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前后发酵虫草菌粉(Cs-4)中脂肪酸类成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诸敏 杨明 +4 位作者 吕尚 金浩鑫 吴柳瑾 饶毅 魏惠珍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60)Co-γ射线辐照前后发酵虫草菌粉(Cs-4)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的方法,并对5种脂肪酸类成分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30 m×0.53 mm×0.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60)Co-γ射线辐照前后发酵虫草菌粉(Cs-4)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的方法,并对5种脂肪酸类成分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30 m×0.53 mm×0.25μm),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进样口温度为27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1μL,进样分流比为10∶1。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考察^(60)Co-γ射线辐照前后发酵虫草菌粉中脂肪酸类成分的稳定性。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5种脂肪酸类成分在59.68~477.44,23.58~188.61,91.40~594.10,158.72~1587.20,27.97~279.7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7%~100.77%,RSD≤3.00%。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5种脂肪酸类成分均较稳定,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前后发酵虫草菌粉中5种脂肪酸类成分在不同条件存放后未有明显变化,为发酵虫草菌粉辐照灭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虫草菌粉 脂肪酸类成分 ^(60)Co-γ射线辐照 灭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藤子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廖彭莹 李兵 +2 位作者 蔡少芳 苗伟生 卢汝梅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研究酸藤子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酸藤子根部以9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萃取部位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酸藤子枝叶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物也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酸藤子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酸藤子根部以9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萃取部位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酸藤子枝叶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物也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酸藤子根部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3.48%,主要脂肪酸成分为8,11-亚油酸(19.10%)、8-油酸(13.01%)与棕榈酸(12.29%)。酸藤子枝叶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2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1.60%,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52.16%)。结论:酸藤子根部和枝叶的脂肪酸类成分有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酸藤子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藤子 脂肪酸类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枝叶
原文传递
羊脂油对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杰 孙娥 +3 位作者 张振海 蒋俊 徐凤娟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78-3282,共5页
该文通过模拟人体内环境,研究羊脂油作用下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模拟形成,同时研究了不同产地(青海、江苏、安徽)、不同来源(山羊和绵羊)、不同部位(肚子油和尾巴油)的12批羊脂油以及羊脂油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硬脂酸、棕榈酸、油... 该文通过模拟人体内环境,研究羊脂油作用下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模拟形成,同时研究了不同产地(青海、江苏、安徽)、不同来源(山羊和绵羊)、不同部位(肚子油和尾巴油)的12批羊脂油以及羊脂油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对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脂油作用下,模拟形成的胶束呈分散状态,类球形且表面光滑。以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对制得的胶束进行考察,发现产地为青海的绵羊制得的胶束较稳定,包封率较高。羊脂油中3种主要脂肪酸类成分能促进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形成,但羊脂油整体作用效果更好。以上研究证实羊脂油促进了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模拟形成,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淫羊藿炮制辅料的增效作用,促进淫羊藿活性黄酮的吸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脂油 自组装胶束 炙淫羊藿 活性黄酮 脂肪酸类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