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4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饶思远 林涌鹏 +6 位作者 林锐 郭俊彪 温勇 邓晓强 曾剑波 王慧敏 陈博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由圣愈汤化裁而来)治疗气虚血瘀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128例气虚血瘀型轻度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由圣愈汤化裁而来)治疗气虚血瘀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的128例气虚血瘀型轻度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为4周,并于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OA)CSM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以及病情进展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估。【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病例共123例,其中对照组62例,试验组61例。(2)疗效情况方面:治疗结束3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44%(57/61),对照组为82.26%(51/62),组间比较(χ^(2)检验),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JOA评分改善情况方面:治疗2周和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方面:治疗2周和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情明显加重或发展至中重度的病例;同时也均未见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轻度CSM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和气虚血瘀证候,减缓患者病情进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圣愈汤 脊髓型颈椎病 气虚血瘀 脊髓功能 中医证候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
2
作者 刘宪翠 王路 +2 位作者 徐浩 候俊成 陈威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80例,分析手术前后颈长肌及颈伸肌磁共振检查指标及随... 目的 探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80例,分析手术前后颈长肌及颈伸肌磁共振检查指标及随访疗效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颈长肌及颈伸肌检查指标与随访疗效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疗效评估优秀49例,良好30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8.7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颈长肌容积显著少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颈伸肌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颈长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呈负相关(P<0.05);但术后颈长肌容积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无相关性(P>0.05);同时术后颈伸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改变密切相关,但与颈伸肌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疗效 颈长肌 颈伸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尿困难为首发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1例
3
作者 李士荣 苏彬 +1 位作者 潘琦 安小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6,37,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最严重的类型,典型症状包括手部灵活性下降、步态不稳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无上述典型临床表现的CSM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CS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病例患者,男...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最严重的类型,典型症状包括手部灵活性下降、步态不稳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无上述典型临床表现的CSM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CS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病例患者,男,75岁,因“排尿困难2个月,双手及左前臂皮肤麻木1个月”于2020年10月9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困难程度夜间与白天无明显区别,休息后无好转。1个月前患者逐渐感双手及左前臂皮肤麻木,无头颈部疼痛、头晕等不适,既往体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皮肤麻木 左前臂 排尿时间 运动功能障碍 排尿困难 误诊漏诊 典型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马恩腾 周奕洁 +2 位作者 赵加庆 王大巍 耿晓鹏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5年第1期209-214,21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ACDF)与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老年CSM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OEA-ACDF)与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M-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3例老年CSM患者,其中23例行MOEA-ACDF治疗(设为MOEA-ACDF组),20例行M-ACDF治疗(设为M-ACDF组)。采用单因素比较评估MOEA-ACDF及M-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M-ACDF组相比,MOEA-ACDF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颈托摘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明显减小(P<0.05)。2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影像测量上,2组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OEA-ACDF组压迫物残余率减小(P<0.05)。结论MOEA-ACDF及M-ACDF均可有效治疗CSM,但MOEA-ACDF可能是创伤更小、术后压迫物残余更少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脊髓型颈椎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系统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汤干预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和凋亡的作用
5
作者 吴迪友 黄家俊 +4 位作者 陶广义 赵宇 黄俊卿 杨彬 薛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249-4257,共9页
背景:炎症和细胞凋亡在脊髓型颈椎病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葛根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葛根汤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 背景:炎症和细胞凋亡在脊髓型颈椎病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葛根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葛根汤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的方法构建脊髓型颈椎病模型,术后2周给予4.86,9.72,19.44 g/kg葛根汤灌胃,其余组则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4周。在给药后第1,7,14,21,28天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价(BBB评分);在给药4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脊髓组织小胶质细胞极化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NF-κB p65、NF-κB p65、NLRP3、ASC、Cleaved Caspase-1、Bax、Bcl-2、Cleaved Caspase-3、NOX4、p-Drp1、Drp1和Mfn2蛋白表达,TUNEL法检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D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活性氧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降低(P <0.05),脊髓神经元皱缩畸形,呈空泡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 <0.05),且脊髓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2)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组织中Iba-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升高(P <0.05),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脊髓组织中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p-NF-κB、NLRP3、ASC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降低(P <0.05);(3)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率以及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 <0.05),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4)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活性氧水平以及NOX4和p-Drp1蛋白表达升高(P <0.05),Mfn2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脊髓组织中活性氧水平以及NOX4和p-Drp1蛋白表达降低(P <0.05),Mfn2蛋白表达升高(P <0.05)。结果表明,葛根汤能抑制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的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X4/活性氧/DR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组织 小胶质细胞 细胞凋亡 炎症 NOX4 活性氧 Drp1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
6
作者 苗嘉航 马胜 +4 位作者 李渠蓬 余会林 胡天宇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2,共7页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作为椎板成形和椎板切除融合这两种术式的选择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手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患者,其中63例接受椎板切除融合治疗(椎板切除融合组),78例患者接受椎板成形治疗(椎板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影像学指标(C_(2-7) Cobb角、C_(2-7)运动范围、屈曲位Cobb角、伸展位Cobb角、屈曲活动范围和伸展活动范围)及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变化的评估指标为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ΔCL)。颈椎前凸比率=屈曲位活动范围/C_(2-7)活动范围×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预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有效性。依据颈椎前凸比率的临界值(68.5%)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在不同比率组中再次对比两种术式之间的颈椎曲度指标和临床效果指标。结果与结论:①椎板切除融合和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前凸曲度均降低(P=0.039,P=0.002),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损失(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对预测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曲线下面积=0.792);③在低比率组中,椎板切除融合组和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变化ΔC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41);④在高比率组中,椎板成形组的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P=0.001),且椎板成形组发生术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概率更高(43%,29%);⑤提示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比率低的患者可考虑行椎板成形治疗,而对于高比率者,椎板切除融合对前凸的维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成形 椎板切除融合 颈椎前凸比率 动力位影像学指标 术后颈椎前凸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治疗的效果
7
作者 莫家伟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38例。2组均接受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常规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38例。2组均接受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常规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组术后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颈椎JOA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治疗前与治疗1、6、12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优良率为97.37%,高于常规组的81.58%(χ^(2)=5.029,P=0.024)。治疗12个月后,2组颈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组高于常规组(P<0.01);2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组高于常规组(P<0.01)。治疗1、6、12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常规组(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治疗,可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四肢肌力及上肢精细动作,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 补阳还五汤加减 颈椎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C7/T1椎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9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被引量:9
10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 莫文 +9 位作者 袁文 许金海 徐辰 崔学军 叶洁 陈华江 魏戌 移平 李振华 张必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和专家共识制定,为临床医师提供CSM临床诊疗的学术性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含诊断要点、病情分度评估、中医辨证、手术指征与时机、中西医结合...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和专家共识制定,为临床医师提供CSM临床诊疗的学术性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含诊断要点、病情分度评估、中医辨证、手术指征与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本指南首次提出CSM应遵循分度治疗原则、明确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制定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重视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以及日常随访管理,以期促进CSM临床治疗的规范化、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临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11
作者 葛艺 仇继任 +2 位作者 罗坤烈 吴岳 吴福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6-0109,共4页
研究显微镜下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临近节段产生的退变情况。方法 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抽取接受临床治疗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全部患者细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确保人数均为28例。对照组手... 研究显微镜下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临近节段产生的退变情况。方法 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抽取接受临床治疗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全部患者细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确保人数均为28例。对照组手术方式为中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对如下几项指标变化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炎症指标、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 在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干预进程中,核心治疗方案就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还可以缩短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另外,在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同时,使得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有效避免多方面不良风险事件发生,建议进行临床应用与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ACDF ACCF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临近节段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电位在不同磁共振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
12
作者 丁小力 叶鹏 牛朋影 《宁夏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056-1058,F0002,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磁共振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失访5例,根据MRI髓内有无信号改变分为病例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通过一般观察指... 目的探索不同磁共振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失访5例,根据MRI髓内有无信号改变分为病例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通过一般观察指标、神经功能评定指标、影像学及诱发电位(SEP)观察指标进行对照研究,于术前、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依据日本骨科学会脊髓损害功能评分系统(JOA)对每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24周系统评分。结果术后1周JOA评分病例组为(13.23±1.10)分、对照组为(14.00±1.17)分和,术后24周JOA评分病例组为(11.17±1.58)分、对照组为(13.07±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优良率病例组与对照组和术后24周优良率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病例组改善率和对照组改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内信号的改变联合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以作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疗效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不同核磁共振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3
作者 李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131-134,139,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脊髓型颈椎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加时效性激励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脊髓... 目的:综合分析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脊髓型颈椎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加时效性激励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依从性为95.38%。护理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加时效性激励护理方法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可加速其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和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时效性激励护理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颈椎功能
原文传递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血清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卜献忠 卜保献 +5 位作者 许伟 李智斐 杨汉立 王微微 周劲衍 钟远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4-1711,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脊髓型颈椎病各种中医证型中的主要证型。然而,用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早期诊断蛋白组学标志物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血清蛋白组...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是脊髓型颈椎病各种中医证型中的主要证型。然而,用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早期诊断蛋白组学标志物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血清蛋白组学差异质,寻找并鉴定两者之间的潜在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采集气虚血瘀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血清9例、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对照组)血清9例,选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以此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结论:①TMT技术共筛选出有意义差异蛋白1027种,最终鉴定出显著性差异蛋白89种(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α-肌动蛋白4、α-肌动蛋白1、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同系物、整合素连接蛋白激酶、Β-肌动蛋白等45种蛋白表达上调;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纤维蛋白原α链、纤维蛋白原β链等44种蛋白表达下调;②基于GO富集分析,这些差异蛋白参与了信号受体结合、激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整合素结合、肌动蛋白丝结合等分子功能;③KEGG通路分析,筛选20条主要共同差异信号/代谢通路,分别为粘着斑、紧密连接、Rap1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信号通路;④PPI分析表明,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的共同差异蛋白中ILK,FGA,FGB,FGG,FN1,CDC42,ACTN1,ACTN4,ACTB等位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节点,且与骨生成与破坏系统、神经系统、凝血系统、细胞炎症等系统关系密切;⑤结论:采用TMT联合LC-MS/MS技术成功筛选出了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明确了ILK、FN1、CDC42、ACTN4是气虚血瘀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向脊髓型颈椎病转化的特异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其转化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脊髓型颈椎病 蛋白组学 TMT技术 差异蛋白 血清特异性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干预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98-101,共4页
探讨正念干预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以随机数表法将收治的114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分为研究A组与B组各57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及正念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疼痛... 探讨正念干预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以随机数表法将收治的114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分为研究A组与B组各57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及正念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疼痛、睡眠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评分。结果 干预1、4及8周后B组疼痛评分5.29±0.94、3.73±0.86、2.87±0.24,以及睡眠质量评分12.77±2.24、9.84±1.97、6.59±0.96,均低于A组的5.87±1.06、4.38±0.92、3.93±0.72与13.68±1.71、11.31±1.62、8.46±1.12;自我管理效能评分138.48±9.59、145.75±8.25、161.97±5.31均高于A组的115.12±8.12、126.61±7.18、138.52±7.23;指标对比P均<0.05。结论 正念干预在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及增强自我管理效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建议在术后康复管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干预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自我管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装置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管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杭岭 宋娜 +3 位作者 徐大霞 李宗欢 张志 张景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75-5381,共7页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全部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治疗,根据椎间融合装置的不同分为2组,零切迹组(zero-p组)纳入患者23例,钛板联合cage组(cage组)纳入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手术前后于X射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2-7 Cobb角)、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病椎局部前凸角和T1倾斜角。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椎间融合以及术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评估患者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并对比其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中出血量较cage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age组术后吞咽障碍发生率(7/21,33%)高于zero-p组(3/23,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相同,均骨性融合;组内比较发现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时各矢状位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C2-7 Cobb角、T1倾斜角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病椎局部前凸角变化值较cage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过程中使用zero-p与钛板联合cage均能有效改善颈椎矢状面平衡,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可以更好地重建患者颈椎前凸曲度,对于融合装置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椎间融合 zero-p 钛板 颈椎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位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致压特点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承蔚 张翼升 +4 位作者 李智斐 钟远鸣 蒙纪文 梁钦秋 陈华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57-5264,共8页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功能障碍的进行性加重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临床上有学者发现动态磁共振成像(dMRI)技术可更早期发现动力位下的脊髓受压,但其具体生物力学机制亟待阐明。目的:探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动力位(过...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功能障碍的进行性加重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临床上有学者发现动态磁共振成像(dMRI)技术可更早期发现动力位下的脊髓受压,但其具体生物力学机制亟待阐明。目的:探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动力位(过伸过屈位)下脊髓的生物力学致压特点,验证颈椎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拍摄过颈段dMRI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16例,分为2组,病理组为8例以黄韧带肥厚为主要征象的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例,女3例;正常组为8例正常退变人群,男4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已拍摄颈椎CT平扫、MRI平扫、dMRI平扫。此次研究分为以下3个部分实验进行阐述:①采集两组受试者dMRI图像的DCOM数据,并采集其颈椎CT、中立位MRI图像DCOM数据了解两组受试者在中立位下的骨质及软组织情况;②基于MRI及CT平扫的图像DCOM数据,使用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建模正常退变人群、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患者的下颈椎(C3-7)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脊髓、硬膜后部的等效应力、等效弹性应变数值,观察应力、应变分布情况;③得出应力、应变数据后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出早期脊髓型颈椎病在动力位下脊髓致压的力学特点,验证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受试者下颈椎(C3-7)模型在模拟后伸、前屈、中立位时,其脊髓后部的应力、应变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后伸位>前屈位>中立位(P<0.05),应变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后伸位>前屈位>中立位(P<0.05);②与正常退变人群模型比较,病理组模型在前屈、后伸2种自由度下,其脊髓的等效应力、应变均较正常组模型增大(P<0.05),且脊髓后部应力、应变分布区域不规则;③在中立位下,两组模型脊髓的应变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应变分布区域均匀规则;④提示在颈椎后伸位状态下,以黄韧带肥厚为主要征象的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硬膜囊和脊髓后部均受压变形,脊髓的受压形变程度明显大于前屈位和中立位;中立位状态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硬膜受压变形,脊髓无明显形变征象;此次研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验证了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动态MRI(dMRI) 动力位 早期诊断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正操 蒋强 +2 位作者 付本升 曹蕊 丁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Endo-LOVE的26例单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 目的观察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Endo-LOVE的26例单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1年,根据脊髓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评价手术节段的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和N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未见手术节段失稳病例,术后1年评价疗效,优1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Endo-LOVE治疗单节段CSM安全、有效、微创,短期随访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CSM) 微创手术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 临床疗效 全脊柱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EOLP纳米骨板固定,依照末次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根据JOA改善率分为A组(JOA改善率≥50%,n=59)与B组(JOA改善率<50%,n=25),分析影响JOA改善率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随访优良率为70.24%,术后7 d的C5节段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P<0.05),术后7 d、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压迫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最大脊髓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术前最大椎管容积(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与术前MSCC、术前MCC呈正相关(r=0.289/0.234,P<0.05)。结论EOLP纳米骨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改善颈椎功能,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纳米骨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脊髓型颈椎病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刚 陈鹏 +2 位作者 李宇龙 朱芸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7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 目的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分为轻症组193例和中重度组124例。手动勾画脊髓轴位T2WI像生成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使用Z-Score标准化进行统一量度,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进行数据降维。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自适应增强机(adaboost,AB)、贝叶斯算法(native Bayes,NB)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四种分类器模型来构建ML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效能。结果共筛选出15个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四种分类器中,SVM(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3和0.813)和LR(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1和0.812)模型分级能力较好,且较稳定,模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分类器在训练组中分级能力最佳(AUC=0.984),但在验证组中能力欠佳(AUC=0.725),模型稳定性低于SVM和LR模型。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的ML模型对CSM有良好危险度分级能力,能够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放射组学 机器学习 危险度分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