洁导尿 脊髓损伤康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的分析
14
作者 张鸿雁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337-337,共1页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5例脊髓损伤康复期的患者排尿障碍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饮水计划,膀胱的容量、压力测定,清洁间歇导尿,膀胱的功能再训练、盆底肌训练和心理护理方法,比较训练前与训练...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5例脊髓损伤康复期的患者排尿障碍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饮水计划,膀胱的容量、压力测定,清洁间歇导尿,膀胱的功能再训练、盆底肌训练和心理护理方法,比较训练前与训练后90 d脊髓损伤患者排尿状况和心理状态。结果15例患者90 d后有13例能自主完成排尿,15例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能够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以良好的心态回归并适应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 排尿障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张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兵兵 白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335-2337,23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脊髓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和下肢康...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脊髓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下肢康复机器人反馈数据评价下肢肌张力和关节作用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步行能力、下肢平衡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屈膝肌、伸膝肌及踝跖屈肌群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反馈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和膝关节作用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行功能分级及下肢平衡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 高压氧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美丽 陈梅兰 翁春妹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5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 脊髓损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伤友“中途之家”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尝试 被引量:5
17
作者 翟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2期253-254,共2页
为提高上海市脊髓损伤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帮助其参与社会活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于2009年底开展上海市脊髓损伤伤友"中途之家"试点工作,就此康复新模式的尝试进行了介绍和思考。
关键词 脊髓损伤伤友“中途之家”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奥马哈标准语言下的整体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温凤鸾 陆晔 +2 位作者 朱芳芳 朱蓉蓉 李迎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评价系统下形成的整体护理模式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评价系统下形成的整体护理模式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4周的奥马哈评价系统下形成的整体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的评分变化。结果通过干预后的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评价系统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系统 整体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 生活质量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胜芳 张海波 《青海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骨折复位...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采用我院常规处理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评价疼痛、括约肌功能、感觉、运动功能情况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括约肌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疼痛VAS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ASIA感觉、ASIA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以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高压氧促进脊柱骨折并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于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感觉、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高压氧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住院康复后社区ADL的调查研究
20
作者 李红 郑欢华 周伟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0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康复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回归社区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调查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康复科收住院的所有符合要求的脊髓损伤病人,了解康复后回归社区和未接受康复直接回... 目的:了解住院康复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回归社区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调查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康复科收住院的所有符合要求的脊髓损伤病人,了解康复后回归社区和未接受康复直接回归社区的两组患者,其日常生活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早期住院康复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未接受康复直接回归社区的患者明显提高,尤完全性截瘫为甚;另损伤严重程度、受教育水平和环境限制程度是ADL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住院康复能提高SCI患者社区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社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