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中的胸内血容量(ITBV)测定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如相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228-233,共6页
在新近推向临床的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PiCCO)监测中 ,用单一温度稀释法所测定的胸内血容量 (IT BV) ,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又敏感 ,而且比肺动脉阻塞压 (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 (RVEDP)、中心静脉压 (CVP)更能准确反... 在新近推向临床的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PiCCO)监测中 ,用单一温度稀释法所测定的胸内血容量 (IT BV) ,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又敏感 ,而且比肺动脉阻塞压 (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 (RVEDP)、中心静脉压 (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的实用指标。本文从心脏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系统阐述了前负荷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列举了上述压力监测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机理及临床报道。详细讲述了单一温度稀释法测定ITBV的原理、计算方法、修正公式、测定中注意事项、正常范围值。列举了ITBV作为心脏前负荷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与临床统计分析资料。有鉴于左心功能减退伴有中度容量不足病人。恒速补液过程中显示充盈压比ITBV更敏感的报道 ,笔者建议 :临床工作者在应用PiCCO新技术、确认ITBV作为前负荷指标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 心排血量 前负荷 胸内血容量 单一温度稀释法 心室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燕梅 谢海莉 《微创医学》 2013年第2期242-243,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由于胰酶激活引起全身炎性反应,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由于胰酶激活引起全身炎性反应,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Au持续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肺部护理 导管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心力衰竭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贺礼荣 廖玉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9期2570-2571,共2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运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运用传...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运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CFI)和容量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TBVI、GEDVI、EVLWI恢复正常,CFI改善;治疗组在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用于指导重度心衰液体管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是较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重度心衰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其猷 陈甘海 黄启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莞市虎门医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在Pi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对...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莞市虎门医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在Pi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在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监护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CO监测技术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失血性休克患者体内液体的变化,使液体复苏既满足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又不引起急性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失血性休克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淑兰 刘刚 +1 位作者 张秋真 陈秋恋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制定操作流程、置管配合、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结果 1...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制定操作流程、置管配合、测量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患者通过早期采用了PICCO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均未出现并发症,除了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3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11例患者均存活。结论对PCAS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能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有效协助液体管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在重度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海平 韦正祥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在重度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度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PICCO组和肺动脉导管(PAC)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急...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在重度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度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PICCO组和肺动脉导管(PAC)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急性生理学年龄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总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PICCO组的PaO_2/FiO_2在治疗1d、3d和7d时均明显高于P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t=3.87,t=5.15;P<0.05)。PICCO组治疗7 d时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P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P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t=2.58,t=5.53;P<0.05),而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结论:在重度胸外伤并ARDS患者的治疗中,PICCO监测有助于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 肺动脉导管 机械通气 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刚 王标 郭小芙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脉波指示剂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联合脑钠肽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聂有和 吴全忠 廖亚显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联合脑钠肽(BNP)对指导脓毒血症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液体复苏...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联合脑钠肽(BNP)对指导脓毒血症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液体复苏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补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PICCO联合BNP指导干预,比较各组患者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3))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治疗6 h、12 h的PaO;与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 h分组PaO;与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4.00%低于对照组24.00%,各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联合BNP指导脓毒血症补液干预及治疗的价值突出,可避免血气指标明显下降,缩短ICU住院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脑钠肽 脓毒血症 血气指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氧代谢异常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聂有和 魏美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氧代谢异常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以双盲随机... 目的:分析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氧代谢异常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参照组采纳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试验组采纳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APACHEⅡ评分、每小时尿量、CVP、MAP、复苏液体量、乳酸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结果:治疗24 h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比参照组低,每小时尿量、CVP、MAP、复苏液体量、乳酸清除率均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均比参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增加尿量,提高乳酸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氧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的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顾梅 陈广雪 +3 位作者 欧才好 梁建爱 谭志伟 张文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的临床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本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患者应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资料,阐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护理进展。结果:60例患者抢救成功57例,死亡3例。PiCCO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的临床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本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患者应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资料,阐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护理进展。结果:60例患者抢救成功57例,死亡3例。PiCCO留置时间为3~10 d,监测数据准确,全组均未出现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无意外拔管、堵管的发生。结论:危重症患者在PiCCO血流动力血监测下,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配合正确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 脉波指示剂 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彩霞 魏莉莉 +1 位作者 王婷婷 陈明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进行PICCO监测,总结分析影响PICCO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提出护理对... 目的探讨影响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进行PICCO监测,总结分析影响PICCO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在PICCO监测过程中,有2例次定标数据不显示;16例次定标不当致监测数据不准确;4例次患者病情变化后未重新定标致持续性监测数据不准确。经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PICCO监测均顺利完成。结论影响PICCO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复杂,但只要及时查找原因、善于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PICCO监测均能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准确性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灵建 罗杰 陈宗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4192-419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接受传统...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接受传统监测技术下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62例,接受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V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_(2)/FiO_(2))、术前输液量、复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HR、CI、MVP、CVP、PaO_(2)/FiO_(2)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上述生命体征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RF、DIC、ARDS、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术前输液量,缩短复苏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病死发生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抢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在血液稀释高龄手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卢明军 任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0期5-6,8,共3页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已占到相当的比例。本文就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和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血液稀释高龄手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 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的应用护理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彦苓 赵淑雅 鲁梅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6期2709-2711,共3页
近年来,一种微创的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逐渐替代了心导管被应用于临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此监测仪的应用及护理在我国还处于逐步成熟和完善阶段。就此,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危重症护理人员在应用时有辅助意义。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监测 护理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Swan-Ganz导管和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同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萍 吴允孚 +3 位作者 曾元英 曹一飞 陈刚 薛继萍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Swan-Ganz导管和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仪在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入苏州市立医院东区ICU的心功能不全的危重病患者共8例,男5例,女3例,平均(51.... 目的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Swan-Ganz导管和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仪在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入苏州市立医院东区ICU的心功能不全的危重病患者共8例,男5例,女3例,平均(51.4±21.1)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置入PiCCO导管和Swan-Ganz导管,通过CDE、Swan-Ganz导管法和PiCCO导管法同步测量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输出量(CO),比较三种方法所测数据的相关性。结果运用CDE、Swan-Ganz导管法和PiCCO导管法测量所得的SV依次为(62.4±29.3)ml、(53.1±14.0)ml和(49.9±14.7)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8、0.91和0.76;测量所得的CO分别为(5.9±2.2)L/min、(5.1±1.4)L/min和(5.0±1.4)L/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值值分别为0.75、0.96和0.72。结论 CDE、Swan-Ganz导管和PiCCO监测仪检测的SV、CO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Swan—Ganz导管: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 监测
原文传递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指导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6
作者 曾顾梅 陈玉叶 +1 位作者 张文勇 梁建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3期-,共4页
目的: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指标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护理。方法选择64例ICU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指标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护理。方法选择64例ICU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进行液体管理;试验组应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液体管理。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日均液体出入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并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CFI)和容量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ITBVI、GEDVI、EVLWI恢复正常,CFI 改善,治疗前各指数分别为(1203.41±111.08)ml/m2、(1087.78±66.91)ml/m2、(12.91±3.54)ml/kg、(2.91±0.29)L · min-1· m-2;治疗后分别为(895.50±50.27)ml/m2、(728.19±73.33)ml/m2、(6.51±0.75)ml/kg、(4.61±0.69)L·min-1·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54.42, P<0.05);试验组在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日均液体出入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76.80、-12.38,χ2=4.43,P<0.05)。结论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管理相比,PICCO监测指标能更好的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及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 重症心力衰竭 液体管理
原文传递
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对脓毒症合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睿 臧彬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特点,并比较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与传统监测指导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伴有急性心功能衰竭...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特点,并比较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与传统监测指导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伴有急性心功能衰竭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PiCCO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ICU住院天数、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功能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乳酸清除率、液体平衡情况、28 d转归情况。结果 PiCCO监测组在疾病早期CI、dPmax显著低于正常,SRVI增高。PiCCO监测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心功能好转时间较传统监测组明显缩短,且48 h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传统监测组减少,总液体平衡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PiCCO监测组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较传统监测组提前(P<0.01)。结论脓毒症合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早期呈现低排、高阻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行PiCCO监测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心功能好转时间。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提前出现液体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功能不全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杨舟 张伊玲 曹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3-0016,共4页
评价超声监护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性休克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脓毒症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创监测组和超声监测组,应用脉冲指示型持续心排血容量检测及危重病超声监护引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死亡率。结果 急性生理及慢... 评价超声监护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性休克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脓毒症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创监测组和超声监测组,应用脉冲指示型持续心排血容量检测及危重病超声监护引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死亡率。结果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积分(APACHEⅡ)、顺序器官衰竭积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血乳酸)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5);复苏所需液体量,6小时达标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超声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一种无创操作,比Picco更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技术 脓毒症休克 容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PICCO对照研究
19
作者 刘智文 俞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8-573,共6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aS)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了解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估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全身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aS)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了解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估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月1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并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共32例,数据收集64次,每例患者在相同的时间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全身生物阻抗法NICaS,记录两者的测量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或TPRI)等参数,并将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ICaS方法与PICCO方法在同一时间内测量的CO、CI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V、SI、TPRI、SVRI进行对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刻全身生物阻抗法测得的CO与PICCO测得的CO值之间Bland-Altman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性限值为-1.183~1.509 L/min和(r=0.954,P<0.001),说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NICaS在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与PICCO的一致性良好,本身具有简单、无创、便捷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监测重症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全身生物阻抗法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宙 覃铁和 +5 位作者 王首红 郭伟新 李汉彪 李洁 黄道政 梁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73-2375,共3页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h各项参数,6、24h达标率及30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医学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