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来昔布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及对颈部血流动力学、疼痛、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静 王耀堂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颈部血流动力学、睡眠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C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颈部血流动力学、睡眠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C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口服,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PSQI评分、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低于治疗前,颈椎活动度评分、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PSQI评分、PI、RI均低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评分、V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可进一步改善CEH患者颈部血流,继而减轻头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 颈源性头痛 血流动力学 疼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叶豪 宋国平 +3 位作者 王淑江 申小刚 秦黎勇 龙胜利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疼痛科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射频组)75例和脊神经后支...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疼痛科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射频组)75例和脊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术(阻滞组)75例。对患者按治疗周期时点1、3、6个月进行术后随访,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s(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最后一次随访为时间点,用MacNab评定标准评定治疗优良率及有效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P<0.05)。且射频组较阻滞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射频组优良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阻滞组(P<0.05);在安全性方面,射频组3、6个月复发率及总体复发率较阻滞组更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局部肿胀或轻微疼痛[射频组1例、阻滞组2例(P>0.05)],术后2 d内缓解。结论对于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引起疼痛,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 射频消融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远节腰背痛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敏 魏婷 +1 位作者 刘黎 彭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3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远节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 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远节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试验2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三组椎体成形术后远节腰背痛情况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三组术前1 d和术后1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后7 d、4周和8周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发现,试验2组VAS评分低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JOA评分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远节腰背痛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腰椎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节腰背痛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身痛逐瘀汤 脊神经后支阻滞 椎体成形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科 陆纯婷 +1 位作者 荣文 朱跃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4月~2020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80例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4月~2020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80例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4周、8周时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腰部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的数值,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综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MPQ评分、ODI指数、腰部P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4周、8周两组MPQ评分、ODI指数显著降低,腰部PPT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能够更快、更显著地减轻疼痛症状,提升腰椎功能以及PPT值,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脊神经后支 脉冲射频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黄钰婷 张学广 +3 位作者 陈立平 殷琴 袁燕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9-445,共7页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86例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葡萄糖(5%dextrose water,D...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86例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葡萄糖(5%dextrose water,D5W)组(D5W组)和激素组(对照组)。D5W组采用超声下双侧脊神经后支注射30 ml 5%葡萄糖,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30 ml复方倍他米松稀释液。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4、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空腹末梢血糖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2、4、12周NR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D5W组治疗后12周的NRS评分及ODI评分也有所下降,D5W组对住院病人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空腹末梢血糖影响较小。治疗后2周,D5W组使用镇痛药物人数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注射可缓解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疼痛,改善腰背功能,是治疗此类病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5%葡萄糖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
6
作者 王心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 目的:分析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FT)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泉州东南医院收治的86例PVP后残余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神经阻滞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VP后残余疼痛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神经阻滞术联合CT辅助下脊神经后支PRFT治疗,不仅能消除患者的疼痛,促使其椎体功能恢复,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CT辅助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 神经阻滞术 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7
作者 陈美芹 范可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8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针刺联合镇痛消炎药物),研究组在参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失眠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N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可显著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活动度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超声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8
作者 刘辉 宋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组(射频热凝组)、神经阻滞组两组,各44例。统计分析两组疼...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组(射频热凝组)、神经阻滞组两组,各44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射频热凝组患者的静止、运动、邵氏、横突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QLQ-A30评分、腰椎活动度均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射频热凝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热凝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较神经阻滞好,更能将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 腰椎活动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脊柱源性腰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贾中鑫 荆一凡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脊柱源性腰痛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某院2020年2月—2022年8月就诊的104例脊柱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脊柱源性腰痛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某院2020年2月—2022年8月就诊的104例脊柱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腰椎功能评分(JOA)、腰椎关节活动度、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08±0.41)分、(10.12±1.56)分,低于对照组的(3.49±0.57)分、(14.85±2.17)分,JOA评分为(22.38±3.28)分,高于对照组的(17.15±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腰椎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5.84±4.38)°、(35.36±3.17)°、(62.31±5.96)°、(62.93±5.72)°,高于对照组的(51.26±4.15)°、(31.82±2.98)°、(58.92±5.75)°、(59.1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分别为(7.58±1.29)ng/L、(2.05±0.54)ng/L,低于对照组的(10.83±1.54)ng/L、(3.31±0.8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术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可有效提高脊柱源性腰痛治疗效果,有助于抑制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源性腰痛 脊神经后支阻滞 小针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效果研究
10
作者 钟万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199-2201,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投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分析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投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比较2组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均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 针刀松解术 脊神经后支 治疗效果 睡眠质量 中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非特异性腰腿痛的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华 刘传太 +3 位作者 石建辉 唐葆青 吴风富 程昌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823-1824,共2页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非特异性腰腿痛 阻滞治疗 疗效满意 部队训练 急慢性腰腿痛 脊神经后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靶点脉冲射频联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白云霞 梁霄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9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变化,分析脊神经靶点脉冲射频+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医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变化,分析脊神经靶点脉冲射频+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医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行脊神经靶点脉冲射频+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腰腿疼痛情况及血清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_(2)(PGE_(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腿疼痛量表(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PGE_(2)、TGF-β1、IL-4、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脊神经靶点脉冲射频+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可有效缓解腰腿疼痛,恢复腰椎功能,并抑制炎症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神经靶点脉冲射频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在腰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国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164-164,179,共2页
腰痛的病因复杂,任何疼痛的来源均有其神经支配的结构基础,阻滞该支配神经不仅可以止痛并可达到定位的目的。有关脊神经后支的行径及分布的研究,发现腰痛的部位与后支有密切的神经联系。现介绍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及应用... 腰痛的病因复杂,任何疼痛的来源均有其神经支配的结构基础,阻滞该支配神经不仅可以止痛并可达到定位的目的。有关脊神经后支的行径及分布的研究,发现腰痛的部位与后支有密切的神经联系。现介绍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及应用经皮射频电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具体步骤,并对腰脊神经后支与腰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射频电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方法进行了机理分析,提示射频电凝腰脊神经后支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经皮射频热凝疗法 腰痛 脊神经后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被引量:58
14
作者 邵振海 陈仲 +2 位作者 靳安民 李奇 邹小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病因 治疗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脊神经后支行经特点及骨纤维管道解剖测量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斌 易南 +1 位作者 马虹 杨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从L1至L5椎体依次为24.9±1.2,25.7±1.4,30.2±1.7,32.5±1.3,32.2±1.5mm;所汇成的臀上皮神经分2—3束跨髂嵴入臀,最内侧的入臀点骨纤维管道至后正中线距离为68.4±11.8mm。后内侧支恒定地向后下沿下位椎体横突基部的骨纤维管。臀中皮神经主要由L5-S3的后外侧支组成,经过骶髂长韧带深面的纤维管道,管道内上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2.4±6.2mm;外下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6.8±5.6mm;髂后上棘至骶骨外侧角的距离平均为67.2±9.3mm。结论:腰骶神经后支行经的几个骨纤维管道位置基本恒定。这些骨纤维管道是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在疼痛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 臀中皮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 骨纤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定位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樊涛 黄国志 +5 位作者 李义凯 吴文 曾庆 刘巍 王康玲 赵一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X线定位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X线定位组30例和痛点定位组30例;分别进行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 目的:比较X线定位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X线定位组30例和痛点定位组30例;分别进行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与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X线定位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痛点定位组(30.0%)(P<0.05);X线定位组显效以上率(93.33%)明显高于痛点定位组(73.33%)(P<0.01);X线定位组的治疗后VAS评分较痛点定位组明显降低(P<0.01),X线定位组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缓解幅度)较痛点定位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较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定位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行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廖翔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 d(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射频热凝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书力 李敏 +5 位作者 李少军 袁峰 童胜雄 田佳玉 胡焓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40)和阻滞组(n=41)。松解组在X线透视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颈4、5脊神经后支,并注射镇痛混合液(倍他米松4 mg+利多卡因40 mg,以盐水稀释至6~12 mL,各点约3 mL)。阻滞组单纯采用颈4、5脊神经后支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方法(药物同松解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及6月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月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治疗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松解组与阻滞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6月,松解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疗效评估,松解组(显著有效率93%)要明显优于阻滞组(显著有效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3 d均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区域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X线引导下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可长期有效改善患者颈肩部疼痛,具有安全、远期效果理想等特点,是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脊神经后支 松解 阻滞 颈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国志 梁东辉 +1 位作者 樊涛 覃剑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腰脊神经后支损伤部位和电脑中频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腰脊神经后支损伤部位和电脑中频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近期作用显著,治疗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是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英 曾德敏 +5 位作者 谢平 王学平 付世欧 杨文荣 陈付强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99-701,共3页
近年腰脊神经后支痛的病人越来越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引起腰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脊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脉冲射频(pulsed... 近年腰脊神经后支痛的病人越来越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引起腰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脊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是一种前沿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它是由射频仪发射出脉冲频率为2 Hz,输出电压为45 V、频率为500 kHz的高频交流电,电流持续作用时间20ms,间歇期48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疼痛 radiofrequency 椎管狭窄 腰椎管 椎间盘突出 脉冲频率 射频仪 上关节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