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分析喙锁韧带双能量CT(DECT)成像虚拟单能级图像(VMIs)与常规CT图像的图像质量参数,优化喙锁韧带DECT成像图像质量。方法: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DECT扫描的50例患者肩关节DECT图像资料。通过Syngo.via VB20...目的:对比分析喙锁韧带双能量CT(DECT)成像虚拟单能级图像(VMIs)与常规CT图像的图像质量参数,优化喙锁韧带DECT成像图像质量。方法: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DECT扫描的50例患者肩关节DECT图像资料。通过Syngo.via VB20工作站得到40~120 ke V能级的450幅VMIs,将VMIs分为低能级(40、50、60 ke V)、中能级(70、80、90 ke V)和高能级(100、110、120 keV)3组,并与常规CT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及喙锁韧带走行方向、附着点显示的主观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VMIs诊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喙锁韧带损伤的有效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MIs的3组能级图像及常规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VMIs中喙锁韧带低能级组40 keV斜方韧带、锥状韧带CNR分别为14.09±3.27、13.9±3.06,中能级组分别为11.89±4.01、12.17±4.08,高能级组分别为9.69±4.25、9.78±4.33,低能级组明显高于中、高能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16.3,P<0.05)。经ROC曲线分析,低能级组诊断喙锁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相对较高,分别为90.05%、91.95%和0.965。DECT的VMIs与MRI检查对喙锁韧带损伤的评估高度一致(Kappa=0.896)。结论:DECT中VMIs可更好显示斜方、锥状韧带走行及附着点,低能级(40~70 keV)VMIs质量最佳,对诊断喙锁韧带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喙锁韧带双能量CT(DECT)成像虚拟单能级图像(VMIs)与常规CT图像的图像质量参数,优化喙锁韧带DECT成像图像质量。方法: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DECT扫描的50例患者肩关节DECT图像资料。通过Syngo.via VB20工作站得到40~120 ke V能级的450幅VMIs,将VMIs分为低能级(40、50、60 ke V)、中能级(70、80、90 ke V)和高能级(100、110、120 keV)3组,并与常规CT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及喙锁韧带走行方向、附着点显示的主观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VMIs诊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喙锁韧带损伤的有效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MIs的3组能级图像及常规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VMIs中喙锁韧带低能级组40 keV斜方韧带、锥状韧带CNR分别为14.09±3.27、13.9±3.06,中能级组分别为11.89±4.01、12.17±4.08,高能级组分别为9.69±4.25、9.78±4.33,低能级组明显高于中、高能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16.3,P<0.05)。经ROC曲线分析,低能级组诊断喙锁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相对较高,分别为90.05%、91.95%和0.965。DECT的VMIs与MRI检查对喙锁韧带损伤的评估高度一致(Kappa=0.896)。结论:DECT中VMIs可更好显示斜方、锥状韧带走行及附着点,低能级(40~70 keV)VMIs质量最佳,对诊断喙锁韧带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