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导入的脂质体转染法和磷酸钙转染法之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华 刘维全 +1 位作者 王太一 殷震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2期65-68,共4页
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很多。我们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比较了较常用的两种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和磷酸钙转染法。研究结果表明 :脂质体转染法的转染效率较磷酸钙转染法高 ,且简单易行 ,是外... 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很多。我们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 (GFP)报告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比较了较常用的两种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和磷酸钙转染法。研究结果表明 :脂质体转染法的转染效率较磷酸钙转染法高 ,且简单易行 ,是外源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细胞内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脂质体转染法 真核细胞 体外培养细胞 效率 研究结果 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GFP) 报告基因 外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与脂质体转染法对悬浮与贴壁细胞转染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张妍乐 顾玲 《医疗装备》 2018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比较电穿孔与脂质体转染法对悬浮细胞株K562与贴壁细胞株Hep G2转染率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肝癌细胞株Hep G2进行研究,分别应用电穿孔与脂质体转染法进行绿色荧光质粒(p EGFP-C1)基因转染,采用荧光显微镜... 目的比较电穿孔与脂质体转染法对悬浮细胞株K562与贴壁细胞株Hep G2转染率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肝癌细胞株Hep G2进行研究,分别应用电穿孔与脂质体转染法进行绿色荧光质粒(p EGFP-C1)基因转染,采用荧光显微镜对PEGFP-C1转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方法的转染率及细胞转染后存活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电穿孔转染法转染率与细胞转染后存活率优于脂质体转染法(P<0.05)。结论相比脂质体转染法,电穿孔转染法的基因转染率更高,因此该种方式值得在科研实验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脂质体转染法 K562细胞 HEP G2细胞 检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及电穿孔法对大鼠雪旺细胞转染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菅辉玲 黄瑾 +1 位作者 程江 高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6-828,837,共4页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及不同载体对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大鼠雪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和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miRNA mimics,比...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及不同载体对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大鼠雪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和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miRNA mimics,比较和分析两者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法成功转染GFP质粒大鼠雪旺细胞的效率为(15.6±2.3)%,转染miRNA mimics的效率为(36.8±3.5)%;采用电穿孔法转染GFP质粒的效率高达(40.6±3.3)%,而该法转染miRNA mimics的效率则非常低。结论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可能与转染方式、被转染物的大小和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雪旺细胞 电穿孔 脂质体转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雪雁 关伟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脂质体转染法 技术原理 组成 制备 作用机制 改进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鱼精蛋白-脂质体-寡聚核苷酸复合体法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建萍 孙红 +1 位作者 曹长春 欧周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优化鱼精蛋白-脂质体-寡聚核苷酸(oligodeoxynuleotides,ODN)复合体(liposome—protamine—ODN,LPD)法以提高SKOV3细胞的转染效率,并探讨该转染法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设计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捕物ODN和... 目的:优化鱼精蛋白-脂质体-寡聚核苷酸(oligodeoxynuleotides,ODN)复合体(liposome—protamine—ODN,LPD)法以提高SKOV3细胞的转染效率,并探讨该转染法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设计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捕物ODN和对照物Scrambled ODN,并用FITC标记。LPD表面+/-电荷比例设计为1,2,4,6,并按转染液中是否含有小牛血清分成2组。用荧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用MTT法观察LPD法对SKOV3细胞在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SKOV3细胞经LPD法转染,+/-电荷比例为4时转染效率最高,达96.41%,而无鱼精蛋白-脂质体的裸露ODN细胞转染效率为12.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上的高度显著性意义。培养液中10%小牛血清对转染效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适宜电荷比例的LPD法是一种不受血清影响的高效率转染方法,有望用于体内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脂质体-寡聚核苷酸 卵巢肿瘤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原理及其研究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雪雁 关伟军 +1 位作者 马月辉 刘桂林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4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脂质体介导 技术原理 组成 制备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包裹蛋白转染法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峥 刘君炎 《华中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包裹蛋白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转染率 ,评价蛋白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和冻融超声法制备包裹人IgG的阳离子脂质体 ,测定包封率并分别转染小鼠脾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包裹蛋白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转染率 ,评价蛋白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和冻融超声法制备包裹人IgG的阳离子脂质体 ,测定包封率并分别转染小鼠脾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效果。结果 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于冻融超声法 (P <0 .0 1)。两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转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蛋白 冻融超声 逆相蒸发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载体法转染FPRL1基因到HEK293细胞及其鉴定
8
作者 曹雯 胡锦跃 李官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验证脂质体载体法将FPRL1基因有效转染到HEK293细胞。[方法]G418筛选,RT-PCR和趋化试验。[结果]用脂质体载体法将FPRL1基因转染HEK293细胞,G418筛选,3周形成集落状细胞克隆;RT-PCR以FPRL1特异性引物扩增,凝胶电泳可见1条约70... [目的]验证脂质体载体法将FPRL1基因有效转染到HEK293细胞。[方法]G418筛选,RT-PCR和趋化试验。[结果]用脂质体载体法将FPRL1基因转染HEK293细胞,G418筛选,3周形成集落状细胞克隆;RT-PCR以FPRL1特异性引物扩增,凝胶电泳可见1条约700bp的目的片段,对照组为阴性;趋化实验显示HEK293/FPRL1细胞在一定浓度的fMLP的刺激下有趋化活性,而HEK293细胞无反应。[结论]初步证实脂质体载体法能有效地将FPRL1基因导入HEK293细胞,且FPRL1在细胞中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载体 FPRL1基因 HEK293细胞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转染真核细胞的应用及3种常用非病毒转染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惠男 严云勤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基因技术 畜牧兽医 哺乳动物细胞 DNA 磷酸钙沉淀 电穿孔 脂质体转染法 基因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人肝细胞株HL-7702转染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红英 唐南洪 +2 位作者 张生君 陈治新 王小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614-617,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HBV)X基因的人肝细胞株. 方法:用PCR法扩增HBVX基因序列,将其添A后连至PUCmT载体上,用EcolⅠ和Hind Ⅲ双酶切PUCmT-X和PcDNA3载体,连接酶切片段PcDNA3及X片段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X.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X及... 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HBV)X基因的人肝细胞株. 方法:用PCR法扩增HBVX基因序列,将其添A后连至PUCmT载体上,用EcolⅠ和Hind Ⅲ双酶切PUCmT-X和PcDNA3载体,连接酶切片段PcDNA3及X片段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X.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X及空质粒PcDNA3导入肝细胞HL-7702中,G418选择培养,RT- PCR鉴定其稳定表达. 结果:已构建的PcDNA3-X经序列测定含有完整的HBV X 基因片段,转入HL-7702细胞后经RT-PCR证实该细胞有稳定表达X蛋白. 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HBV X基因的肝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HBV X基因在肝炎与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X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HL-7702细胞株 脂质体转染法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X基因转染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纳 陈红英 +3 位作者 张生君 李丹 陈治新 王小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9-23,F005,共6页
目的 :研究HBVX基因转染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Bx瞬时转入HepG2细胞 ,以未转染的HepG2细胞及转染空载体 pcDNA3 的细胞为对照。RT PCR法检测HBx基因的表达 ;MT... 目的 :研究HBVX基因转染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Bx瞬时转入HepG2细胞 ,以未转染的HepG2细胞及转染空载体 pcDNA3 的细胞为对照。RT PCR法检测HBx基因的表达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 ;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情况。β actin为内参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xL、c myc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pcDNA3 X转染HepG2细胞后 ,RT PCR扩增出HBVX片段 ,空质粒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HepG2细胞转染HBx基因后 ,相对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凋亡增多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转染HBx的细胞Bax、Bcl xL、c mycmRNA相对表达量较转染空质粒组和未转染质粒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结论 :成功将HBx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 ,并在细胞中表达 ,转染HBx基因可同时上调Bax、Bcl xL、c mycmRNA表达 ,促进HepG2细胞凋亡 ,抑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基因 HBX基因 BCL-XL 肝癌细胞凋亡 c-myc 表达量 PCDNA3 脂质体转染法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NIH3T3细胞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炳荣 胡勤刚 +3 位作者 华子春 曾凡杰 黄晓锋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 - 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BMP - 2 )基因转染NIH3T3细胞体内诱导新骨的能力。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MP - 2基因转染至NIH3T3细胞 ,将转染细胞悬液注入裸鼠股四头肌内 ,第 6周取材 ,观察肌肉组织内诱...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 - 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BMP - 2 )基因转染NIH3T3细胞体内诱导新骨的能力。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MP - 2基因转染至NIH3T3细胞 ,将转染细胞悬液注入裸鼠股四头肌内 ,第 6周取材 ,观察肌肉组织内诱导新骨生成情况。结果 基因转染实验组裸鼠肌肉组织中有类骨组织形成 ,部分区域伴有钙盐沉着 ,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 骨形成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基因 NIH3T3细胞 成骨 脂质体转染法 动物实验 骨缺损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基因的转染及表达对HL-770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陈红英 王小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凋亡 HL 脂质体转染法 PCDNA3 HB X基因 稳定表达 表达量 分子克隆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10-23脱氧核酶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4
作者 周明 王崇全 +3 位作者 王玮 党书毅 何朝荣 李瑞明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66-269,F003,共5页
目的 :研究针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特异性的 10 - 2 3脱氧核酶 (DNAzyme)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PCNA的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不同寡聚核苷酸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VSMC。采用3 H -TdR掺入法观察空... 目的 :研究针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特异性的 10 - 2 3脱氧核酶 (DNAzyme)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PCNA的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不同寡聚核苷酸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VSMC。采用3 H -TdR掺入法观察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和等摩尔浓度 (1.0 μmol/L)的DNAzyme、反义寡核苷酸 (A SODN)、mDNAzyme在干预 2d后VSMC的DNA合成速率 ;免疫组化检测 1.0 μmol/L的DNAzyme和ASODN转染 2d后对PCNA表达的影响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分析不同剂量的DNAzyme(0 .12 5、0 .2 5、0 .5、1.0、2 .0 μmol/L)转染5d后VSMC增殖活性。结果 :1.0 μmol/LDNAzyme和ASODN转染 2d后 ,VSMC的3 H -TdR掺入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P <0 .0 5 ) ,DNAzyme较ASODN更显著减低 (P <0 .0 5 ) ;1.0 μmol/LDNAzyme作用 2d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6 4 .5 % ,高于ASODN组 (37.7% )、mDNAzyme组 (11.9% )和脂质体组 (3.3% )。DNAzyme和ASODN处理细胞 2d后 ,PCNA的表达水平 (平均光密度值 )分别为 0 .2 95 6± 0 .0 2 5 1和 0 .3880± 0 .0 92 5 ,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0 .7342± 0 .2 136 (P <0 .0 1)。转染 5d后 ,DNAzyme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0 .12 5 μmol/LDNAzyme处理后VSMC的增殖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MC ASODN PCNA 脂质体转染法 人血 DNA 脱氧核酶 寡聚核苷酸 人脐动脉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转移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晓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243-247,共5页
基因转移技术是决定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虽然病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基因转移试验中,但仍具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近几年来,非病毒基因转移方法发展较快,较病毒法安全、简便、易于控制。本文对这类方法中的裸DNA直接注射法、微粒... 基因转移技术是决定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虽然病毒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基因转移试验中,但仍具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近几年来,非病毒基因转移方法发展较快,较病毒法安全、简便、易于控制。本文对这类方法中的裸DNA直接注射法、微粒子轰击法、电穿孔法、脂质体转染法以及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脂质体 受体 脂质体转染法 基因治疗 裸DNA直接注射 电穿孔 微粒子轰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67M54细胞生产逆转录病毒旋转感染3们等4种细胞胰岛素的表达
16
作者 王雪岷 RippsME +1 位作者 KmuseDS SherwinRS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B08期45-46,共2页
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我们自构建的含人胰岛素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M54进入3T3源包装细胞pT67后,得到的能生产含人胰岛素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取名为pT67M54。转染时同时转染p54和pBGal进入pT67细胞作为质粒间对照。pM54、p54和pβ... 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我们自构建的含人胰岛素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M54进入3T3源包装细胞pT67后,得到的能生产含人胰岛素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取名为pT67M54。转染时同时转染p54和pBGal进入pT67细胞作为质粒间对照。pM54、p54和pβGal三个质粒同时也转染入3T3和Phoenix两种细胞系作为细胞间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病毒 细胞系 质粒 对照 脂质体转染法 人胰岛素基因 取名 表达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反义RNA转染逆转膀胱癌T24恶性表型的研究
17
作者 符伟军 严友农 +4 位作者 黄君健 徐兵 邵国兴 王禾 黄翠芬 《沈阳部队医药》 2001年第4期291-293,F004,共4页
为了研究端粒酶反义RNA对膀胱癌T24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能转录出端粒酶反义RNA质粒导入膀胱癌T24细胞,应用PCR-ELISA法测定转染后T24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光镜、电镜、MTT法及流式细胞检测(FCM)等方... 为了研究端粒酶反义RNA对膀胱癌T24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能转录出端粒酶反义RNA质粒导入膀胱癌T24细胞,应用PCR-ELISA法测定转染后T24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光镜、电镜、MTT法及流式细胞检测(FCM)等方法观察端粒酶反义RNA对T24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端粒酶反义RNA能显著抑制T24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使其生长受抑制。形态学观察转染后T24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现象。FCM检测发现细胞周期G1期前出现亚2倍体峰——凋亡峰。结论:转染端粒酶反义RNA能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恶性表型,并促进其凋亡,从而为以端粒酶作为膀胱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端粒酶 细胞凋亡 膀胱癌T24细胞 脂质体转染法 端粒酶反义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法构建广西巴马小型猪转基因体细胞及转基因克隆胚的生产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郝朝亮 朱向星 +2 位作者 曾永联 全守能 卢晟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6,共8页
脂质体法是一种传统的向哺乳动物细胞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然而其转染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将从脂质体和质粒DNA量、转染暴露时间以及混合孵育时间等四方面进行探索,以寻找最佳的转染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转染体系为:脂质体1.25... 脂质体法是一种传统的向哺乳动物细胞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然而其转染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将从脂质体和质粒DNA量、转染暴露时间以及混合孵育时间等四方面进行探索,以寻找最佳的转染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转染体系为:脂质体1.25μL、DNA 0.7μg、脂质体-DNA混合孵育0 min以及转染暴露6 h。随后我们用优化过的转染体系对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脏成纤维细胞进行转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操作,获得了(26.45±2.11)%的转染率,并以此为核供体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构建表达GFP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克隆胚胎,同时证实转基因克隆胚的体外发育能力比得上非转基因克隆胚。这为我们构建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基因修饰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转染法 基因 克隆 广西巴马小型猪
原文传递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HUVEC组织因子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雯 刘伟 +2 位作者 祖淑玉 朱广瑾 张立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ZAL)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并与内源性动物类雌激素17β联雌二醇(17β联estradiol,E2)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4...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ZAL)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并与内源性动物类雌激素17β联雌二醇(17β联estradiol,E2)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4个含人TF基因5′上游不同长度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入以下6组细胞:①正常对照组;②10-7molLE2刺激组;③10-7molLZAL刺激组;④10-6molLAngⅡ刺激组;⑤10-7molLE2+10-6molLAngⅡ刺激组;⑥10-7molLZAL+10-6molLAngⅡ刺激组;测定细胞裂解液中荧光素酶比活性(relativeluciferaseactivity,RLA)的变化。结果转染pGL3TF171+71的各组细胞RLA均较低,不同刺激组之间无显著差异;AngⅡ可使质粒pGL3TF593+71,pGL3TF316+71,pGL3TF236+71荧光素酶表达大量增加,E2、ZAL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AngⅡ的上述效应,2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含有1个NFκB位点和2个AP1位点的-236bp~-171bp区域在E2或ZAL影响TF基因转录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玉米赤霉醇 植物雌激素 基因表达 HUVEC 调控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 estradiol mol/L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activity 录调控机制 报告基因质粒 基因重组技术 脂质体转染法 荧光素酶表达 抑制AngⅡ 正常对照组 细胞裂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体内致瘤力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钧 吴开春 +2 位作者 张德新 幺立萍 樊代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血管生成素 1 (Ang1 )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后 ,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体内致瘤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正、反义Ang1真核表达载体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 目的 研究人血管生成素 1 (Ang1 )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后 ,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体内致瘤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正、反义Ang1真核表达载体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重组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 ,分别得到正、反义载体稳定转染的细胞株 7Ang1 +和 7Ang1 - ,并以半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转染效果。以MTT比色试验绘制生长曲线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裸鼠成瘤实验 ,比较转染前后小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差别 ,并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 ,判定血管生成程度。结果  7Ang1 -组细胞Ang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均下调。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 ,空载体对照组、7Ang1 +组和 7Ang1 -组瘤体的平均重量 ( x±s)分别为 6 2 4 .0 0± 77.78,6 5 2 .6 7± 1 32 .0 7和2 93.0 0± 95 .5 4 ,7Ang1 -组的细胞成瘤性显著低于 7Ang1 +组和空载体对照组 (P <0 .0 1 )。空载体对照组、7Ang1 +组和 7Ang1 -组肿瘤组织的MVD( x±s)分别为 8.4 4± 1 .33,8.78± 1 .92和 6 .0 0± 1 .73,7Ang1 -组细胞的血管生成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Ang1在胃癌形成和发展中可能通过诱生血管起促进作用 ,通过反义技术可部分阻断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 对照组 人血管生成素-1 基因 SGC7901 人胃癌细胞 MVD MRNA水平 脂质体转染法 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