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在4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继圣 金大植 +3 位作者 王桂英 李先燕 类延娜 金明根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45-48,共4页
[背景]观察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病例报告]收集ARDS患者42例(氧合指数<200 mmHg),根据是否接受PiCCO监测分为对照组和PiCC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背景]观察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病例报告]收集ARDS患者42例(氧合指数<200 mmHg),根据是否接受PiCCO监测分为对照组和PiCC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PiCC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PiCCO监测指导下实施液体管理措施.通过比较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评估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策略对ARDS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可见,PiCCO监测有利于优化ARDS患者的液体摄入量,PiCCO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肌酸激酶同工酶、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较对照组更早出现改善(P<0.05,P<0.01);治疗后PiCCO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讨论] 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管理有利于实施ARDS患者的液体负平衡策略,可更早地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心肺功能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液体管理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重症超声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指标对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刘帅 王泽熙 +2 位作者 程彩云 康磊 郭月华 《中国医刊》 2025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重症超声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48例脓毒症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30 min内输注... 目的探讨床旁重症超声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48例脓毒症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30 min内输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补液扩容。补液后,通过心脏超声监测CO变化,CO升高≥12%者作为容量反应阳性组(n=24),否则作为容量反应阴性组(n=24)。在补液前对所有患儿进行PiCCO监测,记录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血容量指数(GEDVI);同时进行床旁重症超声检查,记录下腔静脉内径、肺部超声评分(LUS)及双侧前胸壁均呈B线的患儿例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CCO监测指标及LUS对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容量反应阳性组患儿的EVLWI、PVPI、下腔静脉内径、LUS明显低于容量反应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CO、ITBVI、GEDVI和双侧前胸壁B线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最佳截断值为9.95 ml/kg,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88%;PVP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最佳截断值为2.25,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92%;LUS预测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最佳截断值为8.5分,敏感度为58%,特异度为79%。结论床旁重症超声与PiCCO监测指标均可预测脓毒症休克患儿的容量反应性,指导精准液体管理,优化容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脓毒症休克 容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丽芝 肖昌武 +4 位作者 周青山 余追 姚兰 邵佳丽 侯果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0~6h、6~12h时的液体入量多于对照组,复苏24~48h、48~72h时的液体入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率、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率、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指标相比,PiCCO监测指标指导SAP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对重症心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李锴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对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观察组(心脏超声联合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30例。评估两组患... 目的 探讨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对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观察组(心脏超声联合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超声评分、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液体复苏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合指数、ScvO_(2)高于对照组,CVP、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超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重症心肺损伤患者来说,采用心脏超声联合PiCCO有利于体液管理,促进体液平衡,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重症肺损伤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对体外循环术后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蔚 王迪芬 +1 位作者 刘怀清 卢建明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7期32-33,共2页
在体外循环术后监测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维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氧供和充分灌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众多,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类,无创分为经胸电阻阻抗法和CO2部分重吸收... 在体外循环术后监测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维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氧供和充分灌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众多,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类,无创分为经胸电阻阻抗法和CO2部分重吸收法。有创方法有肺动脉漂浮导管法、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监测 体外循环 出量 脉搏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有创方法 漂浮导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在ICU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海云 戴木森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准确、客观、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对急危重症患者起到重要指导治疗作用。本文就PICCO监测在ICU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准确、客观、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对急危重症患者起到重要指导治疗作用。本文就PICCO监测在ICU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ICU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馥懋 刘凤鸣 易文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在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的50...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在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的50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时间采用重症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的50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前与治疗6h后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B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A组,液体复苏量少于A组,6 h复苏率高于A组,肺水肿发生率及住院28d病死率均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h后,两组患者APACHEⅡ、SOFA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治疗6h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血氧饱和度(ScvO_(2))水平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心率(HR)、血乳酸及碱剩余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重症超声指导重症监护室AKI患者液体管理的应用效果相对于PICCO技术更佳,可精准地评估患者机体容量状态,给予相应治疗以维持容量平衡,从而缩短患者机械通气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减少因微循环障碍诱发的肺水肿,促进患者病情缓解,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监测 急性肾损伤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建凌 张明 +3 位作者 温振杰 陈军 林钦汉 周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索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指导价值。方法将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ICU病房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由于脓毒症休克需要体液复苏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O组(n=39)和中心... 目的探索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指导价值。方法将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ICU病房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由于脓毒症休克需要体液复苏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O组(n=39)和中心静脉压(CVP)组(n=41),分别采用PICCO和CVP两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进行体液复苏指导,观察两组之间液体复苏量、不良事件(肺水肿、组织水肿、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住ICU天数及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PICCO组与CVP组尿量和APACHEⅡ入选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与CVP组6、12h,3d的尿量及1周内复苏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虽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较CVP组肺水肿、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较CVP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人住ICU天数缩短,28d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巴胺丁胺使用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业清 谭奕东 +6 位作者 谢桥 罗红伟 甘斌 黄伊明 罗毅沣 陈月城 马恒巨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60例,按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60例,按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后进行指导治疗,观察组行PICCO及CVP测定后进行指导治疗,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在24 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值、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乳酸值(Lac)、氧合指数(Pa O2/Fi O2)及28 d病死率指标。结果两组入院时NT-pro BNP、CI、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4 h内的NT-pro BNP值为(2 591.0±1 257.8)ng·L-1(P=0.038)和28 d病死率为50.0%(P=0.032),均较对照组的(3 048.0±1 640.3)ng·L-1和76.7%明显降低(均P<0.05),同时两组24 h内总输液量(P=0.003)、尿量(P<0.001)、CI(P=0.033)及LVEF(P=0.008)均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值(P=0.486)及Pa O2/Fi O2(P=0.79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早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的改善,进而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梗死 休克 源性 血流动力学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控制液体容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慧婉 仲俊 +1 位作者 郑吉丽 薛燕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8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控制液体容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应用PiCCO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控制液体容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应用PiCCO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尿量等指标以及医师经验完成治疗,试验组则根据PiCCO监测指标指导完成各项治疗活动,比较两组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液体控制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管外EVLWI、ITBVI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液体输入量、总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PiCCO监测控制液体容量可更好地指导液体输入,促进患者BN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指标的恢复,对心力衰竭纠正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衰竭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容量控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伊敏 么改琦 +1 位作者 朱曦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应用PiCCO监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结果2组脓毒症休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病史、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发生MODS器官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和入ICU后7天总的输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O组初始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常规组[(52.00±5.00)mm Hg vs.(59.58±3.42)mm Hg,t=4.603,P=0.000],而对于PiCCO组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后达到与常规组相同的MAP达标值[(68.00±2.43)mm Hg vs.(68.58±2.88)mm Hg,t=0.607,P=0.549],2组MAP达标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PiCCO监测指导下,可以对于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而不是仅应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血流动力学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4 位作者 汪正光 方向群 程金霞 汪健蕾 谢立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NPE患者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入科即刻为12~42mL/kg,治疗24h为10。22mL/kg),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类型,第1个24h的容量平衡均为正平衡(例1~例4分别为+1130、+1200、+1750、+1120mL);治疗中加强胶体的补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氧合改善、EVLWI下降。最终3例改善,1例死亡。结论NPE在临床中诊治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多,PiCCO监测技术在早期诊断、鉴别肺水肿类型、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应军 孟繁甦 +3 位作者 王国军 刘八一 岑英文 周丹丹 《中国医药》 2013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对ICU内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内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期间采用PiCCO技术的15例重症肺炎患者(PiCCO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仅CVP监测的重症肺炎患者15例...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对ICU内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内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期间采用PiCCO技术的15例重症肺炎患者(PiCCO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仅CVP监测的重症肺炎患者15例为CVP组。分别记录各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s),记录监测第24、48、72小时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脉压变异率(PPV)、血管外肺水(EVLW)及中心静脉压(CVP);进行GEDV、IrrBV与CVP及EVLW与氧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iCCO组第48、72小时氧合指数明显高于CVP组[分别为(157±43)比(83±39),(216±40)比(163±37)],血乳酸及CPIS明显低于CVP组[血乳酸:分别为(2.4±0.6)mmol/L比(3.0±1.1)mmol/L,(1.1±0.5)mmol/L比(2.5±0.8)mmol/L;CPIS:分别为(5.3±1.7)分比(6.4±2.1)分,(3.1±1.5)分比(5.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第48、72小时总入量及液体出入平衡量明显少于CVP组[总入量:分别为(2836±291)ml比(3351±510)ml,(2510±203)ITll比(29814-301)ml;液体平衡量:分别为(251±147)ml比(764±211)ml,(217±212)ml比(443±176)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问均明显少于CVP组[分别为(11±4)d比(18±5)d,(13±5)d比(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与CVP及11rBV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45,相关性较弱(P〉0.05)。第48、72小时的EVLw与相应点氧合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0.465,相关性强(P〈0.05)。结论PiCCO技术有助于了解重症肺炎患者液体复苏情况,能明显降低总人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静脉测压 肺炎 重症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宏锋 金兆辰 +3 位作者 吉木森 张清艳 蔡燕 吕韶燕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 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 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氧饱和度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脓毒症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和护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雪芬 王雁娟 浦敏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总结1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O监测仪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连续心输出量指数(C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 目的总结1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O监测仪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连续心输出量指数(C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等指标。结果本组15例患儿中,术后1d拔管12例,2d拔管3例。15例患儿均未发现与PICCO监测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股动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无一例失败。结论PICCO技术可充分评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安全可靠。详细掌握患者病情、技术准入管理、规范操作方法、细致护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应用PICCO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脏病 脉搏指数连续 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河 黎清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53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PiCCO监测技术指导下进行容量管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容量管理。记...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53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PiCCO监测技术指导下进行容量管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容量管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6、24、48 h后各项参数,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6、24、48 h后,观察组心率、血清乳酸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中心静脉压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排血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 h后,观察组EVLWI较治疗前减少(P<0.05),对照组则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功能不全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鉴别诊断重度ARDS一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永胜 冉晓 +2 位作者 王进 占大钱 李树生 《新医学》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ARDS患者肺水肿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常规检测技术难以同时量化肺水肿情况及反映患者的真实容量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少见的重度ARDS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救治过程。患者男,27岁,既往... ARDS患者肺水肿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常规检测技术难以同时量化肺水肿情况及反映患者的真实容量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少见的重度ARDS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救治过程。患者男,27岁,既往体健,因术后严重呼吸困难收入院,诊断为重度ARDS,血管外肺水指数高达33 ml/kg。通过Pi CCO连续监测确立诊断并指导液体出入量管理,患者顺利康复。该例提示Pi CCO可以准确、客观地监测患者全身液体容量及肺水肿情况,从而判断肺水肿的起因和类型,有效指导液体管理,提高ARDS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血管外肺水指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飞鹤 胡春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提供了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提供了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每搏量变异(SVV)、脉压变异(PVV)、心输出量(CO)、全心射血分数(GEF)、心脏功能指数(CFI)、体循环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PiCCO 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前负荷、后负荷、心脏收缩能力、肺水状况进行较全面的监测,与目前其他同类监测技术相关性好[1]。PiCCO 操作过程简便,只需置入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特制的动脉热稀释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0 d,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手术及重症监护室中使用。本文就 PiCCO 目前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2 位作者 徐芳媛 汪正光 方向群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 神经重症 乳酸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临床评估预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军 丛鲁红 +3 位作者 李刚 李敏 王书鹏 柯元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拟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由各... 目的:探讨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拟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由各级临床医师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并选择治疗方案,在得到监测结果后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统计临床评估的预测符合率和治疗方案更改率。结果:临床评估预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符合率为50.2%~71.3%,其中预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符合率较其他3项参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根据PiCCO监测结果,41%医师更改了治疗方案。SOFA评分6~12的患者,临床预测符合率较评分〈6和≥12者均显著降低(均P〈0.05)。中高级职称医师预测符合率显著高于住院医师(P〈0.05),且更少更改治疗方案(P〈0.05)。结论: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较低,PiCCO监测能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临床评估 监测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