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OCTA的成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特点的观察
1
作者 唐冲 计岩 +3 位作者 黄凡凡 史凯 胡蓉 万文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使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A)观察成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特点,并分析厚度与血流的相关变化趋势。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 目的:使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A)观察成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特点,并分析厚度与血流的相关变化趋势。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屈光门诊就诊的18~36岁成年近视患者共138例138只右眼,所有患者检查屈光状态、眼轴(axial length,AL)等常规眼科项目,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组(-3D<SE≤-0.5D)、中度近视组(-6D<SE≤-3D)及高度近视组(SE≤-6D)。SS-OCTA用于检查量化黄斑部3 mm×3 mm范围内平均脉络膜厚度(mean choroidal thickness,MC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灌注面积(choriocapillaris blood flow area,CBFA)、脉络膜血管容积(choroidal vessel volume,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essel index,CVI),比较不同程度近视组间黄斑区MCT及各血流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不同程度近视组间,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整个黄斑区3 mm×3 mm范围内的MCT、CBFA、CVV及C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而降低(P<0.01);排除混杂因素后的偏相关性分析提示黄斑区MCT、CBFA、CVV及CVI与SE呈正相关性(r=0.457、0.434、0.395、0.401,均P=0.000),与AL呈负相关性(r=-0.470、-0.360、-0.465、-0.468,均P=0.000);逐步线性回归提示黄斑区MCT随着SE(t=2.459,P=0.015)及CVV的增加而变厚(t=8.632,P=0.000)。结论:成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呈不均一分布,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降低,脉络膜血流状况密切影响脉络膜厚度;脉络膜可能是近视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近视与脉络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灌注面积 脉络膜血管容积 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学生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布阿吉尔·艾尼玩 麦麦提艾力·尤里达西 陈雪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中心凹下脉络膜的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1月纳入维吾尔族大学生的418眼进行眼科视力、眼压、裂隙灯及眼底等专科检查。测量并记录屈光度(SE)、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中心凹下脉络膜的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11月纳入维吾尔族大学生的418眼进行眼科视力、眼压、裂隙灯及眼底等专科检查。测量并记录屈光度(SE)、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横径(WTW)、中央角膜厚度(CCT)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屈光度组维吾尔族大学生AL、ACD、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CT、Km、WTW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SE与AL、ACD呈显著正相关性(r=0.621、0.228,均P<0.001);SE与SFCT、WTW呈显著负相关性,但是SE与WTW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0.432,P<0.001;r=-0.112,P<0.05);结论:随着维吾尔族大学生近视屈光度的增加,AL变长,ACD变深,SFCT变薄,WTW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球生物学参数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3
作者 张永斌 杨金岗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 目的探讨通络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通络明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检测其眼底微循环指标、脉络膜厚度,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微循环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脉络膜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的效果较好,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还可改善其眼底微循环、脉络膜厚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明目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循环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姜俊 李艳春 +2 位作者 彭格员 张芳芳 陆春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10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急性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检查的正常房角眼受检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 目的探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10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急性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检查的正常房角眼受检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脉络膜厚度相关指标[眼球中心凹颞侧2500μm(T2.5)、眼球中心凹鼻颞侧2500μm(N2.5)的脉络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人工晶体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前房深度。对比两组脉络膜厚度相关指标、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指标,分析T2.5的脉络膜厚度、SFCT、N2.5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239.14±20.39)、(220.13±33.17)、(318.36±23.59)μm]对比,急性组患者T2.5、N2.5的脉络膜厚度及SFCT[(187.63±6.34)、(86.13±32.47)、(159.70±49.47)μm]均明显更低(P<0.001)。与对照组[(24.69±0.46)mm、(3.27±0.34)mm、(0.15±0.04)]对比,急性组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水平[(22.74±0.92)mm、(2.42±0.28)mm、(0.11±0.06)]均明显更低(P<0.001)。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T2.5的脉络膜厚度与SFCT、N2.5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SFCT与N2.5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N2.5的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眼轴长度与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前房深度与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脉络膜薄、眼轴长度短、前房深度浅的特点,且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前房深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变化及其与视力改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洁 陈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探究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变化及其与视力改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拟行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的130例难治性青光眼(130只患眼),将130只患眼作为研究组,130只对侧正常... 目的探究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变化及其与视力改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拟行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的130例难治性青光眼(130只患眼),将130只患眼作为研究组,130只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前眼球中心凹颞侧2500μm处(T2.5)和从眼球中心凹处往鼻侧(N0.5~N2.5)及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不同视力改善情况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术前、术后6个月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及其手术前后变化值绝对值。分析研究组术前T2.5、N0.5~N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手术前后变化值绝对值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视力改善情况相关性,探讨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手术前后变化值绝对值评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后视力改善价值。结果研究组术前T2.5和N0.5~N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薄于或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前T2.5和N0.5~N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血流密度呈正相关(P<0.01)。研究组术后6个月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均大于术前(P<0.01)。视力改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术后6个月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及其手术前后变化值绝对值大于视力不变和视力降低患者,视力不变患者大于视力降低患者(P<0.05)。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手术前后变化值绝对值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视力改善情况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手术前后变化值绝对值联合评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手术后视力改善价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高于单独评估的0.760和0.829(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患眼T2.5和N0.5~N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明显变薄或降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且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术后患眼T2.5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明显增大,手术前后T2.5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密度变化值绝对值与视力改善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难治性 内路直视睫状体光凝术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密度 Pearson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6
作者 张金玲 廖宇洁 +5 位作者 于晓彦 杨琪 康佳青 陆佳雯 陈晨 朱皓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3-886,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均进行屈光相关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SFCT),完成半年两次(初查及半年后复查)的数据收集,比较各组间受试者眼球参数和半年前后各眼球参数的变化。结果各年龄组受试者间眼轴长度、SFC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眼轴长度逐渐延长,SFCT逐渐增厚;而眼压、角膜曲率与年龄增长均无关(均为P>0.05)。无论初查还是半年后复查,各年龄组不同屈光状态受试者眼压、角膜曲率及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近视受试者较非近视受试者眼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半年后复查,小学低年级组及小学高年级组非近视受试者SFCT均明显增厚(P<0.001、P=0.003),而各年龄组近视者SFCT与半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试者初查和半年后复查,眼轴长度与SFCT均呈正相关(r=0.354、0.228,P<0.05)。结论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近视会影响SFCT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屈光状态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近视程度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周远 王丽媛 +2 位作者 张婧 吴奇志 王廉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北京市普仁医院眼科的8~14岁的儿... 目的观察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北京市普仁医院眼科的8~14岁的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验光测量屈光度,按照SE分为低度近视组(>-3 D且<-0.5 D)、中度近视组(>-6 D且≤-3 D)、高度近视组(≥-12 D且≤-6 D)和对照组(>-0.5 D且<0.5 D),并测量SFCT、GCIPL六个方位厚度(上方、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和AL,评估其与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GCIPL厚度与AL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FCT与AL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共纳入97例(142只眼),男性47例,女性50例,年龄(11.2±1.8)岁。GCIPL厚度与AL的Spearman相关系数及GCIPL厚度与AL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GCIPL厚度各个指标与AL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0.001),GCIPL上方,下方,颞下方及平均厚度与年龄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和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AL的回归系数值为-24.846(Z=-4.522,P<0.001),意味着AL对SFCT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SE越深,AL越长,SFCT越薄,GCIPL越薄,并且GCIPL下方与SE程度相关性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脉络膜厚度 眼轴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功能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娟 谭经果 +3 位作者 李俊 曾艳 刘艳琼 周莅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视功能情况分为视功能未减退组(28例)和视功能减退组(2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视功能情况分为视功能未减退组(28例)和视功能减退组(26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差值对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预测价值。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采用自举重采样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与术前比较,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加,术后1周BCVA降低(均P<0.05)。年龄>60岁、手术前后眼压差值、前房出血、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差值、术后前房明显炎症反应是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差值预测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P<0.05)。内部验证前和验证后的参数非常接近,表明预测模型稳定。结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加,是患者术后视功能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术后视功能减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视功能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研究
9
作者 郑峥峥 郭振峰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5期150-153,共4页
目的近视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门诊就诊和体检的儿童260例520眼,年龄6~14岁,按照最佳矫正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及裸眼视力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n=52,104眼),即对照组、低度组、中度组、高度... 目的近视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门诊就诊和体检的儿童260例520眼,年龄6~14岁,按照最佳矫正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及裸眼视力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n=52,104眼),即对照组、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超高度组,由2名资历丰富医师应用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测量患者双眼生物学参数,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的脉络膜厚度及病例组间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及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F部位、T1部位、S1部位、I1部位、N1部位的脉络膜厚度与病例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3部位、I3部位、S3部位、N3部位与低度组的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患者眼轴(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眼压(IO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央角膜厚度(C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的AL、IOP、Km均随着等效球镜度数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性(r=0.846、0.102、0.154,P均<0.05),ACD随着等效球镜度数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性(r=-0.125,P<0.05),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913,P<0.05),屈光度增加,脉络膜厚度就越薄。结论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脉络膜厚度越薄,且黄斑中心凹变化明显,近视患者的Km增高,AL增长,IOP增高,ACD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近视患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联合迈之灵治疗CSC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10
作者 孙玲娟 王海燕 +2 位作者 殷莉 孟玲 王姝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122-2125,2130,共5页
目的研究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选取2018至2020年100例(100眼)于我院确诊的CSC患者及年龄、性别、眼轴相匹配的正常人100例(100眼),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目的研究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选取2018至2020年100例(100眼)于我院确诊的CSC患者及年龄、性别、眼轴相匹配的正常人100例(100眼),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频域相干断层扫描仪的脉络膜深层成保模式(EDI-OCT)检查,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将确诊的100例中浆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50眼):研究组患者给予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迈之灵口服,并指导患者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烟酒刺激等,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DI-OCT检查,于初诊、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结果CSC组及正常人对照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中央区(CSM)、鼻内环(NIM)、上内环(SIM)、颞内环(TIM)、下内环(IIM)、鼻外环(NOM)、上外环(SOM)、颞外环(TOM)、下外环(IOM)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患眼组及对侧眼组SFCT、CSM、NLM、SIM、TIM、IIM、NOM、SOM、TOM、I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于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均较治疗前脉络膜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增厚。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后CSC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薄,且在治疗后1个月左右脉络膜厚度趋于稳定。微脉冲激光可激活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恢复泵功能及外屏障,降低脉络膜通透性,脉络膜变薄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77 nm微脉冲激光 迈之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11
作者 王明睿 李晶 +3 位作者 王玉丽 夏冉 詹邶 王勇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情况,并探讨SFCT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安徽省第二人... 目的研究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参数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情况,并探讨SFCT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进行治疗的29名单眼发病的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OCTA)等检查。软件自动对治疗前后SFC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面积(FAZ)、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VLD)和灌注密度(PD)的变化进行测量。进一步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术后的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FCT与患者视力的关系。结果黄斑区FAZ和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总区域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血管长度密度(VLD)和灌注密度(P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前,患眼和对侧健眼的平均SFCT分别为(325.02±64.91)μm和(255.88±50.4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对t检验);注射后1个月时,患眼的平均SFCT迅速变为(260.15±49.36)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对t检验)。BCVA由治疗前的(55.94±10.67)个字母提升至(62.50±13.55)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t检验)。术前及术后SFCT与BCVA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774和-0.93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CRVO继发ME患眼的SFCT明显下降,BCVA显著提高,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康柏西普治疗对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流参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血流参数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12
作者 沈惠芳 姜红霞 戴婷婷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8期707-710,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150眼)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标准分成无DR组43眼、增生型DR组51眼、非增生型D... 目的分析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150眼)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标准分成无DR组43眼、增生型DR组51眼、非增生型DR组5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OCT检查,分析脉络膜体积与脉络膜厚度变化;将非增生型DR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分成轻度、中度与重度,比较不同程度组间脉络膜厚度与脉络膜体积变化。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脉络膜厚度、脉络膜体积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识别效能。结果增生型DR组、非增生型DR组的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体积均高于无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1、2.77、5.41、3.03,P均<0.05),非增生型DR组的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体积均低于增生型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4、2.68,P均<0.05);非增生型DR组中,轻度组的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体积高于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的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体积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0、4.11、4.43、6.58、2.26、2.30,P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脉络膜厚度、脉络膜体积与非增生型DR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分别=-0.52、-0.48,P均<0.05)。脉络膜厚度、脉络膜体积识别非增生型DR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9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DR不同阶段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体积均会产生变化,且对于非增生型DR,随着疾病进展,脉络膜厚度可变薄,脉络膜体积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2型糖尿病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体积 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儿童近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娜 武艳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44-234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近视患儿(12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等效球镜(SE)将其分为轻度近视组(42眼)、中度近视组(41眼)及高...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近视患儿(12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等效球镜(SE)将其分为轻度近视组(42眼)、中度近视组(41眼)及高度近视组(42眼)。比较3组患儿临床数据资料,并分析影响近视的危险因素以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收缩压数据及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占比呈升高趋势,视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大血管层厚度、小血管层厚度、舒张压数据呈下降趋势,近距离用眼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385、1 889.525、36.783、92.289、99.265、826.277、5.540、61.330、463.133,χ^(2)=21.065;P<0.001)。使用电子设备、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危险因素(OR=4.778、13.888、7.228),户外活动是保护因素(OR=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是保护因素,可对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儿实施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近视发生风险。另外,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影响脉络膜厚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对脉络膜厚度起到恢复作用,更有利于患儿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弱视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视觉感知能力、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14
作者 韦新 刘兰英 韦国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应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弱视患儿(282例)作为本方法的研究对象。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视感... 目的探讨在应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弱视患儿(282例)作为本方法的研究对象。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方案,对比两种治疗方式患儿的视力与立体视锐度、视觉感知能力、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视力及立体视锐度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立体视锐度有都有降低,研究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立体视锐度降低更明显。通过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视觉感知能力项目都有一定提升,研究组在视觉短记忆I、视觉完形I、视觉差异、空间定位和总得分项目具有显著提升(均P<0.05)。不同测量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区域厚度具有一定差别(P<0.01);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时间增加利于内环鼻侧及中心凹区域脉络膜厚度减薄。相同测量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中心凹和内环鼻侧脉络膜厚度比对照组薄(P<0.05)。结论运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平台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三级立体视功能,经过训练治疗的小组的视觉短期记忆-I、视觉完形-I、视觉差异、空间定向和总视觉感知能力评分显著增加;经过治疗患者视力明显提升,黄斑区中心凹与内环鼻侧区域的脉络膜厚度都减薄。本文研究对于后续进行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恢复治疗增加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弱视 虚拟现实视感知觉训练 立体视锐度 视觉感知能力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15
作者 李小燕 李秀兰 +1 位作者 王情 黄宇龙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4期164-167,共4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患者实施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DME患者...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患者实施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DM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对比两组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区中心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FCT、CFT均较对照组更薄,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E患者实施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的疗效可观,可改善SFCT、CFT等指标,并加快视力水平的优化,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内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少凡 刘丹岩 +2 位作者 梁爽 刘晓丽 张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OCT)测量并探讨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PACD)患者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规律,分析脉络膜厚度在P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01/2019-12于我院就诊的PACD患者82例155眼,其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组24例24眼;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组28例35眼;慢性原发性房角关闭(CPAC)组30例3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38例58眼。另收集健康志愿者87例87眼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DI-OCT测量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结果:PACD各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ACD患者中,除距黄斑中心凹3mm处鼻侧,PACG组黄斑区其余各点位脉络膜厚度均低于PACS组、APAC组、CPAC组(P<0.05)。APAC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357.17±61.49μm)最厚,PACS组(318.04±56.52μm)次之,PACG组最薄(263.55±67.87μm)。除CPAC组,其余各组黄斑中心凹旁1mm处脉络膜厚度均较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P<0.05)。各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旁3mm处脉络膜厚度均低于黄斑中心凹下和黄斑中心凹旁1mm处(P<0.05)。各组受检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无差异(P>0.05)。结论:PACD患者及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厚,离黄斑中心凹越远,脉络膜越薄。黄斑区脉络膜增厚是PACD患者又一特征性解剖结构,可能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PACD患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并无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成像技术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戚沆 陈长征 +2 位作者 翁铭 易佐慧于 许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2,共4页
背景 高度近视的多种眼底并发症均与眼轴增长引起的眼球壁厚度改变有关,但成年人高度近视眼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的量化分析研究较少见. 目的 观察成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并分析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年龄及屈光度的关系.方... 背景 高度近视的多种眼底并发症均与眼轴增长引起的眼球壁厚度改变有关,但成年人高度近视眼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的量化分析研究较少见. 目的 观察成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并分析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年龄及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成年高度近视患者75例75眼作为高度近视组,纳入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0例7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加强深度扫描(EDI)技术,以6 mm的扫描线对黄斑部进行0±176;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及由中心凹向鼻侧和颞侧2 500 μm的脉络膜厚度值,共测量11个子午线,每个子午线间隔500 μm,比较两个组间脉络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年龄及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高度近视组受检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和平均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值分别为(146±177;52) μm和(142±177;63) μ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06±177;60) μm和(271 ±177;71) μm,两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30,P=0.000;t=-15.890,P=0.000).高度近视组颞侧脉络膜最厚,中心凹下厚度次之,鼻侧最薄,而正常对照组以中心凹旁脉络膜最厚,其次为颞侧,鼻侧最薄.高度近视组受检眼各检测点脉络膜均薄于正常对照组.高度近视组患者脉络膜厚度值与眼轴长度呈明显负相关(r=-0.580,P=0.000),眼轴长度每增加l mm,脉络膜厚度值平均减少17.943 μm. 结论 SD-OCT检测显示,成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较健康人明显变薄,且与眼轴长度的变化关系密切,提示脉络膜的病理改变可能在高度近视眼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加强深度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连燕 金婉卿 +4 位作者 毛欣杰 姜珺 沈梅晓 黄胜海 黄文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区域性厚度分析,比较首诊发现近视的儿童与OK镜戴镜1 a以上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低至中度近视(-1.00^-6.0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区域性厚度分析,比较首诊发现近视的儿童与OK镜戴镜1 a以上儿童脉络膜厚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低至中度近视(-1.00^-6.00 D)近视儿童,对其中进行OCT脉络膜图像采集的68位儿童进行研究,其中首诊发现近视并以框架眼镜矫正的34人,持续配戴用OK镜1 a以上的34人,仅分析右眼数据。以自行编制的软件以500μm为间隔分析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共3.5 mm范围内的脉络膜图像,分为7区进行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组各区域间的脉络膜厚度差异,以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脉络膜厚度差异。结果 OK镜组年龄为(12.3±1.8)岁,框架镜组年龄(11.8±1.4)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镜组各区域脉络膜厚度分别为:颞侧3区(296.7±61.8)μm,颞侧2区(290.7±58.9)μm,颞侧1区(285.7±57.4)μm,黄斑中心凹区(278.5±57.7)μm,鼻侧1区:(262.2±57.9)μm,鼻侧2区(239.8±59.7)μm,鼻侧3区(214.7±59.0)μm;框架镜组分别为:颞侧3区(294.2±45.4)μm,颞侧2区(292.0±44.0)μm,颞侧1区(283.6±45.5)μm,黄斑中心凹区(272.0±51.6)μm,鼻侧1区(255.2±56.3)μm,鼻侧2区(236.5±58.1)μm,鼻侧3区(212.8±57.7)μm。两组都是颞侧脉络膜比鼻侧更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间在各个区域上的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儿童的脉络膜厚度呈区域性差异分布,在水平方向上颞侧脉络膜最厚,鼻侧最薄。干预时间超过1 a的OK镜组儿童与近视屈光度匹配的初次戴框架镜儿童之间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彦 陈建华 +3 位作者 赵慧英 吴香丽 殷英霞 陈冬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063-1065,107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例(31只眼)。联合治疗组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行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行黄斑区格栅治疗。两组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SFC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BCVA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M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治疗 康柏西普 视网膜激光光凝 脉络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露 洪慧 +1 位作者 谢国丽 王艳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纳入20例(20眼)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记录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纳入20例(20眼)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记录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采用Spectralis OCT的EDI技术,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中心厚度。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视网膜中心厚度分别为(396.47±95.20)μm、(364.33±87.21)μm、(327.93±62.86)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0±0.46)Log MAR、(0.56±0.27)Log MAR、(0.47±0.21)Log MA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56.64±57.11)μm、(251.37±56.76)μm、(248.27±56.22)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但不影响睫状后动脉的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睫状后动脉 血流动力学 雷珠单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