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4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醒 张晓晨 +3 位作者 于焕新 翟翔 杭伟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手术后生活质量,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SF‑36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SF‑36评分中躯体健康总分之躯体疼痛维度评分与头痛(r=‑0.998,P=0.043)、复视(r=‑0.999,P=0.032)、视力障碍(r=‑0.998,P=0.037)、海绵窦症状(r=‑0.997,P=0.047)、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r=‑0.998,P=0.038)呈负相关,与术后放射治疗(r=0.998,P=0.038)、全斜坡型肿瘤(r=0.998,P=0.036)、肿瘤体积>20 cm3(r=0.999,P=0.035)呈正相关。结论脊索瘤患者可存在术前头痛、复视、视力障碍、海绵窦症状以及术中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的特征,可降低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对此类患者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颅底 生活质量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管内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黄燕涛 冷媛媛 +3 位作者 巫恒平 赵志强 舒适 缪卓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87-188,共2页
脊索瘤为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枕骨斜坡区域骨组织内^([1-5]),原发于椎管内而无骨质破坏的脊索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我院诊治的一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索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脊索瘤为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及颅底枕骨斜坡区域骨组织内^([1-5]),原发于椎管内而无骨质破坏的脊索瘤极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就我院诊治的一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索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39岁,右下肢乏力3天伴行走困难并右下肢拖坠感入院检查;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下肢肌力3级,感觉血供正常,腱反射(-);左下肢肌力正常,左膝反射(++)、踝反射(++)。双下肢动脉及静脉超声提示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脊索 影像学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放射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沐阳 赵允正 李锦秋 张建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680-2685,共6页
颅底脊索瘤为少见肿瘤之一,生长缓慢,但具有高的复发倾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影响,手术受到一定限制。通常采取手术后放疗或根治性放疗。随着放疗技术提高,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治疗、质子治疗和碳离子治疗应用越来越... 颅底脊索瘤为少见肿瘤之一,生长缓慢,但具有高的复发倾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影响,手术受到一定限制。通常采取手术后放疗或根治性放疗。随着放疗技术提高,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治疗、质子治疗和碳离子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放疗技术对生存影响和不良反应也存在差异。本文对颅底脊索瘤放疗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 放疗 质子治疗 碳离子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2 位作者 杨磊 赖日权 彭大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2例脊索瘤、6例脊索样脑膜瘤及2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索瘤好发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2例脊索瘤、6例脊索样脑膜瘤及2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索瘤好发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以条索状、簇状或单细胞结构漂浮在淡蓝色粘液样基质中,胞浆内可见空泡,瘤内可见液滴样细胞;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表达阳性。脊索样脑膜瘤好发于幕上,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学大部分类似于脊索瘤,但可找到典型的脑膜瘤结构;瘤细胞EMA、的和波形蛋白(Vim)表达阳性,CK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几乎只发生于第三脑室和下丘脑,组织学特点为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漂浮于粘液样基质中,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肿瘤细胞GFAP、Vim和CD34表达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脊索样"改变是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共同的组织学特征,但三者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发病部位又各有特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对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脊索样脑膜瘤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B1/INI1缺失的低分化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5
作者 韩璐 赵莉红 +2 位作者 隗立峰 滕梁红 王雷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的低分化脊索瘤(poorly differentiated chordoma,P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0例PD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vimentin、INI1和Brachyury等表达,分析PDC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结果10...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的低分化脊索瘤(poorly differentiated chordoma,P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0例PD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vimentin、INI1和Brachyury等表达,分析PDC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结果10例中男性5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1~7岁(平均发病年龄及中位发病年龄均为4岁);10例发生在斜坡并均有骨质侵犯,其中3例累及颈椎(30%)。肿瘤组织形态上均表现为片状或巢团状生长,肿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明显,可见核仁,有丝分裂活跃,间质内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10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K、vimentin、EMA和Brachyury,SMARCB1/INI1均表达缺失。随访及预后:5例肿瘤复发(中位无进展时间为4个月);7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结论SMARCB1/INI1缺失的PDC相对罕见,预后较差,诊断具有挑战性,认识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低分化 INI1 SMARC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分化脊索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志达 李明 张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83-285,I077,共4页
目的 报告 1例逆分化脊索瘤 (DC) ,复习文献重点了解其肉瘤化后的生物学性质。方法 标本做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病变有典型的脊索瘤和梭形细胞肉瘤成分 ,两者有移行。免疫组化显示脊索瘤S 10 0、AEI/AE3(+) ,AAT、LTS、HH... 目的 报告 1例逆分化脊索瘤 (DC) ,复习文献重点了解其肉瘤化后的生物学性质。方法 标本做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病变有典型的脊索瘤和梭形细胞肉瘤成分 ,两者有移行。免疫组化显示脊索瘤S 10 0、AEI/AE3(+) ,AAT、LTS、HHF35 (- ) ;梭形细胞肉瘤成分AAT、LYS(+) ,HHF35部分 (+) ;梭形细胞肉瘤成分交界区部分细胞S 10 0、AE1/AE3(+) ,中央区S 10 0、AE1/AE3(- ) ,表明免疫组化也有移行。综合文献资料发现DC恶性度更高 ,侵袭性更大 ,预后更差。结论 DC很少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分化脊索 脊索 软骨样脊索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脊索样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宁 张楠 罗庚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脊索样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脊索瘤、9例脊索样脑膜瘤、4例脊索样胶质瘤及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特征肿瘤镜下瘤细...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脊索样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脊索瘤、9例脊索样脑膜瘤、4例脊索样胶质瘤及2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特征肿瘤镜下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巢状分布于黏液样间质中。脊索瘤好发于人体中轴,多见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呈分叶状结构,可见胞质含空泡的液滴细胞及星芒状细胞。免疫表型:CK、EMA、vimentin均阳性,绝大多数S-100阳性,GFAP均阴性,PAS染色阳性。脊索样脑膜瘤好发于幕上,与脑膜组织关系密切,镜下可见脊索样成分与典型脑膜瘤结构混杂,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免疫表型:vimentin、EMA、PR均阳性。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女性多见,镜下可见部分瘤细胞胶质细胞分化,胶质原纤维突起,核分裂象罕见,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不形成淋巴滤泡,可见Russell小体,瘤周组织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免疫表型:GFAP、vimentin均阳性,CK阴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具有上皮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征,镜下见卵圆形或多角形瘤细胞形成原始血管腔,内含红细胞,肿瘤细胞轻度异型性,电镜下可见W-P小体。免疫表型:CD31、CD34、vimentin均阳性。结论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具有共同的脊索样特征,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时,其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脊索样脑膜瘤 脊索样胶质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脊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良性脊索细胞瘤一例
8
作者 柳庆 景梦园 +1 位作者 雒攀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7,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No.2022A-018。患者女,30岁,因“背部疼痛不适1个月,治疗无效”就诊于我院。入院前MRI提示腰4椎体异常信号影,血管瘤可能性大。入...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No.2022A-018。患者女,30岁,因“背部疼痛不适1个月,治疗无效”就诊于我院。入院前MRI提示腰4椎体异常信号影,血管瘤可能性大。入院后体检示:腰椎压痛、叩痛阳性,余棘突及椎旁无明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膝腱反射(+),双侧踝反射(+),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双侧Babinski征(-),余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7.94 ng/mL,CA72-413.9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良性脊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脊索瘤1例
9
作者 王爽 朱伟谕 +1 位作者 贺湘波 唐小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脊索瘤是一种来源于脊索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和转移潜能,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低于百万分之一[1]。脊索瘤主要发生在中轴骨,其中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骶骨(50%~60%),25%~35%起源于颅底,15%见于脊... 脊索瘤是一种来源于脊索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和转移潜能,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低于百万分之一[1]。脊索瘤主要发生在中轴骨,其中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骶骨(50%~60%),25%~35%起源于颅底,15%见于脊柱[2-3]。局限于口咽部的原发性脊索瘤非常罕见,本文报道2019年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1例原发于口咽部的脊索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口咽部 原发部位 中轴骨 局部侵袭性 转移潜能 骶骨 胚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DCE-MRI在鉴别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逍 李玮 +4 位作者 马冯慧 李燕燕 赵海艳 鲍花 左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52-154,共3页
目的CT联合DCE-MRI-TIC曲线变化分析对比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骶尾部脊索瘤及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核磁共振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脊索瘤患者21人,骨巨细胞瘤患者14人。病程15天至5年。... 目的CT联合DCE-MRI-TIC曲线变化分析对比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骶尾部脊索瘤及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核磁共振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脊索瘤患者21人,骨巨细胞瘤患者14人。病程15天至5年。结果35名患者全部接受了CT平扫、DCEMRI检查。19例脊索瘤患者肿瘤多发生于S3椎体以下部位,靠近脊椎中线;12例骨巨细胞瘤以S2椎体及以上部位发生、偏离中轴骨,8例骨巨细胞瘤累及骶髂关节。脊索瘤CT影像上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可见残存骨或钙质密度影,以致正常椎体形态消失或被包块代替;而骨巨细胞瘤常造成椎体骨壳不完整,但椎体轮廓尚可见。MRI上脊索瘤病灶内见高或更高T2信号影伴点、片状低信号结节,骨巨细胞瘤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影。DCE-MRI脊索瘤具有延迟强的特点,TIC曲线类型多呈流入型;而大部分骨巨细胞瘤多早期呈显著强化而后造影剂迅速减退,信号减低;MCER、EP平均值较脊索瘤组明显升高,TIC曲线类型多呈流出型。结论CT联合DEC-MRI有助于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骨巨细胞瘤 CT DCE-MRI TIC曲线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瘤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辉 王新玉 +1 位作者 曹振波 李华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93-198,共6页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已经在肿瘤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一进展也为脊索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本文的主要焦点在于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中的靶向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修饰,更好地理解脊索瘤的特点和机制。通过讲述脊索瘤目前研究发病机制现状,以便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最后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脊索瘤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现状,这将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脊索瘤,同时也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总之,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为脊索瘤的诊治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深入研究分子层面的机制和标志物,有望改善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靶基因 信号通路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样胶质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鹏 皮厚山 许尚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旨在分析脊索样胶质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7例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7-56岁,平... 目的旨在分析脊索样胶质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7例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1±9.2)岁,7例病灶均位于第三脑室前部至鞍上区,5例为完全实性,2例病灶主体呈实性伴病灶内多发小囊变区,增强扫描病灶囊变区不强化,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并呈全瘤样强化改变,PWI病灶均呈高灌注,MRS病灶实性区Cho峰升高,NAA峰显著下降。结论脊索样胶质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PWI及MRS表现,综合分析病灶的部位、信号及强化特征,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胶质瘤 第三脑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低分化脊索瘤临床病理分析和预后评估
13
作者 何文源 赖续文 +3 位作者 曾伟鹏 喻玲 王卓才 王蔚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化脊索瘤(P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并评估其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头颈部PD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低分化脊索瘤(P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并评估其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头颈部PD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4~37岁,中位年龄15岁;肿瘤位于颈椎4例,颅底2例。镜下上皮样或梭形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或弥漫片状分布,巢团中央可见坏死,部分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细胞核呈囊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少不等,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CK、EMA、Vimentin和Brachyury均弥漫阳性,SMARCB1/INI1核表达均缺失,Ki-67增殖指数10%~50%不等。5例患者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1例仅放化疗。5例患者获随访,分别于首诊后2~17个月死亡,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结论颈椎亦是PDC好发部位,常因缺乏经典脊索瘤形态特征而易于误诊,但免疫表型与经典脊索瘤相同,SMARCB1/INI1核表达缺失是重要诊断线索。PDC易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低分化 颈椎 SMARCB1/INI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貂脊索瘤的诊断和治疗
14
作者 唐国梁 陈舒怀 +1 位作者 王妍博 吕新月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2,共2页
脊索瘤是雪貂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脊索的骨内肿瘤。雪貂的脊索瘤常见于尾部尖端。由于其位置和发育速度慢,很容易被切除,可额外切除1~2节尾椎骨作为切缘。本院接诊的1例4岁4月龄雌性(已绝育)雪貂,首次就诊时发现尾部末端... 脊索瘤是雪貂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脊索的骨内肿瘤。雪貂的脊索瘤常见于尾部尖端。由于其位置和发育速度慢,很容易被切除,可额外切除1~2节尾椎骨作为切缘。本院接诊的1例4岁4月龄雌性(已绝育)雪貂,首次就诊时发现尾部末端有一质地坚实的肿物,未进行处置;2.5个月后肿物增大明显,影响动物生活,主人考虑手术切除。肿物切除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为脊索瘤。术后2周患貂进行拆线,伤口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貂 脊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瘤分子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斌 张亚中 +2 位作者 汤中建 朱哲希 白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781-786,共6页
脊索瘤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复发率高,预后差。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包括Brachyury基因等多个分子及信号通路参与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但其病因仍不明确。由于脊索瘤转移率高且对周围组织侵袭性较强... 脊索瘤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复发率高,预后差。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包括Brachyury基因等多个分子及信号通路参与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但其病因仍不明确。由于脊索瘤转移率高且对周围组织侵袭性较强,其治疗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研究脊索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脊索瘤的发病机制,也为改善脊索瘤治疗现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脊索瘤的分子信号学、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脊索瘤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骨肿瘤 分子生物学 信号通路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19e-5p靶向ANXA5对脊索瘤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李轶 黄小平 王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miR-519e-5p靶向膜联蛋白A5(ANXA5)对脊索瘤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qRT-PCR测定人脊索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19e-5p和ANXA5的表达。体外培养U-CH1细胞,并分为miR-519e-5p mimics组、miR-519e-5p mimics阴性对照+... 目的探讨miR-519e-5p靶向膜联蛋白A5(ANXA5)对脊索瘤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qRT-PCR测定人脊索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19e-5p和ANXA5的表达。体外培养U-CH1细胞,并分为miR-519e-5p mimics组、miR-519e-5p mimics阴性对照+空载组、miR-519e-5p mimics+ANXA5过表达组、对照组。平板集落形成实验、MTT实验检测各组U-CH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U-CH1细胞凋亡;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U-CH1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各组U-CH1细胞ANXA5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Claudin-1、Vimentin、E-cadherin)表达;qRT-PCR法检测各组U-CH1细胞miR-519e-5p及ANXA5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验miR-519e-5p与ANXA5在U-CH1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脊索瘤组织miR-519e-5p表达降低(P<0.05),ANXA5 mRNA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519e-5p mimics组细胞增殖率、集落生成率、迁移率、侵袭数、ANXA5 mRNA及ANXA5、Bcl-2、Claudin-1、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519e-5p mRNA表达、凋亡率及Bax、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miR-519e-5p mimics组相比,miR-519e-5p mimics+ANXA5过表达组细胞集落生成率、增殖率、侵袭数、迁移率、ANXA5 mRNA及ANXA5、Bcl-2、Vimentin、Claud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及Bax、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P<0.05)。miR-519e-5p可靶向下调U-CH1细胞中ANXA5表达。结论miR-519e-5p通过靶向抑制ANXA5表达降低脊索瘤U-CH1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活力,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19e-5p ANXA5 脊索 U-CH1细胞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脊索瘤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熙佳 李明轩(综述) 白吉伟(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脊索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脊索瘤组织的基因低突变率提示表观遗传调控在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脊索瘤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包括全基因组低甲基化以及局部DNA高甲基化,特异的高/低甲基化基...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脊索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脊索瘤组织的基因低突变率提示表观遗传调控在脊索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脊索瘤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包括全基因组低甲基化以及局部DNA高甲基化,特异的高/低甲基化基因可以作为早期肿瘤检测的生物标志物。脊索瘤特异的甲基化谱可用于识别预后亚型,且可以指导脊索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DNA甲基化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样脑膜瘤的MRI诊断
18
作者 范琴 易自生 +2 位作者 郭美琴 陈蕾蕾 李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样脑膜瘤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大脑凸面及中后颅窝各2例,大脑镰旁、侧脑室前角及鞍区各1例。7例均呈T_(1)WI呈低信号、T...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样脑膜瘤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大脑凸面及中后颅窝各2例,大脑镰旁、侧脑室前角及鞍区各1例。7例均呈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其中3例肿瘤内信号不均匀。7例DWI等低信号,ADC值范围0.757×10^(-3)mm^(2)/s~1.693×10^(-3)mm^(2)/s。6例NADC (标准化ADC)值范围1.52~2.23,1例为1.27。4例全瘤均匀显著强化,3例强化不均匀,3例见脑膜尾征。包绕垂体柄、瘤周脑实质侵犯、瘤周神经受侵及瘤周水肿各1例。结论脊索样脑膜瘤除具有脑膜瘤的基本MRI影像特点外,同时具有其它较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在T_(1)WI呈低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DWI不受限,NADC大于1.5,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显著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脊索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国伟 初英萍 +4 位作者 刘静 张光辉 唐小峰 周承涛 李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4-806,共3页
目的了解脊椎脊索瘤的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分析33例脊椎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骶尾部24例,颈椎6例,胸椎2例,腰椎1例。脊椎脊索瘤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并轻度膨胀性改变,常伴椎体前方巨大软组织肿块。在骶骨正中矢状面上,其前方巨大... 目的了解脊椎脊索瘤的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分析33例脊椎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骶尾部24例,颈椎6例,胸椎2例,腰椎1例。脊椎脊索瘤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并轻度膨胀性改变,常伴椎体前方巨大软组织肿块。在骶骨正中矢状面上,其前方巨大球形肿块与骶骨常呈锐角相连。33例脊索瘤均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12例,11例呈不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RI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脊索瘤的部位、范围、形态、信号特点和增强表现,大多数脊索瘤可在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脊索 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 脊索 脊椎 软组织肿块 T2信号 表现特征 方法分析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颈椎脊索瘤12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灵 王明龙 +1 位作者 詹志光 陈应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6-7,14,共3页
1984年~1991年该科共收治颅底颈椎脊索病12例,其中颅底10例,颈椎2例。男性8例。全组平均年龄38.7岁。所有病例均行术后60Co放射治疗,颅底、颈椎平均剂量分别是52.2Gy/5.5周和40Gy/4~5周。4例行肉眼肿瘤全部切除术,6例行肿瘤... 1984年~1991年该科共收治颅底颈椎脊索病12例,其中颅底10例,颈椎2例。男性8例。全组平均年龄38.7岁。所有病例均行术后60Co放射治疗,颅底、颈椎平均剂量分别是52.2Gy/5.5周和40Gy/4~5周。4例行肉眼肿瘤全部切除术,6例行肿瘤不全切除术,2例行活检减压术。5、10年生存率分别是41.6%和28.5%。9例治疗后复发(75%),3例伴远处转移。复发是治疗失败的关键。远处转移少见,但存在远期的转移和复发,所以应长期随访。彻底的手术加本后放射治疗是最佳治疗手段。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指导的带电粒子(质子及氦氖离子)放射治疗已改善了该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 颈椎脊索 手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